特殊人群药物治疗
最新:特殊人群的带状疱疹疼痛推荐治疗药物总结

最新:特殊人群的带状疱疹疼痛推荐治疗药物总结
指南中的用药推荐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3)》:
1、老年人群
给予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若部分急性期患者全身状况较好,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需及时引入微创介入治疗;
需关注老年人群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
2、未成年人群
胎儿期或婴儿期水痘患者,儿童期较易发生带状疱疹;
最常见症状是瘙痒,即使出现疼痛,程度一般较成人轻;
无危险因素时,不建议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
出现危险因素(如合并症、免疫受损、面颈部皮损、中枢或内脏症状、伴发中重度疼痛等)者,推荐使用阿昔洛韦(点击获取完整用药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
儿童带状疱疹常可在3周内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罕见,但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轻度疼痛优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中重度疼痛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
12岁以上患儿可酌情使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
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孕妇应慎用抗病毒药物,不建议系统治疗,以控制疼痛等局部对症治疗为主;
首先推荐局部冷敷或外用利多卡因制剂,严重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非苗体类抗炎药(NSAID);
NSAID需限制在孕早期和孕中期,不推荐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
抑郁药或阿片类药物。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和普通人群往往存在显著差异。
以下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首选对胎儿和婴儿无害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同时,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孕妇的临床状况,权衡利弊,谨慎用药。
2. 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抗菌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
应选用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并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 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药物,并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4. 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人群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用广谱、强效的药物,以迅速控制感染。
同时,应注意预防二重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的药物。
总之,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建议

05
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指导 建议
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的基本原则
适应证用药
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 小的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 ,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监测不良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不 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减 轻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者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遵医嘱用药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按医生建 议进行用药。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0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指 导建议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基本原则
权衡利弊
01
在考虑为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开处方药时,医生应评估药物对母
亲和胎儿或婴儿的利弊。
尽量使用疗效肯定、安全的药物
合理联合用药
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尽 量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不良反应。
重视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非 药物治疗,如饮食调节、运 动康复等。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合理使 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
栓等药物。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 等疾病,使用抗炎、平喘、
建立完善的药品评审机制
建立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药品评审机制,对药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审,确保其安全性和 有效性。
给予医疗援助和优惠
为特殊人群提供医疗援助,包括药品补贴、降价采购等,减轻其用药负担。
我国特殊人群合理用药的政策与建议
1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特殊人群合理用药的相关法 律法规,明确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 责任和要求。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PPT课件

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容易导致药物 蓄积和中毒。
其他特殊人群
如精神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在药物 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特殊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02
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
孕妇
01
02
03
生理变化
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历显著 的生理变化,包括血容量 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等。
行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原则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案例分析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关注
01
特殊人群由于生理、病理等原因,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时机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用药时 机,减少不必敏感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等。
治疗周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合适的治疗周期,确保治疗的有 效性。
老年人
生理机能减退
老年人各器官和系统功能逐渐减 退,包括肝、肾功能下降,胃肠
道吸收功能减弱等。
多病共存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 要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敏感性增加
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 腹泻等。
03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日常医学实践中,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需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和潜在的患者特殊情况,以确保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儿童是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个重要群体。
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故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也有所不同。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此外,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在感染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如婴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应综合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孕产妇孕产妇是另一个特殊人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
由于胎儿的发育和母体的生理变化,孕产妇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因此,在孕妇期间应尽量避免或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感染、细菌性肺炎等,孕妇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胎儿的健康状况和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权衡,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老年人老年人是另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免疫功能和药代动力学有所减退。
因此,在给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剂量调整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另外,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可能需要其他药物的治疗。
医生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情况,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器官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
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易于感染,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广谱抗生素,以免对患者的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结论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需要谨慎操作的过程。
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是评价一种药物是否适合特殊人群使用的重要指标。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一些特定疾病的患者。
由于这些群体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不同于一般人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在不同特殊人群中的表现,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用药。
一、儿童儿童是特殊人群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他们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及成年人。
一些成人可耐受的剂量在儿童中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此外,儿童还存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差异以及对药物的认知和遵从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
由于很多儿童不善于吞咽固体药物,所以选择颗粒剂、液体剂或者儿童口服溶液等剂型是更好的选择。
2.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儿童的药物剂量要根据年龄、体重和疾病情况进行准确定量,同时应遵循药物说明书的建议。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不如成人,他们更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4. 重视用药的监督和指导。
儿童年龄较小,对药物的认知和遵从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用药不当的情况。
因此,家长或监护人应对儿童用药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老年人老年人是另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他们的器官功能和生理代谢能力逐渐衰退,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受到影响。
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药物时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需要选择那些对肾脏和肝脏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2. 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
老年人因为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清除速度较慢,因此常常需要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通常需要同时用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这意味着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3、血小板减少的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常见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HIT)、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主要病因有脓毒症、药物反应、ITP、HIT及TTP等。 血小板减少症分轻 度、中度(4×1 0^ 4~ 1×10^5/mm^3)和重度(<4×10^4/mm^3),
临床应用
1、ACS高龄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年龄≥75岁的ACS患者,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选择氯吡格雷作为首选的 P2Y12抑制剂。用法:75 mg、1次/d,如此次发病前未用此药,建议予负荷量 300 mg。建议DAPT疗程为12个月,可根据患者缺血与出血风险适当延长或缩短。
2、缺血性卒中和TIA的抗血小板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目录 Nhomakorabea临床应用
药物简介 小结
参考文献
药物简介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分类
序号
作用机制
药品
1
环氧化酶 - 1 抑制剂
阿司匹林
2
ADP 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奥扎格雷、替格瑞洛、普拉
格雷、氢氯匹啶、
3 血小板 GPⅡb /Ⅲa 受体拮抗药
4
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5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阿昔单抗、依 替 巴肽、替罗非班 双嘧达莫 坎格雷洛
[3] 谭宝慧,杨宏,徐忠信,等. 降纤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 [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23) : 2134 - 2136.
[4] 俞月萍,徐秋琴,魏尔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 与治疗学,2005,10( 8)
特殊人群用药分析

检验
血常规:WBC6.77G/L,NEU%76.5%, HGB86g/L,PLT145G/L,ALB31.6g/L; 血气分析:PH 7.433,PCO2 3.96KPa,PO2 20.87KPa,SO299.6%, 血生化:CRP43.6mg/L,BNP475.5pg/ml,K 3.53mmol/L,Na 138.0 mmol/L,Cl 109.2 mmol/L,CR 38umol/L,AST 16U/L,ALT 12U/L;D-2聚体443 ug/L,PT%71.3%。 CK_MB2.09ng/ml,TPI<0.20 ng/ml。
重度 <10 >442
血尿素氮 (mmol/L)
2.5-6.4 7.1-12.5 12.5-21.4 >21.4
血非蛋白氮 (mmol/L)
14.3-25 28.6-42.8 42.8-71.4 >71.4
轻度损害:正常剂量的1/2~2/3
中度损害:正常剂量的1/2~1/5
重度损害:正常剂量的1/5~1/10
1、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3)经肝、肾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血浓度增 高,如
同时有肾功能减退,血浓度增高更明显。
处理:严重肝病时减量。哌拉西林、阿洛西林、 美洛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吩、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喹诺酮类(氟 罗、环丙、氧氟、诺氟等)
(4)主要经肾排泄
处理:不需调整剂量 氨基糖苷类、青霉素、 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万古、多黏
讨论
从外院1月24日 CT结果分析,目前两肺感 染较重,类似真菌性肺炎及卡氏孢子菌肺 炎,但发病时间较短,与病史不符;从发 病时间上看,吸入性肺炎可能性较大。患 者在外院一直给予泰能抗感染,但患者仍 有发热、气促,不除外MRSA金黄色葡萄球 菌感染,现予以新特灭4.5g 1/日,替考拉 宁 0.4g 1/日抗感染,及补充钾、维生素维 持电解质稳定,及氨溴索化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凝血药和溶栓药 类:肝素 或类:香豆素类
、镇痛药 类:阿片类。哌替啶广泛用于分娩止痛,分娩前内应用较 安全,内使用者最易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
、麻醉药 类: 分娩前应用可能抑制新生儿呼吸,故分娩前尽可能短 时间接触。
2020/7/30
、抗癫痫药 类:卡马西平 类:苯妥英钠
、镇静催眠药 类:苯二氮卓类(神经发育异常、唇腭裂)
2020/7/30
(一)药物对妊娠期母体的影响 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疗程、给
药途径等 静滴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暴发性肝功衰竭、甚至
死亡; 妊娠晚期:应用无味红霉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过期妊娠、产程延长、产 后出血; 孕2020妇/7/3对0 泻药、利尿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敏感
、小儿机体组成特点 ()体液比例相对较高 新生儿约(成人为),水溶性药
物分布容积↑、血药浓度↓、排除较慢。 ()脂肪含量较少 新生儿、早产儿脂肪少,脂溶性药物
分布容积↓,血中游离药浓度↑而易中毒。
2020/7/30
二、哺乳期用药原则
、选药慎重,权衡利弊。对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必须 应用时应慎重,疗程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过大。
、非用不可,选好代替。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母婴影响 小、短效药物、单剂疗法。
、适时哺乳,防止蓄积。避免在血浆药物浓度高峰期间哺 乳,可在乳母用药前哺乳。
、乳母必须使用对乳儿有危害的药物时,应暂时停止哺乳 。
、抗组胺药 类或类:大多数抗组胺药孕个月内禁用 类:溴苯那敏(孕早期使用胎儿畸形发生率约)
、止吐药 类:美克洛嗪,塞克洛嗪 类:氯丙嗪,异丙嗪
2020/7/30
、抗甲状腺药 类:硫脲类
、性激素类 类:雄激素、女性激素(胎儿异性化、生殖器官
畸形;孕早期使用己烯雌酚可致少女阴道癌) 、降血糖药
类:胰岛素 类:磺酰脲类、双胍类
(二)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胚胎死亡: 妊娠前天内,胚胎处于细胞增殖早期 ,药物损害常导致胚胎死亡\流产,如抗肿瘤药。
、畸形: 妊娠周至个月内,细胞分化器官形成期, 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阶段。沙度利胺、性激素、 叶酸拮抗剂、烷化剂、抗癫痫药、抗凝药、乙醇 等易导致胎儿畸形。
、出血、溶血: 妊娠后期应用香豆素类、或阿司匹 林,可导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胎。
2020/7/
、抗高血压药 类:中枢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硝苯地平 类:α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扩张剂, 钙拮抗剂, 利尿药,(或类)
、抗心律失常药和强心苷 类:利多卡因 类:地高辛,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维拉帕米 类:胺碘酮(影响胎儿心脏和甲状腺, 孕个月内禁用)
2020/7/30
后再用药。
2020/7/30
第二节 哺乳期用药
几乎所有的药物均能经乳汁排泄,尤其是分子量 小、溶解度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解离度小 的碱性药物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从而间接危害和 影响乳儿。
2020/7/30
一般来说,母乳中药物浓度并不高,故大部分不致于对 乳儿产生不良作用。 但是,乳儿的肝、肾功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相对较 差,因此尽管母乳中药物浓度不高,由于婴儿每天吸吮 乳汁量较大(),有些药物特别是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 ,仍有可能对乳儿造成不良影响。
2020/7/30
一、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喹诺酮类 磺胺类药,克林霉素,异烟肼, 甲硝唑
、抗肿瘤药 烷化剂,抗代谢药 等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碳酸锂,吗啡,氯丙嗪
2020/7/30
、内分泌系统药物 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抗甲状腺药,甲苯磺丁
脲 、其他
麦角生物碱类、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
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
2020/7/30
妊娠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 小儿用药 老年人用药
2020/7/30
第一节 妊娠期用药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妊娠期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 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使母体内药动学发生变化 ,继而影响药效。
在妊娠期,大多数药物可由母体经胎盘转运至胎儿体内 ,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抑制药、抗组胺药、氯喹等 2020/7/30
、其他不良影响 氨基糖苷类引起永久性耳聋和肾损害; 四环素类可使婴儿牙齿黄染、骨生长障碍
; 喹诺酮类可引起骨损伤、骨骼发育障碍; 氯丙嗪引起婴儿视网膜病变; 抗甲状腺药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或死胎; 大量导致新生儿血钙过高、智力障碍; 分娩前应用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征。
2020/7/30
第三节 小儿临床用药
现代儿科学将小儿年龄分为七个阶段: 、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生后天。 、婴儿期 生后天满一周岁,又称乳儿期。 、幼儿期 周岁满周岁。 、学龄前期 周岁入小学前()岁。 、学龄期 从岁至岁。 、少年期 女孩从岁至岁,
男孩从岁至岁。
2020/7/30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2020/7/30
(五)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有明确的用药指征; 、应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且已清楚的老药,避免使用
尚未确定不良反应的新药; 、小剂量有效的避免大剂量,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用药前明确妊娠周数,妊娠头个月尽量避免用药; 、应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时,应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是否用药; 、若病情急需使用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先终止妊娠
2020/7/30
(四)妊娠期慎用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 类或类 : 青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红霉素,克林霉素 类: 庆大霉素 类: 氨基糖苷类(除庆大外) 四环素类 磺胺药,甲氧苄啶 ,甲硝唑 类: 喹诺酮类
2020/7/30
、抗病毒药 类: 阿昔洛韦,齐多夫定 类: 金刚烷胺,利巴韦林
、抗真菌药 类: 克霉唑(局部) 咪康唑(局部) 两性霉素 类: 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灰黄霉素
2020/7/30
2020/7/30
(三)妊娠期用药的临床评价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险性,将药物对妊娠妇女的治疗获益 和对胎儿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将药物分为、、、、五类 。 类、类妊娠期可安全使用;类在权衡利弊后慎重使用;类 、类妊娠期禁用。 注意:该分类是在药物常用剂量下评价药对胎儿的危险性 ;许多药物对胎儿影响尚不明确或没有相关研究资料者均 归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