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东四环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铁建中原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市东四环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郑州市,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稍有沟谷。
地势总的特点是北低南高,地面高程在80.0-100.0m,相对高差较小。
2、地层与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80m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基本分三套地层:第四系全新(Q4al):由灰色~褐黄色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组成,其成由于黄河冲积沉积物,层底深度约18-25m。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其成由于冲积相,层底深度59-60米左右。
岩性由褐色、黄褐色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其成由于冲积相,层底深度80米以下。
岩性由棕红、黄褐的粉质黏土、粉土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钙核胶结成层广泛分布。
揭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填筑土(Q4ml)、粉土(Q4al)、粉砂(Q4al)、粉土(Q4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4al)、细砂(Q4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土(Q2al)、粉质黏土(Q2al)、钙质胶结(Q2al)、细砂(Q2al)。
1、填筑土(Q4ml):杂色,稍湿,稍密,以建筑增垃圾为主,具有大量的碎石、灰渣、三七灰土,地表为路面结构层,下部为灰褪色素填土,岩性为粉土。
2、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重要成份以粉土为主,韧性低,干强度低,稍有砂感。
3、粉砂(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重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砂质均匀、纯净,级配好,分选性差。
4、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韧性低,干强度低,含少量铁质氧化物锈柒和灰绿色条纹。
开封地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浅议

( 3 )浅层 水的排泄条件 浅层 地下水的排泄形式主要有人工开采 、蒸发排泄 ,向中深层 越流和径流 排泄 。本区中深层 地下水位普遍低于浅层地下水位 。虽 然 两 层 地 下水 位 之 间有 厚 2 0 m左右 的 的粘 土 、亚 砂 土 、粉 质 粘 土 相 对 隔水 层 , 但在 隔 水 层 较 薄 , 或 岩 性 相 对 较 粗 的 地 带 ,仍 有 部 分 越 流排泄 。特 别是 在中深层 开采 量集中的城镇 ,浅层与 中深层混合开 采造成越流量更大 。 由于本 区地形 平坦 ,水力坡度小 ,径流滞缓 ,因而径流排泄量 很小 。 4 浅 层 地 下 水水 位 动态 浅层水水位动 态主 要受开采 、气象、水文因素影响 ,其水位动 态类型有 : ( 4 )开 采 一 侧 渗 型 主要 分布 在开封 市市 区及其近 郊等 浅层地 下水 降落漏 斗范 围 内, 由于人 口、工业众多 ,开采量大且集 中,加 上建 筑物 及道路硬 化 造 成 大 气 降 水 入 渗 补 给 量 减 少 ,浅 层 地 下 水 补 给 主 要来 自于漏 斗 周边的侧向径流补给 ,水位变化受开采 量大 小的控制 明显,一般夏 季开采量增大,水位埋深增加 、呈下 降趋势变化 ;冬、春 季开采 量 变小,水位动态呈缓慢回升趋势 。年平均地 下水位埋深逐渐增大 。 近 些年来, 由于加强 了城市水资源管理 ,使浅层地 下水消耗量逐渐 减少 ,水位 下降速率 明显减缓 ,局部有所 回升 。 ( 2 )开采一 引渗. 气象型 降落 漏斗区 以外的地区 ,多属此类型 。区 内地表水系 、引黄工 程遍布 , 对浅层地下水有明显补给作用 , 散 多年水位动态基本稳定 , 年 内变 幅 1 - 2 m 。 5浅 层地下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 浅层水水化 学特征及 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地表水体及人类活动影 响 。浅层 水水质 部分受 到污染 。矿化度 北部较 小南部 稍大 ,北部 < 1 . O g / L ,市 区大部分> 1 . O g / L ,南部黄汴河两侧,矿化度> 2 . O g / L , 水化学类型北部 以 H C O a —N a・ № 型为主。开封 市市 区以 H C O s ・ C l — N a・ c a・ M g 型水为主 。东 部化肥厂 以东、以南地区出现 H C O a ・ S O t N a・ C a・ M g型水,黄汴河两侧局部地 区分布 c 1・ S 0 t —N a・ M g型
开封寺后街基坑支护地质条件

开封寺后街基坑支护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位于东起解放大道西至中山大道之间,目前为车辆单向行使的街道,路面平整。
开封市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中下游大冲积扇南翼,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14.24~14.50度之间,无霜期213~215天,年均降雨量平均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特性,将本场地土划分为5个地质单元层,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近代ml):杂色,稍湿,稍密,主要以粉土、粉质粘土充填,上部含有大量砖块、小石子碎片等建筑垃圾,其中0.0~0.4m为柏油、水泥路面;下部砖块碎片含量较少,但局部含量较多。
该层普遍存在。
层厚2.60~3.70m,平均厚度3.20m;层底埋深2.60~3.70m,层底平均埋深3.20m。
第②层,杂填土(Q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以粉土组成,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发育有少量锈黄色斑点,见少量小碎砖块及蜗牛壳碎片,局部见腐殖质,局部表现为粉质粘土,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
该层普遍存在。
层厚6.10~10.00m,平均厚度8.79m;层底埋深9.40~13.10m,层底平均埋深11.99m。
第③层,粉土(Q4al+pl):褐黄色~浅灰色,稍湿,稍密~中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底,无韧性,含有少量云母碎片,偶见蜗牛壳碎片,局部见腐殖质;局部夹有少量粉砂薄层,该层普遍存在。
其比贯入阻力Ps=2.89(MPa)层厚6.50~8.70m,平均厚度7.21m;层底埋深18.80~19.80m,层底平均埋深19.45m。
第④层,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浅灰色,软塑~可塑,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发育有少量锈黄色斑点,偶见蜗牛壳碎片、小姜石及瓦片碎片,局部表现为粉土。
开封市蓝天地质勘查中间资料

开封市晋安路蓝天中央公园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河南省焦作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7.101. 拟建工程概况开封市晋安路蓝天中央公园工程场地位于开封市晋安路北侧,黄河大街东侧,北临祥和居住小区。
2. 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场地位于开封市西部,场地内地势相对平坦。
3. 场地地层划分及岩土性状特征根据钻孔揭露的地基岩土类别、性状特征、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划分为10个主层和4个亚层,详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Q4 ml)杂色,主要粉砂、碎石、砖屑等为主,松散,局部含植物根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②层:粉砂(Q4al)黄褐色,松散—稍密。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含少量云母,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夹少量灰黑色斑块。
第③层:粉土(Q4al)黄褐色,稍密,湿,韧性低,干强度低,含铁锰锈染,局部含少量粉砂。
第③-1层: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
含铁锰锈染。
第④层:粉土(Q4al)灰黑色,中密,湿,含铁锰锈染,有异味,含少量碎砖石、瓦片等,韧性低,干强度低,第⑤层:粉砂(Q4al)褐黄色,中密。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第⑥层: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
含少量钙核,粒径0.2-0.6cm。
该层局部粘粒含量较低近粉土。
第⑦层:细砂(Q4al)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
局部为粉土和粉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分选好,级配差。
局部胶结。
第⑦-1层: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硬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
含黄色铁斑,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第⑧层:粉土(Q3al)棕黄色,中密—密实,韧性低,干强度低,刀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中等。
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第⑧-1层:粉质粘土(Q3al)棕褐色,硬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
含姜石,局部含量较高。
开封地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浅议

开封地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浅议【摘要】由本区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明显看出,由西南往东北方向,砂层厚度呈现薄—厚—稍薄的变化趋势。
富水性程度基本上与含水层厚度相一致。
本区浅层水水质部分受到污染,矿化度北部较小南部稍大。
开封市区、开封县城等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为Ⅳ类水区,龙亭豆制品厂、曹门、黄委等地有小范围Ⅴ类水存在;在花生庄-牛庄-陈寨一线,浅层地下水水质也较差,为Ⅳ类水区;郊区、北部沿黄地带及东郊、南郊乡等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为Ⅱ类水,适宜饮用。
【关键词】开封;地下水;浅层;赋存引言开封古称汴梁、汴州等,简称汴,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
该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为其主要特征。
区内水系发育,有河流、引黄渠道及坑塘湖泊等。
1浅层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其富水性浅层地下水系指赋存于全新统及上更新统上部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由本区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明显看出,由西南往东北方向,砂层厚度呈现薄—厚—稍薄的变化趋势。
西南部砂层最薄,榆园—杏花营一带仅20m,中部孙李唐、花生庄、张斗门一带厚度约50m,往东北方向砂层厚度稍有变薄,黄河沿岸小马圈一带厚度40m左右。
富水性程度基本上与含水层厚度相一致。
根据单井单位涌水量大小可划分出强富水区、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
强富水区主要分布在张斗门、闫寨、高屯以北沙门、水稻乡、西官庄以南,土城、蔡屯、南正门以西以及北郊乡往东道士房、黄庄一带,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黄河古道主流带相一致。
单井涌水量>3000m3/d,渗透系数10~20m/d。
富水区分布在强富水区两侧,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
其中北部含水层导水性能较好,渗透系数10~20m/d。
南部包括三水厂、包府坑以南以及沿城墙、大巴屯以东地区,渗透系数稍差于北部,为9~15m/d。
中等富水区分布在南部西柳林、火神庙、大李庄一带以及龙亭、前台以东,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渗透系数3~16m/d。
河南郑汴新区地质环境基本摸清

资源导刊 2014/9新蔡铁矿勘探项目初步估算磁铁矿石量4.78亿吨□杨崇科近日,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承揽的新蔡铁矿勘探项目野外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初步估算磁铁矿石量4.78亿吨,达到大型规模,铁矿石资源量位居河南省前列。
本次野外验收工作组由省国土资源厅、省中矿联评审部以及项目甲方等多位储量评估师和专家组成。
在听取汇报、检查原始资料、野外实地核查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勘探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了设计的主要工作量,对主要矿体进行了很好的控制。
各类原始资料收集系统完善,利用得当,各类样品采集、测试规范、资料齐全,成果可靠,各项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要求,勘探成果已达到预期地质目的。
野外工作综合质量达到优秀,评定为优秀级。
该项目是一队承接的首个大型金属矿产勘查项目,自2012年6月实施以来,历时两年,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38000余米,各类样品1800余件。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也为一队在金属矿产勘查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标志着一队在实现“五个转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郑汴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作已经完成野外作业。
调查结果显示,郑汴新区地壳稳定性好,总体上地下水消耗与补给呈现均衡状态。
据项目组人员介绍,2011年开始的郑汴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超出了当年划定的郑州新区和开封新区,涵盖了郑州航空港大部分地区,总面积2150平方公里。
郑汴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是针对郑汴新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从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土壤地球化学等诸多方面开展的多目标、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地质环境调查项目。
经过3年项目的实施,基本摸清了郑州都市区和开封城以西的地质综合环境。
通过重力调查、人工地震、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郑汴新区基底构造特征,其基底埋藏深度由西南部的700米向东北逐渐加深至近4000米,工作区断裂构造均为基底隐伏断裂构造,不具有活动性,地壳稳定性好,基本不具备发生5级以上地震条件,适宜城市建设发展。
开封地区粉砂土击实特性研究

开封地区粉砂土击实特性研究针对开封地区粉砂土,通过对不同细粒含量的粉砂土进行筛分试验和击实试验,研究粉砂土的击实特性,得到不同细粒含量下粉砂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发现粉砂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最优含水率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略微增大。
标签:粉砂土;细粒含量;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前言开封位于豫东黄泛区,黄泛区即黄河泛滥区,主要涉及河南、江苏和安徽北部三个地区。
由黄河泛滥引发的洪水灾难,沉积了大量粉砂土。
开封临近黄河,且河床高于自然地面,地下水补给充分,黄河冲积土体多为砂土或含粉砂土,颗粒细小[1]。
豫东黄泛区分布大量粉砂土,粉砂土具有渗透性好、塑性指数低、质地疏松等特点。
在开封地区,建筑砂石材料严重缺乏,若从外地运送路基填料,则运距较远,花费太大,因此,黄河冲积粉砂土是重要的路基填料[2]。
粉砂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决定了路基的稳定性,任伟[3]通过对开封粉砂土基本物理特性的试验分析,研究了掺入不同剂量水泥的粉砂土的击实特性,得到了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随水泥用量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本研究选取开封地区不同位置的有代表性的土样,对其基本物理性质进行试验研究,揭示出不同细粒含量的粉砂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及其变化规律。
一、粉砂土的颗粒组成粉砂土的颗粒组成分析采用土体筛分试验,分别取烘干后三个位置的的扰动土样300g,将土样充分碾散,然后将土样放入孔径为2.0mm、1.0mm、0.5mm、0.25mm、0.074mm的标准筛最上方,在振筛机上振筛15min,试验得出土样的颗粒组成如表1-1~1-3。
上述可以得出三个不同位置的粉砂土的細粒含量是不同的,但粉砂土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074mm-0.25mm之间,且小于0.25mm的含量高达95%以上。
二、粉砂土击实特性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4],将所取土样过5mm标准筛,烘干后将不同细粒含量的粉砂土分别配置成目标含水率的土样,静置12h,对所取不同位置的粉砂土进行轻型击实试验。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东四环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铁建中原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市东四环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郑州市,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稍有沟谷。
地势总的特点是北低南高,地面高程在80.0-100.0m,相对高差较小。
2、地层与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80m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基本分三套地层:第四系全新(Q4al):由灰色~褐黄色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组成,其成因为黄河冲积沉积物,层底深度约18-25m。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其成因为冲积相,层底深度59-60米左右。
岩性由褐色、黄褐色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其成因为冲积相,层底深度80米以下。
岩性由棕红、黄褐的粉质黏土、粉土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钙核胶结成层广泛分布。
揭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填筑土(Q4ml)、粉土(Q4al)、粉砂(Q4al)、粉土(Q4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4al)、细砂(Q4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土(Q2al)、粉质黏土(Q2al)、钙质胶结(Q2al)、细砂(Q2al)。
1、填筑土(Q4ml):杂色,稍湿,稍密,以建筑增垃圾为主,含有大量的碎石、灰渣、三七灰土,地表为路面结构层,下部为灰褪色素填土,岩性为粉土。
2、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主要成份以粉土为主,韧性低,干强度低,稍有砂感。
3、粉砂(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砂质均匀、纯净,级配好,分选性差。
4、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韧性低,干强度低,含少量铁质氧化物锈柒和灰绿色条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9.1.2 自然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4℃
最热月平均气温27.1℃
最冷月平均气温 -0.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6℃(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6%
冬季最冷月相对湿度 64%
夏季最热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
(3)风
全年主导风向 S、NNE
夏季主导风向 S
冬季主导风向 NNE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3.6m/s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3m/s
基本风压 0.45kN/㎡(4)雨雪
基本雪压 0.3 kN/㎡多年平均降雨量 670mm
日最大降雨量 176.5mm 年蒸发量 1959.1mm (5)大气压
年均大气压 100.7kPa 冬季大气压力 101.79kPa 夏季大气压 99.6kPa
(6)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66.6h
(7)最大冻土深度 260mm
9.1.3 天然地基的评价与承载力特征值
(1)建设场地地质土层情况
拟建场地为现征可耕地,地表平坦无起伏,地面绝对标高为68.8~69.2m,最大高差仅0.4m,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区域资料,该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泛滥平原。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距地表30.0m范围内的地层,根据其岩性特点、沉积环境和所处的地貌单元,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
第一,场地地表普遍分布一层粉土(夹粉砂薄层),厚度一般为5.0m左右,颜色为褐黄色,为近代黄河泛滥冲积物;第二,距地表5.0~16.0m左右为灰黄-灰黑色粉土夹粉质粘土,结构松散,为近代黄河泛滥淤积物;第三,距地表16.0m以下,多为粉土、粉细砂,呈中密-密实状态,颜色为黄褐或褐黄色,为早期黄河冲积沉积物。
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其沉积环境、地层特征及原位测试成果,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现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层:粉土(Q4al)
褐黄色,湿,稍密-中密,粘粒含量低,似粉砂,加水后振动析水现象明显,无韧性,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
本层分布稳定,层底埋深1.0~2.5m,层厚1.0~2.5m。
第二层:粉质粘土(Q4al)
灰-灰黄色,以软塑为主,局部可塑或流塑,本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层间常夹有粉土夹层或透镜体,呈松散状态。
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1.0~2.4m,层底埋深3.3~4.4m。
第三层:粉土(Q4al)
黄褐色,湿,中密,局部稍密,偶见淡水田螺外壳,砂质含量高,见白云母碎片。
该层土干强度低,韧性差,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
等。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0.7~2.0m,层底埋深4.3~5.6m。
第四层:粉质粘土(Q4al)
灰-灰黄色,以软塑为主,局部可塑或流塑,层间偶夹有粉土夹层或透镜体,呈松散状态。
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0.7~2.3m,层底埋深5.7~7.9m。
第五层:粉土(Q4al)
灰黄-灰色,湿,稍密,粘粒含量高,似粉粘,呈软塑-流塑状。
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易流动。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2.4~4.9m,层底埋深9.4~10.7m。
第六层:粉质粘土(Q4al)
灰-灰黄色,以软塑为主,局部可塑或流塑,层间常夹有粉土夹层或透镜体,呈中密状态。
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2.5~3.8m,层底埋深13.0~14.2m。
第七层:粉土(Q4al)
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偶见淡水田螺外壳,砂质含量高,见白云母碎片。
该层土干强度低,韧性差,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2.6~3.5m,层底埋深16.1~17.5m。
第八层:粉质粘土(Q4al)
黄褐-灰绿色,可塑,常见灰绿色条带及黑色碳质结核状斑点,偶夹有粉土薄层或透镜体,呈中密状态。
该层土干强度高,韧性好,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
本层分布稳定,厚度2.4~7.6m,层底埋深18.9~24.2m。
第九层:细砂(Q4al)
褐黄色,湿,中密-密实,其成份以长石和石英为主,见白云母碎片,磨圆度与分选性较好,中上部层间夹有粉土薄层或透镜体,底部见豆状石英圆砾。
该层土分布稳定,从区域资料分析,厚度18.0m 左右,层底埋深37.5m,但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1.5m,最大揭露深度30.45m。
(2)水文地质条件
在勘探期间,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约为4.5m左右(从69.0m高
程算起),属孔隙潜水类型,含水层为粉土及下部粉砂层。
根据开封
地区的有关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为2.0m,在丰水年雨季地下水位
会上升至地表。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化学类型属SO4-K+Na型水,PH=7.3,矿化度为988.7mg/L。
(3)不良地质作用
通过收集资料、访问和本次勘察资料分析,该场地不存在暗滨、暗塘、人工洞穴,但通过钻探及测试发现,该场地13.5m以上土层相对软弱,但其正好位于地基土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对建筑物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其不良影响。
(4)场地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通过区域资料分析,本场地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厚度相当大。
根据附近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该场地的构造特征近场区构造主体为开封凹陷,区内发育有近东西向的开封断裂、北西向的封丘-兰考断裂以及北东东向的杨庄断裂,这些断裂在
区内交汇且均为第四纪活动断裂,综合分析,近场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
因此,建筑物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设防。
除此之外,本区不存在其它影响整体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本工程建设。
2)地基土层的均匀性
该场地地层结构总体简单,土层横向分布稳定,厚度变化小,各土层层面坡度均小于10%。
从原位测试成果看,各孔静力触探曲线线型基本一致,其锥尖阻力及侧壁摩阻力相对值及绝对值差异较小。
各孔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横向可比性好,这说明该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横向差异不大,地基土均匀。
3)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及变形特征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土工试验、标贯试验和静探试
验结果,综合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评价场地各土层压缩模量
ES和变形特征如下:
9.1-1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E
及变形特征
S
(5)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和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环境类型确定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因此,对场地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应按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进行防腐蚀性设计。
9.1.4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1)地震烈度与建筑物分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
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与场地特征周期评价
1)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评价
根据波速测试资料(具体结果见波速测试报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深度取至地面以下20.0m等速剪切波速Vse=165m/s,由此场地土为中软土。
根据附近安评报告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为86.0m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1.1和4.1.9条的规定,本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2)场地土特征周期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5.1.4-2,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5s。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 max=0.08。
3)场地土地震液化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第三、七层土存在轻微的液
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于丙类建筑,在轻微液化场地,
抗液化措施可采用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
4)场地土震陷可能性评价
前已述,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fak>80kPa,a在该场地可不考虑震陷的影响。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该场地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但有些建筑物总高度大于25.0m,拟采用框架结构,属一般民用建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2.1条,该建筑物应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按照该规范表4.2.3条,根据各岩土性状确定出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再根据基础的埋置深度、宽度对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宽修正,然后依据该规范4.2.3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
(2)场地冻结土标准冻结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G,开封市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场地土多年标准冻结深度小于60cm,而基础埋深大于1.0m,可
不考虑冻土对工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