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植·我收获

我种植·我收获
我种植·我收获

我种植·我收获

――“四小”活动之“小种植”活动感受

丰潭中学七(3)金玥三月初的时候,我在阳台上种下了小辣椒籽,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小的辣椒籽结出了绿油油的小辣椒。

这两个月间,就像对待宝贝似的,每天我都要到阳台上看看我的小辣椒,给它浇浇水﹑松松土,看看我的小辣椒有没有新的变化。当它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时候,我是那么地欣喜;当它长出两片嫩嫩的叶子的时候,我真替它高兴;当它的枝条一天天长高的时候,我默默为它加油鼓劲;当它开出第一朵白色小花时,我乐得拍手鼓掌;小花落下的时候结出了一个个迷你辣椒,看着小辣椒一天天长大,可有成就感了。为了留下小辣椒的成长足迹,我用照片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两个多月对小辣椒的照顾,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这几天是晴天气温较高,由于辣椒的叶片大而多,所以水份蒸腾较快,那么就需要多给小辣椒浇水;如果是阴雨天空气比较潮湿,土里的水份蒸发较慢,那么就可以隔天或者几天浇一次水。简简单单的浇水就有那么多的学问,而且我只种了两株辣椒,就让我团团转了,农民伯伯要种那么多的农作物该会有多辛苦啊,所以平时我们更不能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应该珍惜粮食,就象小时候背的“粒粒皆辛苦”。

但在种植小辣椒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我们知道,一般的花都是要授粉才能结果的。但是我家的阳台上是没有蜜蜂蝴光临的,可是辣椒开花后却会自动结出一个青绿色的小辣椒,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不用授粉就能结果吗?于是,我开始寻找答案――上网查找有关辣椒的资料,在查看了很多资料后终于找到了答案:辣椒为自花授粉植物。所谓“自花授粉”就是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

这次的辣椒小种植,让我收获了种植的乐趣,也让我明白了责任与劳动的辛苦,还让我了解到了“自花授粉”的课外知识,可谓收获多多,接下来准备继续我的小种植,把我家的阳台装扮成美丽的大花园或者果实累累的小菜园!期待吧。

小种植大收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255291.html, 小种植大收获 作者:徐英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012-01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之“园”的本意就是种植的地方和娱乐的地方,种植应该是幼儿园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种植不是成人的需要,而是儿童的需要,因为关注生命是儿童的天性。开学初幼儿园给每个班都分配在一块种植园。要是按照以前的想法那肯定是老师说种什么,然后请保育员除草,松土后再种上种子,等小朋友来了就去看看种子发芽什么的,但是我想这样的话,这个种植活动对孩子们又什么意义呢?这到底是孩子们的种植园地还是老师的呢?《指南》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吸引和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于是我决定等一等,等到开学小朋友进来以后,我就问小朋友,我们的种植园地里你们想种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的要种丝瓜,有的说我要种青菜,有的要种玉米,有的种土豆还有的要种萝卜,大家说了很多,于是我们发放了调查表,把你想种的植物画下来,经过调查统计排序,最后冠军诞生了,萝卜的得票最高。于是我们就决定中萝卜。这个环节中,我们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用投票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决定种植什么。 前期准备 种萝卜前期要做一些准备,但是因为那块地是以前没有种过的生地,土质很硬,小朋友们翻不动那块地。面对问题,我没有直接上去帮忙,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思考后想到家里的奶奶会翻地,就请来奶奶帮忙。奶奶来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把那块地开垦出来,然后播种浇水施肥,慢慢地萝卜开始长大了。孩子们与萝卜的故事也正式开始了。 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探索萝卜 看一看,切一切,比一比,尝一尝,记一记,养一养,查一查。多种感官体验,充分认识萝卜。 萝卜慢慢长出来,但是还没有长大,那么孩子们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萝卜吧,我家里妈妈买菜买的萝卜是红色的萝卜,我家的是绿色的,还有胡萝卜,于是他们纷纷带来了这些萝卜?他们还把萝卜颜色记录下来,有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还有一个是紫萝卜。他们还把萝卜切开来看一看,看看萝卜的肉是什么颜色的?后来,他们发现原来萝卜的皮和肉还不一样呢。红萝卜里面是白白的,青萝卜里面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紫色的,真是太神奇了,还有的小朋友直接拿起切开的的萝卜尝一尝,他们发现白萝卜尝起来有一点辣辣的。青萝卜切开来,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一.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二.1.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3.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4.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5.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6.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

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种植心得体会

种植心得体会

2015年3月,区研修中心的科学学科组准备举行植物栽培的比赛活动,我积极的报了名。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次活动了,上次是教研组发放的植物种子我们进行种植,一切从零种起,对于种子种植不算陌生的我,有了一些经验也有了很大的信心!再加上我自己平时就喜欢种植一些花花草草,虽然大多数都是已经生根、发芽的植物,但照顾这些植物还是没问题的。 我和师傅陈老师准备好种子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栽种了。但是种子还要进行浸泡然后再放到培养皿里面才可以,所以先按捺住了激动的心情,一步一步来。 看着这些种子,花生我是第一次种,刚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就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又去请教了我的师傅。听师傅仔细的讲解后,我们的种子就一起泡了起来,然后把种子放在浸过水的纱布里,放在了培养皿中。 之后的几天,我有时间就浏览一些关于五彩椒、花生的资料及种植经验等,了解到了花生宜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生长季节较长等等。就这样,我边学习栽种心得,边等待着我的小种子有发展。 过了几天再看看,培养皿里面的种子已经发出小芽了,又等待了两天,它们长大一些后,我就将它们移到了花盆中。我挑选了3颗饱满发芽的种子撒在配好的土上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薄的土,洒上水,顶部覆盖上一层塑料袋纸,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然后静候我的小种子能够顶破土壤,顽强的冒出来!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个别的小苗已经破土而出,来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还记得当时看到它们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五彩椒的种植已经并不陌生了,但是花生的种植是我第一次从种子开始种植,第一次见证了它的“出生”! 之后的日子里,我每天来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这些“小不点”有没有长高了、变大了等等。这些小植株已经悄无声息的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之中,并带给我许多喜悦与期待! 记得有一次周末放假3天,由于走的那天下班忘记给它们浇水了,很担心它们由于缺水会蔫掉。周一刚进办公室就冲到它们跟前确认它们是否还好,“哇”看到它们我吃了一惊,比上周我走的时候大了很多,而且还非常的明显!心里的担心慢慢消除了的同时暗自窃喜,它们真的很顽强! 正午的太阳把它们晒蔫过,拿回办公室后到了晚上它们又恢复了原样儿;下雨的雨水没有打折它们,却滋润了它们,使它们茁壮成长! 我的五彩椒和花生在我这个种植新手的细心呵护下再慢慢成长,当然,成长的何止是植物,就连我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它们一样在成长! 通过这次种植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植物种植的经验,也对这些植物的培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所体会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更是体会到了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最原始、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以后还能参加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使我从中有所收获!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学生分析: 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到城里打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许多土地被开发建成工厂、商品房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课前准备:向长辈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古诗,设疑导入。 1、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古诗,好吗(课件出示《悯 农》,学生朗读。) 师:这首古诗是说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换来的啊!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祖辈辈就一直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不怕烈日,不怕严寒,终年在土地上勤劳地耕耘着。那么同学们知道米饭是怎样来的吗你了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2)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白云区人和镇第七小学曹燕芳 教学背景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学生分析: 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到城里打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许多土地被开发建成工厂、商品房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各种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媒体: 《丰收之歌》与录像、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录像、本地农作物图片。 课前准备: 1、分小组调查搜集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相关资料。 2、小组准备各种活动用具,如花生、马铃薯头饰、锄头等。 3、收集自己家中种植生产的农作物。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种植活动中的收获

种植活动中的收获 ——带孩子参加种植活动有感 (2010学年) 许石慧 2010年11月 在孩子的生活中到处都可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马路两旁宽阔的林荫道,高大的阔叶树遮蔽着烈日,街头、花园里铺着绿茵茵的草地,盛开着四季花卉。孩子生活的幼儿园也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春天盛开的鲜花万紫千红,夏天树木繁盛,郁郁葱葱,秋天果实累累,而孩子却往往视而不见,并没在意它们的变化,或者对这些一扫而过。的确,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如何使孩子对植物产生兴趣,并积极探索观察呢? 那就得靠老师的指导和生动有趣的活动了 幼儿园的活动要具有直观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孩子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 这个秋天,孩子们也亲身体验了一把种植的快乐。先是选择种子、然后了解播种的方法、在实践(挖土、撒种子、浇水……)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种完了,回家后,有的孩子找来了植物宝宝的书、有的孩子到网上查找了植物宝宝的资料(植物宝宝喜欢什么、是怎样生长的、

我们应该如何照顾他们……),还常常都要求老师带他们去种植园看看我们种的白菜宝宝怎么了。白菜宝宝身边长野草了,大家一起去除草;白菜宝宝的泥土干裂了,大家一起去浇水。白菜宝宝的生长成了中二班共同的牵挂。是啊,种植活动激发了孩子们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观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观察能有效地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尤其是对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得要的意义。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现象也是变化莫测的,孩子在观察中,直接与周围的世界接触,获取直接的科学经验,并从中不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不断积累经验,为形成科学概念奠定基础。 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很多收获。

(完整版)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2020年播种与收获的阅读答案

播种与收获的阅读答案 1.老人播种是为了让后人能吃到他种的椰枣,文中写到老人收获了一袋钱和一位朋友的谢意。 2.旅人很感谢老人给他上了一课,并付了“学费”。 旅人从老人那里学到了播种不仅仅是为了收获,也是为了奉献。 有时候,奉献比收获更加快乐。 或: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自己,有时为别人付出辛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零五网提醒您:这类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答案不唯一哦! 3.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想到一些俗语或名句,你想到哪些俗语?写下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遥远的沙漠中有一片绿洲,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拿着铁锹在挖沙土。 一个旅人经过绿洲,停下来给骆驼饮水。 他看到满头大汗的老人,便上前打了声招呼:“你好呀,大爷。” “你好。”老人回答时并没有停止干活。 旅人问道:“这么热的天,你在这里挖什么呢?” “我在播种。”老人说。 “你要在这里种什么?” “种椰枣。”老人说道。

“椰枣?!”旅人惊讶地说,那副表情就像听到了最愚蠢的话,“你的脑子被烤坏了吧,大爷,走,还是放下铁锹跟我去店里喝一杯吧。” “不,我得先把种子播完,然后我们可以喝一杯。”老人说。 “告诉我,大爷,你多大年纪了?”旅人问。 “我不知道,六十,七十,还是八十……我忘记了……但这并不重要。” “大爷,椰枣树长成要五十多岁,长成之后才能结出果实。 我希望你能长寿,能活到一百岁,但到那时你也很难收获今天劳动的成果。 还是别干了吧。”旅人劝说道。 “我吃的椰枣是前人种下的,播种的人也没有梦想吃到自己种的椰枣。

我今天播种,是为了让后人能吃到我种的椰枣……虽然我也并不知道谁会吃到我种的椰枣,但我想,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听完老人的一席话,旅人说:“很感谢你的这一课,请收下我的学费。”说着,他把钱袋递给老人。 “谢谢你的钱,朋友。 你看,事情往往 ___的。 你认为我无法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但我还没有播完种,就收获了一袋钱和一位朋友的谢意。”老人笑着说。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 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 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具有许多优点。 2.1.1更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排除有害物质,防止烂根,有利于根系发育。 2、能抑制氮素过量吸收,有抑制无效分蘖效果,并能提高稻株体内的碳氮化,促使结实良好,防止虫害与水稻穗茎瘟病的发生。 3、使土壤呈氧化状态,可增加钾氧化,使水稻的茎杆组织坚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养分释放,促进有机质分解,为水稻下阶段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5、使稻株既获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气不足,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昼夜温差,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够限制氮素的过量吸收,能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推迟封垅,控制叶片的角度和基部节间伸长,提高稻株碳氮化,促进生育转换,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后期能防止根叶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水稻籽粒饱满,活杆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体,协调生长,能形成高产株型(高产株型就是上边的三个叶片短,下面的三个节间短,)充分发挥水稻高产优势。 7、田间渗漏及棵间蒸发等水稻生态耗水的合理调节,减少了稻田养分流失。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增强,使水稻高产再高产。 2.2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是肥的“总开关”,也是土壤中空气、温度的“调节器”,因而水对水稻的生长直接起着促进和控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对夺取水稻高产关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田间渗漏。 2.2.1棵间蒸发:就是植株之间所消耗的水量(称为生态需水)。 2、叶面蒸腾:就是作物将从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现象(也称为生理需水)。 3、地下渗漏:就是当水稻根系活动层中土壤水分超过饱和水量时,渗入到根系活动层以下的重力水。

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学生分析: 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到城里打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许多土地被开发建成工厂、商品房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各种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媒体: 《丰收之歌》与录像、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录像、本地农作物图片。 课前准备: 1、分小组调查搜集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相关资料。 2、小组准备各种活动用具,如花生、马铃薯头饰、锄头等。 3、收集自己家中种植生产的农作物。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国农作物种植时间及收获季节

我国农作物种植时间及收获季节 2011-06-17 8:52 一、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

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二、种植业类型主要有: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120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我国冬小麦分布最广,主要分布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 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140天。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 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

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两课时)

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两课时) 主备人:李瑞如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规律。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规律。 2、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是在夏天生长,那些是在冬天生长的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样,荷花不会在冬天开放,梅花也不会在夏天盛开。农业生产也是一样,不同的季节,农民们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麦、玉米的生长季节吧。(学习书本6页的内容。) 小结: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 二、阅读虎子的话,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一年之中,农业生长为什么分为四个阶段? 3、总结:因为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适合农作物从生长、到成熟的不同阶段,才有了农业生长的不同阶段。 三、认识节气。

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所以,人们种植作物,就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我们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 节气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背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学生齐读节气歌。)教师简单讲解:大约15天为一个节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 3、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农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4、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在讨论过程中,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 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我种植·我收获

我种植·我收获 ――“四小”活动之“小种植”活动感受 丰潭中学七(3)金玥三月初的时候,我在阳台上种下了小辣椒籽,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小的辣椒籽结出了绿油油的小辣椒。 这两个月间,就像对待宝贝似的,每天我都要到阳台上看看我的小辣椒,给它浇浇水﹑松松土,看看我的小辣椒有没有新的变化。当它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时候,我是那么地欣喜;当它长出两片嫩嫩的叶子的时候,我真替它高兴;当它的枝条一天天长高的时候,我默默为它加油鼓劲;当它开出第一朵白色小花时,我乐得拍手鼓掌;小花落下的时候结出了一个个迷你辣椒,看着小辣椒一天天长大,可有成就感了。为了留下小辣椒的成长足迹,我用照片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两个多月对小辣椒的照顾,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这几天是晴天气温较高,由于辣椒的叶片大而多,所以水份蒸腾较快,那么就需要多给小辣椒浇水;如果是阴雨天空气比较潮湿,土里的水份蒸发较慢,那么就可以隔天或者几天浇一次水。简简单单的浇水就有那么多的学问,而且我只种了两株辣椒,就让我团团转了,农民伯伯要种那么多的农作物该会有多辛苦啊,所以平时我们更不能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应该珍惜粮食,就象小时候背的“粒粒皆辛苦”。 但在种植小辣椒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我们知道,一般的花都是要授粉才能结果的。但是我家的阳台上是没有蜜蜂蝴光临的,可是辣椒开花后却会自动结出一个青绿色的小辣椒,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不用授粉就能结果吗?于是,我开始寻找答案――上网查找有关辣椒的资料,在查看了很多资料后终于找到了答案:辣椒为自花授粉植物。所谓“自花授粉”就是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 这次的辣椒小种植,让我收获了种植的乐趣,也让我明白了责任与劳动的辛苦,还让我了解到了“自花授粉”的课外知识,可谓收获多多,接下来准备继续我的小种植,把我家的阳台装扮成美丽的大花园或者果实累累的小菜园!期待吧。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与小麦分布冬小麦: 9、"10月份播种,次年 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 春节后播种, 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 东北: 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 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 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 “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 5。"1前插完秧苗, 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青藏春麦冬麦区 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占全国的0.5%,其中以春麦为主。70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 本区海拔4000米以上,农区一般3300-3800米。藏南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绝对最低气温-25.1--13.4℃。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经两个月之久,且日照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大穗大粒。年降水量42.5-770毫米,分布十分不均,以藏南地区较多,西部最少,冬、春麦播期分别为9月下旬及3月底前后,成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种植制度主要一年一熟。全区可分环湖盆地、青南藏北牧区和川藏高原3个副区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一.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二.1.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3.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4.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5.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6.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种植与收获(完)

神仙的种子,幸福的果实 在和煦的阳光经常照耀着的东方,有一个安居乐业村,那里的人们勤劳、善良、和睦、本分。但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辛勤地劳动,而不愿意美好地想象,更不敢大胆的冒险和尝试,虽然很有智慧,却只过着简单的生活,生活不是那么丰富多彩。 安居乐业村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名字叫阿中,他很赞美和尊敬身边的人们,可是又经常莫名其妙地感觉到大家的生活似乎缺少了点什么。阿中很好学,也很会思考,他读过很多书,也仔细地观察过村子附近其他的人们,觉得大家的生活都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所以他经常闷闷不乐的,有时候托着腮子思考问题就会入了迷。而不了解情况的人们,以为阿中犯傻了,因此都有点不喜欢他。可是阿中并不在意,只是继续思想着,苦恼着。 有一天,阿中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突然,一个和蔼亲切的声音问道:“孩子,你在想什么呀?”阿中头也不想回,只是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在想,怎么才能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那个声音说:“幸福美满的生活是要靠辛勤的劳动、细心的呵护、坚定的思想、和深爱的情感来创造的!我这里有一颗种子,如果你能够全心全意地播种它,灌溉它,呵护它,不管别人怎么拦阻、嘲笑,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你都能义无返顾地养护它,让它茁壮成长,然后耐心地等待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来,我就把这颗种子赠送给你!”阿中这才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一位满脸微笑的老人家,丰满的身子,穿着宽宽的白色的长袍;胸前也是满把银白色的胡须,眉毛,是长长的银白的两条,一直挂到了肩膀那里;最有趣的是,头上光秃秃的,没有了一根头发,可是额头却大大的,很像长了一个小山丘;右手,拄着一条古色古香的奇形怪状的拐杖,拐杖的脖子处拴着一个大葫芦,左手,摸着自己丰富的胡须。此刻,老人家正笑眯眯地看着阿中,看得阿中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时候,老人家继续用和蔼亲切的声音问道:“孩子,你愿意得到这样的一颗种子吗?我给你充足的时间,好好考虑考虑,考虑好了,就不能反悔了!”阿中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就坚定地回答说:“我愿意!”然后,那位老人家慢悠悠地打开拐杖上那个大葫芦的盖子,倒出了一颗圆溜溜的东西,而且金光闪闪的,非常好看,——这就是老人家所说的那颗种子吧。老人家把这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