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2)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主 权在民”的口号。
思考: 卢梭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具有天赋的权 利,那么现实中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呢?
私有制
既然人生来自由平等,那就没有理由受一个特 权阶级的统治。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 人民利益的契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真 正权力属于谁?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
)
C 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D 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
3、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 (
A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 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 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 给天主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 4、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 (
B)
A 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比较:
共同点:主张用理性学说批判现实,否定现 存的封建制度;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 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天主教的 黑暗统治;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 由。 不同点: 伏尔泰反对教会而又信仰上帝,反对君主专 制而又赞成开明君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倡导天赋人权,主张三权分立; 卢梭则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
康德
△巩固练习:
1、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 国家, 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
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A
(
)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 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说表明他 A 倡导君主立宪制 B 维护君主专制 (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3-21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3-21课)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农业与手工业的变化(1)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或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
在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出现了手工工场。
(3)影响: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现代农业的出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3.市民阶级的兴起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原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兴起的国家:意大利;时间:14世纪4.意义: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代表(1)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4.历史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 理性之光[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1.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进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期望。
启蒙先驱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推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敬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预备了思想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3.孟德斯鸠(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与推断,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自由与公平1.简介: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主见(1)提出天赋人权。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开明君主制。
(3)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影响: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忱地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 [温馨提示] 伏尔泰所提倡的政体形式是“开明君主制”,他并不主见实行共和制。
三、卢梭:社会契约1.简介:卢梭是法国批判封建制度、宣扬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主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康德:人非工具1.主见(1)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14启蒙运动

一、核心:理性 二、实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 及其宗教思想体系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4课
理性之光
—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经济— 17-18C,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政治— 欧洲的封建专制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巨大障碍,
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
思想—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天主教的
神学禁锢。
科学推动— 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经过:
(一)兴起:
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扩展到德国,后影响到全世界。 (二)高潮: 1、时间地点:18世纪,法国。 2、代表人物: (1)孟德斯鸠: (2)伏尔泰: (3)卢梭:
也指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方法。(独立思考和自主 精神)
指导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 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 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用理性而不是用 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教 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体系.从黑暗进 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康德:(德国,对理性做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思想主张:“人非工具”,以人为本;尊重他人。 地位: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联系: 哲学产生:自然哲学 研究社会:智者学派 研究人本身:苏格拉底 哲学成为独立学科:亚里士多德
意义: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经过: (一)兴起: 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扩展到德国,后影响到全世界。 (二)高潮:
第14课《启蒙运动》

权分立,君主只能保留行政权。 4楼 路易十六: 卢梭!你太狠了!小 伏、小孟好歹支持君主立宪,你却要把 我逼上绝境! 5楼 卢梭: 楼上,你既然不能给人民幸 福,那人民就可以发挥革命权推翻你! 6楼 伏尔泰: 小卢,“主权在民”??!! 推翻君主??!!你可要慎重考虑哦„„!!!!
新书上架
《社会契约论》
一、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伏尔泰等人的领导,欧洲
还会爆发启蒙运动吗?
阅读材料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材料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 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 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人教版必修三教 师用书》
博主—卢梭
«
日 1 8 15 22 29
1762年 8月
一 2 9 16 23 30 二 3 10 17 24 三 4 11 18 25
»
四 5 12 19 26 五 6 13 20 27 六 7 14 21 28
2楼 伏尔泰: 3楼 孟德斯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顶楼主!理性万岁! 立法、行政、司法三
生活经历:
10岁开始浪迹天涯 做过仆人,学徒, 做过伙计,抄写员
你愿意做他的 粉丝吗?
他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但又曾 经入狱两次,甚至被法国政府驱 逐出境。他的名字响彻整个欧洲 上空,当84岁高龄的他回到阔别 28年的巴黎时,全城都轰动起来。 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 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做圣 物保存。
伏 “欧洲的良心” 尔 “法兰西思想之王” 不仅如此 ,法国上流社会 泰 启蒙运动的领袖 经常以沙龙形式聚一起拜
2012高三一轮复习 第14课启蒙运动 青岛市公开课

卢梭
康德
【探寻启蒙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 1.经济:
根本原因
力量日益壮大。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2.政治: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思想:
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4.科技:
含义:即人自己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 判断。
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而不承认天意或神的意旨;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既然人的理性是至高的地位,那么人的自然权利 也就成为神圣至高的权利,而不是王权、神权和 特权。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
三权分立学说 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自由平等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 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卢梭
“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 《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人非工具;尊重他人。
【领会启蒙思想——建构“理性王国”】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 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 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 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 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 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 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 话。” ——布什总统大选演说
理性之光
孟德斯鸠
伏尔泰
【领会启蒙思想——建构“理性王国”】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 为珍贵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 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 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 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思考:启蒙思想家为把统治者关进“笼子”,做 了哪些设想?
【领会启蒙思想——建构“理性王 国” 】 思想家 代表作 思想主张
新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明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在欧洲历史转型中的时空位置。
2.历史解释:通过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生能够解释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深远影响。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文献、艺术作品、文学著作等史料,探究文艺复兴运动的真实面貌及其历史价值。
4.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认同与追求,理解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具体表现及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其与中世纪神学的区别。
•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为何能够成为欧洲走向近代的先声。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文学著作插图、历史纪录片片段等)•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艺术作品及文学著作的节选或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物的传记或评价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讲授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知识。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艺术作品等史料,深入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涵。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等议题。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艺术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氛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的故事或逸事,如达·芬奇的创作经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故事等,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趣。
•设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此生动、富有人性吗?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变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文艺复兴运动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分析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 启蒙运动 (共32张PPT)

第14课 理性之光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 “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 《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 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 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 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 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 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 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 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 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 更专制。
——孟德斯鸠
第14课 理性之光
立法权
贵族院 众议院
行政权
国王
司法权
人民法官
为了防止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他把国家
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 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核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 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14课 理性之光
苏、柏、亚:研究人类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
社会及人自身
值(萌发人文思想)
有 利 于
提倡“人文主义” 反对天主教会和神学
人的地位从神的 束缚中解脱出来 (发展了人文思 想)
人 们 思
想
提倡“理性” 反对教会和封建势力
人为主体用理性的 的
方法来追求“理性 解
王国”(完善了人 文思想)
放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一位君主,任何人都可以用“你”字称呼他,
并且对他谈话时也可以不脱帽子;一个政府没有牧
师;一个民族没有武器;公民除开职位不同以外,
人人平等;邻邦又不嫉妒。
平等
神权思想只能产生披着主教小圆衣或短白衣
的暴君,而法律却可产生公民。 反对家放逐过;你也领略过压制的淫威,
英国、法国
封建专制统治及教权
理性主义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启蒙及启蒙运动的含义。
3启蒙运动的时间、地点、核心思想、内容、目的、批判的对象、实质。
4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及其思想主张。
5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实行三权分立的目的、影响。
6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地位
7为什么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8 卢梭思想主张、地位。
9卢梭思想有什么特点?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人民性、平民和小资产阶级、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10 康德的思想主张、地位。
11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1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推翻封建制度。
2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社会发展。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二孟德斯鸠的主张、目的及影响。
(一)主张:1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学说;
2倡导法的精神,个人自由要受法律约束;
3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二)目的:防止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三)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四)实践: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三伏尔泰的主张、地位。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抨击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
3建立君主立宪制。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四卢梭的思想主张、地位
1天赋人权 2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主张民主共和制
3社会契约说4革命合法性
5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地位: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六卢梭思想的特点?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特点:人民性;代表了平民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理想是建立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五康德的主张、地位
2康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地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六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
(批判专制的王权、天主教教权、贵族特权)2主张:个人自由、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权力制约与平衡、实行法制,追求科学,构建“理性的王国”。
七如何评价启蒙运动的。
(历史意义)。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1启蒙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抨击专制度制度和天主教会,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人们思想。
2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4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
5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对世界: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1)从背景上看,两次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从人和人性角度出发,从宗教蒙昧状态下的觉醒;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专制主义政治的阻碍后资产阶级的一种公然的思想反抗和动员。
(2)从时间上看,前者发生在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后者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
(3)从地区和中心方面来看,前者首先从意大利开始,然后向欧洲扩展,后者最早在英国出现,随后发展到欧洲大陆。
前者的中心在意大利;后者的中心在法国。
(4)从思想主张来看,前者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抨击天主教会的教义;后者全面指向封建制度,批判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强调理性。
后者的反封建主张比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更系统,更全面。
(5)从影响看,两次运动都是重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
文艺复兴打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推动了欧洲范围宗教改
革的浪潮;启蒙运动则更激进,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