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的种植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大姜是水稻地和烟田间作特有维系作物,被大多数农民称为村门前的“红墙”,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有助于农民发展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经济。
一、种植技术
1、选择土壤:大姜生长需要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所以农户应当在选择种植地时注意土壤的质量,以保证大姜生长的良好。
2、施肥:施用有机肥料是大姜种植的关键,间隙撒尿肥容易把磷肥溶解,促进大姜的生长,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在节约肥料的情况下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提高大姜的产量,因此应当重视施肥的重要性;
3、浇水:大姜对水分的要求不高,但在持续干旱的季节时,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大姜的正常生长。
二、管理技术
1、清理杂草:清理庄稼旁的杂草、杂草和杂草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可以降低大姜的吸收养分,大大降低大姜的产量;
2、杀虫防病:使用有机农药对大姜种植中常见的害虫进行杀虫防治,以减少害虫对大姜的危害,有效防止病虫病的发生;
3、种植密植:适当的种植密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姜的产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保持土壤的水分平衡;
4、施用有机肥:每年末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维持土壤的肥力,促进大姜的长势,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是农民实现高效率、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的关键。
遵循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农民才能增加大姜的产量,提升农业的收入水平。
种植生姜的技术_生姜种植要点

种植生姜的技术_生姜种植要点生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那么生姜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种植生姜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种植生姜的技术生姜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
忌连作。
宜选择坡地和稍阴的地块栽培。
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为宜。
栽培技术用根茎(种姜)繁殖,穴栽或条栽。
秋季采挖生姜时,选择肥厚、色浅黄。
有光泽、无病虫伤疤的根茎作种姜,下窖贮藏或在室内与细沙分层堆放贮藏备用。
南方于1-4月,北方于5月,取出种姜保温催芽,然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保留1-2个壮芽。
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深13-17cm,先浇粪水于穴中,待渗透土后,每穴平放种姜1块,最后覆盖细堆肥与土。
条栽按行距40cm开沟,施入基肥后,按株距27cm下种,上覆土与地面平。
四川产区很注意播种的深浅度,播种深(挖穴30cm左右),并不断培土而成某姜,为生姜来源;播种浅(挖穴5-10cm)而成药姜,为干姜来源。
田间管理出苗后发现缺株,及时补栽。
全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4次,肥料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
生长期间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不能缺水,出现厂导要及时浇水保湿,收获前10d停止浇水。
生姜的病虫防治病害:1、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是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
按每亩用氯化苦25-35千克熏蒸土壤。
具体使用方法为:播种前30天左右,以专用施药器具按30厘米左右的间距,将药液施入整好的地15-25厘米深的土层,每点注入2-3毫升,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5天,撤除薄膜15-20天后整地备播。
氯化苦毒性极高,施药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
此外,还可以使用石灰氮进行土壤处理。
(2)农业防治。
严格选用无病姜种,轮作换茬,施净肥,浇净水,结合精细管理,对控制姜瘟病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3)发现病株及时铲除。
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还将其周围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姜科植物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材,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广泛栽培。
以下是大姜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问题解答:
一、地选和土壤
大姜适宜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种植土壤。
建议在田地前期进行土壤改良,施入有机肥,并进行深翻,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度。
二、种植
1. 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建议选择温暖、干燥、气温稳定的时节进行种植。
2. 种植方法:可采用整地、搭膜、挖坑等方式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应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适宜密度:建议每亩种植量为4000-5000株左右。
三、施肥管理
1. 底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施入有机肥、磷酸二铵和钾肥等底肥。
2. 追肥:大姜生长期需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发育。
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来进行合理的配比。
四、病虫害防治
大姜生长期容易受到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危害。
建议选用病虫害防治剂进行喷洒,或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防治。
五、采收
大姜生长期一般为9-10个月,可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采收。
采收时应将大姜挖出,去掉泥土和须根,晾晒后进行加工。
以上是关于大姜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问题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

促进农业现代化
推广高产种植技术,有利于推 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可以带动 种子、肥料、农药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完善。
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组织培训和现场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 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掌
握高产种植技术。
建立示范基地
除草
定期进行人工除草,避免杂草与大姜争抢养分。
松土
在生长过程中适时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
追肥与灌溉
追肥
根据大姜生长需要,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植株生长所需养分。
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状况及时灌溉,避免干旱或水淹。
病虫害防治
姜瘟病
选用无病种姜,合理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 病株残体。
大姜的形态特征包括地下根茎、 地上茎、叶片和花果等部分, 其中地下根茎是主要的食用和 药用部位。
大姜的经济价值
大姜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用于制作姜糖、姜茶、姜酒等产品,同时也是烹饪中常用 的调料之一。
大姜在医药行业中具有驱寒、止呕、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呕吐等 症状。
大姜的市场需求逐年增长,尤其在健康食品和中药材领域,因此大姜的高产种植技 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益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高产种植技术的意义
提高大姜产量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 大姜的产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保证品质
促进产业发展
大姜的高产种植技术对于促进大姜产 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 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保证大姜的品质,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姜种植方法

大姜种植方法大姜,又称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大姜的种植方法对于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大姜的种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土壤是大姜种植的关键。
大姜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最好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在5.8-6.5之间最为适宜,可以通过灌溉和施肥来调整土壤的PH值。
其次,大姜的种植季节通常选择在春季。
在种植之前,需要进行良好的土壤准备工作,包括耕地、施肥和整地。
在整地的过程中,要将土壤松软,去除杂草和杂质,以利于大姜的生长。
接下来,选择健康的种子或种苗也是大姜种植的关键。
种子应该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种子;种苗应该选择无病无虫的健康苗。
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或种苗的发芽和生长。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浇水和施肥。
大姜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特别是在幼苗期和块根膨大期。
在干旱季节,要适时进行灌溉;在生长期,要适时进行施肥,以促进大姜的生长和发育。
除此之外,及时防治病虫害也是大姜种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大姜病虫害有白粉病、叶斑病、蚜虫等,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大姜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大姜的收获和储存也是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大姜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120-150天后,当大姜地上部分开始变黄时,即可进行收获。
收获后,要及时清洗、晾晒,并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延长大姜的保鲜期。
总的来说,大姜的种植方法并不复杂,但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环节,如土壤选择、种子选择、适时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大姜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种植大姜顺利,收获丰硕!。
大姜种植无土栽培技术

大姜种植无土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种植业的健康和环保问题。
大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药材,其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传统的大姜种植方式需要土壤,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现在出现了无土栽培技术,使大姜的种植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大姜种植无土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环境要求大姜无土栽培技术需要在恒温恒湿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种植大姜的温度最适宜在20℃-30℃之间,湿度保持在60%-80%左右。
光照也是种植大姜的重要因素,应保证每天有6-8小时的充足阳光照射。
二、种子处理选用健康的大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种子患病的几率,增加种子的存活率。
消毒处理后,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使其更容易吸水,有利于后续的生长发育。
三、培育苗期将消毒处理后的种子撒在无土栽培的基质上,保持基质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
在苗期,注意控制水肥的供应,避免发生烂根现象。
适当施放有机肥料或荷尔蒙,有助于幼苗的生长。
四、种植期在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移栽,种植在无土栽培槽中。
槽中填充适量的基质,保证株间的间距,有利于大姜的生长。
在种植期,适当控制光照和温度,注意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五、生长期管理在大姜生长期间,要保持槽中基质的湿润,保证供水供肥的均衡。
注意及时除杂,保持大姜株的通风良好。
在生长期,要注意大姜的光照和通风情况,以免影响大姜的生长发育。
六、收获和保存大姜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大姜株,以免影响品质。
收获后的大姜要进行处理,去除泥土和杂质,然后进行储存。
储存时要选择通风干燥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延长大姜的保存期限。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大姜种植无土栽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无土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对土壤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在未来的种植业中,大姜无土栽培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希望更多的种植户能够尝试并掌握这一技术,为健康种植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姜的种植技术

引言概述:大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材,其种植技术对于保证产量和品质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大姜的种植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选择土地、育苗、种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选择土地2.土壤要求:大姜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 值在5.57.5之间为宜。
3.前作与轮作:避免连作,最好进行23年的轮作,并选择前作为豆类、玉米等。
二、育苗1.种子选择:选择形状完整、无病虫害的大姜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器浸泡、温水浸泡等。
2.播种时间: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育苗,具体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3.育苗基质:选择黄河粉土、稻壳灰、腐熟的有机肥等材料混合作为育苗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4.育苗方法:选用适量的种子在育苗盘中均匀撒播,保持适当湿润和光照条件,约710天后幼苗出土。
5.苗期管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适时进行适量施肥和灌溉,保证苗期良好的生长。
三、种植方式1.整地和覆膜:在选定的土地上进行整地,破碎土壤团块,平整土壤表面,并进行覆膜处理,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
2.种植距离和深度:适宜将大姜种植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株距控制在2025厘米,种植深度约为35厘米。
3.灌溉管理:大姜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及时的灌溉,并注意避免积水。
4.杂草控制:及时除去野草和杂草对于大姜的生长非常重要,可采用物理除草和除草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5.支撑管理:大姜生长过程中容易倾倒,可采用竹杆等支撑物进行支撑,保持植株的稳定。
四、施肥管理1.基肥施用:在整地和覆膜前,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腐熟有机肥、氮、磷、钾等基本肥料的施用。
2.追肥施用:大姜生长期的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进行追肥施用,注重氮肥和磷钾肥的补充。
3.农药使用: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农药防治,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4.喷灌施肥:可以采用叶面喷施肥料的方式进行补充营养,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
云南大姜种植管理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1. 选地:云南大姜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pH值在6.0-7.5之间的壤土或砂壤土。
忌连作,最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
2. 整地:整地前,要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
翻耕深度为25-30厘米,碎土晒白,增加土壤通透性。
整成畦宽4-6尺的深沟高畦,畦面略成拱形,四周挖排水沟。
二、选种与播种1. 选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
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
2. 播种:播种前,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
根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
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
三、田间管理1. 施肥:云南大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
每亩施入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
生长期间,根据长势适量追肥,保持土壤肥力。
2. 水分管理:云南大姜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3. 除草:田间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土壤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发生。
4. 病虫害防治:云南大姜易受姜瘟、姜腐病、姜螟等病虫害侵袭。
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选用抗病品种,如罗平大姜、昆明大姜等。
(3)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以免造成病害发生。
(4)药剂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
四、收获与加工1. 收获:云南大姜一般在立秋后收获,此时生姜生长旺盛,产量较高。
收获时,要选择晴天,小心挖掘,避免损伤姜块。
2. 加工:收获后的云南大姜要及时晾晒或烘干,降低水分含量,便于储存和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姜的种植技术
大姜的种植技术1、生姜在我地什么季节播种为好?答:生姜在我区2-4月均可播种,一般来说在适播期内,提早播种,姜的生长期较长,可获得较高产量。
而播种过晚,姜的生长期过短,产量会明显下降。
所以姜在我地的播种期以3月上旬--4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农谚曾有“清明芋头,谷雨姜。
”,就是这个道理。
2、姜的播种量一般是多少?种姜块以多重为宜?
答:姜的播种量一般每亩用姜种350-450公斤,因为种姜姜块的大小对姜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种姜愈大,产量愈高,正所谓“本大利大。
”。
种姜块一般以50-80克为宜,过小则影响群体生长,降低产量,过大则造成用种量高,增加成本。
3、生姜播种前应注意哪些环节?
答:生姜播种前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①、精细挑选姜种;
②、种姜消毒;
③、种姜催芽;
④、种姜切分。
4、如何精选姜种?
答:姜在播种前必须精细挑选姜种,选用块大肉厚,芽
头钝圆、表皮新鲜颜色黄亮、姜肉鲜黄、质地较硬、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害及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姜块作种姜,有条件的地区尽量使用脱毒生姜种,经对比试验使用脱毒姜种比不脱毒姜种产量高30%-50%。
5、种姜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
答:种姜的消毒方法分别有:
①、用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
②、用600倍的多菌灵浸种15分钟;
③、用1000倍高锰酸浸种10分钟;
④、用4000倍农用链霉素浸种12小时;⑤、种姜块的切口醮些新鲜的草木灰。
6、种姜的催芽如何进行?答:种姜催芽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①、酿热物温床催芽:选一背风向阳地块,挖宽1.2--1.5米,深0.4--0.5米,长度视姜种量多少而定的凹床(以东西向为好),床底铺上一层0.2米厚的新鲜猪牛栏粪,淋湿水后踩紧踏实,上面覆盖一层约0.05米厚的细土,将消毒过的种姜依次排放于床内,姜块芽头朝上,上面再盖一层稻草,用薄膜封好保温保湿,约10--15天种姜就开始发芽。
②、室内覆盖保温催芽:在室内选一向阳的地方,地面上铺一层厚稻草,将消毒过的种姜依次排放上面,姜块芽头朝上,上面再盖一层稻草,用薄膜封好保温保湿,约20--30天种姜就开始发芽。
7、如何切分种姜块?
答:种姜块的切分应在播种前进行,将催好芽的种姜,按每块重约50-80克,从基部切分,并按大小分级,每个种姜块选留1-2个壮芽,其余全部抹除,切口用新鲜草木灰醮一下,可利于切口愈合,达到减少病害的目的。
8、如何培育健壮姜苗?
答:培育壮苗是获得生姜丰产的首要环节,只有健壮的幼芽才能长出茁壮的幼苗,为植株的旺盛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丰产的目的。
要培育出健壮的姜苗,必须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严格挑选姜种;
②、种姜要进行消毒;
③、种姜要经过催芽;
④、种姜块的重量要在50克以上。
9、如何选择种姜地块?
答: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不论是沙土、壤土或粘壤土,均可良好生长。
但不同的土壤对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种姜的地块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丰富,呈微酸性的壤土。
且前作至少2年以上未种过姜、芋、红薯、马铃薯、番茄等作物的田块。
最好选用生地,若是生地,应提前1-2个月,深耕晒地,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减少病虫、利
于作物生长。
10、为什么说生地种姜比熟地种姜好?
答:生地一般多指那些从来未种过作物的开荒地,由于从未种过其他作物,因而病虫就很少,尤其没有生姜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姜瘟病。
故用肥沃的开荒地来种姜,姜的产量不但较高,而且品质也比较优良。
而熟地由于连年种植, 病虫害多且重,甚至因严重发生姜瘟病,造成严重减产,直至失收。
11、生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如何?
答:生姜属喜肥耐肥作物,但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吸收是不同的。
一般在幼苗期生长慢、生长量小,对养分的吸收亦少,。
进入旺盛生长时,吸收速度快、吸收量大增。
据测定,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约吸收氮6.34千克、磷0.57千克、钾9.27千克、钙1.3千克、镁1.36千克。
若以磷为1计,则氮:磷:钾:钙:镁之比为11:1:16:2.3:2.4。
可见生姜在整个生长期中,对钾的需要量最大,其次为氮,再次为镁、钙、磷等。
因此在栽培中,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特别是增施钾肥,不但可增加姜的产量,且姜的品质优良,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2、生姜栽培中以多大的密度为好?
答:生姜种植的密度多大,应视种植地块的肥力、水肥条件、种姜块的大小而定。
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且种姜块在60--80克之间,行株距为0.65×0.2米,即亩植
5000株左右;土壤肥力和肥水条件中等的地块,种姜块在50克左右,行株距为0.6×0.18米,即亩植6000株左右。
13、生姜栽培中,培土这一环节对姜的产量构成有什么影响?
答:生姜属于块茎作物,其收获的产品主要是块茎,且姜的块茎生长需要在黑暗湿润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
因此要想获得姜的高产,就必须为姜的根茎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栽培中的田间管理工作--培土,既可为姜的块茎生长创造黑暗湿润环境,保护姜块,又能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
培土工作应随姜的生长不断进行,一般整个生长进行2-3次,培土工作可结合追肥、除草等同时进行。
14、生姜栽培中,遮阴这一措施对姜的生长有何作用?
答:生姜属于耐阴性作物,不耐高温,特别是生姜的幼苗生长期,正处于炎热的夏季,温度高、阳光强烈,必须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才能使姜幼苗生长良好,否则易导致姜苗矮小而造成减产。
在生产实践中,我地农民常在种植生姜时,播种后在姜田铺一层芒箕草,为出苗后的幼苗遮阴。
芒箕草不但有遮阴作用,且通透性很好,这就为姜苗的生长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同时还可避免姜田出现草荒。
通过盖草,使姜地畦面处于黑暗湿润环境,有利于姜的生长发育和块茎膨大,因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15、姜的采收方式有哪几种?
答:生姜的采收方式有:收种姜(姜娘)、收嫩姜、收鲜姜。
收种姜:生姜与别的蔬菜作物不同,种姜在发芽长成植株形成新姜后,种姜内部组织完好,没有干缩腐烂,可回收利用。
种姜收获可与收获鲜姜一同进行,也可提前在幼苗生长后期(夏至前后)进行,注意保护好姜苗。
收嫩姜:嫩姜收获是在生姜植株旺盛生长期进行,这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水分大,辛辣味较淡,宜于腌渍、糖渍等加工。
但收获嫩姜产量太低。
收鲜姜:11月霜降后,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块茎已充分膨大成熟,选晴天采收。
收获后的鲜姜要带有少量湿润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
16、如何防治姜瘟病?
答: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株受到病菌侵染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受害症状。
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灰白色水状液体,有臭味。
生姜根部受害后也呈现淡黄褐色、并最终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现暗褐色,茎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受害侵染后出现凋萎状,并从下至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
防治:①、注意轮作,尤其是在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
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②、严格选种,消除种姜带菌隐患;
③、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