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医学·157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心内科即为心血管内科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疗,临床方面常见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心衰、心肌病等疾病。
该科室患者数量较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存在较高的风险。
临床方面进行护理带教非常必要,目的为保证心内科带教的效果,提高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常规教学法,于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48名心内科实习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了试验组和参照组,各24名。
试验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名、22名;年龄在18~25岁,中位年龄(21.5±1.3)岁。
参照组男性为3名,女性为21名;年龄在18~24岁,中位年龄(21.4±1.2)岁。
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实行比较处理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1.2.1 参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法带教,为护生介绍心内科环境、规章机制,然后参照教材内容实行一个月的带教,主要对护生进行跟班教学,每周经带教教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答疑解惑。
1.2.2 试验组接受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带教,第一周首日为护生介绍科室环境及相关规章机制,可以健康教育形式配合带教教师所有教学活动,旨在促使护生准确掌握心内科疾病特点;第2~3 d为护生进行护理操作示范并发放案例资料,对护生提出备课的要求;第4~7 d结合教材内容对护生基础操作加以指导。
第二周第1~3 d做跟踪护理指导,主要的目的为确定护生护理工作期间存在的不足,对护生工作中的问题予以分析和处理;第4~7 d告知护生心内科常用药物药理和相关需要注意事项(预防压疮、跌倒措施)。
第三周第1~3 d指导护生书写护理文书,教会护生正确使用抢救仪器、介入手术术后的护理的方法;第4~7 d对患者病情实行指导、调整护理方案内容。
第4周第1~3 d独立查房,参与到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第4~7 d对患者出院进行指导。
临床路径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以临床路径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医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临床路径教学法的优点1.问题导向临床路径教学法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面对病人的实际问题时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多学科融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强调多学科融合,不仅让医学生学习到医学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其他专业知识,如护理、康复等。
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广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成为综合性的医护人员。
3.提高学习效率临床路径教学法采用针对性强、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在病人的真实情况下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临床工作。
1.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的水平2.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强化医学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联系1.注重实践操作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医学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
医学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临床情况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医学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如互动教学、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为医学生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适当运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可强化医学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临床路径教学组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教学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都要明显高于传统方式教学组学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应用到肾内科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其应用效果较佳,对于实习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其和患者的沟通能力。
标签:临床路径;临床教学;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是护理实习生学习的最终阶段,同时也是教学中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应注重培养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从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临床教学方法,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100名实习生将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应用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实习生的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进行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来自同一院校,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男性7名,女性43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95±0.44)岁。
临床路径教学组男性5名,女性45名;年龄22~23岁,平均年龄(22.63±0.45)岁。
两组学生的带教老师均为该院经验丰富的护师,且均有带教资格证。
两组学生在性别分布,年龄层次等方面的情况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对照试验的样本对象。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03-10T05:26:42.0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4期作者:鲁艳博蔣佳孙晓蕊王媛(通讯作者)[导读] 当今,人们的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鲁艳博蔣佳孙晓蕊王媛(通讯作者)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摘要:当今,人们的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医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作为一种新型的医学教学方法,临床路径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的随意性和广泛性,更符合医学重点的严密性,更具教学针对性。
实行后,治疗将不再像以往那样武断,而是注重了解病人的基本症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有针对性地计划。
在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肾内科临床教学时,也应结合临床治疗情况,以教学活动为中心。
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医学生;教学质量;应用引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现代时代背景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医学专业学生是医院卫生队伍不可缺少的动力,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对他们今后的正式工作也有积极的意义。
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简明、更科学。
笔者认为,应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对临床路径法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1 现行临床肾内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占用了太多的教学时间,造成训练时间压缩,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间而出现“畸形”。
从实际应用来看,不同的带教教师都会造成教学偏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研究表明,许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某一疾病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处理,也会过度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肾内科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技术性、可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学科。
肾内科的传统教学,主要是带教教师在实习前做好相关准备,由指导带教教师对临床肾病的定义、目的、原则、方法、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韦焕能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2(030)014
【摘要】目的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以了解其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将60名卫生保健专业中专见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的理论笔试、口试、操作成绩及其对两种教学方法应用效果和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从两组医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及其对两种教学方法应用效果和满意度的评价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内科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素质.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韦焕能
【作者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南宁,5304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1
【相关文献】
1.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带教中的实践应用
2.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3.P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4.临床路径教学法(CPTM)联合其他教学法在内分
泌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5.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分泌肾内科护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呼吸内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到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提高呼吸内科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分析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实施和效果。
首先,实施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基本步骤如下:确定临床路径、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效果。
确定临床路径是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第一步。
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或情况下,结合国内外的指南和经验,制定出一套规范的治疗过程和措施。
确定临床路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病种的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实际临床工作的临床路径。
制定学习计划是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第二步。
学习计划是根据临床路径的要求,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内容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实施教学活动是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第三步。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病例讨论、实践操作等。
讲座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法,病例讨论是帮助学习者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践操作是培养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评价学习效果是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最后一步。
评价学习效果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观察、问卷调查等。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用来评估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的实施和效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它能够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临床路径式教学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实践,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是它能够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临床路径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60名心内科实习生,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
对比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心内科;临床教学临床实习是每一个医学生成功走向临床岗位的必由之路。
通过临床实习,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能力的转化,而且实习生还可以借助临床实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1]。
可以这样说,临床实习效果如何,对实习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以往的心内科临床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具备深度和广度,故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不利于对医学生临床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培养。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一经推广,快速获得了广大医学者的高度认可。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60名心内科实习生,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2-25岁,平均(23.58±2.53)岁。
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3-27岁,平均(25.61±3.71)岁。
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由带教医师带领实习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组织实习生开展临床诊治工作。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了该教学法对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师生交流和合作的促进以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引入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护理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并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将带来更多的教学效果和发展机会,为护理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带教、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教学质量、师生交流、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应用价值、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针对上述问题,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运而生。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临床路径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通过规范、系统化的路径指导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借助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病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护理教育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为护理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护理教育的不断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流程和目标,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特点包括:1. 系统性和目标导向:临床路径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路径,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和阶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07T13:28:38.4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何金华
[导读] 试评价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甘孜州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四川甘孜 626001)
【摘要】目的:试评价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进入内科知识学习的两个不同专业的2013级农医2班、2010级临床2班学生50例,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同期分别选择对照班级2013级农医1班、2010级临床1班学生合计53例,安排8个课时的路径教学法。
结果:路径法教学学生内科理论测试、内科疾病诊断路径流程题得分、CTDI-CV评分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科应用路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评判能力,对于某种疾病的诊疗路径掌握能力。
【关键词】内科;教学;临床路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92-02 《内科学》一直是医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医学教学的关键课程[1]。
内科是医院收治病重最多的科室,《内科学》中涉及的临床知识、理论知识繁多,需要把握的要点多,《内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医生临床思维。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临床流程,是临床思维的具体体现。
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标准化的教学策略。
本次研究试评价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进入内科知识学习的两个不同专业的2013级农医2班、2010级临床2班学生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4±1.4)岁。
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评分(286.6±2.1)分内科学理论测试评分(78.5±10.2)分。
同期分别选择对照班级2013级农医1班、2010级临床1班学生合计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9.6±1.2)岁。
CTDI-CV评分(285.9±2.6)分,内科学理论测试评分(80.4±10.6)分。
两个年份的学生性别、年龄、CTDI-CV评分、内科学理论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改进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重视线下学习自学。
1.2.2改进后
(1)规范化、程序化路径的掌握:调取网络资源、校医院内建立的糖尿病、低钾血症、高血压、胃炎等疾病的路径,制定了流程图。
开设路径学习课程,共8个课时,缩减理论课时,加快理论课的学习进度。
(2)流程:①首先,带领学生熟悉流程图,包括病史问询、查体,确认患者才有何种路径进入,依次指导临床诊疗活动,如对于低钠血症患者,需要问询患者饮食过程中盐分、味精等钠盐的摄入,了解既往用药情况,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判断血容量状况,辅助检查安排血电解质、血尿渗透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最终按照流程诊断,安排输液或口服补充电解质等治疗。
②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路径中每一个步骤制定的理由,帮助学生认识疾病,提升理解诊断、鉴别诊断流程,培养临床思维,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了解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的依据,如低钠血症,容量是引起低钠血症的主要因素,不同血容量下低钠血症发生的病因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了解每项措施的意义。
1.3 观察指标
内科学习理论测试,均为百分制,其中理论测试中有5题内科病重诊断、治疗流程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统计患者学习后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路径法教学学生内科理论测试、内科疾病诊断路径流程题得分、CTDI-CV评分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注:与路径法相比,*P<0.05。
3.讨论
路径教学法尽管操作简单,但是效果显著,让学生通过学习路径,明白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流程,学习系统的知识,形成临床思维[1]。
本次研究显示,路径法教学学生内科理论测试、内科疾病诊断路径流程题得分、CTDI-CV评分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路径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理论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能力。
但需注意的是,需要做好路径的分析工作,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起然,而不是机械的执行,流于形式。
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分析每一个流程方案制定的依据,让学生彻底了解流程,了解流程制定的思想。
此外,在选择路径时,需要选择那些能够系统综合内科学知识的疾病,如血症、腹痛等,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
路径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临床思维,教学需围绕这点开展,可灵活的应用路径思维,如让学生针对某一种疾病设计路径,进行路径设计比赛,评价设计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内科应用路径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应灵活的应用路径思想,重视路径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郑杏,杨敏,高伟,等.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4,28(12B):4392-4394.
[2]张俊玲,吴兰迪.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狐狸,2012,10(2):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