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论文素材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论文素材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引言:肿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探讨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以及它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列举研究素材来支持这一观点。
第一部分: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诞生到分裂再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会经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包括G1期、S期、G2期以及M 期。
这些阶段的转换受到多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调控。
其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与细胞周期蛋白相互作用,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方式,控制细胞周期的进行。
第二部分: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如果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发生突变或受到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和增殖,进而形成肿瘤。
例如,细胞周期蛋白D1的过度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
此外,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也可能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的紊乱,从而诱发肿瘤。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深入探索其中的机制。
第三部分: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关系研究素材1. 研究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会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从而引发宫颈癌。
2. 一项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突变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3. 科学家们还发现,乳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B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有关。
4. 某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E2F1在肺癌中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
结论: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之间关系密切,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形成过程,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在人体内,细胞不停地分裂、增殖、再生。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细胞增殖的前提。
但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细胞的DNA受到损伤或突变,这些细胞会停止分裂,甚至主动自杀。
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对细胞复制&细胞死亡的平衡至关重要,也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主要分为细胞周期检查点(checkpoint)、有线期(metaphase)、负责节律(circadian rhythm)三个部分。
细胞周期检查点是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监管机制。
细胞周期检查点可以检查细胞DNA复制的错误,防止不正确的基因复制从而导致染色体崎岖不平、染色体互相错位或者过度增殖。
如果粘附不当,检查点还可以使细胞停止分裂。
有线期是细胞周期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发生在纺锤体结构组装和染色体对端缝合之间。
有线期是细胞核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个时候,细胞必须精确复制DNA并精确分配到新的细胞体内。
负责循环节拍的节律性细胞周期也非常重要。
节律性的细胞周期可以使广泛的人体细胞在同一时间分裂,或在晚上分裂,以保持身体组织的平衡和整体协调。
这个过程利用的是生物钟机制来控制的。
如果细胞周期检查点、有线期或节律性细胞周期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细胞发生错乱、增殖过度、死亡、损伤等问题,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中的各个环节都拥有一套复杂的信号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识别DNA损伤的机制,以及确保DNA复制无误的机制。
当今,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探索肿瘤细胞中这些环节的变化和功能失调。
他们相信,了解肿瘤细胞如何避免被身体监管并持续增殖等问题,才能找到治愈癌症的有效途径。
根据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多种致癌物质,如射线、化学物质和病毒等,都会影响到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例如,射线或化学物质常常会导致DNA损伤,病毒可能会在细胞内植入异常的基因,进而引起异常的基因表达等。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机制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细胞产生到再次分裂产生两个新的细胞的时间段。
正常时,细胞周期有严格的调控机制,以确保细胞的精确复制与分裂。
然而,当细胞周期调控失去平衡时,就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本文将从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和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有些文献还分有七个阶段)。
细胞周期的调控主要由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和其激活剂——周期蛋白(Cyclins)调控。
具体来说,G1期主要由Cyclin D和CDK4/6复合物控制,调控细胞周期进入S期;S期主要由Cyclin E和CDK2复合物控制,调控DNA的复制过程;G2期主要由Cyclin A和CDK1复合物控制,调控细胞周期进入M期。
此外,有两类蛋白质也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蛋白相关磷酸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s)和负调控蛋白家族(negative regulators)。
CKIs通过抑制CDKs的活性来调节细胞周期的进展。
而负调控蛋白家族则通过抑制周期蛋白的表达或降解来阻止细胞周期的进行。
二、细胞周期调控的失衡与肿瘤发生1. 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周期调控失衡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一些肿瘤可能源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突变。
比如,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不仅会导致细胞周期的失控,还会增加DNA的损伤修复错误,从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突变积累。
此外,Cyclin D1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发生也有关联。
2. 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发生除了基因突变,表观遗传调控也在细胞周期调控的失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指的是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不改变其基本结构。
一些研究发现,在肿瘤细胞中,某些关键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这些基因的表达异常,进而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肿瘤是一种由异常细胞增殖和生长形成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对于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是指细胞在生命周期内按照一定的顺序经历G1、S、G2和M四个阶段的过程。
有效的细胞周期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而细胞周期调控的失调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以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意义。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基本原理细胞周期调控是由一系列的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及其辅助蛋白质调控。
其中,D型Cyclin在G1期主要激活CDK4和CDK6,启动细胞周期。
随后,在S期将细胞周期的进程促进至G2期,CDK2和E型Cyclin相互作用,促进细胞进入S期。
最后,在M期,CDK1和A、B型Cyclin相互作用,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
二、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细胞周期调控严格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然而,当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细胞周期的失调,从而增加肿瘤的风险。
例如,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失效,使细胞无法及时修复受损的DNA,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此外,CDKs和Cyclin家族成员的异常表达也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
2.2 细胞周期调控与恶性肿瘤的关联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不仅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还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以乳腺癌为例,多研究表明乳腺癌中存在着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
高表达的Cyclin D1、CDK4和CDK6预示着乳腺癌的增殖能力增强,而低表达的抑癌基因p27和p21则与恶性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
因此,细胞周期调控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治疗基于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逐渐摸索出一系列针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靶向治疗策略。
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常常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因此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细胞周期的调控角度来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
一、细胞周期简介细胞是人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其自我繁殖是细胞周期的核心内容。
细胞周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的时期:间期和有丝分裂期,其中间期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1、S和G2期。
在间期,细胞进行细胞增长和生长,同时为避免DNA损害的积累,还进行着DNA的修复和检查。
而在有丝分裂期,细胞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过程,其中包括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确保DNA分散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二、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调控是指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以确保细胞处于正确的阶段和完成相应的任务。
细胞周期调控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调控作用。
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控制步骤为细胞周期检查点,主要分为两个:G1/S检查点和G2/M检查点。
在这两个检查点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对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行控制,并对必要的调整进行响应。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可以有效地调节细胞周期,从而防止DNA损伤的积累和细胞的异常增生。
而当细胞周期调控发生异常,细胞便会发生不正常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具体来说,有些基因或蛋白质如果失活或过度表达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比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DK、cyclin D和E2F等过度表达常常出现在许多人的癌症中。
另外,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如p53、p16、Rb等的失活也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小结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细胞周期的调控失衡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
调控蛋白和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助于深入研究和治疗肿瘤疾病。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细胞周期指的是细胞从一个分裂周期开始,经历增殖、DNA复制、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等过程直到两个细胞产生的一系列步骤。
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至关重要。
然而,当细胞周期调控出现异常时,会导致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这往往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基本过程正常细胞周期调控涉及到一系列调控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精确调控。
其中,细胞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G1期(间期第一阶段)、S期(DNA合成期)、G2期(间期第二阶段)和M期(有丝分裂期)。
这四个阶段中,细胞会经历准备、复制、增殖和分裂等过程。
在细胞周期调控的过程中,特定的蛋白质激酶和蛋白质去激酶被调控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各个阶段的进程。
例如,细胞周期启动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和周期素(Cyclin)在细胞周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CDK和周期素的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其活性的升高和下降直接决定了细胞周期的进程。
此外,启动蛋白(Initiator proteins)和抑制蛋白(Inhibitor proteins)的存在也对细胞周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通过与相关的酶酶活性或细胞周期调控分子的相互作用,调整和平衡细胞周期的进程。
二、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细胞周期调控的紊乱可以导致肿瘤发生。
正常情况下,当细胞发生DNA损伤时,细胞会通过启动蛋白和抑制蛋白等调控因子来修复损伤和阻止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
但是,当这些调控因子发生突变或功能异常时,细胞就会失去对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导致DNA不受控制地复制和细胞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
例如,如果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功能会导致启动蛋白被持续激活,从而使细胞周期过早地进入S期和M期。
这会导致细胞在未完成必要的修复和检测过程的情况下进行DNA复制和分裂,增加了DNA损伤的风险。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是维持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而肿瘤是由异常增殖的细胞组成的。
细胞周期调控的紊乱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讨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基本原理细胞周期调控是指细胞在生长与分裂过程中严格遵循的一系列事件。
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有时还包括G0期)。
主要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调控。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当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分子发生突变或其他异常改变时,会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
这种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突变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肿瘤抑制基因,如p53和Rb,会受到突变的影响,导致细胞周期的异常。
另一些基因(如oncogene)的过度表达或活化也会引发细胞周期的紊乱。
2. DNA损伤与修复DNA损伤和修复也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
当细胞的DNA发生损伤时,细胞会启动核酸损伤应答机制,引起细胞周期的停滞,以便修复受损的DNA。
然而,当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发生异常时,将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有可能形成肿瘤。
三、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作为治疗靶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CDK的抑制剂被广泛研究,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例如,帕利珠单抗作为CDK4/6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
2. 靶向细胞周期调控基因靶向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也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抑制一些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基因,如p53和Rb,可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或停止增殖。
这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3. 细胞周期调控检测在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细胞周期调控检测可以评估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能力,并为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周期是指从细胞分裂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的过程,分为G1、S、G2和M四个阶段,其中通过DNA复制的S期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而肿瘤是指由于细胞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等刺激因素下,导致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的疾病。
那么,为什么细胞周期的调控会与肿瘤发生有关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的基本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主要由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和Cyclin等多种蛋白质复合物共同完成。
CDK是一种酶,需要结合Cyclin才能活化,不同的Cyclin对应不同的细胞周期阶段。
例如,G1/S期转换时需要Cyclin D/CDK4活性化,S期则需要Cyclin E/CDK2活性化。
此外,细胞周期调控还受到多种激酶、磷酸酶、抑制因子等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
而肿瘤发生的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其中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往往会表现出细胞周期不正常的现象,比如不受外界刺激而不断分裂、细胞周期的阻滞失效等。
这些都是由于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紊乱所导致的。
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和肿瘤促进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肿瘤抑制基因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并参与G1期和G2期的调节,如P53和P21基因。
而肿瘤促进基因则可以刺激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周期的转换,如标记S期和G2期的CyclinA。
在很多情况下,肿瘤细胞往往会出现这些基因的缺陷或突变,影响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例如,P53基因的缺失或突变会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及细胞凋亡的抑制,从而导致肿瘤发生。
因此,研究细胞周期机制、肿瘤基因突变等方面,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指从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是细胞周期的两个主要事件。
在进化过程中,细胞发展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调控机制,以确保细胞周期严格有序地交替和各时期依次有序变更。
细胞的调控机制主要以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信号传递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为主要过程,以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为主要表现形式。
人们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是从MPF的发现开始的。
最初,人们对MPF有以下两种解释:
1、细胞分裂期(M期)细胞中的一种能够使染色体凝集的因子,称为细胞促分裂因子(mitosis-promoting factor,MPF)或M期促进因子(M-phase-promoting factor,MPF) 。
2、成熟的卵细胞中的一种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称为卵细胞促成熟因子(matuation-promoting factor,MPF)。
但是,随着对MPF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又给出了新的解释:MPF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或G2/M转换的周期蛋白激酶,含有两个亚单位,一个是催化亚单位,一个是调节亚单位。
催化亚单位的激酶活性要通过与调节亚单位的结合才能体现出来。
MPF的调节亚单位就是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cyclin是一类随细胞周期变化周而复始出现和消失的蛋白质。
目前,人们已相继克隆和分离数十种cyclin,这些不同的cyclin在细胞周期中表达的时期不同,执行的功能各异。
但各种周期蛋白之间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均含有一段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cyclin box)。
周期蛋白框介导cyclin 与CDK(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的结合,不同的周期蛋白框识别不同的CDK,组成不同的周期蛋白-CDK复合体,表现不同的CDK激酶活性。
M期cyclin白分子的近N端含有一段9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序列,称为破坏框(destruction box),参与泛素介导的周期蛋白A和B的降解。
G1期cyclin分子的C端含有一段特殊的序列,可能与G1期cyclin的更新有关。
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是蛋白质激酶家族中的一员,有三个重要的功能域,其中第二功能域结合cyclin,和cyclin 协同作用,是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因子。
CDK可以和cyclin结合形成异二聚体,其中CDK为催化亚基,cyclin为调节亚基,不同的cyclin-CDK复合物,通过CDK活性调节不同底物磷酸化,从而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在细胞周期中,CDK激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调节。
cyclin与CDK 的结合是CDK激酶活性的必要条件和先决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如果仅仅是cyclin和CDK的结合,并不能激活CDK激酶的活性,因为激酶活性的体现还需要激酶本身的修饰(如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及一些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 inhibition,CDKI,可以通过抑制CDK激酶的活性,对细胞周期起负调控作用)的去除等。
细胞周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运转过程。
如前所述,它的正确运转是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对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进行精确调控来实现的。
cyclin、CDK 的异常表达、CDK抑制因子的缺失等都将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细胞的增殖失控,最终发生癌变。
肿瘤是一类以细胞生长和增殖失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细胞在增殖、分化和
细胞生物学课程作业
凋亡方面的异常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细胞周期紊乱是肿瘤最主要的发生机制。
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各类分子的异常都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1、cyclin的异常
cyclin在细胞周期中进行周期性的合成和降解,不同的cyclin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CDK结合,从而激活CDK分子。
作为一种调控因子, cyclin的过表达与细胞的癌变有密切关系。
在在许多肿瘤细胞和增殖细胞中,cyclin常常过度表达,使CDK分子持续活化,细胞周期的运转异常活跃。
以G1期为例,Rb蛋白被cyclin-CDK复合物磷酸化以后,释放转录活化因子E2F,使E2F的应答基因转录,并使细胞进人S期。
E2F和cyclin之间可能有一个潜在的正反馈调节环路。
cyclin的基因扩增和易位造成的过表达,常使Rb蛋白磷酸化过快,加之其在cyclin过表达时常有失活,使检测点调节环路及其功能不全,细胞抗增殖功能丢失,通过细胞周期的加快,异常细胞不影响的增殖、累积,导致癌变发生。
2、CDK的抑制因子(CDKI)的异常
当G1期细胞出现DNA损伤,p53即被激活,通过启动p21的基因表达,使cyclin-CDK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停滞,进行DNA修复,不能修复者诱导其凋亡。
P21或p53,或两者功能都有异常时,这一途径将失去作用,使有DNA损伤的细胞能够复制,导致细胞染色体畸形改变和基因突变等事件增多。
(注:p53、p21均为比较常见的CDK抑制因子)
3、CDK的异常
一方面,cyclin、CDKI的异常表达将使CDK的活性改变;另一方面,CDK 的基因自身也可以出现缺失、过表达等变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所以,CDK的异常也同样参与了肿瘤的发生。
4、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异常
细胞周期的运行是一个非常有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系列被称为检验点(check point)的严格监控下进行的,称为细胞周期检验点。
当DNA发生损伤、DNA复制不完全、蛋白质合成和积累不足或纺锤体形成不正常等情况发生时,细胞周期的运行将不能通过检验点,使细胞周期被阻断。
cyclin、CDK等正调控因子的过表达或p53、p21等负调控因子的缺失,将造成检验点阈值改变、功能下调,导致细胞对外源性调节信号反应迟钝,使细胞不受影响的进行自主生长和分裂。
G1期检测点功能异常,还将无法阻滞有DNA损害的细胞进人S期,使损害得不到修复的细胞DNA复制,生成特定的肿瘤表型。
细胞周期是一个连续和精准的过程,细胞周期调控对这个过程起着监视和调节作用,也正是如此,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细胞周期调控的深人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癌变的机制,了解肿瘤细胞中染色体是如何丢失、进行重排或不平等的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去的,从而将细胞周期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肿瘤诊断与治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