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分布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合集下载

7.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7.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视力在4.9及4.9以
上的同学占调查学生的比
频 60

()
例为_3_/8__ ;
名 50
(3)如果视力在第1,2,3 40
组范围内均属视力不良,那 30
么该校约共有_1_25_0_名学 20
生视力不良,应给予治疗、 矫正。
10
第3组
第2组 第1组
第4组 第5组 视力
3.95 4.25 4.55 4.85 5.15 5.45
()
才艺展示
1.一次统计七年级若干名学生每分跳绳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请根据这个直方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加测试的总人数是多少? 15人
(2)自左至右最后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
频数是3
频率是0.2
(3)数据分组时,组距是多少?
组距是25次


七年级若干名学生每分跳绳次数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合计
20 ___2_5__
30 10 5 100
3.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的爱眼日,让我们行动起来, 爱护我们的眼睛!某校为了做好全校2000名学生的眼 睛保健工作,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 如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 根据此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__16_0 _名学生;
82.5; 82.5~87.5; 87.5~92.5)
解: 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次) 67.5~72.5 72.5~77.5 77.5~82.5 82.5~87.5 87.5~92.5
频数 2 4 9 3 2
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 10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THANKS
感谢观看
均匀分布
数据在各个区间内的频数或频 率大致相等,表示数据分布较 为均匀。
双峰分布
数据呈现两个明显的峰值,表 示数据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集
中区域。
03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关系
数据呈现方式比较
频数分布表
通过表格形式展示数据分布情况,横 轴为数据分组,纵轴为频数或频率。
直方图
通过图形形式展示数据分布情况,横 轴为数据分组,纵轴为频数或频率, 各矩形面积总和表示所有数据点的数 量。
可以是水平的。
数据表示Βιβλιοθήκη 02直方图用矩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或频率,而条形图的条形长度直
接表示数据值。
数据间隔
03
直方图的矩形通常是连续的,没有间隔,而条形图的条形之间
通常有间隔。
常见直方图形状解读
钟型分布
数据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 状,类似于钟的轮廓,表示数
据分布较为集中。
偏态分布
数据分布偏向一侧,可能是左 偏或右偏,表示数据在某个方 向上存在较多的极端值。
调整柱子形状
可以选择不同的柱子形状,如矩形、圆形等,以更好地展示数据 分布。
调整柱子颜色
可以通过调整柱子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组,使得直方图更加直 观易懂。
添加图例
为不同的数据组添加图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直方图。
添加标题、坐标轴标签等元素
添加标题
为直方图添加标题,简要说明数据的来源和含义。
添加坐标轴标签
05
直方图制作步骤及注意事 项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确定组数
根据数据的分布规律,选择合适的组数,通常组数选择在5-15之 间。
确定组距
根据数据的范围和组数,计算合适的组距,使得数据能够均匀地分 布在各个组中。

频数及其分布四种统计图

频数及其分布四种统计图

频数及其分布一:基本定义1.2.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也称频数表。

3.频率: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的频率.例1:填写下面这张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部分.变式:学生各组数据频率之和等于多少?所有频数Array之和呢?例2:已知一组数据的频率为0.35,数据总数为500个,则这组数据的频数为变式:已知一组数据的频数为56,频率为0.8,则数据总数为个例3 某袋装饼干的质量的合格范围为50±0.125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200袋该中饼干,质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1)求各组数据的频率;(2)由这批抽检饼干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质量的合格率.某食品厂生产的200袋饼干的质量的频数分布表二:频数分布直方图一: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Mstogram).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我们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2-5所示,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没有空隙.【说明】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列出频数分布表.在分组时要注意:(1)组数适当;(2)组距相等.同时,分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空,即该组必须有数据;(2)不重,即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中;(3)不漏,即不能漏掉某一个数据.思考: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1)条形统计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

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2)条形统计图中,各个数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各个条形之间是有空隙的。

而在直方图中,各长方形对应的是一个范围,由于每两个相邻范围之间不重叠、不遗漏,因此在直方图中,长方形之间没有空隙。

例.请观察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被检测的矿泉水总数有多少种?(2)被检测矿泉水的最低pH为多少?(3)组界为6.9~7.3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每一组包括前一个边界值,不包括后一个边界值)?(4)根据我国2001年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饮用水的pH应在6.5—8.5的范围内.被检测的矿泉水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有多少种?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思考:图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每一组的边界值为多少?A.10.5 B.14.5 C.12.5 D.8.5三:拆线统计图及其特点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它既可以表示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图12-4所示.例.超速行驶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交警部门统计某日7:00~9:00经过高速公路某测速点的汽车的速度,得到如下频数分布折线图(1)这一天7:00~9:00经过该观察点的车辆总数是多少(2)数据分组的组距是多少(3)若该路段汽车限速为110km/h,请问超速行驶的汽车有多少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4)简单描述折线的波动情况,并说明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四: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例1 如图12-6所示的是扇形统计图,求扇形B占总体的百分比.例每人捐书的册数/册 5 10 15 20相应的捐书人数/人17 22 4 2(1)该班的学生共多少名?(2)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册书?(3)若该班所捐图书按图12-7所示的比例分,则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多少册?总结:条形统计图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图显示部分在总体中占的百分比;频数直方图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折线图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综合练习:1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学同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如图12-11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第一小组的频数为5,则第四小组的频率是,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人.2某班同学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2-12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组的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3∶6∶4∶2,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

课堂练习
1.为了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 数据的变化范围,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指数据的( C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个数
课堂练习
2.一组数据的最小数是12,最大数是38,如果分组的组
距相等,且组距为3,那么分组后的第一组为( B )
A.11.5~13.5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
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典型例题
例题1 已知一组数据,最大值为93,最小值为22,
现要把它分成6组,则下列组距合适的是( B )
A.9
B.12
C.15
D.18
典型例题Βιβλιοθήκη 例题2 在绘制频数直方图时,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
的差为25 cm,若取组距为4 cm,则组数为( D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典型例题
例题3 某中学部分同学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指导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同学的成绩(成绩都是整数,试 题满分120分),并且绘制了如图的频数直方图(每组中含最低分 数,但不含最高分数),请回答: (1)该中学参加本次数学竞赛的共有多少人? (2)如果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同学获奖, 那么该中学参赛同学的获奖率是多少? (3)图中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该中学没有 获得满分的同学等,请再写出两条信息.

[数学]-7.4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原卷版)

[数学]-7.4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原卷版)

7.4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同步培优讲练综合1.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2.频数分布表:把各个组别中相应的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能清楚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大小分布情况.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时,要灵活确定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的整数部分+1.组距(2)制作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3.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频数分布表,用横轴表示各分组数据、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绘制条形统计图.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呈现了频数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5.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它们都是用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统计图.(2)区别:①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条形”之间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间隙,而条形图中各“条形”是分开排列的,中间有一定的间隙;②条形统计图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的类别,用纵向指标表示不同对象的数量. 频数分布直方图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数据的变化范围,用纵向指标表示相应范围内数据的频数.一、组距【例1】一个样本最大值为143,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组.【例2】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8 cm,若取组距为0.4 cm,应将该数据分为 组.二、 频数分布直方图【例1】某校为了解学生参与“凤城悦读”的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并统计他们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t (单位:)min ,然后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课外阅读时间频数分布表: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 = ,b = ; (2)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全校有1200名学生,估计该校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50min ?【例2】小文同学统计了他所在小区部分居民每天微信阅读的时间,绘制了直方图.得出了如下结论:①样本中每天阅读微信的时间没人超过1小时,由此可以断定这个小区的居民每天阅读微信时间超过1小时的很少;②样本中每天微信阅读不足20分钟的人数大约占16%;③选取样本的样本容量是60;④估计所有居民每天微信阅读35分钟以上的人数大约占总居民数的一半左右.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例3】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三、综合应用(与条形统计图、扇形图的结合)【例1】为了了解春节晚会群众喜爱节目类型(“歌舞类”、“语言类”、“戏曲类”、“其他”)情况,对某地区的部分群众的喜爱节目类型做了调查,其中每人只能填选一项,现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如图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多少人?(2)求所调查的群众中,喜爱“戏曲”的人数,并补全直方图的空缺部分;(3)若该地区共有人口360万人,估计该地区喜爱“语言类”约有多少人.【例2】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休息日时每天学习的时长情况,随机抽取了n名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据调查每名学生休息日时每天学习时长都少于5小时.该校将所收集的数据分组整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活动中,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填写“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2)求n的值.(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45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休息日时每天学习时长在3≤t<4范围的学生人数.3≤t<43≤t<4【例3】为了得到一种零件的加工精度,从中抽出40个进行检测,其尺寸数据如下(单位:cm):161 165 164 166 160 158 163162 168 159 147 170 167 151164 159 152 159 149 172 162157 162 169 156 164 163 157163 165 173 159 157 169 165154 153 163 168 169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所反映出这种零件的尺寸在哪个范围内的最多?1.某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并将成绩整理后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至右前四组的百分比分别是4%,12%,40%,28%,第五组的频数是8.则:①参加本次竞赛的学生共有100人;②第五组的百分比为16%;③成绩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④80分以上的学生有14人.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某校在举办的“优秀小作文”评比活动中,共征集到小作文若干篇,对小作文评比的分数(分数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如果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以上的小作文有72篇,那么这次评比中共征集到的小作文有篇.3、三台县某中学“五.四”青年节举行了“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活动.比赛聘请了10位教师和10位学生担任评委,其中甲班的得分情况如统计表和统计图.老师评委评分统计表:学生评委评分折线统计图师生评委评分频数分布直方图(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计分办法规定:老师评委、学生评委的评分各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并且按教师、学生各占60%、40%的方法计算各班最后得分,知甲班最后得分94.4分,试求统计表中的x.4、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在各校普遍开展,为了了解某校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所用的时间情况,从该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每天课外阅读时间t/h 频数频率0<t≤0.5 240.5<t≤1 36 0.31<t≤1.5 0.41.5<t≤2 12 b合计 a 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a= ,b= ;(2)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该校有学生1200人,试估计该校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超过1h的人数5、为了掌握八年级数学考试卷的命题质量与难度系数,命题组教师赴外地选取一个水平相当的八年级班级进行预测,将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进行处理分析,制成如下图表(成绩得分均为整数):组别成绩分组频数A 47.5-59.5 2B 59.5-71.5 4C 71.5-83.5 aD 83.5-95.5 10E 95.5-107.5 bF 107.5-120 6图7-4-7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频数分布表中,a= ,b= ;在扇形统计图中,m= ,n=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已知全区八年级共有200个班(平均每班有40人),用这份试卷进行检测,108分及以上为优秀,预计优秀的人数约为人,72分及以上为及格,预计及格的人数约为人.。

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和直方图

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和直方图

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和直方图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工具,用于展示变量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介绍频率分布和直方图的概念、用途以及如何创建它们。

一、频率分布频率分布是指将数据按照数值大小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出现的次数或频数。

频率分布可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密度,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创建频率分布的步骤:1. 确定数据的范围和区间大小:根据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区间大小,一般要求每个区间的范围相等。

2. 划分区间:将数据按照区间的范围进行划分,并计算每个区间的频数。

3. 绘制频率分布表:按照区间和频数的顺序,列出每个区间和对应的频数。

4. 绘制频率分布图:根据频率分布表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二、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矩形条表示数据频率的图表。

它将数据按照区间划分,以矩形高度表示频率或频数,矩形的宽度表示区间的范围。

直方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的频数分布,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偏态和离散程度。

创建直方图的步骤:1. 确定数据的范围和区间大小:与频率分布相同,根据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区间大小。

2. 划分区间:将数据按照区间的范围进行划分,并计算每个区间的频数。

3. 绘制直方图:以区间为横轴,频数为纵轴,绘制矩形条来表示数据的频数。

4. 添加标签和标题:为直方图添加横轴和纵轴的标签,以及图表的标题,使图表更具可读性。

频率分布和直方图的应用:1. 数据分析和解释:通过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出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散情况和偏态。

这有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2. 数据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据的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进而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对比。

3. 预测和决策: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和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总结: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是展示数据分布情况和密度的重要工具。

频数及其分布

频数及其分布

第三章频数的分布与应用知识回顾:1. 频数和频率频数:表示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2. 频数与频率的关系式:频率频数样本容量=注:此处各对象的频率总和等于1。

3. 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频数分布表:是一个关注样本数据在各小范围内所占比例多少的统计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个用一个个小矩形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表现出来的统计图,其中矩形的宽表示组距,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频数折线图:将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个小矩形宽的中点顺次连接所成的统计图。

4.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极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以及分点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典型例题】例2. 为了解某市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先从该市的一所中学选取容量为60的样本(单位:cm),然后分组如下(1)求出表中的数据a、m的值。

(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根据频率频数样本容量=,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求得m=⨯=60016.,a=-⨯-=60622160045.。

(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cm)例3. 某校在5月1日到30日期间对各年级各班推荐的政治小论文评比中,按各班上交论文数(件)按5天一组来分组统计,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

已知该图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为2∶3∶4∶6∶4∶1,并且第二组的频数为18,问:(1)本次评比中,共有多少篇论文参加?(2)哪组上交的数量最多?有多少篇?(3)经过评比,得知第四、六组分别有20篇和4篇论文获奖,则这两组中哪个组的获奖率较高?解:(1)∵各矩形的高之比为:2∶3∶4∶6∶4∶1。

∴频数之比为:2∶3∶4∶6∶4∶1又,第二组的频数为18,∴各组的频数分布可依次求得为:12,18,24,36,24,6。

∴本次评比共有120篇小论文参加评选。

(2)易求得第四小组上交的小论文最多,有36篇。

(3)第四组的获奖率为%573620=÷;第六组的获奖率为%57%6764>≈÷∴第六组的获奖率更高。

频数练习题

频数练习题

一、单选题1. 一个数据集共有50个数据,其中数值为10的频数为:A. 5B. 10C. 15D. 20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频数的定义?A. 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B. 数据集中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C. 数据集中数值的分布情况D. 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出现的频率3. 在一组数据中,数值为5的频数为8,数值为7的频数为3,那么这组数据的总频数为:A. 11B. 15C. 18D. 20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频数分布表的基本组成部分?A. 数值范围B. 频数C. 频率D. 数据总和5. 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0名男生,20名女生,那么男生的频数为:A. 10B. 20C. 30D. 50二、多选题1. 频数分布表的作用包括:A. 显示数据集中数值的分布情况B. 分析数据集中数值的集中趋势C. 计算数据集中数值的离散程度D. 判断数据集中数值的分布类型A. 离散型频数分布B. 连续型频数分布C. 累计频数分布D. 累计频率分布3. 下列哪些是计算频数的步骤?A. 确定数据集B. 确定数值范围C. 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D. 计算频率4. 频率与频数的关系包括:A. 频率是频数除以数据总数B. 频率表示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出现的概率C. 频率是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D. 频率与频数成正比A. 频数分布表B. 频率分布表C. 频数分布直方图D. 频率分布直方图三、判断题1. 频数是指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

()2. 频率与频数是相同的概念。

()3. 频数分布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集中数值的分布情况。

()4. 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集中数值的分布类型。

()5. 频数分布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分布情况。

()四、填空题1. 频数的计算公式为:频数 = _______。

2. 频率是频数与 _______ 的比值。

3.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表示 _______,纵轴表示 _______。

4. 在频数分布表中,累计频数是指从最小数值到当前数值的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这组数据的总数.注:在统计频数多少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数“正”字的方法累计.
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即频率=各组频率之和为1.频率大小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数据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3.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4.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5.极差:用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组距=极差除以组数
二、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其中组距、组数起关键作用,分组过少,数据就非常集中;分组过多,数据就非常分散,这就掩盖了分布的特征,当数据在100以内时,一般分5~12组.
编辑本段三、直方图的特点
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它能:①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编辑本段四、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编辑本段五、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
我们可以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来画,先取直方图各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这两点分别与直方图左右两端的两个长方形的组中值(矩形宽的中点)相距一个组距,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联结起来,就得到了频数分布折线图.
编辑本段六、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可以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2.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3.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编辑本段七、与统计图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各组数据的特点,可进一步应用这些数据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数据,根据要求绘制统计图,可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出决策.2.类比: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绘制条形图类似,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那么长方形的高度之比就是各组内数据个数之比.
编辑本段八、如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

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

用组数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组距的宽度。

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

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

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

⑥作直方图。

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根据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值,决定组距的大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数据
越多,分成的组数就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可以分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8~12组。

一、基本概念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这组数据的总数.注:在统计频数多少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数“正”字的方法累计.
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即频率=各组频率之和为1.频率大小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数据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3.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4.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5.极差:用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组距=极差除以组数
二、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其中组距、组数起关键作用,分组过少,数据就非常集中;分组过多,数据就非常分散,这就掩盖了分布的特征,当数据在100以内时,一般分5~12组.
编辑本段三、直方图的特点
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它能:①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编辑本段四、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编辑本段五、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
我们可以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来画,先取直方图各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这两点分别与直方图左右两端的两个长方形的组中值(矩形宽的中点)相距一个组距,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联结起来,就得到了频数分布折线图.
编辑本段六、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可以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2.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3.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编辑本段七、与统计图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各组数据的特点,可进一步应用这些数据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数据,根据要求绘制统计图,可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出决策.2.类比: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绘制条形图类似,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那么长方形的高度之比就是各组内数据个数之比.
编辑本段八、如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

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

用组数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组距的宽度。

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

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

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
数,作频数分布表。

⑥作直方图。

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根据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值,决定组距的大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就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可以分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8~12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