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烟方法确认报告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重量法)1使用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沥青烟测定1.2沥青烟的检出限为5.1mg,定量测定范围为17.0-2000mg。
2定义沥青烟:指沥青烟及沥青烟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液态烃类颗粒物质和少量气态烃类物质的混合烟雾。
3方法概述将排气筒中的沥青烟收集于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筒中,除去水分后,由采样前后玻璃纤维滤筒的增重计算沥青烟的浓度。
若沥青烟中含有显著的固体颗粒物,则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筒用环己烷提取,并测定提取液中的沥青烟。
4、仪器及设备4.1微电脑烟尘采样仪: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GB16157-1996的规定。
4.2沥青烟采样管。
4.33#玻璃纤维滤筒,重量为1.1±0.1g,口径为25mm,长度70mm。
4.5索氏提取器:250ml4.6调温电热碗:250ml4.7尼龙筛布:100~120目3.采样:3.1滤筒处理和恒重。
用铅笔将滤筒编号,在105-110°C烘烤2小时,或400°C烘1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至恒重,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5mg,放入专用的容器中保存。
3.2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采样将恒重后的滤筒装入滤筒夹,采样管的采样嘴前弯管部分伸入烟道开孔,滤将恒重后的滤筒装入滤筒夹,采样管的采样嘴前管部分伸入烟道开孔,滤筒夹和冷却夹套应处于烟道开孔之外维持滤筒夹保温的温度为42±10℃进行采样,按照有组织颗粒物的采样点位和采样步骤进行操作,将滤筒保存于样品盒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3.3采样不走按GB16157-1996中8.3.5之间C至n进行操作。
3.4采样完毕后,取出采样嘴和前弯管,将其外部所沾烟垢擦净,把3#玻璃纤维滤筒收入带编号的样品盒中,将采样嘴、前弯管盒采样管一并带回实验室分析。
4.分析步骤:将采样后的滤筒放入干燥器内平衡24小时后,用天平称重至恒重,记录滤筒的增重M.五、沥青烟浓度计算样品沥青烟浓度按下面公式计算C=ΔW₁+ΔW₂/Vnd×10³式中:C—某样品中沥青烟浓度,mg/m3ΔW₁、ΔW₂—为3#滤筒、采样管洗涤溶液中中沥青烟重量,mgV nd—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按GB16157-1996中10.1或10.2计算V nd样品沥青烟排放速率按下面公式计算G=C′×Qsn×10﹣6G——沥青烟排放速率,kg/h;C′——沥青烟实测排放浓度,mg/m3;Qsn——标准状态下干排气量,m3/h。
环境空气沥青烟的测定国标

环境空气沥青烟的测定国标环境空气中的沥青烟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性都有着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准确、可靠地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沥青烟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环境空气中沥青烟的测定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沥青烟的定义和危害沥青烟是指沥青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引发多种疾病,如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此外,沥青烟还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大气污染、水土污染等。
二、沥青烟的测定方法沥青烟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吸附法和色谱法。
1.吸附法吸附法是指将环境空气中的沥青烟通过吸附管收集起来,再通过加热、洗脱等步骤,将吸附管中的沥青烟转移到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吸附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大规模测定;缺点是灵敏度较低,不能同时分析多种化合物。
2.色谱法色谱法是指通过气相色谱仪对环境空气中的沥青烟进行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能够同时分析多种化合物等优点,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三、国家标准为了保障环境空气中沥青烟的测定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1.《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该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中沥青烟的日均值和年均值的限值,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性。
2.《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HJ/T 400-2007)该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分析、计算等具体步骤和方法。
3.《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管》(HJ/T 400.1-2007)该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管的制备、使用、贮存等具体要求,以保证吸附管的质量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语沥青烟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稳定性的污染物,准确、可靠地测定其含量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为沥青烟的测定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沥青检测报告

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针入度(0.1mm)软化点(℃)15℃延度(cm)TFOT/RTFOT后质量变化(%)TFOT/R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TFOT/RTFOT后残留延度(cm)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cm)针入度指数PI蜡含量(%)闪点(℃)动力黏度(Pa﹒s)溶解度(%)15℃密度(g/cm3)135℃运动粘度(mm2/s)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弹性恢复(%)布氏旋转黏度(Pa﹒s)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针入度试验温度(℃)荷重(g)贯入时间(s)针入度(0.1mm)平均值(0.1mm)123延度试验温度(℃)延伸速度(cm/min)延度(cm)123平均值密度水温(℃)比重瓶质量m1(g)比重瓶+水质量m2(g)比重瓶+试样质量m3(g)比重瓶+水+试样质量m4(g)相对密度γ平均值密度ρ(g/cm3)平均值蒸发损失编号蒸发皿质量(g)加热前盛样皿合计质量(g)加热后盛样皿合计质量(g)蒸发损失(%)平均值(%)TFOT/RTFOT 残留延度试验温度(℃)延伸速度(cm/min)残留延度(cm)123平均值TFOT/RTFOT 残留针入度比原样品针入度比(0.1mm)蒸发损失后残留物的针入度(0.1mm)针入度比%检测说明密度:γ=(m3-m1)/[(m2-m1)-(m4-m3)]ρ=(m3-m1)/[(m2-m1)-(m4-m3)]×ρW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软化点样品编号室内温度℃烧杯内液体名称烧杯内液体温度上升温度(℃)软化点(℃)开始加热一分钟末二分钟末三分钟末四分钟末五分钟末六分钟末七分钟末八分钟末九分钟末十分钟末十一分钟末十二分钟末十三分钟末十四分钟末十五分钟末软化点℃平均值1 2针入度指数PI 试验温度(℃)荷重(g)贯入时间(s)针入度(0.1mm)平均值(0.1mm)123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相关系数R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运动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毛细管型号C球标定常数C球时间C球运动黏度J球标定常数J球时间J球运动黏度运动黏度测值(mm2/s)运动黏度(mm2/s)12动力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毛细管型号B段标定系数(Pa﹒s/s)B段时间(s)C段标定系数(Pa﹒s/s)C段时间(s)D段标定系数(Pa﹒s/s)D段时间(s)动力黏度测值(Pa﹒s)动力黏度(Pa﹒s)123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溶解度试验编号坩埚与滤纸合重量m1(g)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m2(g)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合质量m3(g)坩埚滤纸及不溶物合质量m4(g)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质量m5(g)不溶物质量(g)溶解度测值(%)溶解度平均值(%)12蜡含量试验蒸馏方式:冷冻分离方法:次数沥青试样质量mb(g)三角烧瓶试验前质量(g)三角烧瓶试验后质量(g)馏分油总质量m1(g)烧杯试验前质量(g)烧杯试验加馏分油质量(g)用于测定蜡的馏分油质量m2(g)烧杯加蜡质量(g)析出蜡的质量mw(g)蜡含量测值(%)平均值(%)123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闪点试验点火方式:试验气压:编号试验初始温度(℃)温度上升情况(从270℃开始观察)闪点(℃)第一分钟末第二分钟末第三分钟末第四分钟末第五分钟末第六分钟末第七分钟末第八分钟末第九分钟末第十分钟末第十一分钟末第十二分钟末第十三分钟末第十四分钟末闪点温度测值(℃)闪点(℃)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弹性恢复残留长度(cm)弹性回复率(%)布氏旋转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仪器常数κn转子型号转子速度黏度计读数θ(Pa﹒s)黏度测值(Pa﹒s)黏度ηa(Pa﹒s)123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沥青烟处理工艺

沥青烟是沥青加热和含沥青物质的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和蒸气。
由于沥青烟中含有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沥青烟进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沥青烟处理工艺:
1. 机械分离法:
- 向沥青烟中喷洒蒸气或水雾,以增大颗粒物的粒径,便于后续的捕集。
- 使用沉降室、旋风除尘器等设备,使气体与颗粒物分离。
2. 冷凝法:
- 通过冷凝,使沥青烟中的雾粒凝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捕集。
- 冷凝法常与其他净化方法(如吸附、吸收)结合使用。
3. 吸收净化法:
- 利用特定的吸收剂(如汽油、柴油等)对沥青烟中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吸附。
- 吸收净化法通过吸收剂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作用实现净化。
4. 活性炭吸附法:
- 使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沥青烟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
- 活性炭吸附法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能处理多种有机物。
5. 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 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电子和自由基对沥青烟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
- 等离子体净化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6. 生物滤床法:
- 通过生物滤床中的微生物对沥青烟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物降解。
- 生物滤床法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净化方法,但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
7. 膜分离技术:
- 利用特定的膜材料对沥青烟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分离。
-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膜材料。
在选择沥青烟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废气的成分、温度、流量等特性,以及处理成本、操作维护、环保要求等因素,以确保选择合适、有效的处理方法。
沥青标准鉴定报告

沥青标准鉴定报告
鉴定对象:沥青样品
鉴定时间:20XX年X月X日
鉴定地点:XXX实验室
一、鉴定目的
本次鉴定旨在对所提供的沥青样品进行质量鉴定,确定其符合相应的沥青标准要求,为后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鉴定方法
根据《沥青标准鉴定方法》(编号/年份),采用以下步骤进
行鉴定:
1. 样品准备:将所提供的沥青样品经过合适的预处理,如研磨、筛分等。
2. 外观检查:观察样品的颜色、臭气、杂质等外观特征。
3. 粘度测定:采用相应的仪器,测定样品的运动粘度。
三、鉴定结果
根据实验室的分析测试,得出如下鉴定结果:
1. 外观检查:经观察,沥青样品颜色为深黑色,无异常臭气,无明显杂质。
2. 粘度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样品的运动粘度为X.XX mm²/s (温度为XX℃、剪应力为XX Pa)。
四、鉴定结论
根据所测定的沥青样品的外观特征和粘度结果,并将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得出以下结论:
本次鉴定的沥青样品外观符合沥青标准要求,粘度测定结果在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以认定该沥青样品符合相关标准,可用于相应的工程应用。
五、鉴定建议
鉴定过程中未发现明显质量问题,建议继续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同时建议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沥青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本份沥青样品标准鉴定报告仅供参考,鉴定结果仅对所提供样品负责,并不涉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判断和责任。
沥青烟无组织测定方法

沥青烟无组织测定方法沥青烟是指沥青中挥发性成分的总和,其含量的测定对于沥青在道路建设和维护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沥青烟无组织测定方法。
一、简介沥青烟无组织测定方法是一种通过加热沥青样本并收集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测量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损失,可以得出沥青烟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二、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定质量的沥青样本,并将其放置在一个干燥的容器中。
2. 加热处理将容器放置在一个恒温烘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在加热过程中,沥青样本中的挥发性成分会逐渐蒸发。
3. 冷却并称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将容器从烘箱中取出,待其冷却至室温。
然后,使用精密天平称重容器及沥青样本的质量。
4. 计算沥青烟含量根据称重前后容器及沥青样本的质量差异,可以计算出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损失。
进而,通过对比挥发性成分质量和总质量的比值,可以得出沥青烟的含量。
三、注意事项1. 样本选取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从沥青样本中随机选取多个代表性样品,并进行试验。
这样可以增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温度选择加热温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05℃至163℃。
3. 时间控制加热时间应根据沥青样本的特性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控制。
较长的加热时间可以更充分地蒸发挥发性成分,但也可能导致热分解和失重过多。
4.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干燥、无风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四、应用领域沥青烟的测定方法在道路建设和维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定沥青烟的含量,可以评估沥青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沥青烟的含量也与环境污染相关。
在沥青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排放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对沥青烟含量的测定也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沥青烟无组织测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沥青烟含量测定方法。
通过加热沥青样本并测量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损失,可以得出沥青烟的含量。
沥青烟小时值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沥青烟小时值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沥青烟小时值作为沥青质量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保障沥青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烟小时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沥青蒸发重量的指标,是评价沥青挥发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对沥青烟小时值的测定和标准化,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沥青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影响,为相关行业提供有效的监测依据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沥青烟小时值的概念、测定方法和标准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增进对沥青产品质量控制的认识,推动相关标准的完善与实施。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内容和目的,引出沥青烟小时值标准的重要性。
2. 正文部分:包括沥青烟小时值概念、测定方法和标准的重要性等内容,详细说明沥青烟小时值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结论部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沥青烟小时值标准对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沥青烟小时值标准,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沥青烟小时值的概念、测定方法和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沥青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本文旨在呼吁相关部门和企业重视沥青烟小时值标准的执行,加强沥青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沥青烟小时值概念沥青烟小时值是指单位时间内烟尘经过单位面积的沥青薄膜所沉积的重量。
在道路施工中,沥青烟小时值通常被用来评估施工现场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沥青烟小时值的测定与监测可以帮助监测沥青搅拌站、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等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沥青烟小时值的计算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法或仪器检测法,通过采集空气中的烟尘样品,测定沥青烟的重量,并按照单位时间和面积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沥青烟小时值越高,说明空气中的烟尘浓度越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严重。
耐火材料厂沥青烟的治理方案

耐火材料厂沥青烟的治理方案耐火材料厂沥青烟的治理方案一、沥青烟的来源沥青在化工、冶金、钢铁等企业及一些市政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沥青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常温下为棕黑色的固体,断裂处具有光泽。
按沥青的来源可以分为石油沥青、煤沥青、木焦沥青、天然沥青及页岩沥青等;按其软化程度又可以分成软沥青、次软沥青、次硬沥青、硬沥青、极硬沥青。
沥青烟是以沥青为主,也包括煤炭、石油等燃料在高温下逸散到环境中的一种混合烟气。
凡是在加工、制造和一切使用沥青、煤炭、石油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有不同浓度的沥青烟产生。
含有沥青的物质,在加热与燃烧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生产沥青烟。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对沥青烟的排放标准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新污染源不得向一类地区排放、熔炼、浸涂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40m3(现有污染源g/m为80mg3)。
/m二、沥青烟的组成与性质一般沥青中含有2.61%-40.7%的游离碳,其余为烃类及其衍生物等。
其成复杂,不同的沥青成分之间的变化很大,因而沥青烟的成分也相当复杂,总体上讲沥青烟的组分与沥青相近,主要是多环芳烃(PAH)及少量的氧、氮、硫的杂环化合物。
已知其中有萘、菲、酚、咔唑、吡啶、吡咯、吲哚、茚等100多种。
在这些组分中,有几十种物质是致癌物质,特别是对苯并芘对动物、植物、人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是一种强致癌物。
正因为如此,沥青烟必须及时治理。
沥青烟中的部分有机质附表:类别碳环烃环烃衍生物杂环化合物茂(环茂二呋喃、噻吩、吡咯、吡单环烯) 唑、苯并五节环双环芴,酮茚呋喃、苯并噻吩、吲哚、类三环二苯并芴、苊四环萤蒽呋喃、咔唑、二苯并噻吩单环苯、苊苯酚、甲酚吡啶、嘧啶双环萘、联苯萘酚、甲基萘喹啉三环蒽、菲蒽醌、蒽酚、菲醌屈啶1 六节环四环屈1、芘丁省、三亚苯、苯并蒽、苯并菲1类五环芘、苯并[a]芘2、二苯并蒽1六环二苯并屈1、苯并芘1、萘并芘1、苯并五苯1七环以上苯并萘并屈、二萘并芘、二苯并五苯11致癌物质;2强致癌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烟方法确认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方法确认报告
一、方法概述
本方法依据HJ/T 45-1999。
将排气筒中的沥青烟收集于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筒中,除去水分后,由采样前后玻璃纤维滤筒的增重计算沥青烟的浓度。
若沥青烟中含有显着的固体颗粒物,则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筒用环己烷提取,并测定提取液中的沥青烟。
根据HJ/T 45-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本方法沥青烟的检出限为,定量测定范围为。
二、仪器
1、仪器及设备
微电脑烟尘采样仪: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GB16157-1996的规定。
沥青烟采样管。
玻璃纤维滤筒,重量为±,口径为25mm,长度70mm。
电子天平:感量
本次实验检测日期:2015年6月8日,检测点位:山东济宁盛发焦化有限公司焦炉烟囱,检测项目:沥青烟检测频次:2次。
三.采样:
1. 滤筒处理和称重。
用铅笔将滤筒编号,在105-110°C烘烤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至恒重,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放入专用的容器中保存。
2.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采样步骤:
四.分析步骤:将采样后的滤筒放入干燥器内平衡24小时后,用天平称重至恒重,记录滤筒的增重M.
五、沥青烟浓度计算
式中: c —某样品中沥青烟浓度,mg/m3
M.—为滤筒中沥青烟重量,mg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
nd
采样滤筒1#、滤筒2#
六、样品测定结果
七、总结
本次测定废气采样体积为1m3,检出限为m3。
由于沥青烟测定受条件限制,所以对样品定的准确度、精密度无法体现。
本次测定在公司技术负责人的监督指导下完成。
编写人: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