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PPT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英语演讲ppt

Thank
you vLUNAR PROBE PROGRAM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海浪,我们勇敢的中国人民从 来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短短半个世纪以来, 中国的航空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让我 们回顾一下中国的月球探测器计划岗位描述的 历史 In the waves of human exploration into space, our brave chinese people have never stopped the pace of advancing. In just half a century,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viation exploration success. Let’s review china’s lunar probe program exporation history.
中国航天经历了从弱到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 中体现的精神。最影响我的是自力更生,在我 看来,我们应该把这个精神应用到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它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最后,我 希望中国航天工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
space activities :载人航天活动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舱外活动 Aviation: 航空,航空学,航空工业 Astronaut: 航天员 Lunar:月的,月球的 probe:v. 探测,探索 n. 探索,调查,探测器 Unmanned:无人操纵的,无人驾驶的 Capsule: 胶囊,航天舱 Module: 单位,单元 (宇宙飞船上独立的)舱 satellite :探测卫星 high-resolution:高分辨率的 milestone :里程碑
?greatdesignsandgreatconsideration?peoplesustainandsupport?financialensurance?excellentscientists?consummatecooperation?independentdevelopmentthemostimportantreason伟大的设计和伟大的考虑国家人们的维持和支持金融保障体系优秀的科学家完美的合作独立开发最重要的原因summary?chinesespaceflightexperiencedfromscatchtostrong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是主 要负责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单位 ,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嫦娥五号着陆月球PPT课件

实验验证了嫦娥五号上升器远程导引控制策略、天地协同控制时序、轨道测量与飞行控制 精度等相关技术,获取试验数据和经验,为后续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2014年发射的试验器,是2017年以前探月工程最后一个太空试验,因为这项试验风险太大, 且没法在地面进行模拟。这是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告别“单程票”时代,为未来 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探/索,人/类/从/未/止/步
汇报人:XXXX 中 国 航 空
CONTENT
02 嫦娥五号着陆月球
01 嫦娥五号着陆月球
04 嫦娥五号着陆月球
03 嫦娥五号着陆月球
探/索,人/类/从/未/止/步
第一部分
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 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
中 国 航 空
第一关是“分离面多”。 “嫦娥五号”有5个 分离面,分别是轨道器和着陆器组合体、 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 器组合体、轨道器和支撑舱及轨道器与 对接支架。这些分离面都必须“一次性成 功”。
第二关是“模式复杂”。探测 器需要经历多个飞行阶段, 还需要完成月面采样、月面 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 接和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 速再入返回着陆等关键环节。
第五关是“瘦身压力”。运载火箭的运载能 力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有严格的约束, 一方面要尽可能对分系统进行“瘦身”,另 一方面,因为备份产品较少,必须确保质 量可靠。
探/索,人/类/从/未/止/步
第四部分
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 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
中 国 航 空
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推进子系统正样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这 也是嫦娥五号研制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嫦娥五号探月介绍PPT模板(推荐)

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五号大约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任务是采样返回。 其中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
月面采样有难度。苏联当年做了好几次只成功了三次,共取回300多克月壤。嫦娥五号 计划采样2公斤,要钻进去2米获取原原本本的月壤,还必须封装好拿回来。此外,嫦 娥五号有着陆器、返回器,要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难度比较大。再者,采样结束后 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首次透露了嫦娥 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地点为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同时开展 相应的科学研究。吕姆克山脉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在此间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上说,中国探月工程稳步推进,预计 2020年底之前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将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务。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 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
嫦娥五号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它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 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
嫦娥五号返回舱已经在研制之中,从奔月轨道上返回的航天器有着很大的 速度,如果无法减速,那么就会“弹”出地球大气层,再入之后的返回舱 速度将达到每小时4万公里左右,相当于32马赫左右,迄今为止中国设计 的飞船没有达到如此高的再入速度,因此如何安全控制返回舱重返大气层 是嫦娥5号能否成功的关键。
计划由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 发射,将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该 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 。11月25日22 时06分,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
中国探月工程讲解47页PPT

中国探月工程讲解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嫦娥工程ppt课件

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 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
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
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
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
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 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 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 ,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 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 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 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 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 研究;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 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 窗口。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 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 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 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 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 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
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
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
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
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 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 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 ,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 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 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 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 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 研究;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 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 窗口。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 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 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 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 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 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探月工程介绍》课件

实现人类登月目标的项目,通过着陆器与巡视器的合作, 为人类探索月球揭开神秘面纱。
简介
探月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月球并开展科学研究。该项目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并为人类发展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着陆器与巡视器
着陆器用于将巡视器安全降落到月球表面,并提供必要的能量和通信支持。巡视器可以进行探测、采集样本和 拍摄高清照片。
目前探月最大困难是开发超长寿命的电池和精准的导航系统,以支持探测器在月球环境 下的长期活动。
2 探月对人类的贡献
探月工程对人类的贡献包括太空技术的进步、太阳系起源的研究、宇宙生物学的发展等 多个方面。
3 共同期望的明天
探月工程代表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共同期望的明天是能够实现人类登月梦想,为 更遥远的太空旅程铺平道路。
探月计划与任务
1
探月三期计划
探月工程的三期计划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的成功发射,并进行月球表面的详细调 查与研究。
2
探月任务及具体动作
探月任务包括探测月壤、检测月球地壳和采集地下样本等。任务的具体动作涉及 移动、照相和部署科学仪器。
3
大事纪要
探月工程的大事纪要包括发射、着陆、巡视器任务,以及成功回收装置并将数据 传回地球等重要事件。
探月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探月工程的科学研究方向包括月壤成分、地质构造、地磁场、月球表面环境等多个方面。
探月科技应用
探月工程的科技应用包括轨道器的导航、通信与测绘技术,以及着陆器和巡视器的自动控制 与采集技术。
未来展望
探月工程的未来展望包括进一步深入月球的科学探索和人类登月计划的实施。
附言
1 目前探月最大困难
简介
探月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月球并开展科学研究。该项目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并为人类发展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着陆器与巡视器
着陆器用于将巡视器安全降落到月球表面,并提供必要的能量和通信支持。巡视器可以进行探测、采集样本和 拍摄高清照片。
目前探月最大困难是开发超长寿命的电池和精准的导航系统,以支持探测器在月球环境 下的长期活动。
2 探月对人类的贡献
探月工程对人类的贡献包括太空技术的进步、太阳系起源的研究、宇宙生物学的发展等 多个方面。
3 共同期望的明天
探月工程代表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共同期望的明天是能够实现人类登月梦想,为 更遥远的太空旅程铺平道路。
探月计划与任务
1
探月三期计划
探月工程的三期计划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的成功发射,并进行月球表面的详细调 查与研究。
2
探月任务及具体动作
探月任务包括探测月壤、检测月球地壳和采集地下样本等。任务的具体动作涉及 移动、照相和部署科学仪器。
3
大事纪要
探月工程的大事纪要包括发射、着陆、巡视器任务,以及成功回收装置并将数据 传回地球等重要事件。
探月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探月工程的科学研究方向包括月壤成分、地质构造、地磁场、月球表面环境等多个方面。
探月科技应用
探月工程的科技应用包括轨道器的导航、通信与测绘技术,以及着陆器和巡视器的自动控制 与采集技术。
未来展望
探月工程的未来展望包括进一步深入月球的科学探索和人类登月计划的实施。
附言
1 目前探月最大困难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ppt

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 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 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 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 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承担研制。 2007年10月24日,中国 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 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第一幅月面图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升空的社会意义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 个里程碑。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 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 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
2015年5月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工程设想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在 2020年前后完成。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 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 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 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 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发射 实现月球取样返回
2015-03-04据新华网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 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承担研制。 2007年10月24日,中国 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 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第一幅月面图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升空的社会意义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 个里程碑。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 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 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
2015年5月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工程设想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在 2020年前后完成。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 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 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 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 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发射 实现月球取样返回
2015-03-04据新华网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奔月工程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 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 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 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 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 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嫦娥奔月工程
我国探月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
探月工程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 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 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 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苏联共向月球 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 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 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了名为 “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数个 科学站。航天大国俄罗斯也制定了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探月工程
“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上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
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嫦娥奔月工程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 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