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达菲林)、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拒绝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A组(28例)、B组(27例)和C组(27例)。A组患者给予曼月乐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曼月乐和达菲林进行治疗,C组患者给予曼月乐和优思明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脱环率为14.3%,B组为0,C组为14.8%,B组患者的脱环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脱环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痛经缓解率分别为96.4%、100.0%、100.0%;A、B、C三组患者月经改善率分别为96.4%、100%、1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联合达菲林的效果更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屈螺酮炔雌醇片;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子宫内膜组织浸润生长到子宫肌层内,而其周围的肌层细胞发生增生和肥大。导致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经量增多、痛经及不孕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包括: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口服避孕药和曼月乐宫内给药治疗,每一种治疗方案均有优缺点,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更显优势。本文为探讨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以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拒绝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磁共振(MR)检查确诊,均拒绝手术治疗。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A组(28例)、B组(27例)和C组(27例)。A组患者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38.0±5.7)岁;B组患者年龄32~49岁,平均年龄(38.0±5.1)岁;C组患者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38.0±5.9)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检查,证实无放置曼月乐环的禁忌证,告知放置曼月乐的并发症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在患者月经第2~7天内放置曼月乐环。B组:首先给予患者达菲林进行3个月的治疗,治疗方法为每28天注射1支3.75 mg剂量的达菲林,在第3针同时给予放置曼月乐。C组:在患者月经第2~7天内放置曼月乐环,然后给予患者口服优思明片(月经3~5 d),服用方法为1片/d,连用21 d,然后停药7 d,共6个月。所有患者放置曼月乐环后均行超声检查确定放置位置。然后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3、6

曼月乐使用说明

说明书如下:【曼月乐药品名称】商品名:曼月乐通用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成份】曼月乐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曼月乐药物分类】其它避孕药和用品【曼月乐性状】曼月乐为白色至类白色筒状物,架在T状体上,外罩不透明的套管。T状体的一端上有一小环,小环上系有取出尾丝,另一端为两臂。曼月乐应无异物。【曼月乐药理作用】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在妇科学上有多种用

途:如用作口服避孕药与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孕激素成分,或单独用于避孕的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及皮下埋植剂。左炔诺孕酮也可通过宫内释放系统在宫腔内给药。这样,由于激素直接释放进入靶器官,就可以使用很低的日剂量。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宫腔内主要发挥局部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的高左炔诺孕酮浓度抑制了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合成,使子宫内膜对血循环中的雌二醇失去敏感性,从而

发挥强力的内膜增生拮抗作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期间,可以观察到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和微弱的局部异物反应。宫颈粘液变为粘稠阻止了精子通过宫颈管。子宫和输卵管的局部内环境抑制了精子的活动与功能,防止了受精。在某些妇女中,排卵亦受到抑制。对其避孕效果的研究主要是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各种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比较。迄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使用达13000妇女1

年,总的妊娠率为0.16/100妇女年。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不影响以后的生育力。约有80%希望妊娠的妇女在取出系统后12个月内受孕。月经类型是左炔诺孕酮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的结果,而并不反映卵巢的周期。出血类型不同的妇女在卵泡发育、排卵或雌二醇和孕酮产生方面并无明显的不同。在对抗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初几个月可能出现点滴出血的初始性增加。然后,在左炔诺孕酮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 【临床应用】 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 00%。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蛋白结合率为99.4%,分布容积为0.11-0.2L/kg。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母药消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影响本药的半衰期。本药可以无活性的形式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研究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9T15:32:35.1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3期作者:全海燕 [导读]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的临床疗效。 (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新医院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7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进行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痛经评分(0.23±0.03)分、月经量(19.81±1.43)ml、子宫内膜厚度(5.32±0.76)mm、子宫体积(124.32±3.78)cm3、血清CA125(28.86±2.18)U/L,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min(9.07±0.82)cm/s、Vmax (20.57±1.94)cm/s、RI(0.80±0.1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应用于子宫腺肌症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 关键词:子宫;曼月乐;节育环;子宫腺肌症;血流动力学 子宫腺肌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临床症状有痛经、子宫增大、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加上该病的特点为难根治、易复发,给患者的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2]。本文旨在研究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8例,对照组中年龄24-50岁,平均(28.76±5.1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83±0.47)y,产次1-4次,平均(2.54±0.46)次;研究组中年龄25-48岁,平均(28.74±5.1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4±0.48)y,产次1-5次,平均(2.56±0.45)次;两组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先进行相关妇科检查,以确认子宫的大小与位置,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规格:10mg*1片)治疗,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25mg,持续用药3个月;研究组实施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于月经周期开始7日内在子宫腔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术前嘱咐患者需将膀胱排净,选择膀胱截石位,对宫颈、阴道及外阴部进行常规消毒,用探针对宫腔进行深度测量,暴露宫颈,将曼月乐环尾丝放开,明确横臂在水平位置上,将尾丝拉动,收拢双臂,然后固定尾丝,拉动滑块,再次确认水平位置,设置定位块位置时需参考宫腔的深度,将放置器缓慢推入,直到定位块距离宫颈1.5-2.0cm处,放置妥当后在宫颈处留1.5-2.0cm尾丝,以便后期取出。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情况,包括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评分、血清CA125及子宫内膜厚度5个指标;同时记录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Vmin、RI及Vmax3项。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包处理,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n)表示计数,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对比(x±s)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临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该组各项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最新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胡大一 1.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为3-(a-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 (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已经血栓的清除。 2.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和作用时间可以预测,在健康个体,口服90min后血浓度达到高峰。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h,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楚,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小时以内,但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72~96小时,因此华法令不宜单独用于急性抗栓的情况。 急性抗栓应首先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两者交叉至少4日后才可停用肝素类(最好维持INR于治疗范围两日以上),以便停肝素后华法令能达到有效抗栓水平。 3.华法林的监测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III)与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因子IIa)。华法林影响外源性凝血因子VII的活性,口服华法林后通过监测其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来调整剂量。临床使用标准化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INR=PTRISI,其中ISI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的促凝活性(敏感性);PTR为受试者PT与正常血浆PT的比值。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于近日发布在2013年52卷第1期《中华内科杂志》上。详细内容见下: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1。华法林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研究荟萃分析显示[2],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但是,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在房颤患者中不超过10%[3]。导致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特殊的药理特性使得华法林的使用具有很多特殊性。国内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平衡获益和风险、剂量的选择与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与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制订了本共识,以推广和规范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一、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经过γ-羧化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而这一过程需要维生素K参与。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及其2,3-环氧化物(维生素K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图1)[1]。羧基化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结合到磷脂表面,进而加速血液凝固;而华法林抑制羧基化过程。此外,华法林还因可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C和S的羧化作用而具促凝血作用。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能被维生素K1拮抗。香豆素类药物还可以干扰在骨组织中合成的谷氨酸残基的羧化作用,孕期服用华法林可能导致胎儿骨质异常。 二 .华法林的药物动力学及药代学 华法林是两种不同活性的消旋异构体R和S型异构体的混合物(图1)。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口服90分钟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36~42小时,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是白蛋白),在肝脏中两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 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接治的7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双 盲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曼月乐环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 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月经量、子宫体积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的月经量为(28.41±9.63)ml,子宫体积为(110.13±2.25)cm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曼月乐环;子宫腺肌病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51-01 子宫腺肌症(AM)是一种高发于30~50岁女性的妇科疑难病,主要临床表 现为性交痛、痛经、子宫体积增大等,严重时可致贫血、剧烈痛经,甚至癌变。 常用的根治方法为切除子宫,但多数女性患者处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故需采 取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36例AM患者应用曼月乐环治疗,现 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接治的72例AM患者,按照随机、 平行、双盲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 治疗组36例,年龄29~52岁,平均(39.87±5.06)岁。 对照组36例,年龄31~49岁,平均(40.13±4.52)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月经干净1w后置放曼月乐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阴道、宫颈 等部位消毒,对宫颈深度进行测量,下拉曼月环尾丝,使套管中的双臂处于回收 状态,依据子宫深度和屈度经宫颈将曼月乐环送至宫腔中,停留30s,张开双臂,置于宫底,抽出推杆和套管,于子宫颈口处3cm处将尾丝剪断。术后应用抗生素,并保持阴部卫生。对组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6片/盒(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25mg/d,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子宫体积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3 疗效评定 当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月经量恢复正常或明显减少, 病灶和子宫缩小幅度超过50%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下降但下降幅 度不足20ml,病灶和子宫缩小幅度不足50%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经量增多,病灶和子宫无缩小时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方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5%,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χ2=5.2578,P<0.05)。见表1。

华法林治疗的指南

200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华法林治疗指南概要 1.华法林的药理学 1.1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作用机制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与2、3环氧化维生素K之间的转化循环而产生抗凝效应。 华法林也可以干扰在骨中合成的γ-羧基谷氨酸蛋白的羧基化。孕期妇女接受华法林治疗可导致胎儿严重的骨骼发育异常,但尚无证据表明成人或儿童应用华法林会直接影响骨代谢。 1.2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华法林是一种消旋混合物,通过消化道迅速吸收,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此外,遗传学因素、各种药物、饮食的影响,以及合并的各种疾病都会干扰华法林的药效。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受到药代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吸收及代谢清除率。保泰松、磺吡酮、甲硝唑、甲氧苄啶-新诺明增强华法林的作用。胺碘酮可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巴比妥类、利福平和卡马西平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药效学也受到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对华法林天然耐药的患者其肝脏受体与华法林的亲和力减弱,为达到理想的抗凝效应,通常需要应用常规剂量的5-20倍。 长期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对于饮食中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植物中的叶绿醌)的含量波动很敏感,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叶绿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大剂量青霉素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增加华法林相关出血的危险。红霉素和部分类固醇激素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磺胺类和几种广谱抗生素会通过清除患者体内菌群加剧维生素K的缺乏,从而增强华法林对饮食缺乏维生素K患者的抗凝效应。 1.3华法林的抗血栓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华法林的抗血栓作用源于抗凝效应,华法林通过减少4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而发挥其抗血栓效果。 2.口服抗凝治疗的监测、副作用及其处理 2.1监测抗凝强度 PT是用来监测口服抗凝治疗的最常用试验,通过向含有枸橼酸盐的血浆中加入钙和凝血活酶进行检测。PT可反映出3种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X的减少,且减少程度与凝血因子的半衰期相关。Ⅶ因子的半衰期大约6小时,因此,在华法林开始治疗的最初几天,PT值主要反映了Ⅶ因子的减少,随后由于X因子和Ⅱ因子的减少,致使PT延长。 仅用PT比率(患者的PT值与正常对照组的PT值之比)监测华法林治疗不够精确,因为凝血活酶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变化较大。INR标准的应用提高了口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并使监测简便易行。 2.2临床应用华法林的剂量及监测 华法林应用被分成了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两个时相。治疗开始后,INR需要经常被监测直到出现稳定的剂量效应曲线,此后,INR监测的频数可以减低。 开始口服华法林治疗后,根据给予的药物剂量,抗凝效应往往出现在2~7天。如果要获得快速作用,应该在口服华法林的同时给予肝素至少4天。一般没有必要给予华法林的负荷剂量,理论上,开始治疗即给予5mg/d维持量即可在4~5天后使INR≥2.0。一旦INR在治疗范围内2天即可停用肝素。如果不是急于抗凝(如慢性房颤)治疗可在院外给予华

曼月乐使用说明

说明书如下: 【曼月乐药品名称】 商品名:曼月乐 通用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曼月乐成份】 曼月乐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 【曼月乐药物分类】 其它避孕药和用品 【曼月乐性状】 曼月乐为白色至类白色筒状物,架在T状体上,外罩不透明的套管。T状体的一端上有一小环,小环上系有取出尾丝,另一端为两臂。曼月乐应无异物。 【曼月乐药理作用】 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在妇科学上有多种用途:如用作口服避孕药与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孕激素成分,或单独用于避孕的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及皮下埋植剂。左炔诺孕酮也可通过宫内释放系统在宫腔内给药。这样,由于激素直接释放进入靶器官,就可以使用很低的日剂量。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宫腔内主要发挥局部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的高左炔诺孕酮浓度抑制了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合成,使子宫内膜对血循环中的雌二醇失去敏感性,从而发挥强力的内膜增生拮抗作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期间,可以观察到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和微弱的局部异物反应。宫颈粘液变为粘稠阻止了精子通过宫颈管。子宫和输卵管的局部内环境抑制了精子的活动与功能,防止了受精。在某些妇女中,排卵亦受到抑制。 对其避孕效果的研究主要是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各种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比较。迄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使用达13000妇女1年,总的妊娠率为0.16/100妇女年。 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不影响以后的生育力。约有80%希望妊娠的妇女在取出系统后12个月内受孕。 月经类型是左炔诺孕酮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的结果,而并不反映卵巢的周期。出血类型不同的妇女在卵泡发育、排卵或雌二醇和孕酮产生方面并无明显的不同。在对抗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初几个月可能出现点滴出血的初始性增加。然后,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使用期间,由于对子宫内膜很强的抑制作用,使月经出血持续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月经血量减少常发展为月经过少或闭经。即使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使用者出现闭经,卵巢功能仍是正常的,雌二醇水平也能维持原状。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特发性月经过多的治疗。月经过多的妇女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3个月内,月经失血量减少88%。对于因粘膜下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可能疗效欠佳。出血减少增加了血红蛋白的浓度。 【曼月乐药代动力学】 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左炔诺孕酮在宫腔内的初始释放量为20 ug/24hr。这使生育年龄妇女放置后最初几周的血浆左炔诺孕酮浓度稳定在0.4-0.6 nmol/L(150-200 pg/mL)水平。年轻妇女长期使用12,24和60个月后,左炔诺孕酮血浆浓度分别为180±66 pg/mL,192±140 pg/mL和159±60 pg/mL。因为药物的血浆浓度很低,所以孕激素的全身影响已降至最小。 对于左炔诺孕酮本身的药代动力学已有广泛的研究和文献报告。口服给予左炔诺孕酮吸收迅速完全,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0%。左炔诺孕酮与血清白蛋白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其相对分布(游离、与白蛋白结合、与SHBG 结合)取决于血清SHBG浓度。除了分别有47.5%及50%与SHBG及白蛋白结合外,仅约2.5%的总血清药物水平呈游离状态。据报告,左炔诺孕酮的平均分布容积约为137 L,血清的代谢清除率约为5.7 L/hr。单次给药后,左炔诺孕酮的终末半衰期约在14-20小时范围内。左炔诺孕酮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与粪便中等量排泄。代谢物只有微弱的或没有药理活性。尿中的主要代谢物为四氢炔诺孕酮,其占给予放射标记的左炔诺孕酮后从尿中回收到的放射性物质的约25%。大约0.1%的母体左炔诺孕酮剂量可以经乳汁转移给哺乳婴儿。 【曼月乐毒理研究】 左炔诺孕酮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具有抗雌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已有大量资料阐明了全身给药后的安全性。一项对猴子子宫腔内给予左炔诺孕酮12个月的研究肯定了它的局部药理作用和良好的局部耐受性,并且无全身毒性征象。兔子子宫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修订稿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华法林 【临床应用】 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蛋白结合率为%,分布容积为。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母药消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影响本药的半衰期。本药可以无活性的形式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无影响;也可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排泄入胆汁,再被重吸收,随尿排出。 【注意事项】 1.特别警示本药可引起致死性的出血。出血多发生在用药的起始阶段和大剂量用药时[导致较高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度的抗凝作用(INR>,年龄大于等于65岁,高度变化的INR,有胃肠道出血、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心脏疾病、贫血、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药物联用、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历史。用药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INR。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30T15:34:48.9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作者:黄天文 [导读] 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 530021) 1.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为3-(a-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已经开成血栓的清除[1]。 2.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1] 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和作用时间可以预测,在健康个体,口服90min后血浓度达到高峰。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h,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楚,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严密监测[1]。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小时以内,但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72~96小时,因此华法令不宜单独用于急性抗栓的情况。 急性抗栓应首先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两者交叉至少4日后才可停用肝素类(最好维持INR于治疗范围两日以上),以便停肝素后华法令能达到有效抗栓水平。 3.华法林的监测[2]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III)与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因子IIa)。华法林影响外源性凝血因子VII的活性,口服华法林后通过监测其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来调整剂量。临床使用标准化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3]。INR=PTRISI,其中ISI 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的促凝活性(敏感性);PTR为受试者PT与正常血浆PT的比值。 华法林的抗栓作用有赖于凝血酶原(因子II)的明显下降,其半衰期约为72h,因此口服华法林真正起作用至少需要3天,此时体内原有的因子II水平才会明显减低。由于因子VII和蛋白C的半衰期短(6~8h),应用华法林后,因子VII和蛋白C水平很快下降,此时测定的PT (INR)主要反映血浆因子VII的水平,此时的INR不能反映体内真实的抗栓水平。增加华法林的初始剂量不能快速达到有效的抗栓水平,因为华法林不能加快原来已经合成因子II的清除,高的初始剂量反而会因为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减少和迅速清除而导致用药初始阶段呈高凝状态,甚至出现血栓并发症[3]。 4.华法林的用药和剂量调整[3] 中国人华法林的初始剂量建议为3mg;大于75岁的老年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应从2mg开始,每天一次口服,目标INR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不推荐使用初始冲击量,否则可能使蛋白C活性下降,造成一过性高凝状态,甚至导致血栓合并症。应了解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患病史,治疗和用药史,生活习惯,尤其是否有血液病和出血病史。华法林的应用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多数情况应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应用得当虽然也很安全,但在医生没有掌握用法之前最好不要使用,尤其在不具备监测条件的地方不要用华法林抗凝。变通的办法是固定小剂量不监测使用华法林,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效果不好,也不是绝对安全。 用药前常规测定INR[3],第3天也必须测定INR,如果此时INR在1.5以下,应该增加0.5mg/d;如果INR在1.5以上,可以暂时不增加剂量,等待7天后INR测定的结果;如果INR与基础水平比较变化不大,可以增加1mg/d。我们的观察证明,起始剂量2mg过小,会增加达标需要的时间和增加测定INR的次数。 根据INR值确定下次服用的华法令剂量,第1周至少查3次INR,1周后改为每周1次,直到第4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连续两次在治疗的目标范围),每4周查一次INR。 如遇INR过高或过低,或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华法令的剂量,应根据INR值和剂量调整情况确定下次观察INR的时间。剂量调整应依据INR值,每次增减的量为0.5~1mg/d。每次调整剂量之前,应仔细寻找INR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且应该参考先前一段时间测定的INR数值。如果以往INR一直很稳定,偶尔出现INR增高的情况,只要INR不超过3.5~4.0,可以暂时不调整剂量,3~7天再查INR。INR测定也不宜过勤[4]。 许多因素[5],包括旅行、膳食、环境、身体状况、患其他疾病和用药,都会使INR发生变化。当有影响用药反应的因素存在时,如感冒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因故停用药物或者服药不规则时,应额外多做几次INR,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维持INR在治疗的目标范围以内。 5.影响INR的部分因素[6] 某些药物可通过抑制V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加代谢清除和干扰其它止血途径影响华法令的药代动力学。食物中VK的摄入和吸收的波动影响华法令的疗效。肝功能不全使V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对华法令的反应增强。高代谢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增加凝血因子的代谢,增强华法令的疗效。 维生素K能够拮抗华法林的抗凝药效,从而降低抗凝作用。为了维持华法林稳定的抗凝强度,病人有必要保持饮食的相对平衡,尤其是富含VK的绿色蔬菜的摄入量保持相对平衡[7]。 6.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症 (1)瓣膜病和瓣膜置换:瓣膜病(尤其二尖瓣狭窄)如果合并房颤或者已经发生了脑栓塞,或者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直径明显增大(>55mm),应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INR于2.0~3.0,否则口服阿司匹林就可以了。强烈推荐所有机械瓣换瓣病人接受长期(永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一般维持INR于2.5~3.5。如果病人同时存在房颤或者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仍然发生了血栓栓塞,应考虑加用阿司匹林。 生物瓣置换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小于机械瓣,一般术后抗凝3个月即可,维持INR于2.0~3.0。如果生物瓣置换病人同时合并房颤或者手术时发现房内血栓,应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如果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抗凝治疗的时间应在3~12个月。其他情况长期口服阿司匹

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3-01-14 20:02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3gbio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 制定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于近日发布在2013 年52 卷第1 期《中华内科杂志》上。详细内容见下: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1]华法林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研究荟萃分析显示[2],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但是,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在房颤患者中不超过10%。[3]导致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特殊的药理特性使得华法林的使用具有很多特殊性。国内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平衡获益和风险、剂量的选择与调整、INR 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制订了华法林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推广和规范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经过γ-羧化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而这一过程需要维生素K 参与。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 及其2,3-环氧化物(维生素K 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图 1)。[1]羧基化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结合到磷脂表面,进而加速血液凝固。此外,华法林还因可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C 和S 的羧化作用而具促凝血作用。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能被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汇总

华法林 【临床应用】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 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 血因子n、%、K、x,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丫-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 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 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 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n、恥K、X、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 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 素等)。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 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 00% 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 时间为6日。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蛋白结合率为99.4%, 分布容积为0.11-0.2L/kg 。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 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母药消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 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曼月乐及GnRHa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曼月乐及GnRHa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3T14:21:16.2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作者:张欣[导读] 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曼月乐及GnR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使用GnRH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第六次肌内注射GnRHa时宫内放置曼月乐。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患者痛经时疼痛程度和CA-125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时观察组患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曼月乐;GnRHa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是一种雌性激素型依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临床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1]。保守手术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已经广泛的在临床使用,但GnRHa有较大副作用,只可短期用药,停药后复发率高[2]。近期我院对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曼月乐联合GnRHa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9±6.8岁,患者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4.0±1.2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4.8±5.9岁,患者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4.2±1.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标准》[3]中的相关规定;②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③患者AFS分期在Ⅲ期 - Ⅳ期;④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女性,且无生育需求。 1.3 排除标准 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术前3月内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②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的患者;④任何原因导致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52)肌内注射治疗,术后初次月经第1天接受GnRHa肌内注射,注射剂量3.75mg/次,每28d注射一次,连续注射6周。连续使用GnRHa三个疗程后行利维爱(荷兰Organon 药厂产品)1.25 mg/d 反向添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曼月乐治疗,即在第3次注射GnRHa时候在患者子宫内放置曼月乐(Bayer Oy,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144)治疗,不必进行利维爱反向添加。 1.5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一年,使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患者痛经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检测患者血清CA-125水平和雌二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理论T值<5则使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华法令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1.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为3-(a-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已经血栓的清除。 2.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和作用时间可以预测,在健康个体,口服90min后血浓度达到高峰。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h,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楚,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小时以内,但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72~96小时,因此华法令不宜单独用于急性抗栓的情况。 急性抗栓应首先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两者交叉至少4日后才可停用肝素类(最好维持INR于治疗范围两日以上),以便停肝素后华法令能达到有效抗栓水平。 3.华法林的监测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III)与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因子IIa)。华法林影响外源性凝血因子VII的活性,口服华法林后通过监测其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来调整剂量。临床使用标准化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INR=PTRISI,其中ISI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的促凝活性(敏感性);PTR为受试者PT与正常血浆PT的比值。 华法林的抗栓作用有赖于凝血酶原(因子II)的明显下降,其半衰期约为72h,因此口服华法林真正起作用至少需要3天,此时体内原有的因子II水平才会明显减低。由于因子VII和蛋白C的半衰期短(6~8h),应用华法林后,因子VII和蛋白C水平很快下降,此时测定的PT(INR)主要反映血浆因子VII的水平,此时的INR不能反映体内真实的抗栓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