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散文复习探究标题意蕴

合集下载

考点01 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考点剖析+好题精练

考点01  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考点剖析+好题精练

考点01 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考点知识讲解】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3.答题技巧(1)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2)作用:有的交代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有的点明线索;有的交代描写对象;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有的设置悬念;有的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等。

4.考题示例(2020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4.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2020年中考·山东省临沂卷)19.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日,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题示例:2020年内蒙古包头卷:4.放牧时,以唱歌消解孤独的“我”;草原上自由、纵情歌唱的百灵鸟;所有能勇敢顽强地面对困境,唱出精彩的鲜活生命。

2020年山东省临沂卷:19.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7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目标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发表评价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散文文本中,设题角度主要有:探究标题内涵、探究情感意蕴。

二题点必备知识1. 探究标题内涵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对标题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的特点与作用如下: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①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散文主题;③起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

以物件为题①作为结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以人物为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叙事内容;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①铺开内容,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事件为题①突出主要事件;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探究标题内涵“五角度”【题型对点】(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知识点复习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知识点复习

核心考点: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试题版)一、考点:标题(一)考点设计的角度1.常规角度(1)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背景);(2)情节(主要事件);(3)人物(身份,性格,品质);(4)主题。

2.特殊角度(1)修辞:①象征,比喻,双关;②反衬,对比;③正话反说,反语,大词小用;(2)结构:线索(行文线索,感情线索;明线,暗线),对比,虚实,暗示与呼应;(3)句式:问句(悬念)。

3.典型角度:(1)引起阅读兴趣的标题——①悬念,艺术手法(修辞,表现手法);②幽默的人物形象;(2)引起阅读思考的标题——突兀(对比),冲击力(艺术效果);(3)突出主题的标题——①读者(思考,想象空间);②文眼(核心词:情感词,观点词);(4)有文化内涵的标题——历史文化(内容),丰富文章内容(艺术效果);(5)起线索作用的标题——贯穿全文,浑然一体,结构严谨(艺术效果);(6)标题与选材的矛盾——反衬。

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上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1)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①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标题对主题内容表达的作用③揭示(暗示,点明)文章主旨——暗含作者的态度;④交代文章主要内容;⑤确定文章描写对象(人物,物件);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⑦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⑧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二)解题的策略1.考题常见类型(1)标题的含义与作用①标题的含义A.直接用“标题”做考题内容;选取标题中的部分元素做考题内容,如李清明《牛铃叮当》一文,只取“牛铃”编做考题内容。

B.散文标题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C.小说标题的多元主题。

D.标题的单层含义与多重含义。

②标题内容的常见“二项对立模式”:物质角度和精神角度(具体与抽象)A.物质角度,包含家庭的贫富、主次人物的艰辛和勤劳等。

B.精神角度,包含亲情、友情与个人的成长经验等。

③标题的作用A.线索,设置悬念;B.揭示主旨,交代主要内容,确定描写对象;C.确定感情基调,蕴含哲理;D.交代环境。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意蕴探究的5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意蕴探究的5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意蕴探究的5个方面1.语句(1)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2)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意。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2.标题(1)标题内涵探究。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设计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

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中带有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文章内容所蕴含的哲理美。

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3)标题替换与否探究。

“某某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对于这类题的解答要严谨。

散文阅读第6讲:探究散文意蕴

散文阅读第6讲:探究散文意蕴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
21.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 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 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 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 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 缸的好奇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 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 引读者兴趣。
题型篇
第6讲 探究散文意蕴
题型一 探究语句意蕴 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或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或
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关联着现实,或映射着历史。所以对散文关键语句的品读, 要透过表层现象,发掘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 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 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 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 行探究:
[答案] ①对插队那一段艰苦而纯真的青年岁月的真切缅怀。那时虽然生活 艰苦,但是有着青年男女对纯洁美好心灵的追求。②对于发自内心的民歌的 肯定与赞美。优美而滋润心灵的外国名歌,回肠荡气率真自然的陕北民歌发 自心灵,与天地构成和谐的形式,带给人们慰藉与希望。③对当下流行歌曲的 忧虑与反思。经典民歌的魅力是源于生命的,现代流行歌曲往往长于技术短 于心灵,过于商业。④对后代能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形式的真挚 祝福。

散文标题类探究题

散文标题类探究题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由题干“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可知,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含 意的能力。 第二步,抓关键句,整合概括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扣住“纸上故乡”来写的,关键句子有“我对故乡的情 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 尚不成熟的文字中”“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 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 的故乡”等,“我”读别人的文字,得到慰藉;“我”自己的文字纾解了 乡愁;“我”所描绘的故乡,鲜活在“我”的心底。这就是“纸上故乡” 的含意。
散文标题类 探究题
一部好的作品,标题犹如画龙所点之睛。文学作 品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感因素,同时还 能够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直接 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效果。 题型1:标题意蕴题(标题含义题) 题型2:标题作用题
题型1:标题意蕴题(标题含义 题)
什么是意蕴? 文学作品的理性内涵,具体包括情感、风骨、精 义、主旨。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意蕴就是“……内在的生气、 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
【答案】
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 得慰藉; 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 厚重的乡愁; 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 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每 点 2分 )
题型2:标题作用题
提问方式: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答题技巧 1.结构 (1)线索 贯穿全文 / 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象征、 双关等) 2.内容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 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主旨 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 旨) 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 阅读兴趣。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标题意蕴与作用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标题意蕴与作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着“烟雨浮梁”,描写了浮梁茶和瓷器的文化及浮梁的自 然风光等内容,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中画线句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浮梁瓷器和 茶文化历史悠久、环境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浮梁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C.文章先由茶和瓷器引入对浮梁的介绍,然后引用诸多古诗文来印 证浮梁茶的芬芳和瓷器的精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 的文化底蕴。 D.文章语言优美,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文中 多处采用长短结合的句式,形成参差错落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韵味。
6.C A.“其地位逐渐被景德镇所取代”错误。由原文“现在许多人知道瓷都是景 德镇,茶也盛名在西湖龙井、太湖的碧螺春等等。其实民国景德镇建市之前 叫昌南镇,是浮梁县下辖的一个镇。民国十五年景德镇立市以后才反过来把 浮梁县下辖于市。因此瓷器更早的发源地就是浮梁”可知,原文说的是瓷器 地位逐渐被“景德镇”取代,茶的地位没有被取代。 B.“突出了现今浮梁一带经济的落后”错误。结合“这些红砖因年代久了, 历经风吹雨打,已经被岁月冲淡成斑驳的浅黄,而且很不均匀,甚至墙角上 还苔痕累累,散发出老旧的气息”可知,应该是表现历史的厚重。 D.“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错误。结合“新建的牌楼、祠堂仍保持过去统一 的风格。在浮梁在瑶里,我们看到的是茶与瓷绝美的匹配,人与自然,历史 与当下的和谐发展,秀美的自然风光,朝代各异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 情,这些组成了一条文化之河,同样也浩浩荡荡,千年以来一直流淌在浮梁 人的心田”可知,新建的牌楼、祠堂仍保持过去统一的风格,所以应该是没 有过重的人工斧凿的痕迹。
(2017年高考四川卷)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锦”的作用。 答案: ①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结构)。因太湖辽 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 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内容) ②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 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 湖美景的赞赏(主旨)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位屡约不爽的常客。

高考考纲中要求考生:第一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第二探讨作者的创作目的;第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

因此,作品意蕴类探究题、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类探究题、个性化解读类探究题成为探究题的常考题型。

下面笔者谈谈散文阅读中常见的意蕴类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句、段内涵题首先是题干复位,不管是句子还是段落,都必须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其次是抓住句、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涵。

接着深入挖掘出句与段中隐含的主旨义,这个主旨义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

最后要适当考虑句、段的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

以2021年江苏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何容何许人也?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段落内涵题。

根据以上探究句、段内涵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可做如下思考:首先要将这个句段放到全文中考虑,文章共六段,前五段主要照应和解释了题目,何容究竟是何许人也,何容是一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这种矛盾主要表达在他的交往、生活、心理等方面。

最后一段是在前五段内容根底上的升华和总结,进一步指出了何容的为人。

其次要抓住此句段中的关键字词,“最大的原因〞、“说得来朋友〞。

“最大的原因〞说明何容对社会的失望,他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朋友;“说得来〞说明何容和朋友之间的默契、投合,何容理解朋友,朋友也是何容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接着在理解此句段时,还得适当地结合文本的主旨义,因为此句段在文章的最后,而文章的结尾往往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何容的赞许之情,何容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何容的不幸,但那样的时代有何容这样的人,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

最后,在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等方面,如果有涉及那么有必要考虑,如果没有那么不必生搬硬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 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 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 的隔膜。
2、《萨丽娃姐姐的春天》(2019年天津卷)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羊羔生长期的春天 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 生活的春天
4、《太湖碎锦》(2015年四川卷)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
“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 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 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 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 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 太湖美景的赞赏。
解题思路
1、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 义或常用义。 2、体会标题的深层含义。重点体会多重意蕴。 3、明确标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提炼整合答案。用文章中的点题句、中心 句、主旨句、结论句进一步印证标题的含义。
探究散文标题意蕴
关于考纲
理解——分析综品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1、掌握散文“探究标题意蕴”高考命 题规律。 2、找准阅读与答题策略,形成解题思 路和方法。
高考题回放
1、《窗子意外》(2017年全国2卷)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分析。
①“在河之洲”是窈窕淑女曾经生活、恋爱的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神秘、悠久的中华远古文明的神往、 缅怀。 ②“在河之洲”演绎过周文王与民间淑女的爱情故 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赞美。 ③“在河之洲”有着美丽的芦苇、温泉中有着尽情 戏闹的男女,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欣 赏、钦慕。 ④“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 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 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实战练习:1、《戈壁绝尘》(模拟题)
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分析。
①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 通要道,丝绸之路已经消失。 ②丝绸之路上悲喜交加的悠久历史 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 ③表达了作者对丝绸之路繁华不再 的深沉慨叹和无限惋惜之情。
实战练习:2、《在河之洲》(模拟题)
3、《水缸里的文学》(2018年北京卷)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 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蚌仙女的想 象萌发出来的。 水缸是我童年时代的精神世界的寄托,可 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水缸的记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 泉和动力。 水缸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作文学世界的象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