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不等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3.小组讨论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些不等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并互相交流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的问题,选取几个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不等式。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不等式相关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时的细节。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8.板书(课后整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供您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知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不等关系的定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本质。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具体的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不等式的性质,从而加深他们对不等关系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为依托,旨在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本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关系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用不等关系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不等关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计生活实例: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时比较成绩等,让学生感知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时比较成绩等,让学生感知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不等关系》

B.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超过500人
C.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足500人
D.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恰好等于500人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一瓶饮料净重340 g,瓶上标有“蛋白质含量≥0.5%”,
设该瓶饮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为x g,则x_≥__1_._7_____.
连接中考
(2020·鼓楼区二模)铺设木地板时,每两块地板之间的缝隙
4π 4π
所以,l 2 > l 2 .
4 16
探究新知
(4)当l =40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通过以上问题,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当l
=40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l62
=
402 16
=100,
圆的面4积l 2π为= 440π2 127.4,
所以,l 2 > l 2 .
4π 16
我们发现无论取何值,圆的面积始终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A层:1.下列各式中的不等式有 5 个.
(1)8<9;
(3√)a2+1>0; (5√)x-y≠1; (7√)4-2x;
代数式
(2)a+b=0;
(4)3x-1≤x; (√6)3-x=0;
(8)x2+y2≥0.
√
课堂检测
B层:2.请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x的一半小于-1;(2)y与4的和不大于0.5;
(3)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解:(1)x <-1;
2
(4)直角三角形斜边c比它的两直角边a,b都长;(2)y+4 0.5
(5)y的3倍与8的和比x的5倍大;
(3)x+17<5x (4)c>a ,c>b
(6)a是负数; (7)x2是非负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是后续学习不等式组、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代数式、方程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
2.准备PPT,用于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身高、体重、温度等,让学生观察这些问题中是否存在不等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并用PPT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用不等式表示这个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解出这个不等式方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数轴、图像等,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实际情境引入,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新课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并尝试用数学符号表达不等关系。
在课堂尾声,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包括:
1.不用。
2.不等式的解法:梳理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强调数轴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3.课堂收获:让学生分享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4.能够运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理解解集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数轴直观地判断不等式的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从具体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起来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对于数学中的等量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不等关系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既有挑战性也充满新鲜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对不等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八年级不等关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不等关系知识点总结关于八年级不等关系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初步接触不等关系的年级。
不等关系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技巧。
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不等关系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八年级不等关系的重点知识。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1 传递性质
不等式的传递性是指,若a<b,b<c,则a<c。
1.2 对称性质
不等式的对称性是指,若a<b,则b>a。
1.3 反称性质
不等式的反称性是指,若a<b,则不可能有b<=a。
二、不等式的解法
2.1 联立法
联立法是指,将不等关系联立到一起,通过消元的方法求出不
等式的解。
2.2 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法是指,将不等式中的未知数按照大小关系分成几类,分别讨论每一类的解法,最后将结果合并起来。
2.3 取绝对值法
取绝对值法是指,将不等式中的未知数都取绝对值,通过比较
绝对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不等式的解。
三、不等式的应用
3.1 引理
引理是指,通过不等关系的性质,推导出一些结论,可以用来
简化不等式的求解。
3.2 应用
在生活中,不等关系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货币兑换、失业率、贷款等方面。
综上所述,不等关系的知识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理解不等关系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重点难点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2. 比较大小:a 、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 或ax<b ①当a>0时,解为abx >;②当a=0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 ≥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ab x <; 5.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 、b 为实数,且a<b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 )(c b a ac ab +=+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c b a m mc mb ma -+=-+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 运用公式法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2. 主要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b a b a b a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3.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222244y x y x y x -+=-就没有分解到底.4. 运用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 分组分解法:1.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 ))(()()(n m b a n m b n m a bn bm an am ++=+++=+++2. 概念内涵: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3.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五. 十字相乘法:1.对于二次三项式c bx ax ++2,将a 和c 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21a a a ⋅= , 21c c c ⋅=, 且满足1221c a c a b +=,往往写成c 2a 2c 1a 1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如: ))((22112c x a c x a c bx ax ++=++ 2. 二次三项式q px x ++2的分解:3. 规律内涵:1理解:把q px x ++2分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2如果常数项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4. 易错点点评: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2分解的结果与原式不等,这时通常采用多项式乘法还原后检验分解的是否正确.第三章 分式一. 分式1. 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 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A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分式整式有理式3. 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二. 分式的乘除1. 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BD AC D C B A =⋅, CB DA C DB A DC B A ⋅⋅=⋅=÷ 2. 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即: )(为正整数n B A B A nn n=⎪⎭⎫⎝⎛逆向运用nn n B A B A ⎪⎭⎫ ⎝⎛=,当n 为整数时,仍然有n n nB A B A =⎪⎭⎫⎝⎛成立.3.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三. 分式的加减法1. 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2. 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CBA CBC A ±=±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BD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3. 概念内涵: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 分式方程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2.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⑤写出答案.第四章 相似图形一. 线段的比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nm B A =. 2.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c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 是b 的k 倍;②由于线段 a 、b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 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④除了a=b 之外,a:b ≠b:a, b a 与ab互为倒数;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d c b a =, 则ad=bc; 若ad=bc, 则dc b a = 二. 黄金分割1. 如图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ACBC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1:618.0215:≈-=AB AC 2.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_ 图1 _B_C _A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 1EF BCDE AB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_ 图2 _F_E _D_C_B _A _l _3_l _2 _l _1一.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1.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2.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二. 数据的收集1. 抽样调查的特点: 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优点.但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有代表性.第六章证明一一. 定义与命题1. 一般地,能明确指出概念含义或特征的句子,称为定义.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2. 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3.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4.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 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二. 为什么它们平行1. 平行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由此得到平行的判定定理2. 平行判定定理: 同旁内互补,两直线平行.3. 平行判定定理: 同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1.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 三角形和定理的证明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直角3.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钝角4.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五.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人性化的语言,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我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勇气和信心。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讲授新知识。我通过PPT展示了一系列的不等式例子,并解释了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不等式中的不等号,讲解了“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他们对于不等式的理解,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通过讲授新知,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进行了总结归纳。我让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法,并引导他们发现共同的规律和结论。我强调了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关系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A1型题]以下哪个选项是阳和汤的主治病证()A.五更泻B.阴疽C.大头瘟D.丹毒E.喑痱 [单选,A1型题]要素饮食,1ml溶液中含有热量()A.3.25kJB.4.18kJC.2.75kJD.6.25kJE.5.36kJ [问答题,简答题]戊二醛 [问答题,计算题]某航线由A-B-C-D三个航节组成。由始发站A发来的载重电报得知:A-B航段的业载为350公斤,A-C航段的业载为900公斤,A-D航段的业载为2500公斤。由B站发来的载重电报得知:B-C航段的业载为500公斤,B-D航段的业载为600公斤。通过计算得知B站的最大业务载重量为 [单选,A3型题]患者男性,40岁,多次发作心悸,心电图见图3-16-8,显示为预激图形。为了解心悸是否与预激有关,有意义的检查是()。A.常规心电图B.运动心电图C.动态心电图D.食管心房调搏E.超声心动图 [名词解释]胚层逆转 [单选]女性,29岁。关节疼痛1年,皮肤散在瘀点2个月伴月经过多就诊。化验:血沉。100mm/h,抗"0"正常:Hb86g/L,血小板51×10/L,ANA呈颗粒型阳性,尿检蛋白尿(+++),确诊为SLE,在估计预后时,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反复发作关节炎常引起关节畸形和关节周围肌肉萎缩B.反 [单选,A1型题]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师提出的根本性医德要求是()A.学习伦理学B.学习生命价值论C.学习公益理论D.更加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的人文方面E.注重改变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念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Graves病患者服甲巯咪唑后症状明显减轻,甲状腺明显增大,突眼加重,最可能是由于()A.对抗甲状腺药物耐药B.无机碘供给不足C.合并甲状腺炎或甲状腺腺瘤D.甲状腺激素反馈抑制减弱E.血中TRAb明显减少 [多选]某综合楼工程于2004年7月20日开工建设,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屋面防水为E级,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电梯工程于2005年7月20日验收合格,整个项目于2005年7月26日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以下各项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低保修期限的有()。A.电梯工程:自2005年7月 [问答题]什么是公共卫生监测? [名词解释]剩余时差 [单选,B1型题]Rett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A.智力和言语发育大多正常B.三、四岁以前发育正常,之后出现明显的倒退C.持续的注意事物的局部D.手部刻板的扭转动作E.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单选]()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其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A.全球化B.市场化C.信息化D.军事化 [单选]()标志着合同成立。A.承诺生效B.承诺发出时C.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D.承诺发出后经过合理的期限 [单选]人工砂的总压碎值指标应小于()。A.10%B.20%C.30%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背景:某工厂,由于某项工艺不够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现在计划将该项工艺加以改进。取得新工艺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需投资160万元,估计谈判成功的可能性是0.8。若成功,前2年为投产试运营期,考虑价格因素后预计年净现金流量为30万元,之后再 [单选]扩张型心肌病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二尖瓣前、后叶开放幅度小且时间短而呈()A.拱桥状改变B.鱼口样改变C.城墙样改变D.圆顶形改变E.钻石样改变 [单选]伴有高血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用()A.制酸剂B.甲氰咪胍C.生胃酮D.抗胆碱能药E.硫糖铝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不包括()A.促卵泡发育B.促排卵C.促黄体生成D.促泌乳E.促孕卵输送 [单选]以下带电作业方法为直接作业法的是()。A、地电位作业B、等电位作业C、中间电位作业D、带电水冲洗 [单选]工程咨询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近代()的产物。A.城市化B.信息化C.知识化D.工业化 [单选,A1型题]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的坏死是()A.梗死B.干酪样坏死C.液化性坏死D.纤维样坏死E.凝固性坏死 [单选]动产质权自()设立。A、通知质权人时B、签订质押合同时C、交付质押财产时D、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 [多选]关于近曲小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呈锥体形或立方形,界限清楚B.腔面有刷状缘?C.细胞基部有纵纹D.胞质嗜酸性E.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填空题]溶液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为()。 [填空题]对于鼻腔、咽喉部位沾有氨液该如何处理?向鼻内滴入2%(),可以喝大量的0.5%(),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单选]影响指示失速速度的因素有().A.重量、载荷因数、功率B.载荷因数、迎角、功率C.迎角、重量、空气密度 [多选]按照作用原理,泵可分为动力式泵类、容积式泵类及其他类型泵。下列属于动力式泵的有()。A.齿轮泵B.螺杆泵C.轴流泵D.旋涡泵 [单选]职场人的成功要件是()A、勤奋努力B、良好的职业道德C、培训员工D、奖励员工 [单选]基底胶结的渗透率()。A、没有B、很低C、中等D、很高 [判断超过4周,发生DIC的机会明显增多。A.正确B.错误 [单选,A1型题]关于细辛主要药理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解热B.镇静C.抗心肌缺血D.平喘E.镇痛 [多选]版权中的经济权利可分为()A.复制权B.修改权C.演绎权D.传播权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造影剂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A.胆影葡胺--胆道造影B.医用硫酸钡--消化道造影C.碘化油--心血管造影D.空气--脑室造影E.泛影葡胺--尿路造影 [单选,A1型题]下列哪种症状、体征和检查可确诊为后尿道完全断裂()A.会阴部血肿B.下腹及骨盆部皮下瘀斑C.骨盆挤压痛D.插导尿管不能进入膀胱E.尿道造影,见造影剂外溢于后尿道周围未进入膀胱 [单选]静止卫星通信的日凌中断发生在()A.卫星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B.地球处在卫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C.每天中午12点 [单选]下列不属于文字检核要求的是()。A.稿面字迹清晰可辨,修改勾画明晰不误,专用符号符合规范B.标题字体字号符合该书刊的具体要求C.图表位置、图注文字指示明确D.应该检核图稿的印刷适性和表观质量 [单选]一般情况下不易成为反弹式DDOS攻击的受害者的是()。A.公网上Web服务器B.内网Web服务器C.DNS服务器D.个人PC终端 [单选]某网站未经许可将唱片公司录制的CD上传至因特网上进行传播,该行为侵犯了的()权利。A.作词作曲者B.表演者C.唱片公司D.网络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