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手段:试卷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检一个人的名字能和祖国联系在一起,那他的一生是多么光荣而伟大啊!当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氢弹,当中国不再被称作“东亚病夫”,当中国以不屈的身躯屹立世界东方,邓稼先,这个名字将会让中国乃至世界永远铭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来感受这位科学巨人伟大而光荣的一生。
2.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集体朗读体会《中国男儿》感受其壮美,回味课文。
2.本文的写法。
语言特色:
以小见大: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多媒体展示图片,感受科学家们的艰苦奋斗及成就。
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能概括六个大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检查预习:字词,作者作品:
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要求在速读全文基础上,勾画出2-3个关键词归纳段意。
结构内容:略
2.说说我的“感动”: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除了直接写邓稼先事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来分析写这些内容的作用。
1.在写邓稼先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是为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11 邓稼先★学习导航·心随书动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时国防部长张爱萍挽邓稼先诗)★基础同步·千锤百炼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难堪.()选聘.()妇孺.()彷.徨()殷.红() zhì( )友元xūn() yáo()言2、解释加点的词。

可歌可泣.家喻.户晓燕然勒.功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兽铤.亡群风悲日曛.平沙无垠.河水萦.带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他曾获得1957年________奖。

4、整体感知(1)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是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5、分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1)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2)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阅读精练·小试牛刀(一)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邓稼先精彩开篇词“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鲜(xiǎn)为人知鞠(jū)躬尽瘁(cuì) 孕(yùn)育罗布泊(pō)黯(àn)曛(xūn)铤(tǐng)邓稼(jià)先至死不懈(xiè) 选聘(pìn)无垠(yíng)殷红(yān)2.解释下面的词语。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1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1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1 邓稼先》导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1 邓稼先》导学案11 邓稼先【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与邓稼先从小就是好朋友,后来,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在中国,但对祖国的感情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本文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⑦________ :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⑧_______ _: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___ _:明白、了解;___ __:知道。

⑨________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____ __:分明地,显然地。

⑩________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11)_______ _: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12)________ :接连不断地出现。

__ _:重迭,重复;__ __:穷尽。

(13)_______ _: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___ _:歌颂,赞叹;__ __:流泪。

3.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后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及体现的精神品质。

第一部分:精神品质:第二部分:精神品质:第三部分:精神品质:第四部分:精神品质:第五部分:精神品质:第六部分:精神品质:【探究案】一、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学生评价不规X,引导围绕文章内容多角度看问题。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实例。
4.学生可能语言啰嗦。教师明确要点。
时习
1.小练笔: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要பைடு நூலகம்:字数在600字左右。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人物。
板书设计
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某某、性别、籍贯、民族。
反思
⑤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钱,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⑥学习期满,辰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也不愁没钱。
⑨“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我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自然段划线句能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3.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阅读两篇文章,找一下这两篇文章在写景上与课文《最后一课》的相似处。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1.小组报告:补充或评价同学的发言,总结归纳在笔记上。
2.结合具体内容谈看法。
3.评价同学的发言。
4.学生自己发言,畅谈学习感受,有思考、有感悟、有收获,也有反思。
1.经常开展研讨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导学案 新人教版

邓稼先【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自读自悟《邓稼先》,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了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自主积累:自主识记课下注释中的生字词,力争做到能认、会写、懂词义。

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署名()奠基()日熏()黯兮()敻()彷徨()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锋芒毕露()自我感悟: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展示课导学】(课题:1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策略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得分我的父亲邓小平毛毛1921年4月23日,父亲离开了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来到了巴黎。

父亲这时已经失学,又已失工,家中带来的钱已经用光,工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他只好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根据法国国家档案记载,父亲从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中间,一直领取每天五个法郎的救济金。

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

这时在巴黎领取救济金的学生大约有五百人。

这些学生大都住在巴黎西郊歌伦布的华侨协社里面。

华侨协社是一座三层的普通楼房,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平促进公等几个华侨团体都设在里面。

这栋楼房的二楼是会议室,三楼、一楼及地下室此时都已住满了勤工俭学学生。

由于不断地有学生涌向此地,楼内早已人满为患。

有一位法国的参议员于格儒的夫人便赠送了一些帐篷,搭在房屋后面的菜地上。

后来,非但楼内,就连这些帐篷内也挤得水泄不通。

学生们只有每日五法郎的生活费用,因此每日两餐,都是自来水加面包,有时佐以粗制的巧克力糖,连蔬菜亦很难得。

少数人有煤气炉还可以烧点热水,而绝大多数人则只以饱饮自来水。

由于缺油少肉,这些年轻的学生每日需吃一公斤的面包,方能解饥。

有时腰无余钱,只好连粗巧克力也节省了。

这些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而来的勤工俭学学生,已经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进了残酷现实的地狱。

最新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优质课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优质课导学案

1 邓稼先【课文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背景资料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第2课时)导学案

《第11课邓稼先》
课题: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二、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
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要点回复: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思考: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合作完成下列各题。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怎样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6.文章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书信中的对话?
7、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8.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邓稼先》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我国的“两弹一星”是那些科学家发明的吗?
二、预习检测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的情况。

(1)邓稼先介绍
(2)关于“两弹一星”
(3)杨振宁
(4)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5)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各部分基本信息
提示:(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2.全文共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后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说说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 阅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些写的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种详略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两点?
(2)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3. 阅读第三部分:
(1)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2)这一部分总写邓稼先伟大之处是哪句话?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4.阅读文章四、五、六三个部分,说说这些部分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概括时请使用以下句式:
时间+地点+人物+怎么样
概括事例,各个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5. 阅读第五部分部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2)作者为什么要向导演建议用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这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 阅读第六部分: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
1.在文中找一找: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3.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4. 写作手法小结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六、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七、作业
在书中或在网上搜集科学家的有关故事,并讲给大家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