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动物细胞在单独细胞培养的过程中不再形成个体。

2简介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

体外细胞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等。将细胞所需的上述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1]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

液体培养基、通常含动物血清。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的抗生素,以防被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累积对细胞自身产生危害。

2.营养物质:无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等),有机物(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

3.血清和血浆(提供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

4.温度和pH(36.5±0.5℃,7.2~7.4)

5.气体环境(95%的空气+5%CO

动物细胞培养

2的混合气体)

其中5%CO2气体是为保持培养液的pH稳定

基本过程

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组织。将材料剪碎,并用胰蛋白酶(或用胶原蛋白酶)处理(消化),形成分散的单个细胞,将处理后的细胞移入培养基中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成为细胞贴壁。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互相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出现接触抑制。此时需要将出现接触抑制的细胞重新使用胰蛋白酶处理。再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另外,原代培养就是从机体取出后立即进行的细胞、组织培养。当细胞从动植物中生长迁移出来,形成生长晕并增大以后,科学家接着进行传代培养,即将原代培养细胞分成若干份,接种到若干份培养基中,使其继续生长、增殖。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为细胞株。当培养超过50代时,大多数的细胞已经衰老死亡,但仍有部分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出现了无限传代的特性,即癌变。此时的细胞被称为细胞系。

培养基添加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

3分类

1 根据细胞种类: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的细胞为正常的动物细胞,一般培养3-5代后不再增殖,死亡。

传代细胞:培养的细胞为癌变或人为癌化的细胞,理论上可以无限增殖。癌化的方式有很多:进行癌基因突变,感染病毒,从癌症供体体内分离,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紫外,化学试剂)等。

2 根据培养方式:贴壁细胞培养,半悬浮细胞培养,悬浮细胞培养

4区别

1.培养基不同:植物细胞(固体培养基),动物细胞(液体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不同:动物细胞培养必须利用动物血清,植物组织培养则不需要,而需要加入植物生长激素

3.产物不同:植物组织培养最后一般得到新的植物个体,而动物细胞培养因为动物体细胞一般不能表达其全能性,因此得到的是只含同一种的细胞的一个细胞系(或者叫细胞群)。

4.原理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为细胞的增殖。

5.过程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1]

5技术应用

1.生物制品的生产(如制备单克隆抗体)

2.转基因动物的培养

3.检测有毒物质并判断其强弱

4.医学研究(生理病理药理)

5.器官移植培养

注意事项:原代动物细胞培养:

1、实验材料要新鲜,从活体分离材料后要低温保存,并尽快进行细胞分离实验。

2、无菌操作。操作时用的培养液,可加平时细胞培养液5倍含量的青链霉素。

3、用酶法分离细胞时,注意酶液的浓度和控制消化时间。

贴块法分离细胞时,注意动作要轻柔,不要伤到细胞组织,组织块边缘尽量平整有利于细胞游离。

4、培养液的选择。不同的细胞有对培养液中营养的要求不同,根据所分离细胞的特性选择。

传代细胞培养:

1、无菌操作

2、控制消化时间

3、及时关注细胞生长状态

细胞培养成功率高的做法

不光要注意无菌条件以及培养基的配置,还有以下问题要注意:培养的细胞的适宜温度,培养的时间,细胞培养的密度,还有是否要加入血清,湿度、气体(如CO2)浓度,多长时间更换培养基等等都是要注意的。

要工业化生产的话就要弄成细胞系的!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

2008-04-17 15:47∽с|分类:生物学|浏览5406次

a 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C 动物细胞能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D 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操作

实验一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是细胞培养便于人们对细胞内结构(如细胞骨架等)、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因而细胞培养是探索和指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技术,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它脱离乐生物机体后的—些变化。 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痛学及病毒学等 为此有必要使学生在细胞培养方面得到一些初步的感性知识,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对原代细胞与传代细胞有一个基本概念。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即清洗与消毒和传代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Ⅰ清洗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各种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的要求程度很高。细胞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仅要求干净透明,无油迹,而且不能残留任何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哪怕残留0.1个,也可能影响细胞生长。灭菌手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以下在每种灭菌步骤中都介绍其使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用品

高中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备课日期2014年 3 月 4 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动物细胞养的含义。 2\说出动物细胞养的所需条件。 3\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程序。 4\简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 1.发展历史: 单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 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 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 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 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 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 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 的组织,将它分散成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 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4--46面相关内容。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细胞培养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其中发展较快的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为未来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作一些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基 1 引言 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18世纪末,之后于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机体获取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在分子水平的实验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然而各领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使用范围有限,还未出现适合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培养体系。因此本文对细胞培养及大规模培养、无血清培养做一些总结。 2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方式包括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方式有贴壁、悬浮以及固定化培养等方式。 2.1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指的是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并为其提供一个无菌、具有适当温度及酸碱度的环境,给予充分营养,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从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式细胞培养最初的阶段,也称为原代培养。原代培养式细胞培养当中重要的必经环节。原代培养细胞生长到一定时候后,由于受群体环境影响,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种培养称为传代培养。传代后的动物细胞与原代培物形状一致的话,则表示传代成功,这些细胞称为细胞系或细胞株。 2.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内容

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思考题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复习思考题 1.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器皿清洗要求为何较高?你认为该如何保证器皿中无杂质?如果 器皿中有杂质,会对细胞培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①离体细胞对各种毒物都很敏感,若所用器材清洗效果未达到要求,各种毒物会损坏细胞影响实验。②器皿使用高压灭菌锅,121.3℃,20~30分钟,在取拿的时候用经过高压灭菌后的镊子取拿,避免造成污染。③ 2.叙述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 答:超净工作台最主要的是空气循环过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机起到了心脏的作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得以净化,净化的空气被徐徐吹过台面空间而将其中的尘埃、细菌甚至病毒颗粒带走,使工作区构成无菌环境。 3.正压过滤器为何会除菌? 答:正压式过滤器没有内置灭菌灯,正压式过滤器利用的是两层0.22um孔的过滤膜,这层膜可以将细菌阻挡在膜上,过滤的液体流下去就基本上完成了灭菌过程 4.各种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需要很精确吗?如果不精确,会导致什么后果?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精确配制各种溶液? 答: 5.配制后平衡盐溶液呈黄色意味着液体的pH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配制后的液体应呈桃红色,PH值为7.4左右。苯酚红的变色域:1.2(橙)~3.0(黄),6.5(棕色)~8.0(紫色),若为黄色,则液体呈酸性,不利于细胞的生存。 6.用于分离细胞的消化液为什么宜用无Ca、Mg离子的D-Hanks液或PBS液配制 答:Ca+2、Mg+2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具有使细胞凝聚的作用。因此,用于分离细胞的消化液宜用无Ca+2、Mg+2离子的D-Hanks液或PBS液。 7.L-谷氨酰胺在营养液中有何作用? 答: L-谷氨酰胺是细胞的能量来源;是一种必须氨基酸,是使物体合成核酸、蛋白质、嘌呤、嘧啶的重要前体,也是蛋白质合成分解的调节物;是细胞内氨的清除剂,氨对一些细胞有毒性。 8.HEPES溶液的作用机理? 答:它是一种氢离子缓冲剂。主要作用是防止培养基pH迅速变动 9.平衡盐溶液的组成与基本作用?小牛血清在细胞培养中有哪些作用? 答:①平衡盐溶液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 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主要用于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配制其他试剂等。②作用:a提供能促使细胞指数生长的激素、基础培养基中没有或含量微小的营养物,以及某些低分子营养物质;b提供结合蛋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离子,并与有毒金属和热源物质结合,起解毒作用;c是细胞贴壁、铺展生长所需因子的来源;d起酸碱度缓冲液作用; e提供蛋白酶抑制剂,细胞传代时使剩余胰蛋白酶失活,保护细胞不受损伤。 10.营养液制备后为什么要小剂量分装? 答:避免营养液被污染后,全部的营养液都被污染。 营养液一次用完过后,下一次的实验就不能用,会引起污染,影响实验,若冷冻营养液,则营养液的营养成分会有所损失,影响细胞的生长 11.10万U/mL单位青霉素、链霉素的配制方法? 答:用注射器吸10毫升双蒸水溶解100万单位的链霉素,弃去2ml,用剩余的8ml链霉素溶解80万单位的青霉素,配制成每毫升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的母液。

动物细胞培养总结!!!!

动物细胞培养总结 一.实验准备 1.实验器械、器皿的清洗和消毒 (1)清洗和包装 离心管,2ml,15ml)若干,冻存管若干放进铝饭盒,用牛皮纸包裹,系紧棉绳,用笔在饭盒上和牛皮纸上标记盒内所装物品名称、数量、日期和所属人名称。 蓝枪头两盒,黄枪头白枪头各一盒用牛皮纸包裹,用棉绳扎紧。 取适量蒸馏水于4L玻璃瓶,瓶盖拧松半圈。 过滤器,250ml玻璃瓶,500ml玻璃瓶用自来水毛刷洗涤剂刷洗,蒸馏水润洗,烘干。 过滤器两部分分别包裹,先将瓶口部位用锡纸包裹后,再罩以牛皮纸,再用棉布密包起来,用棉绳扎紧。 玻璃瓶拧下瓶盖,瓶身浸酸。浸酸时应注意安全,须穿戴耐酸手套和白大褂,注意保护好面部和身体裸露部分,提前备好一盆水在旁以便浸酸结束后清洗耐酸手套,防止走动时酸液滴到地板上不好清洗。瓶口慢慢沉入液面下,注意缓慢降低瓶身,使液体慢慢浸入瓶内,以免产生气泡溅出酸液,发生危险。浸酸时器皿要充满酸液,勿留气泡,浸泡过夜。取出瓶身时,须穿戴耐酸手套和白大褂,注意保护好面部和身体裸露部分,提前备好一盆水在旁,取出后将瓶身放入盆内水中在转移至水池边清洗,以免酸液滴落地板不好清洗。换水洗几次,待水澄清后开始冲洗,每瓶都用自来水灌满,倒掉,重复15次,再用

蒸馏水漂洗5次,去离子水漂洗3次,烘干备用。 (2)消毒灭菌 1>全自动高压灭菌锅:插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水位,若水位不足加蒸馏水补足,放入物品,瓶类物体须拧松盖子后放最上面一筐,盖上灭菌锅盖,拧紧盖子至温度显示栏的左上角有一红点亮灯,按start开始升温。若灭有无菌水或玻璃瓶待降温至常温再打开,打开后立即拧紧,无菌水瓶口封上封口膜。若没灭瓶类物品,降温至80度左右即可打开灭菌锅,须戴上线手套取出。 2>手提式高压灭菌锅:插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水位,若水位不足加蒸馏水补足,检查设定是否为121度20分钟,放入物品,盖上灭菌锅盖,注意导气管一定插到锅底并不能堵塞,用手对称地拧紧锅盖螺栓,再用扳手继续拧紧。加温升压之前,先打开排气阀门,加温约半小时后见排气阀处开始排残留在锅内的冷空气,排气五分钟,关闭排气阀,继而开始升压。灭菌后不要立即打开气阀放气以免水汽喷出。待自然降温至常压才能打开气阀。 玻璃瓶须拧紧,饭盒,枪头灭菌后放入烘箱烘干备用。 2.无菌间消毒及设备检查 用84消毒液拖地,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抹布、拖把擦洗。配400ml 75%酒精于盆中,用酒精棉仔细擦拭CO2培养箱,超净台,超净台内物品,显微镜,桌面,若培养箱内未培养细胞可以再打开高温灭菌模式将培养箱灭菌一次。 用蒸馏水擦拭清洗水浴锅内壁,注意底座不要沾水。

(完整版)动物细胞培养及应用发展史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发展史及其应用 (一)前言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 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所谓动物细胞培养(亦称组织培养)既有别于植物细胞培养,又与微生物的培养完全不同。所谓动物细胞培养是指离散的动物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由于动物细胞培养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便于调控和观察,因而成为现今研究动物的物质代谢过程、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以及遗传物质的表达调控等高难领域的既便利而又有效的新方法。同时,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细胞培养也在许多应用领域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已为世人所关注。尽管如此,动物细胞培养仍是一门年轻的新学科,在发展之初被混淆于动物组织培养之中。 (二)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历史 细胞培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末,据可考证的资料记载W ilhelm Roux是第一个进行动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人。 1885年Wilhelm Roux 将鸡胚髓板放置于温热盐水中使之维持存活了数天,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体外移植成功的例子。 1887年Arnold把恺木的木髓碎片接种到蛙的身上。当白细胞侵入这些木髓碎片后,他把这些白细胞收集在盛将盐水的小碟中,接下来观察到这些白细胞在运动,并存活了一个短的时间。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一.细胞增殖周期(cell proliferatinal cycle)概念 细胞周期是描述细胞增殖和分化交替发生变化的概念。而细胞增殖周期主要是从细胞增殖角度赋予细胞活动的概念,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细胞增殖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期的生化特点,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即G 1 期(DNA合成前期),S 期(DNA合成期),G 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如以G 1 期为起点, 那么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时期应循着G 1-S-G 2 -M的顺序进行,G 1 、S、G 2 三期合称为 细胞间期,此期完成细胞生长过程。M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分配。 因此,细胞增殖周期=间期(G 1期+S期+G 2 期)+分裂期(M期)。 二.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 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不是无限的,而是具有一个生命期。索维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培养细胞的生命期与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健康等情况有关。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科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持1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生命的全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 三.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培养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的速度

常用的五种动物细胞培养方式

?一、半连续式培养 1.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 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2.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该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二、连续式培养 1.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 式是将细胞接种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操作

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是细胞培养便于人们对细胞内结构(如细胞骨架等)、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因而细胞培养是探索和指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技术,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它脱离乐生物机体后的—些变化。 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痛学及病毒学等 为此有必要使学生在细胞培养方面得到一些初步的感性知识,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对原代细胞与传代细胞有一个基本概念。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即清洗与消毒和传代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Ⅰ清洗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各种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的要求程度很高。细胞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仅要求干净透明,无油迹,而且不能残留任何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哪怕残留0.1个,也可能影响细胞生长。灭菌手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以下在每种灭菌步骤中都介绍其使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用品

动物细胞培养产酶概述

动物细胞培养产酶概述 (07生物科学李田07124053) 摘要:动物细胞培养开始于本世纪初,1962 年其规模开始扩大,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抗等,已成为医药生物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分。本文将对动物细胞培养产酶的一般工艺作一综述。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小牛血清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酶修饰固定化酶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已占世界生物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50%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制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动物细胞有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集中在培养规模的进一步大、优化细胞培养环境、改变细胞特性、提高产品的产率与保证其质量上。药用蛋白质的合成复杂,要有精确折叠的空间结构,要有糖基化,才能使药物发挥真正 的功能.细菌和酵母等产品要么是包涵体,要么难以糖基化功能修饰.动物细胞的 培养技术来生产有功能的蛋白质,大规模动物细胞特别是人源细胞的培养在药物生产中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动物细胞虽可像微生物细胞一样,在人工控制条件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 但其细胞结构和培养特性与微生物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别:①动物细胞比微生物细胞大得多,无细胞壁,机械强度低,对剪切力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 ②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易受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须用抗生素;③培养过程需氧量少(氧传质系数kLa 大于10 h - 1即可满足每毫升107 个细胞的生长); ④培养过程中细胞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在;⑤原代培养细胞一般繁殖50 代即退化死亡;⑥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生产成本高,但附加值也高。 二、动物细胞培养基特点 (一)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 ⒈器材的清洗和消毒 ⑴器材的清洗浸泡,刷洗,泡酸,冲洗 ⑵器材的消毒灭菌物理消毒化学消毒 ⒉水质 :电阻值大于18MΩ,去热原. ⒊ pH:7.2~7.4 ⒋渗透压:290~300mOsm/kg ⒌温度:37±0.5 C ⒍空气:氧的饱和质60%,氧分压4~0.7kPa (二)动物细胞的培养基的种类和组成分3类: ⒈天然培养基血清,羊水,腹水等,成分复杂,成分不稳定 ⒉合成培养基⑴氨基酸⑵维生素⑶糖类⑷无机盐⑸其它成分 如:添加小牛血清 ⑴提供生长因子和激素 ⑵提供贴附因子和伸展因子

动物细胞培养心得

动物细胞培养·心得 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点,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在这次PPT 制作中,我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领域细胞培养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探讨其他种类细胞系的建立及筛选合适的细胞系培养方法作为理论的参考依据 我了解到历史上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 18 世纪末,之后于 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现代生物科学领域的迅速拓展,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诸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然而,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世界里,细胞培养实验技术的发展并不均衡,构建动物细胞培养体系的研究效率和效果上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动物细胞培养,在1907年,哈里森(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用淋巴液作培养基,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存活数周,并观察到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由此创建了盖片覆盖凹窝玻璃悬滴培养法,奠定了动物组织体外培养的基础。之后,又有人将悬滴培养法改良为双盖片培养,提高了传代效率并减少了污染;1923年,卡雷尔(Carrel)设计了卡氏瓶培养法,扩大了组织生存空间。 1951年,厄尔(Earle)发明了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人工合成培养基。1951年,波米拉(Pomerat)设计了灌流小室,使细胞生活在不断更新的培养液中,便于作显微摄影和细胞代谢的研究。1957年,格拉夫(Graff)用灌流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细胞悬浮培养的效率。1957年,杜尔贝科(Dulbecco)等人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和应用液体培养基的方法,获得了单层细胞培养。单层培养法的出现,对组织培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单层培养成为组织培养普遍应用的技术。20世纪60年代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基因工程和其他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已成为转基因技术、生物制药及其他许多技术的基础,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从资料查得根据细胞种类: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将动物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 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在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为正常的动物细胞,一般培养10代后不再增殖,死亡。传代细胞:传代培养是细胞培养常规保种方法之一,也是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当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满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细胞才能继续生长,这一过程就叫传代。传代培养可获得大量供实验所需细胞。细胞传代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每一步都需要认真仔细地无菌操作。培

动物细胞培养在药物领域的应用2

动物细胞培养在药物领域的应用 摘要:动物细胞培养开始于本世纪初 1962 年, 其规模开始扩大, 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 已成为医药生物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本论文主要介绍动物细胞培养在药物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药物领域、单克隆抗体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都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大多是以CHO细胞作为载体;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制备也离不开细胞培养。细胞工程领域更离不开细胞培养技术,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制备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 一、首先介绍下动物细胞特点及其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技术 1、动物细胞特点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且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只有附着在固体或者半固体的表面才能生长。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分为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通常体外大量培养的动物细胞有哺乳动物细胞、昆虫细胞、禽类细胞和鱼类细胞等。 2、动物细胞培养的要求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物质(合成培养基);温度和pH (36.5±0.5℃,7.2~7.4);气体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其中动物细胞对营养要求更加苛刻,包括有氨基酸、维生素、盐类、葡萄糖或者半乳糖,除此之外还要有血清,因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此外动物血清中也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激素和酶,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这些都是组成培养基的重要成分。 动物细胞培养还需要防止污染问题,细菌、真菌、病毒均可以导致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受到感染而死亡。而生物的组织材料、操作者自身、培养基、各种器皿以及环境均会引起污染。显著的污染标志是培养基的pH迅速改变,细胞外形模糊,甚至出现漂浮的集落。 3、动物细胞培养的步骤 ①无菌操作取出目的细胞所在组织,以培养液漂洗干净; ②以锋利无菌刀具割舍多余部分,切成小组织块; ③将小组织块置解离液离散细胞(解离液含有蛋白酶类); ④低速离心洗涤细胞后,讲目的细胞吸移至培养瓶内培养。注意,哺乳动物细胞的大量培养需要提供较大的支持界面,原因前面已经说过,那是因为哺乳动物细胞只有附着在固体或者半固体的表面才能生长。 4、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实验一清洗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各种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的要求程度很高。细胞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仅要求干净透明,无油迹,而且不能残留任何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哪怕残留0.1个,也可能影响细胞生长。灭菌手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以下在每种灭菌步骤中都介绍其使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用品 1.材料:无臭氧型紫外灯,微孔滤膜(直径25):孔径为0.22μm,微孔滤膜(直径90):孔径为0.22 μm,过滤器(直径25)。 2.药品:70%或75%酒精,0.1%新洁尔灭,煤酚皂溶液(来苏儿水),0.5%过氧乙酸,乳酸,37%甲醛,高锰酸钾,NaOH,盐酸,重铬酸钾,浓硫酸(工业)。 3.仪器:超净台,干燥箱,高压蒸气灭菌锅,过滤器,过滤泵。 四、实验步骤 (一)清洗 1.新玻璃器皿的清洗先用自来水刷洗,再浸泡5%稀盐酸以中和玻璃表面的碱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 (1)使用过的培养用品应立即浸入清水,避免干涸难洗。 (2)用洗涤剂清洗玻璃器皿,自来水清洗数遍,倒置自然干燥。 (3)浸酸性洗液过夜。 (4)从酸性洗液捞出后自来水冲洗10.15次去除残余酸液,蒸馏水涮洗3次,倒置烘干。 (5)包装(牛皮纸或一般纸)。 (6)高压(15磅20 min)或干热(170℃2 h)灭菌。 (7)贮存备用。 3.胶塞的处理 (1)新胶塞应先用清水清洗之后再用0.2%NaOH煮沸lO-20 min。 (2)自来水清洗10次。 (3)再用1%稀盐酸浸泡30 min。 (4)自来水清洗10次,蒸馏水涮洗3次。晾干,高压灭菌(见(二)消毒与灭菌)。旧胶塞不必用酸碱处理可直接用洗涤剂煮沸和清洗数次,过蒸馏水,晾干,包装并高压灭菌后,便可使用。 (二)消毒 1.物理消毒法 (1)紫外线消毒用于消毒空气、操作台面和一些不能用干热、湿热灭菌的培养器皿,如塑料培养皿、培养板等。这是常使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2)干热灭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将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放人干燥箱内,加热至160℃,保温90-120 min。用于RNA提取实验的用品则需180℃,保温5-8 h。 (3)湿热灭菌此方法也称为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一种灭菌方法。主要应用范围是布类、橡胶制品(如胶塞)、金属器械、玻璃器皿、某些塑料制品以及加热后不发生沉淀的无机溶液(如Hanks液、PBS、20×SSC等)。 (4)滤过除菌用于培养用液和各种不能高压灭菌的溶液的灭菌。采用金属滤器和小型的塑料滤器,配上可以更换的微孔滤膜,极大地方便了操作。滤器型号按直径大小划分。如过滤量大的培养用液常用较大型号的金属滤器(直径90 mm、100 mm、142 mm……等),配以过滤泵使用。过滤量较小的液体常用注射器推动的塑料小滤器(直径20 mm、25 mm等)。滤膜孔径有0.60 μm、0.45 μm、0.35 μm、0.22 μm、0.10μm等,以0.22 μm除菌最为保险,但对于较粘稠难滤过的液体,仍需选用孔径较大的滤膜。 2.化学消毒法 常用的消毒液有如下几种: (1)70%(或75%)酒精:超净台里常备70%酒精棉球(卫生级酒精),用于手和一些金属器械或工作台面的消毒。 (2)0.1%新洁尔灭:主要用于手和前臂的清洗以及工作后超净台面的清洁。超净台旁应常备盛有0.1%新洁尔灭溶液的容器及纱布。 (3)来苏儿水(煤酚皂溶液):主要用于无菌室桌椅、墙壁、地面的消毒和清洗,以及空气喷撒消毒,特别是污染细胞的消毒处理。使用浓度请按瓶上说明。 (4)0.5%过氧乙酸:是强效消毒剂,10 min即可将芽孢菌杀死。用于各种物品的表面消毒,用喷撒和擦拭方式进行。 (5)乳酸蒸气:将乳酸放入坩锅内用酒精灯或电炉加热至沸腾为止。将门窗紧闭1—3 d。可将空气中漂浮的微生物杀死。 (6)37%甲醛加高锰酸钾:使用前先紧闭门窗。将37%甲醛用酒精灯或电炉加热至沸腾后断电或灭火。用一张纸盛好适量的高锰酸钾,迅速放人已加热好的甲醛中形成蒸气。1—3 d后方可达到消毒空气的目的。 3.煮沸消毒急性消毒可用煮沸法,器械等煮沸15 min后使用。 五、注意事项 1.清洗玻璃制品时,浸酸之后一定要用自来水冲洗10—15次。因为残存的洗液对细胞粘附有很大影响。清洗塑料制品时要用棉花或柔软纱布擦洗。千万不要用硬毛刷,否则损害塑料表面后细胞不易贴壁。Tip和Tube一定要用超声清洗处理后逐个清洗。如没有洗净会影响下一次使用的效果。 2.干热灭菌时,应在白天使用烤箱,并不断观察,以免发生意外。当温度超过100℃时,不能再打开烤箱门。器皿烤完后,待温度降至100℃之下才能开烤箱门。金属器械和橡胶、塑料制品不能使用干热灭菌方法。. 3.高压灭菌后器皿务必晾干或烘干,以防包装纸潮湿发霉。 4.牛血清、大部分培养基、胰酶和一些生物制剂是有机溶液,均不能高压(如TdR,秋水仙素,谷氨酰胺,异硫氰酸胍,MOPS等)。5.滤过除菌时,滤器在使用前先装好滤膜(有时可在上面加一层定性滤纸),包好,经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滤过酶类制剂时应待滤器温度降至室温下再进行。过滤时压力不宜过大,压力数字以2为宜。压力太大时微孔滤膜可能破裂,或使某些微生物变形而通过滤膜。装滤膜时位置要准确。另外滤器包装时,螺钉不要拧得太紧,以防高压蒸汽不能进入,待高压灭菌之后,再拧紧使用。 6.使用化学消毒法时,配制75%酒精应用卫生级,不要用化学纯、分析纯和优质纯酒精。来苏儿水不能用于皮肤消毒,它对皮肤有刺激性。空气消毒时,所有的物品要事先准备齐全并使消毒者有较方便的退出途径。因为甲醛或乳酸加热后放出的蒸气对人的角膜和呼吸道上

人教版生物选修3: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教案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教学目标】 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方法】 诱思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植物细胞可以培育成植物体,那么,你利用动物细胞能不能大量繁殖动物体,以提高繁殖率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动物细胞工程。 二、进行新课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手段有哪些?最基础的技术手段是什么?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最基础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 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1)需分散成单个细胞;(2)需要在培养基上培养;(3)动物细胞培养的实质是细胞增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学生自学总结) 取动物组织块 ↓剪碎、胰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 ↓

细胞悬液 ↓转入培养液 原代培养 ↓胰蛋白酶处理 传代培养 问题:什么是细胞贴壁?什么是接触抑制? 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有丝分裂,称为细胞贴壁。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问题:如何打破接触抑制? 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别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 问题:细胞传代培养代数有什么特点? 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一般来说,细胞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发生变化,当继续传代培养时,少部分细胞会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所以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 (2)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包括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3)温度和pH:适宜温度一般与动物的体温相近;pH为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和5%CO 混合气体。 2 问题:如何保证无菌、无毒环境? (1)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2)通常还需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3)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可大规模生产一些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 (2)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作为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3)培养的动物细胞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根据变异率)。 (4)培养正常或病变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高二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案

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目标】 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2.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3.知道动物细胞培养的的应用 【重点、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4-46内容----动物细胞的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______________,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______ __和_____ ______。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P45图2—16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和进行无菌处理,还可以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此外,应定期。 (2)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等,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3)温度和PH :哺乳动物适宜温度为,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4)气体环境:主要是和。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 4.举例说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①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等。 ②动物细胞是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细胞,因此,也离不开动物细胞的培养。 ③培养的动物细胞还可以用于,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④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等方面的研究。如:。 【合作探究】 【探究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1.动物细胞培养的选材有什么要求?取出动物组织后,怎样制备细胞悬液? 2.动物细胞培养用到什么酶?它的作用什么? 3.什么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为什么要进行“传代培养”

4.什么是“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 5.动物细胞能无限制的传代下去吗? 6.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几代以内的细胞?为什么? 7.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能获得动物个体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根据以上的探究并结合教材44-45页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构建动物细胞培养流程图。 【探究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怎样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 2.为什么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要加入动物血清? 3.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有哪些?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探究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如何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检测有毒物质的毒性? 【小结】: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动物细胞培养在药物上的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在药物上的应用 摘要我国药物市场正迅速发展,药物生产技术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不仅提高我国药物生产工艺水平和药物质量,更推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我国药物行业中的研发应用和技术发展。本文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探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我国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药物应用前景 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50年代末,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相互渗透,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相互结合,出现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等新兴科学,这些新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当前细胞培养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出现了用各种理化措施诱发出遗传缺欠细胞株、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培养细胞检测环境中可疑致癌物质、癌基因转染和细胞转化等。动物细胞培养将在药物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2.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遗传疾病和先天畸型的产前诊断。目前,人们已经能够用羊膜穿刺技术获得脱落于羊水中的胎儿细胞,经培养后进行染色体分析或甲胎蛋白检测即可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型。以此可避免先天残疾儿的诞生。现在用这种方法已能检测出几十种代谢性遗传缺陷疾病和先天畸型疾病。其次,现在的一些科学研究已能通过染色体对比分析检测出易患癌症的病人,以便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治疗。在这方面,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有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他们改进了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使带有癌基因的人的染色体表现出明显高于常人的畸变率,这就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了癌症的病理、病因,并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再次,细胞培养还可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已有将正常骨髓细胞经大量培养后植入患造血障碍症患者体内进行治疗的报道。另外,动物细胞培养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