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操科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999-2008年我国体操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1999-2008年我国体操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c mp t ier g lt n n e e rh s b s d o h y a t sc mp t in .H w v r h e e rh so h n o e i v e ua i sa d rs a c e a e n t e g mn si o ei o s o e e ,te r s ac e n te i — t o c t
贾 鹏, 陆海林 , 王荣珂
JA P n ,L i i I e g U Ha —l n,W A o g—k NG R n e

要 : 用文 献 资料 法 、 理 统 计 法 、 辑 分析 法 , 操 为 关 键 词 , 中国期 刊 网上 1 运 数 逻 以体 以 3种体 育类 核 心期
c r u to fg mn sis,te s san b e d v lp n fg mna tc nd wo n g mn tc r e s ae fncin o y a tc h u tia l e eo me to y sis a me y a isa e ls . s
cr j ma ntent f N I ads rh gtruha kn m at s s h ew r. h slso e o u ] o e o K , n e ci og sa i g nsc ekyod T er uthw d eo s h C a n h t gy i at e
刊为搜 索范围, 对收集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近十年来大 多围绕体操教 学、 单项技 术、 竞技 体操
比赛规 则 和依 托 大 赛为 背 景进 行 各 个方 面 的研 究 为主 , 而在体 操 信 息化 的研 发 应 用 、 学科 对 体 操 进 行研 跨 究、 体操 的康 复保 健 功 能研 究 、 体操 的 可持 续 发展 研 究 和女 子 体操 的研 究较 少。 关 键 词 : 9 20 ; 1 9— 0 8 体操 科研 ; 育类 核 心期 刊 ; 9 体 分析

我国体操科学研究的特征与进展

我国体操科学研究的特征与进展
归 为竞 技 体操 类 .
1 1 体 操科 研 论 文 发 表 年 代 与 数 量 变 化 总体 态 势 .
1 种 中文 体 育 核 心 期 刊发 文年 代 、 金 资 助 、 报 会 与 学 位 论 文 数 量 是 反 映 体 操 学科 研 究 发 展 速度 、 2 基 科 质
量与水 平的基本指标 , 也表明我 国对体操项 目发展的重 视程度 和学科研究发 展导向 , 及对其理论与实践 问题 的解决情况等. 据统计 , 1 l 年来 ,2种 中文 体育核 心期 刊共 刊载体 操论 文 69篇 , 文最 多的是 20 1 1 发 0 4年 7 8
Vo . 6 No 4 12 .
J 1 2 0 u. 0 8我 国体 操 科 学研 究 的 征 与进 展 李 健
( 州 师 范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 建 泉 州 3 2 0 ) 泉 福 6 0 0

要 : 用 文 献 资 料 词 研 、 理统 计 和 逻 辑 分 析 等 方 法 对 1 9 —2 0 采 数 9 5 0 5年 1 2种 中 文 体 育 核 心 期 刊 刊 载
篇 , 1 . ; 次 是 2 0 占 26 依 0 0年 6 9篇 , l . ;0 1年 6 占 12 2 0 5篇 , i . ; 低 为 1 9 占 05 最 9 8年 4 2篇 , 6 7 . 占 . 9 年
均发 文 5 . 6 3篇 , 一 数 量 在 1 种 中文 体 育 核 心 期 刊 诸 学 科 发 文 中居 较 高 水 平 . 4 篇 各 类 基 金 课 题 论 文 这 2 而 4 中, 级 2 篇, ( ) 1 校 1 省 市 级 8篇 , 育 总 局 5 , 占 7 1 ; 士 学 位 论 文 1 篇 , 士 学 位 论 文 4篇 , 占 体 篇 共 . 硕 2 博 共 2 6 国 内外 科 报 会 l 篇 . 见 , 操 科 研 一 直 被 我 国 学 者 关 注 和 重 视 , 表 的 高 层 次 、 质 量 和 前 沿 性 体 . %. 1 可 体 发 高 操 理 论 与 实 践研 究 论 文 总 量 和 比 例 较 高 , 一定 程 度 上 反 映 出体 操 学 科 研 究 价 值 日显 重 要 , 究 质 量 日渐 提 高 研 以及 体 操 科 研 的繁 荣 与兴 旺.

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与发展路径的研究

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与发展路径的研究
整 体 , 分 析 其 内部 结 构 和 发 展 规律 , 使 我 国 艺
1 。 3科研 方 法一 成不 变 术 体 操 超 前 而 合 理 的 把握 项 目发 展 格 局 和 态 势 ; 又 可 以把 它 作 为 研究发现 , 我 国 艺 术 体 操 科 研 领 域 采 用 的 研 究 方 法 主 要 包 括 竞 技 体 育领 域 的 组 成 部 分 , 将 多 学 科 的理 论 结 合 起 来 , 从 而 扩 大 艺 文 献 资 料 法 、 问卷调查法 、 专家访谈祛、 录 像 解析 法 、 现场调研法 、 术 体 操 项 目的 科 技 信 息 来 源 。 由此 , 本 文 采 用 文献 资料 法 , 对近2 O 数据统计法、 实验 法 、 观 察 监 测法 及 其 他 等 。 ( 由于 文 献 资料 法 为大
2 01 3年 ( 第 3卷 )第 31期
综述
我 国艺 术体 操 科研 现 状 与 发 展爨蘧 前 研 究①
杨 雯 ( 天 津师范 大学体育 科学学 院 天 津 3 0 0 3 8 7 )
摘 要: 运 用文献 资料 , 数理统 计等方 法, 对近五 个奥运 周期( 1 9 9 3 —2 0 l 2 年) 发表 于我 固1 6 种体 育爽核 心期刊上 , 有关 艺术体 操领藏 的文 献进 行细致梳理 与分析 , 并对该领域 未来的 发展路 径提 出相关建议 。 蛄秉表 明 : 当前戎 田艺术体器 领域 的科研 现状 总体较 为乐观 , 但其 中 仍存 在一 些不 利 于喷 目未来 发展 的阻碍 因素 。 因此 , 将科 研数 量持 续增加 , 科 研 内容全 面鲁及 , 科 研方 法不 断创新 , 科研 参 考文献 勇于 拓展 成 为促 进嘎 日可 持续 发展 的有 利手段 。 关键词 : 艺术体操 科 学研 究 现状 发展路 径 中图 分 类 号 : G 8 3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3 ) 1 l ( a ) - O l 1 4 - 0 2

我国艺术体操项目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艺术体操项目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艺术体操项目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分析作者:石宏根袁文晓来源:《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艺术体操项目一直以来都属于我国的潜力优势项目,具备在奥运赛场争夺奖牌的实力。

艺术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但对于体能同样有着一定需求。

当前国内对艺术体操体能训练已经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查阅文献后发现不同研究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具有较大差异。

因此本文的目的旨在分析当前国内对艺术体操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国内对艺术体操项目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三个方面:规则变化对体能训练的影响、体能现状水平分析、不同训练方法对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的影响。

关键词:藝术体操;体能训练;现状中图分类号:G834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9-071-01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文献发现,当前我国艺术体操体能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规则变化对体能训练的影响、体能现状水平分析、不同训练方法对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的影响。

1规则变化对体能训练的影响艺术体操属于评分类项目,竞赛规则的变化往往会对体能训练的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颜艳[1]探讨了艺术体操的规则变化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在研究中作者指出新规则的出现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具体的体能训练安排上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规则变化,艺术体操项目应加强科学选材,提高身体机能,通过科学体能训练逐步提高运动员的柔韧、力量及速度素质,以此来适应规则变化对体能训练提出的挑战。

郑云霞[2]则对新规则下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

在体能分析中作者认为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重要性排名第二、三、四位的构成元素,同时由于规则中难度增加,对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要求提高,而对身体形态的要求相对下降。

2体能现状水平分析刘瑞峰[3]等认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外观形态较为匀称,身体测量的各个指标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较为相符。

关于体操的研究报告

关于体操的研究报告

关于体操的研究报告关于体操的研究报告引言体操是一项独特的竞技运动,既融合了舞蹈的优雅和柔韧性,又兼具了力量和灵活性。

体操作为奥运会正式项目的一部分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并且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本研究报告致力于对体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体操的起源、发展以及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1. 体操的起源体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体操被用来锻炼士兵的身体素质,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操演化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并逐渐成为一项竞技运动。

现代体操的基本规则和技术是由瑞典教育家珀·亨利克·林德布拉德所制定的,他被公认为现代体操的奠基人。

2. 体操的发展体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发展方向。

例如,艺术体操注重优雅和舞蹈性,竞技体操则追求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在竞技体操中,男子和女子的比赛项目也有所不同,男子项目主要包括自由体操和个人全能,而女子项目则包括跳马、平衡木、高低杠和自由体操。

此外,体操还分为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两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特有的规则和要求。

3. 体操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体操作为一项全面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益处。

首先,体操能够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对保持身体姿势和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其次,体操锻炼了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促进了肌肉的发展和强化。

此外,体操还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体力水平。

最重要的是,体操对于塑造身体线条和改善体形也有很大的帮助。

4. 体操训练的注意事项虽然体操对身体有很多益处,但在进行体操训练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受伤或造成不良后果。

首先,体操训练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重要。

其次,适量的训练和合理的休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此外,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和设备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

最后,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来调整和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或不合理的运动强度。

结论综上所述,体操作为一项独特的竞技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对1994--2006年我国体操教学科研状况分析

对1994--2006年我国体操教学科研状况分析

论文。这 1 4种体育核 心期 刊分别 为《 体育科 学》 《 、 北京 体育 大学学报》 《 、 中国体育科技》、成 都体育学 院学报》 《 《 、 西安体 育学院学 报》 《 、 上海体 育学 院学报》 《 、 天津体 育学 院学报》 、 《 体育与科 学》 《 、 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 》 《 、 体育 学刊》 《 州体 、广 育学院学 报》 《 、 山东 体育学 院学报》 《中国运动 医学杂 志》 、 、 《 体育文化导刊》 这些期 刊基本上代表 了我国体 育教学科研水
采用归纳 、 比等思维形式对本论文进行了逻辑分析 。 类 2 1 论文的发表 量成波浪式下降 .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近十几年 中, 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体 在
从整体上对我国体操科学研究 的状况进行 了分析 内容涉及教 2 结果 与 分 析
4 94年 6篇 占总 数 的 4 . 对 19- 20 9 4 06年 1 4种体 育核心期 刊上发表 的体操 教学方 面 操教 学 的科 研 文 章 1 篇 。其 中 19 4 到 97年达 到了一个最 高峰 ,8篇 占总数 的 1.0 , 1 25% 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 , 以期对今后 的体操教学科研提供参考 6 % , 19 到 19 9 9年落入低谷 , 只有 7篇仅 占总体 的 4 8 %, 20 .6 而 02年 依据。
pr ae nls ntahn a r ocmi y ns c pbi e 4oe o un s r 9 — e ksaa i o cigpp ne n gm at s ul hdi 1 pncr j ra o 19 m ys e e c g i s n e o l fm 4
Ab t a t h o g s gt e meh d o tr tr e iws s r c :T r u h u i h t o f i au er v e ,mah ma ia tt t sa d l gc a ay i ,ti a n le t e t ls i i n o i l ss h sp — c a sc n

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理论非横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理论非横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科技信息
0高 校 讲 坛 0
S IN E&T C NO O F MA I CE C E H L GYI OR TON N
21 0 2年
第1 3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 目理论非横发展的 现状分析与展望
石 ( 阳医学 院 沈 磊 辛 宏 辽宁 沈 阳 1 0 3 ) 0 4 1
是在不断的 向更高水平迈 开 自己坚实 的步伐 . 显示我 国在艺术体操 教 3 展 望 学和训练学领域 占的 比 重很 大. 而技术领域和其他领域分别 占论 文发

们还需要 艺术体操业 内人 士更 多的 目光关注到个人 项 目科研 的发展 上来 。 2 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分布情况 . 2 本文 主要 对艺术体操科研论 文进 行分析与研究并 把归纳为 四个 领域 , 即教 学领 域、 技术理论领域 、 训练领域及其他领域 , 中教学领 其 域方面 的论文 8 2篇占总领域 的 3 %: 练学领域 9 0 训 8篇 , 3 %; 占 6 技术 理论领域 6 篇 : 0 其他领域 3 篇 。 6 通过归纳 、 分析 了解到我国艺术体操
【 要】 摘 本文采用文献 资料 、 分析 归纳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 国 19- 21 年发表在我 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 的艺术体操研 究论 文 对我 97 00 的数量 、 内容、 方法及种类进行 分析 。 【 关键词 】 艺术体操 ; 个人项 目理论 ; 现状分析
近年来 . 随着艺术体操运 动的不断发展 , 我国艺术体操科研 活动 也正在 向更 深层次发展 . 是与世界强 队之 间仍然 存在着一定 的差 但 距. 如何缩短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是 当前艺术体操界业 内人关 注的主要 问题 。 笔者查阅了 19 - 2 1 年 1 种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 2 8 97 00 6 5 篇相 关文献 . 对我国艺术体操 的现状问题进行剖 析 . 并展望 了我 国艺术 体 操科研发展趋势 .为我国艺术体操 运动员在 2 1 年伦敦奥运会上取 02 得优 异成绩提供有益参考。

体操国内发展现状

体操国内发展现状

体操国内发展现状体操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体操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中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的荣誉也是举世瞩目的,成为了世界体操强国之一。

首先,中国体操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体操协会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体操事业的主管单位,负责组织国内外比赛和培养优秀运动员。

在国内,体操比赛非常普及,各级各类比赛层出不穷,涵盖了各个学段和各个年龄段的选手。

此外,体操项目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基本的体操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其次,在国际赛场上,中国体操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中国体操队曾多次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亚运会等国际大赛上摘得金牌,成为全球体操界的强劲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男子项目上,中国队一直以来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屡次摘得冠军。

举个例子,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团体决赛,中国男队凭借出色的发挥,成功卫冕冠军。

这种优异的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体操的实力,也给国内体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最后,中国体操的人才培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体操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他们从小就接受专业的训练,并且在国内外大赛中锻炼自己的实力。

近年来,中国体操队对外引进了一些外籍教练员,通过他们的倡导和引领,使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国内也不断加强对幼儿体操的培养,推动体操运动从小学、幼儿园入手,逐渐形成了一种体操人才的造血机制。

综上所述,中国体操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在普及还是专业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接下来,我们希望中国体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国家争光,为中国体操事业添砖加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竞技体操科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0-2008年间我国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256 篇竞技体操科研论文进行查阅、统计处理数据,针对数据统计结果,阐述了我国竞技体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竞技体操核心期刊现状分析
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操以九金直上紫禁之巅。

中国体操完成了一次全能式的精神革新与实力飞跃,平了独联体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独霸九金的纪录,与前苏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十金奇观仅差一金。

科学研究的每一次进步,都必将给技术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必须伴随科学理论的指导。

我国竞技体操从弱到强,从金牌为零到金牌大国的发展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竞技体操科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在竞技体操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深人,这与我国在竞技体操方面取得的成就不相对称,若想继续保持我国竞技体操在世界体坛的领先地位,除了技术上精雕细刻外,必须在科研上狠下一番功夫,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同步协调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以2000—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查找范围,以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256篇竞技体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所涉及的各期刊年发表论文的科研群体的结构特征、地域特征和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对研究现状的分析, 归纳、总结了我国竞技体操文献的规律性特征。

2 竞技体操科研群体的结构特征
2.1 年龄特征
按其发表论文数量上看,我国从事竞技体操科研群体从30—45岁年龄段呈上升期,46—60 岁开始呈下降期,60岁以上又有上升趋势。

其原因主要是:30—45岁年龄段的群体,精力充沛,对学术研究有较大的热情,同时有提高自己技术职称的需求,故对科研工作投入较大,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多。

而46—60岁及以后年龄段的群体,特别是60岁左右群体,面临退休带来的极度不适应,投入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论文数量越来越少。

而60岁以后的群体退休后余暇时间较多,有一部分人又重新回到研究的工作中来。

2.2 性别特征
在统计的242人次中,其男性为151人次,占62.4%,女性有91人次,占37.6%。

竞技体操科研群体中男性人数远远高于女性,这与
作者主体集中在高校,而高校又以男性教师较多有关,同时也与竞技体操这个项目有关。

另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特质,家庭观念比较重,致使女性的科研动力不足。

关心和鼓励女性群体从事科研工作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职称特征
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会发表较多数量的论文,正高职在职人员明显会很少发表论文。

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1)从事科研人员的群体对其的动机和认识产生偏差,科研和晋职产生概念化混淆。

(2)评聘工作被政府和学校等的智能部门公式化:N篇文章就是一个教授。

(3)岗位相应的业绩考核缺乏,这样晋升副教授的教师和晋升教授的副教授这样技术职务的人数明显增多,如果升到正高级,科研的自觉主动性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低。

2.4竞技体操研究的地域特征
从竞技体操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及数量来看,现在中国竞技体操科研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普及度也不高。

首先,竞技体操科研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相关。

经济发达地区如:中国南方地区,以及华北、华中沿海地区竞技体操科研水平较高。

其次,竞技体操文献发表的不均衡性也体现了竞技体操高竞技水平的地区与自身竞技体操科研实力的不匹配性,竞技体操强省湖北、江苏等,每年发表的竞技体操科研成果都很有限。

2.5竞技体操研究的内容分析
我国竞技体操科研内容主要集中在比赛分析与发展趋势、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动作分析三个方面,对于规则分析、科学选材研究较少,对于竞技体操的器械、营养与运动损伤、市场化产业化和裁判因素研究很少,这与我国现在竞技p我国竞技体操科研内容主要集中在比赛分析与发展趋势、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动作分析三个方面,占到68%。

对于竞技体操科学选材及市场化等方面的研究十分稀少。

4 建议
以上现象与当前竞技体操可持续性发展不相适应,分析发现,尽管我国竞技体操科研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保持技术水平稳定发展,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研究内容和方式上应多样化、系统化,进一步促使竞技体操科研规范化、制度化,。

各级政府、机关及高等院校应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科研群体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竞技体操事业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元英,鸿辉,李长俭.2000-2004年我国竞技体操科研论文发展现状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117-119
[2] 左成.我国竞技体操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体育科
技,2001,37(8):18-20转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