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联想意义对比
诗词中英汉植物词汇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 树林 ) 柳 的组诗 , 这是一组 悼念 爱人 的诗 , 通篇不见 “ 悼念 ” 之类 的
词语。这 “ 悼亡 ” 的意 义 由“ io 一词 隐含。“ awt oeuo wl w” l I t i L v pna s h
植物就有了深厚的文化 内涵 。诗词代 表一个国家的文化 , 因此本文 对 比分析英汉诗词 中的一些植物词汇 的联想 意义的异同 。
叙 i 27 f 4 .e t0 t ey a … ’ l c me i h w e ’ e r ’ h
wl wt e . 丹 蒂 ・ 塞蒂 ( a t .o ei 曾写 过 “ lw o ” io r ” l e 罗 D n G R s t) e st Wi Wod l o
很多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 习性引起人们 无限的美感 , 使人们
产生种种联想 , 借植物来表 达思想 , 并 寄托感 情和抒 发理想 , 这样 ,
n t rwi h itn t / hl ee Ileao eTo deb n a h o/ l s e l e o meW i h r i ln / i e e t te No l s e h
明显的意义。植物与人类生活环境休戚 相关 , 人类有很多的实用 对 价值 , 在各民族 语言文化当中有关植物 的用语 随处 可见 。 另一方面 ,
文化研 究
诗 词 中英 汉植 物 词 汇 联 想 意义 对 比分 析
樊 晋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本科部 江苏・ 252 ) 苏州 1 13
中图分类号 : 0 H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3 — 4 — 2 1 7 — 8 4 2 0 )5 2 7 0
爱。 在英语文 化当中 , 它象征欢乐 。 诗人们 经常用 d oi来描写春 f adl 光和欢乐。 莎士 比亚在“ 冬之歌” 里用 d oi 达了作 者欢乐之情 。 f adl 表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在中文中,动植物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物种。
这些词汇通常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的探讨。
1. 马和熊猫马是中国的国宝,自古以来被视为忠诚和坚韧的象征。
中国有着悠久的马文化,马在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相反,熊猫是中国另外一个著名的动物,是中国的国宝和国家象征。
熊猫被视为和平、友好和可爱的象征,因其黑白的外观,熊猫也常被用来表达黑白对比、相互依存的概念。
这两种动物的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自身品质的理解,也是对于和平、友好等价值观的追求。
2. 鱼在中文中,“鱼”与“余”谐音,因此鱼常被用来象征富余和长寿。
中国人在过年时会必不可少地吃鱼,因为鱼这个词在中文中也与“年年有余”谐音。
中国的餐桌上,鱼是一个吉祥的象征,这个传统认为吃鱼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富裕。
鱼的形状也与人们对于财富和成功的追求相关联,人们常常希望能有鱼一样的自由和灵活性。
3. 荷花和菊花荷花和菊花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两种花,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美德和道德标准。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纯净和圣洁的象征,被誉为“藕玉荷花”。
荷花的花朵盛开在污泥中,但却不会被其所染。
这象征着中国人民对于品质和修养的追求。
而菊花则被视为坚强和不屈的象征。
菊花盛开在寒冷的秋天,象征着中国人民意志的坚韧和精神的高尚。
4. 龙和凤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视为中国的国粹。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重要的神兽之一,与权力、尊贵和威严相关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龙的神秘传说和故事,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中国的国家精神和气概。
与之相对的是凤凰,凤凰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群中的另一根柱。
凤凰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是吉祥、富贵和美好的象征。
凤凰盛开在困境中,象征着勇敢和渐渐的兴盛,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说明了英汉动植物词汇在文化上的重要意义和对比。
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

’()*+ , -,. /0 , 1/. .)0 3//; <=>789: " 非 常 紧 张 或 焦 虑 #$
, @,C ?/@ < 快活之人 + 好玩之人 9 , ./D ?/@ < 身居高位的人9
当然 $ 人们也可在英语中发现一些含有贬义的 " 狗 # 的 词 语 *, ?/@)4 ();+ < 牛马 不 如 的 生 活 9 +, C+((/E ?/@ < 可 鄙 之 人9F ?/@ +,.4 ?/@ 5-/>D+.)0@ 1+,G)(C + 指一种不好的情形9 ! 鼠 %3,.F >/B4+ & 在 汉 语 中 的 联 想 意 义 是 " 畏 缩 #$ " 胆 小 #$ 及 " 心胸狭窄 # 等 ! 如 " 胆小如鼠 #$" 鼠目寸光 #$" 鼠辈 # 甚至 " 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 #! 可见如鼠之人在汉语中难有 美言之称 ! 再有 $ 它长了一副坏人相 % 在汉人眼里 &$" 獐头 鼠辈 # 成了坏人特有的相貌 ! 而它在英语中虽然也含有贬 义 $ 但其 联想意 义却与 汉语有 出入 +:3,. : 指 人时意 为 :,
;C--? 69+0 <-A*=2 >-/45B <-A ,/77< +,,D <-A +=2 ,:/77/45 <-A= 02+E FG 笨蛋 ! 瞧你干的 ! 你把茶泼出来了 , H
因此两种语言均赋予驴以 ( 呆傻 - 蠢笨 ) 之意 $ 与此同 时 ! 汉 语也赋 予了驴 ( 暴躁 ) 之 意 ! 而此 意 亦 可 见 于 英 语 中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对比分析与文化诠释[论文]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对比分析与文化诠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b1a6ec9b89680203d82531.png)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与文化诠释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英汉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植物的词语都很丰富。
由于文化背景及习俗习惯等的差异,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也往往有所差别。
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作一些对比分析并揭示其形成的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植物词联想意义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植物的名词,如小草、松树、玫瑰等,这些植物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们所呈现的联想意义或相同或不同。
所谓联想意义,就是词语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词语联想意义的产生是因为使用者长期受到本族文化的熏陶而产生的一种联想。
离开了特定的文化语境,这种联想意义恐怕就不再成立或发生了变化。
笔者将从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趋同性、差异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探讨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一、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趋同性语言间的共同之处决非产生于偶然和巧合,而是由不同民族间文化上的共性所决定的。
中华民族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虽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但他们同样生活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同样面对四季的交替变换和大自然的挑战。
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便不难理解了。
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或者是完全相同,或者是部分相同。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趋同性是建立在人类生活和认知心理的客观相似性基础之上的,是语言物质属性的一种反映。
以桂树(laurels)为例,它一直是吉祥、美好和荣誉的象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都能把它和”出类拔萃”以及“荣誉”联系在一起。
古人用桂枝编成帽子给优胜者戴上,就叫做“桂冠”。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如果有人考中了状元,就会被形容成“蟾宫折桂”,来比喻夺得第一名。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英汉动植物词汇在两种语言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联想,这不仅反映了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传统,还展现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不同观念和理解。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文化对动植物的不同认知和对待方式。
1. 川杜鹃 Rhododendron在中文文化中,川杜鹃是一种高山植物,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因此人们常用川杜鹃来比喻顽强不屈的品格。
而在英文文化中,Rhododendron常被用来形容华丽的花园景观,寓意美好和浪漫。
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对同一种植物的认知和联想有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2. 夜莺 Nightingale二、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分析1. 文化传统的差异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差异主要源于两种文化传统的不同。
英国是一个以花园景观和自然风光著称的国家,因此动植物在英文中通常与美好的自然景观和艺术意境联系在一起。
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传统的国家,因此动植物在中文中通常与农耕文化和勤劳力作联系在一起。
2. 对动植物的态度差异中英两种文化对动植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人们注重对动植物的保护和赏识,因此对动植物的词汇联想往往与自然保护和环保意识联系在一起。
而在中国,人们对动植物的态度则更多地与农耕生产和传统意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动植物的词汇联想往往与丰收和劳作意识联系在一起。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比较的视角,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动植物的认知和诠释,还提醒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时,要重视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1.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应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接纳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避免基于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评判对方的行为和言论。
2. 增强文化自信和包容在加强跨文化交流的我们也应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摘要: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文化动物词意义上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
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空缺,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 联想意义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文化意义是指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具有其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则大相径庭。
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也截然不同。
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 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
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对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文化意义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的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联想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第一种是汉英动词完全相同的涵义,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使表达鲜明,形象生动,各民族人民对某些动物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汉语和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使用动物名称时,其文化内涵往往是相同的。
例如“狐狸”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引起“精明,狡猾,多疑”的联想,汉语里“狐媚,狐疑,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假虎威,狐群狗党”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表示“诡计多端”之义,如:Don't trust that man.He's a sly old fox。
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摘要: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十分丰富,因中西思维、文化背景的不同,动物在英汉语言中的联想意义也大相径庭。
本文从鼠,龙,牛和马的联想意义着手,分析英汉动物所反映的相同或不同意义及其相应翻译。
关键词:联想意义“鼠、龙、牛、马” 翻译。
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词汇分成七种: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
除了概念意义和主题意义,利奇把其余五种统称为联想意义。
语言因各种联想意义而变得丰富多彩,但英汉中因文化原因使一些联想意义相同或存在区别。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待动物的感情色彩也相去甚远。
动物是伴随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在英汉语言中所体现的联想意义也存在分歧。
以词汇的不同分类为指导,除了词汇本身的概念意义,词汇的其它联想意义也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通过对动物词汇“鼠、龙、牛、马”联想意义的学习,更能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及提高语言学习。
二、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使中西人民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各有千秋。
动物也一样,对于同一个动物,人们可能赋予同样的情感,也可能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联想意义也有同有异。
(一)词汇相同,联想意义相同中西对“鼠”,“rat”的相同联想意义老鼠似乎是大自然设置给人类的天敌。
汉语中,一提到鼠,人们产生的就是一种厌恶的感觉,这是和老鼠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
鼠是小型啮齿类动物,嗜吃好偷,和鼠联系在一起的成语往往有贬义的倾向,如“獐头鼠目、贼眉鼠眼、鼠目寸光、鼠肚鸡肠”等来形容气量狭窄,眼光短浅;用“鼠窜狗盗、狼奔鼠偷”指责偷窃之事;还有“奉头鼠窜、狐奔鼠窜、鸟骇鼠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来形容狼狈的窘境。
西方对“rat”产生的情感和中国人民是如出一辙,认为“rat”的品质也是嗜吃好偷,心胸狭窄和胆小怕事之辈。
人们对“rat”产生的联想也是和贬义联系在一起的,在英语中不乏关于“rat”的英语词汇“a rat in the hole洞中之鼠,as short-sighted as mice鼠目寸光,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dig house to find rats掘室求鼠。
汉英词汇联想意义之对比

第 23 卷第 2 期 2004 年 4 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3 No. 2 2004. 4
汉英词汇联想意义之对比
王戈冰
( 南阳理工学院 , 河南 摘 南阳 473004) 要 : 通过对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分析对比 , 指 出中西方 文化的 差异及 对跨文 化交际 和外语 教学的影 响。 关键词 : 汉英词汇 ; 联想意义 ; 指示意义 ;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 H3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1750( 2004) 02- 0123- 03
一种文化中并不存 在的 词。如汉 语里 阴 阳 , 在英语 中就 没有合适的对应词 。 阴 阳 源于 中国 古代 道家的 学说 , 它 认为世界万物都有 阴阳 两面性 , 相 生相 克 , 互相转 化 , 西方 人很难理解。这也反映了中 国人的哲学思想或价 值观念与 西方的不 同。 三、 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英汉词汇文化 意义 之对比 中 , 我们 不难 看出东 西方 文化的诸 多差异 , 这里只例举最明显的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 思维模式 东方 哲学具有辩证化 ( 阴阳、 五行 、 八 卦 ) , 宏观化 ( 气、 道、 理 ) 和形态化 ( 天人合一 , 知行合一 ) 特色 , 西方 哲学有形 式化 ( 数、 火、 理念 ) , 显微化 ( 原 子化 ) 和思辩 化 ( 诡辩 化 ) 特 色。东西方不同的 哲学观念使得其思维模式截然不同。 东方文化中思维 模式 呈直觉 整体 性 , 生活 在这种 文化 中的人们 , 特别重视 直觉感 受到 的东西。 中国 人凡事 习惯 从整体到具体或局 部 , 由大到小 % % % 先全面 考虑 , 之后缩小 思路 , 考虑具体细节。而 西方 文化总 的特 点是 倡导个 体主 义和自由 主义 , 强调个性、 个人价值、 个人权 利和人性解 放。 西方文化中思维模 式以 逻辑、 分析、 线 型为 其特点 , 西 方人 考虑事情 习惯从具体或局 部到整 体 , 是一 种解 析式的 思维 方式 , 他们长于分析和 逻辑 推理 , 因此 思维 模式呈 线式 , 而 东方见长 于整体式。 总体上看 , 传统中国文化思维有较强的 具象性 , 依托类 比、 比喻、 象征等思维方式。比如 , 人们常把县 太爷比为 父 母官 , 把岳父大人称之为 泰山 , 等等 , 都是使用 比喻这种 具象思维的例子。而中国的 象形文字则是象征性 思维对中 国文化影响的典型 例子之一。西方文化则具有较 强的抽象 性 , 英语是声音语言 , 采用的 表音文字与其反映的 客观事物 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 除合成词和少数拟声词 外 , 英 语的单词 如 heavy, ait, plant 等数以万计的词都是非 自释性 的 , 拼音文 字显示了 主客关系 , 体现了 主客体对立 , 物我 分明 的西方 哲学观点 。汉民族 则习惯 于具 象思维 , 表 现在 汉字上 , 寻 象以观意 ; 表现在 外来词 语的翻 译方 面 , 人们 常把表 音的 抽象的外 来语词用符合汉 语习惯 的 , 表示 具象 意义的 词汇 来表示 , 如 可口可 乐 、 七喜 、 迪士高 、 托福 , 等等。 2. 价值取向 每种文化中均 有自己的一套价值系统 , 告知人们善 恶、 美丑。中西方文化的 判断 标准不 同 , 但在 其自 己的文 化系 统内都有 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 传统的宇宙观或对 自然 的态 度是 天 人合一 , 导 致 群体取向 或 他人取向 , 中国人提倡凡 事以家庭 , 社会 和国家利益为重 , 个人 利益 在必要 时可 以忽略 , 可 以牺 牲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 下之乐 而乐 。在 处理 个人与 集体 或环境的关系方面 , 他们 被要 求做到 克己守 道 、 贵 有自 知之明 、 与领导保持一致 , 人们习惯于避 免 锋 芒毕露 , 他人取向 表 现在 中国 人在 做事 情时 重 面 子 、 面 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词汇联想意义对比研究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包含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
词汇的联想意义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
另外,理解词汇联想意义对英语学习及教学颇有益处。
关键词:联想意义社会文化英语教学
一、导论
根据邓炎昌和刘润清(1989)的定义,词汇联想意义与明确表达词汇的基础含义的概念意义不同,它是指词汇隐含的或附加的意义。
leech(1983,引自刘润清和文旭(2006))把意义广义上分为七个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射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其中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射意义,搭配意义被称作联想意义。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外语教学不但要教学生词汇的拼写、发音及用法,还应该教他们词汇的联系意义,以使学生在全面理解词义基础上掌握其交际用法,最终达到提高其语言使用能力的目的。
词汇的联想意义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
人们对于词汇的概念意义不难理解,因为它们在字典中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于由交际双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联想意义,往往较难理解。
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的意义没有必然联系,却因文化和个体差异而呈现多样性,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在特定的语境中对特定的词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这种联想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认识到词汇所承载的全部信息
量,并可能给交际带来困难和麻烦,造成交际障碍。
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即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相反和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只存在一种语言中来对
比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异同,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到词汇联想意义所附加的文化制约性和交际价值,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汉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2.1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由于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会具有相同的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也会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
在英汉语中,这种现象不难发现。
比如:“玫瑰”在英汉语中都象征爱情;“白鸽”象征和平;“狐狸”用来比喻狡猾的人;“蜜蜂”比喻勤奋的人。
“红色”代表温暖、阳光、热度和喜悦,也可以指债务或亏损,如汉语中有“财政赤字”,英语中也有“red figure”。
“黄色”在两种文化中都象征高贵、崇高、荣耀、智慧。
但是英汉联想意义完全相同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上文中“红色”“黄色”的英汉联想意义不完全相同:“红运”指“good luck”,“红榜”指“honor roll”,“黄色电影”叫做“blue films”。
2.2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相反
英汉语中有很多这种概念意义相同但是联想意义相反的情况。
比如,“龙”是中国人所崇拜的图腾,然而西方国家把它看作是凶残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
在中国,“蝙蝠”是吉祥、好运的象征,西方国家却赋予它消极的联想意义,于是有“as blind as a bat”,
“crazy as a bat”之类的说法,甚至把蝙蝠看成是丑恶、嗜血怪物的化身。
颜色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如汉语中“戴绿帽子”指妻子不洁身自好而给丈夫带来的耻辱,而“a greenhorn”指办事没有经验。
汉语说嫉妒别人用“眼红”“害红眼病”,英语中说“green with envy”。
2.3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只存在一种语言中
一个词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别没有这种意义,这种现象叫做语言的不对称性。
比如,英语中的“eggplant”指“茄子”,但前者具有很强的对于黑人种族歧视的意味(李,2003,p,77),而“茄子”在汉语中没有这层意思。
汉语中的“goat”和“sheep”只是指两种动物,没有做特别的区分,而英语中“sheep’’寓意“温顺”,“goat”寓意“邪恶”,所以有“the sheep and the goats”指“好人和坏人”。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寓意。
中国人用它形容品行正直、始终如一的人,但在英语中“bamboo”没有联想意义。
中国人用“鸳鸯”指代夫妻,用它表达“爱情”“天生一对”“恩爱夫妻”的含义,但英语中“mandarin duck”只是一种好看的鸟类,没有诸多内涵。
在汉语中“鹤”使人联想到健康长寿、超脱世俗,英语中“crane”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王,2004,p,71)。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中经常使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联想意义,如汉语中有“牛饮”,“气壮如牛”,但在英语中用“to drink like a fish”,“as strong as a horse”表达相同的
意思。
原因在于,几千年来,中国人使用牛耕地,与牛的关系密切,所以有很多词语是和牛相关的,如,“钻牛角尖”,“汗牛充栋”,“气冲斗牛”,“九牛一毛”,“对牛弹琴”。
然而,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用马帮助农业生产,另外,英国渔业发达,所以他们有很多词是关于马和鱼的,如“to work like a horse”(做牛做马),“an odd fish”(一个怪人)。
三、结论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相反和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只存在一种语
言中来对比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异同,通过该研究,笔者希望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英汉词汇意义,以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研究也有利于英语教学,因为在教学时,如果英语老师把词汇联想意义教给学生,会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学到更加地道的英语。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任何语言都是其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并服务于其文化的需求,同时,语言也强化与该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和信仰。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及其联想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学习词汇也应该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
保持对于外语文化的敏感性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了解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不同,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