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出生长大,为了生计而来到城市从事低技术劳动的工人。
由于他们的出身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增加对该群体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济不稳定是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农民工经常在城市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或者收入较低,难以维持生计。
这会导致他们面临经济压力和焦虑,长期以来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推出更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优惠政策,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民工在城市与异乡人生活和工作,缺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
他们通常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面对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建立农民工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建立农民工之间的联系和互助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农民工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不确定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非城市户籍和低职业地位,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受到歧视和边缘化。
这种社会排斥感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心理困扰和抵触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制。
第四,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也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
农民工经常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而且没有休息和保险福利等待遇。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导致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包括经济不稳定、缺乏社会支持、身份认同不确定和不公平的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观念、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 城 乡建 设
2 0 1 3・1 0 ( 上)
新 生代农 民工 的心理 问题 与对策探析
刘淑颖
摘 要 新 生代农 民工作 为 当今 农 民工队伍 中的新 生力量 , 已成 为整 个社会 不可或缺 和 忽略 的群 体 , 与 老一代农 民工相 比 ,
新 生代 农 民工 更加 渴望 身份 - KN、 社会 交往 和社 会 尊重 , 也 出现 了不 同以往 的心理 问题 。 因此 , 研 究新生代 农 民工的心理 问题 , 分析 原 因并从 改善体 制制 度 、 优化 家庭教 育和 学校 教 育 、 构 建精 神 支持 系统方 面采取 有效 对 策积 极干预 和 解决 , 不仅
二、 新生代 农 民工产 生 心理 问题 的原 因
新 生代农 民工是 伴随着 改革 开放 成长 的一代 , 既有着 自己的
制 的存 在 、 家庭 教育 与 学校教 育 的缺失 、 精 神支 持系 统的缺 乏和 新 生代 农 民工产 生 的心 理 问题 息息相 关 。
活 有着 更多 、 更高 的要 求 。 他 们有 着既 不同于 农 民又不 同于工 人 城 市梦 想 , 又 不得 不面 对现 实的 显歧视 和潜 歧视 中 。 城 乡二 元体
( 三) 渴望社 会尊 重 , 但面 临着人 格上 的平 等的心 理 问题 冲 突
在新 生代 农 民工看来 , 尊 重 比收入 更重要 。 由于 经济 压力逐
得不 到有 效地解 决 , 就有可 能导致 诱 发心理 变异而 走 向极端 , 造 步变 小 , 新 生代农 民工对 工作 的社会地 位和工 作的人文 环境 非常 成社 会 的不 稳定 。所 以我们 整个 社会 有必要 关注 新 生代 农 民工 注 重 。 他 们 不再满 足于 靠薪 资解 决生存 需要 , 他们 需要 的是 高品 的心 理 问题 , 采取有 效措 施积极干 预 , 使他 们更好 得融 入城市 , 促 质 的生活 , 他 们渴 望关怀 、 渴望 得到社 会尊重 , 也更渴望 获得 不断 进社 会发 展 。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2011年第1期总第199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No.1,2011Serial No.199[关注三农]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及其解决策略李 勋(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 要]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境。
应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有尊严地生活;加强人文关怀,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等措施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80-02 2010年上半年,深圳富士康厂区接连发生的员工跳楼、坠楼事件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危机暴露无遗。
在此背景下,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大潮,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现。
时至今日,农民工的总体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且平均年龄日趋年轻化。
尤其是随着“90后”年轻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年轻的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了更为显著群体特征。
为了区分第一代农民工与这些年轻的农民工,王春光(2001)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外出务工经商的农业流动人口。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劳动工作。
然而,农民工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等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和干预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针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农民工长期远离家乡,与家人分离,缺乏家庭支持与关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环境中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休息时间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此外,农民工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心理负担沉重,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二、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危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心理危机一旦积累,可能导致身心疲惫、情绪低落、自尊心降低等问题,甚至引发各类心理疾病。
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其中,心理学家通过实地调研和心理测量等方法,深入了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并且,研究者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背景因素、劳动环境等之间的关联。
这些研究为我们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为了有效干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其次,企事业单位可以推行员工关爱计划,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加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
此外,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可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五、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的意义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的意义在于关注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几点思考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中,要强化心理疏导工作,不仅要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还要从精神层面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一、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特点之前,首先要弄清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就是第二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和90后出生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打工。
根据我区工会的统计,目前,全区农民工会员数是14735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有9155人,大约占xx%。
在他们之中明显表现出了“二高一低”的群体特点: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职业期望较高、劳动耐受能力较低。
群体的主要心理特征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挫的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在城里出生,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也是娇惯养,一出学校就走上了打工路,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比起他们的父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们在城市寻求职业时,因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工作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进一步增加了其挫折感和孤独感。
同时,企业的程式化管理,缺乏人情味和心灵关怀的氛围,使这些年轻人人际交往途经匮乏,导致抑郁心理无处排解。
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组织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人文的关怀,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制约农民工心理发展与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状况是良性的,可以概括为:生存环境正逐步改善,工资待遇正逐步提高,社会不公现象不断减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民工职业发展心理障碍

农民工职业发展心理障碍农民工在城市中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低收入的工作,但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许多心理障碍。
本文将讨论农民工职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自我认同困扰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心理问题是自我认同困扰。
由于出生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他人的歧视和排斥,这使得他们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并产生自卑感。
他们往往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对自己的定位产生迷茫。
解决方法:1. 建设性沟通:鼓励农民工与同事和上级进行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减少歧视和误解。
2. 提供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相关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强自信心。
3. 公平机会: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减少对农民工的偏见。
二、职业预期不符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职业预期存在误判。
由于缺乏相关信息和了解,他们可能对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产生不现实的期望,当他们发现现实与预期不符时,会产生失落和挫败感。
解决方法:1. 职业规划辅导:为农民工提供职业规划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并了解相关工作内容和薪资水平。
2. 资源共享:为农民工提供相关职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3. 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适应工作并提高工作技能。
三、工作压力和劳累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往往体力劳动强度大,而收入相对较低,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劳累。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低收入使得他们面临经济压力、健康问题以及与家人的情感疏离。
解决方法:1. 工作环境改善: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减少农民工的身体负担。
2. 收入保障:确保农民工获得合理的薪酬,减少经济压力。
3.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有效应对工作压力,并保持心理健康。
4. 家庭关怀:鼓励农民工与家人保持联系,提供家庭关怀和支持。
四、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农民工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往往面临着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的问题。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援助需求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援助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农村地区大量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劳动力来源。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却日益显现。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原因以及他们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并讨论如何有效地提供心理援助,以改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压力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压力:1.1 就业困难与不稳定由于缺乏城市户口和技能,农民工面临着就业困难和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他们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流动,长时间的分离与孤独感使他们容易感到挫折和失落。
1.2 低工资与生活费用高大部分农民工收入不高,而城市生活费用相对较高。
他们为了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用,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并节省生活开支。
长期以来,这种经济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1.3 社会认同感缺失农民工在城市中承受着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他们常常被歧视、排斥和孤立,难以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这种缺乏认同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4 家庭困扰与分离农民工往往是为了家庭生活所迫,而抛下了他们的家人和亲人。
长时间的分离和无法共同生活造成了他们的精神困扰。
同时,农民工的家庭也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这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二、农民工对心理援助的需求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急需得到有效的心理援助。
以下是他们对心理援助的需求:2.1 心理咨询与疏导农民工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诉内心的困扰和挣扎。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疏导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困扰。
2.2 建立支持网络农民工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支持网络,与其他农民工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
通过互相支持和交流,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2.3 提供技能培训提供农民工技能培训,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减轻就业压力。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与解决途径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来到城市工作的农民,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长期在城市中的辛苦生活和特殊的社会地位,农民工普遍存在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首先,农民工普遍面临着身份认同问题。
由于他们来自农村,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民工往往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这种身份认同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不适和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彼此的了解和认同感。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社会地位,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其次,农民工还常常遭受着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农民工往往面临着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这些困境使得农民工产生了自卑感和无力感,进而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权益维护。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监管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拾自信。
此外,农民工还常常面临着孤独和思乡的问题。
由于长期在城市工作,农民工与家人和亲友相隔甚远,缺乏家庭和社交的支持。
这种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给农民工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平台和社区组织,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社交圈子和支持网络。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怀和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孤独和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权益维护,以及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等途径,我们可以帮助农民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只有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 ,而城市人对外来务工者却保持着一种冷漠和排斥的态度 ,这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适应上产生 了焦虑心理 ,个别新生代农 民工由于承受不起压力产生了仇视社会的心理[ 3 ] 。 3身份的边缘化问题 ,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边缘化 .
心 ,吃苦 耐劳 的能力 也 不如 老 一代农 民工 。
2 享受心理严重 ,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打工的时间不是很长 ,资历和经验不是很丰富 ,因此他们拿到手的工资也不是很高。 新生代农民工所接触的东西 比老一代农 民工多了很多 , 日 常生活很丰富,希望用丰富的物质生活来充实 自
新生代农 民工 由于物质条件变好 ,在很多方面都与城市人享受着 同样的待遇。但农 民工在城市 的户籍
问题却造成农 民工陷人身份认 同的困境 ,他们在身份上难以融人城市 ,感受到 自己既不属于城市
于农 村 ,呈 现 出不 确定 性和 模糊 性 的矛 盾心 理 。 二 、 新生代 农 民工 心理 问题 的成 因 I新 生 代农 民工 融人 社会 的困难 .
第 3 卷第 2 1 期
Vo . 1 No2 1 3 .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 报( 人文社 会 科学版 )
Ju ao h ncu om l nvrt( maie dSc c n e) or l f agh nN r aU i sy n C e i Hu nt s n oi Si cs i a M e
新生代农 民工在城市生活 中时常感到无助 、自卑 ,因此有必要 营造一个积极 向上 、有责任心的文化氛
围 ,引 导农 民工树 立 正 确 的爱 情 观 、婚姻 观 。应 建 立 员 工 心理 辅 导 的长 效 机 制 ,提 升 农 民工 的 心 理 素 质 ,
缓解心理压 力,使农 民工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吲 。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保障农 民工 的合法权益 .
的发展机会 ,特别是在城市中立足的机会园 。新生代农 民工会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赚钱 ,通过 自己所掌握
的专 业技 能谋 取 劳动 报酬 ,当 自己 的合 法权 益受 到 侵犯 时知 道用 法律 的途 径来 维 护权益 。
一
、
新 生代农 民工的 心理 问题
1对 待工 作 的坚持 性不 够 ,心 理承 受力 差 .
高 ,几乎没有下地务过农 ,对农业知识 的了解少之又少 ,对土地没有深刻 的了解 ,对农村没有依恋之情[ 1 J 。 比起老一代的农 民工来说 ,他们又 比较愿意接受新 的事物 ,对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转基 因等含技术量的操作
比较 感 兴趣 。他们 不像 老 一代 农 民工那 样 只为 了进 城 务工 赚 钱 回家 盖房 子 、娶媳 妇 ,他 们 所追 求 的是更 好
由于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新生代农 民工大都是初 中毕业 ,有 的还是 高中或者专业 的技术院校 毕业 ,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跟上一代农 民工比起来有了显著的提高 ,专业技能也有所增强。因而 ,新生代农 民工对 自身的期望值颇高 ,往往工作时间不长 ,吃苦能力不强 ,觉得不满意就换工作 ,缺乏对岗位的责任
21 0 2年 2月
F b.01 e 2 2
新 生代农 民工 的心理 问题 和对策研究
黄 文 霞
( 农 业大 学人 文学 院 ,安 徽合 肥 安徽
[ 摘
20 6) 30 1
要】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 密集 型的 国家 ,农 民外 出务工现象非 常普遍 ,新生代农 民工 已经成 为农 民
进城务工 的主力军。应着手解决新生代农 民工的心理 问题 ,提高新生代农 民工抵御 风险的能力 ,促 进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构建 。
[ 关键词】 新生代农 民工 ; 心理适应 ;和谐社会
冲 图分类号】 9 3 C 1 【 文献标识码1 A 【 文章编号】 0 8 1 8 (0 2 2 0 3 — 3 1 0 — 7 X 2 1)0 — 0 10
“ 新生 代农 民工 ”主要指 8 O后 、9 0后农 民工 ,他 们大 多是独 生子女 ,生 活水平 比上 一代人 有 了显著 的提
【 收稿 日期】 0 1 1 - 4 21- 2 2
,
也不属
【 作者简介】 黄文 霞 ( 8一) 1 5 ,女 , 重庆人 , 9 安徽农 业大学人 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 ,从事思想政治教 育研 究。
・
31 ・
新生代农 民工存在社会差异性 、身份边缘性 、心理 自卑感等情绪 。他们渴望在社会生活 中得到尊敬 , 但却很少得到尊重 ,自尊心遭受打击 ;他们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 , 由于文化 、能力 、经验的制约找不到 但 更好 的工作 ;他们正处于青春绽放的最好时期 ,但 由于缺少交流而导致内心的迷茫、惶恐 、无助 。
福利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农 民工子女 的教育 问题 、农 民工 的医疗 问题都是很现实 的事情 ,农 民工在这些 方面仍然遭到歧视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 、房价的居高不下 、生活成本 的增高 ,都使得新生代农民工 的城
市化进 程 充满 艰 辛 。 三 、解 决新 生代 农 民工 心理 问题 的对 策 1新 生代 农 民工 心理 问题严 重 ,需要 建 立促 进 心理 健康 的长 效 机制 .
2 新生 代农 民工适 应城 市 生活 的 困难 .
新生代农 民工从农村融人城市 ,不仅是地理上 的迁移 ,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迁移 。新 生代农 民工在外 打工的舒适度远不及在家里 ,他们只身来到城市打工 ,不仅 面临生活的艰辛 ,还要承受精神生 活的孤独和
空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家庭 和社 会 保 障 因素 的影 响 . 国 家对 新生 代 农 民工 问 题 已经 越来 越 关注 ,出 台 了很 多保 障农 民工 权 益 的政 策 ,但 在 社 会 保 险 、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