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② 心—脉—— 心脉相连,心气使脉通畅 ③ 血—脉—— “脉为血之府”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脉象
胸部的感觉
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脉象和缓而有力 4.胸部感觉舒畅
(2)心藏神
(1)概念:又称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人体
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人体精
4.功能系统
肺-大肠-皮-毛-鼻-涕-魄-悲忧
5.特 点
1)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气之本,水之上源。 2)喜润恶燥,为娇脏,贮痰之器。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主气
主呼吸之气 宗气的生成
主一身之气 调节气机
(1)主呼吸之气 ——指肺是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浊吸清,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
名称
结构特点
生理功能
功能特点
阴阳 表里
经络 络属
五 脏
肝、心、脾、肺、 肾
实体性器官 (中满)
化生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满而不实


六 腑
胆、胃、小肠、大 肠、膀胱、三焦
中空性器官
受盛传化水谷
胸闷 心悸 唇舌青紫 心血瘀阻
3.肺主宣肃 :主宣发和主肃降的合称。
排出浊气
向上升宣
(1)肺主宣发 向外布散 输布精微和津液
宣发卫气
肺失宣发 呼吸不利 胸闷 咳嗽 鼻塞 无汗
气、血、水
吸入清气
肺气清肃
(2)肺主肃降 向下通降 输布精微和津液 清肃异物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目的要求】1.掌握藏象的概念,脏、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熟悉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熟悉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5.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6.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7.了解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8.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论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五脏精气阴阳概述第二节五脏一、心(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

(二)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心包二、肺(一)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二)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宣发与肃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三、脾(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四、肝(一)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二)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五、肾(一)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气。

(二)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命门第三节六腑简述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七冲门的部位和作用。

一、胆:主要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二、胃:主要生理功能:受纳水谷,腐熟水谷。

生理特性:主通降,喜润恶燥。

三、小肠: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四、大肠: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五、膀胱: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六、三焦:六腑之三焦:概念、功能。

(二)部位之三焦:1.生理功能: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2.上中下三焦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第四节奇恒之腑一、脑:主要生理功能: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ppt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ppt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⑤调节生殖机能
调节冲任 :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调节精室: 司精关之开合
2、肝主藏血
(1)含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2)生理作用:
①贮藏血液
肝主血海,血藏于肝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气)
②防止出血
血行正常。
“夫肝摄血者也“。(《卫生宝鉴》)
③调节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
4、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 心(心为主导)
心肺脾肝肾
神魄意魂志 主 宰
五脏藏神
五脏六腑之精

脑为髓海 脑
(三)心脏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主君火,君火居上,主宰全身。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2、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与夏同属五行中的火系统,两者气化相通。
(3)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①行血

②生血
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心主神明
⑴心主神志的含义
①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神 ②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③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狭义)
(2)神的物质基础——精气
精气——形

(3)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①任物作用 ——接受、处理、反映信息
②主宰作用 ——五脏六腑之大主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肺位最高,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
2、肺为娇脏: 肺为华盖,清肃之体,外合皮毛与大气直接相同,不耐寒热,
易受邪侵。 3、肺与秋气相应
(三)肺的生理联系
1、肺在志为悲 2、肺在窍为鼻 3、肺在液为涕 4、肺在体合皮 5、其华在毛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液,故又称“小肠主液”。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 尿器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 二、排尿 (膀胱病变,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或
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 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三焦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 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 化生之源,“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和在窍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 外。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XXXXXXXX
XXXXX XX年XX月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 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 些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 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 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 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 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 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 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 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方法。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疏通和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2)肺主治节:一主呼吸运动;二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要点二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肺为娇脏(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故称“华盖”。

(2)肺为娇脏: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