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一、幸福感的概念与测量幸福感是指一个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主观评价,包括积极情绪和满意度两个维度。

而人格特质则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绪表达和行为倾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人格特质很可能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目前,幸福感的测量主要采用主观报告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如幸福感问卷和脑神经影像等。

而人格特质的测量则常常依赖于经典的心理学量表,如大五人格特质量表和Eysenck人格问卷等。

二、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的现状1. 外向性与幸福感大学生的外向性特质表现为开放社交、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研究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外向性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加幸福感的程度。

2. 神经质与幸福感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易变、易受压力影响的特质。

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神经质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幸福感相对较低。

3. 开放性与幸福感开放性是指一个人开放接受新思想和经验的程度。

研究表明,开放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开放性越高的大学生更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更易获得幸福感。

4. 亲和性与幸福感亲和性是指个体对他人友好、合作和关爱的程度。

研究发现,亲和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亲和性越高的大学生更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幸福感。

三、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的因素1. 家庭环境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常常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和谐的家庭关系、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支持性的父母关系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特点,进而提升其幸福感。

2. 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得到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幸福感。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于同学、朋友、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它们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幸福感的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探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探析

rrl ra ; td ns t i ee te eso bet ewe1 en .h r s ai ia inf a c eti rd u e t e s f u — ua aes Su e t f rn v l f u jci lb ig tee s t t l g i cn ei t r ga es d ns sn eo b adf 1 s v . wa a t s c s i nh h d t a s
jcv lbi fh i etee i2 1 i w rujci e —e g sbet e e —e g n e oat, ee a a in cn et e l e g t hg sl ln 0 2 t l e sbet e lb i .ujc v lbi d r nlyt r w s gi at i we— n o e h v w ho vw l n i w l n a p s i h s f i
大学生 ; 不同年级大学 生主观幸福感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 义, 三年 级学生主观幸福 感最高 , 一二年级主 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 福感 和人格特征之 间存在显著相关 。内外 向与主观 幸福感得分有显著 正相关 , 神经质与主观 幸福感得分有 显著负相关 , 精 神质 与主观幸福感得 分有显著 负相 关。结论 : 人格特征对大 学生主观幸福 感有显著影 响。
第 2 第 7期 3卷
・7 ・ 8





Vo123 No 7 . .
2 1 年 7月 00
Me ii e a d o it d cn n S c ey
J 12 1 u. 0 0


医学心 理透视 ・
大学 生 主 观 幸 福感 与人 格 特 征 探 析

在校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在校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在校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提高在校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市3所高职院校1039名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结果: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5.21±10.38)分。

主观幸福感与内外向呈正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结论: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基本上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格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其次是内外向和精神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278-02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指标。

本研究在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

这对于指导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宁波市选取3所高职院校。

每所学校整群抽取9~11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9份,有效率86.58%。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

问卷的内容共包括三部分:(1)学生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内容。

(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1]:共有33项,得分越高,主观幸福度越高。

(3)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共48项,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 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1.3 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调查问卷仔细核对整理后,采用Epidate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包括,男生292名(占28.1%),女生747名(占7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冯桂梅,王丹丹,王晓英(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 要]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方法:以某医学院的四个专业的三个年级随机抽取的500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一是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是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三是主观幸福感、神经质、精神质及外倾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是不同年级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神经质和外倾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50 226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它作为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并反映出主体的社会功能以及适应状态。

[1]在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格特征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

所以通过对医学院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以某医学院四个专业的三个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

测量工具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测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 0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2 1 某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的平均分为77 2049,标准差为12 15736。

2 2 某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比较 在人格的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神经质因子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与总体幸福感的对比研究

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与总体幸福感的对比研究

2 1 参 与者 数 量 分 析 共 发 放 问 卷 3 0份 , 除 无 效 问 卷 . 6 剔
4 4份 , 回收 合格 问卷 36份 , 1 回收 有 效 率 8 % 。 医 学 专 业 学 8
生 13 , 4 .%; 5 人 占 8 4 护理 学专 业 学 生 13人 , 5 . %。 6 占 16
显 著性 差 异 ( P<0 0 ) , 神 质 ( ) 神 经 质 ( 无 显 著 性 .5 外 精 P和 N)
差 异 ( 均 >0 0 ) P . 5 。见 表 1 。 表 1 医 学 、 理 学 专 业 学 生 人格 特 征 比较 ( 护 j±s 分 ) ,
道 。本 研 究 探 讨 医学 生 和 护 理 学 生 的 人 格 特 征 、 自我 效 能 和 总体 幸 福感 的特 点 , 医 学 生 和 护 理 学 生 的 心 理 状 况 进 行 对 对 比, 旨在 通 过 调查 , 示 这 一 特 殊 群 体 的 心 理 特 征 , 医 学 院 揭 为 校 开 展 心 理卫 生 工 作 , 强 心 理 辅 导 提 供 一些 理 论 依 据 。 加
目 , 用 4级 计 分 信 度 和 采
效度[ 。
I 3 统计 学 处 理 .
调 查 人 员 经过 心理 学 专 业 培 训 , 放 问 卷 发
前 向被 试 者 进 行 详 细介 绍 , 施无 记 名评 估 , 实 在规 定 时 间 内独
立 完成 , 场 收 回 。资 料 汇 总 后 , 用 S S 1 0软 件 进 行 数 现 采 P S1 . 据 的统 计 学 处 理 。
2 结 果
健康 存 在 一 定 的关 系 【 。现 代 人 才 与 人 格 心 理 学 认 为 , 格 1 J 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 的关系
01 引言
目录
02 主体部分
03 a.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的概念和重要性
05
c.提高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的建议
04 b.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 认知和感受,包括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大学生作为一群特 殊群体,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如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因此,大学生主 观幸福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格特征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与 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并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原 因
1、个人因素: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尊心、自信心等均对主观幸 福感产生影响。例如,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能积极应对, 从而提高幸福感。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焦虑、抑郁等负 面情绪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而积极心理学如乐观、满足感等则有助于提高幸福 感。
4、提供心理支持: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和帮助。针对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 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家 长应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大 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4、学会应对压力。大学生应当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采取积极的方式缓解 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如运动、冥想、心理咨询等,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 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收稿日期:2020—11—07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SX2018-44XG 。

作者简介:徐克(1982—),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程师,高校思想政治育。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徐亮1,肖琼1,孙莹2(1.齐齐哈尔医学院,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研究,增强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视和关注,为提升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途径方法。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齐齐哈尔医学院七个学院的医学生中,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31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医学院校大多数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在中等水平及以上,这表明大多数医学生们对目前生活质量与现状是比较满意的。

结论:各人格维度大多都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判作用[1]。

其中,外向性和尽责性均具有预测作用而外向型的表现更为明显,其次随和性和开放性对于主观幸福感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医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11—0044—03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可判断个体生活质量水平,可以反应主体发掘个人自身潜能与适应状态与社会功能等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了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承担较重的课业负担,而且要求其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还要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与同事、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2〕。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紧急情况,要具有沉着冷静的思考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主观幸福感这一能够反应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学参数。

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作为主观幸福感最稳定的预测源,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个人的主观幸福感〔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3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总体幸福感与神经质因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内外向因子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总体幸福感虽然与精神质因子存在负相关,但相关并不显著。

因此,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内外向和神经质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最为密切,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216-02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详尽、充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方的研究结果,人格特征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稳定和最有力的因素,虽然现在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而且研究结论也很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及与其人格的关系,为了解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从郑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文科类、理科类)中抽取307人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4.78%。

其中男生为141人,占49%,女生为150 人,占51%;文科类123人,占42%,理科类168人,占58%;大一73人,占25%,大二76人,占26%,大三70人,占24%,大四72人,占25% 。

1.2 测评工具1.2.1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 GWB)[3] 本研究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O.48和0.7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摘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68名医学院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关系研究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稳定型和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

由此可以知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主观幸福感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积极情绪逐步进入心理科学研究的范畴,其中主观幸福感受到广泛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它作为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并反映出主体的社会功能以及适应状态[1]。

过去三十年来,国外学者做了大量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些年来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发展速度很快,由早期对老年人群的研究逐渐向对某些特定人群的研究,如郑日昌等对大学生的研究,梁展鹏等对运动员的研究等[2]。

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一般学生,关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医学院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为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安徽医科大学选取被试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8份,其中女生163人,男生125人。

2.工具
其一,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3]。

该量表共有48个项目,分为4个因子:包括精神质(P)、外倾性(E)、神经质(N)、掩饰性(L)。

其二,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4]。

该量表共有33项,分为6个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松弛与紧张。

之后国内的段建华针对中国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幸福感测量方面该量表运用最广泛,本研究亦采用修订后的量表。

3.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医学院大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状况
在本研究中,医学院大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102.01±11.92,男生101.32±11.73,女生104.16±12.96,根据GWB的评分标准(中等水平:87≤X≤102分)。

医学院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中等水平。

2.不同性别的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比较
在人格的掩饰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人格的其他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在主观幸福感的六个因子和总分中,松弛和紧张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见表1。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5/2486 .jpg" />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5/2487 .jpg" />
3.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类型说,将被试分为四组:外向稳定性(多血质)102人、外向不稳定性(胆汁质)96人、内向稳定型(粘液质)43人、内向不稳定型(抑郁质)27人。

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分析表明外向稳定型的学生得分最高,内向稳定型的学生次之,然后是外向不稳定的学生,内向不稳定的学生得分最低,见表2。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5/2488 .jpg" />
4.医学院大学生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人格的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为显著的负相
关;人格的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为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的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为显著的负相关,见表3。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5/2489 .jpg" />
5.医学院大学生人格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人格中的精神质、外倾性、神经质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者可以共同解释总变异量的33.4%,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见表4。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5/2490 .jpg" />
三、讨论
1.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分析
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松弛和紧张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该因子上得分越高,越感到放松;得分越低,越感到焦虑和紧张。

由于社会对于男女的角色期望不同,在生活中,男生被要求承担抚养家庭的责任;在事业上,男生也被要求有所成就。

与女生相比,男生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也就更大,容易感到紧张。

人格的性别差异表现掩饰性因子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往往为了达到社会的期望而掩饰自身的缺点,使答案更加贴近理想中的自我真实性低。

2.医学院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格的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人格外倾性分数越高,神经质、精神质分数越低,感到越幸福。

这一点验证了McCrae和Costa关于神经质与负性情感相关密切的研究结论[5];对与不同人格类型的主观幸福感分析表明,外向稳定型的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最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最低。

这与国内杨慧芳、郭永玉等大多数的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一致[6]。

Watson等研究者指出人格之所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如此密切是因为外倾性和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都起着气质性作用,外倾性对积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气质敏感性,外向者容易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7];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气质敏感性,神经质更有可能体验更多的消极情绪。

另外,本研究通过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也得出,人格中的精神质、外倾性、神经质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说明人格各维度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h E M,Lucas R E,et al.Subjective Well- 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
[3]钱铭怡.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
[5]McCrae R R,CostaP T,Jrdel l Pilar GH,Rolland J P,Parker WD.Cross-cultural assessment of The five-factor model:The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J].Joumal of CrossCultural.1 Psychology,1998,(29).
[6]杨慧芳,郭永玉.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
[7]Watson D,Cl ark L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 A N A S scal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