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相对枯燥的概念和理性的推导与计算,很难唤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课堂教学状态,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师把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情趣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冷漠的心理接受态度。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心理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支持与情趣体验。

教师通过一些策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使课堂教学趣味无穷,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逐步取得成功。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这几年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初中数学情趣教学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讨,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情感化教学氛围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学材料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生活环境。

而”情趣教学”,是指一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兴趣的结合,即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数学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重要素质摆在数学教学应有的位置之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或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拉近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改变既往那种效率低下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看,情境课程展现出的实际上是一种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以具体生动、发展变化的情境为基点,融知识、经验、活动、价值观等课程要素于一体的新的课程设计观。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

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通过自学的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动笔等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打下扎实的基础。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这种开放的多角度的学习方式的探究,激活课堂,使学生掌握数学这一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性地学习。

通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此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具有较高驾驭课堂能力,开展探索教学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

⒉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自主学习这种开放的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摒弃以往学习的许多弊端,激活课堂,使学生学习方式由死学到活学,由活学到活用,从而发生质的变化。

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学生能想,能看,能干,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陈旧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致使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为了完成对书本中静态知识的学习,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以知识的受体存在于课堂中,他们主体性、创造性潜能被无形的压抑,师生间难以实现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还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能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情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将来工作、学习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之一。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证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进行以“没有数学的生活”、“到宇宙去旅行”、“数学与航天”等为题的讨论课或主题班会,还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与生活”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意识到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数学的理解由理性发展到感性,从而好好学习,为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性的方式提出来的,是比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因而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这种要求,将它转化为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

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

良好的学习情绪能促进和增强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妙趣横生地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达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运用的目的。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论文

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何谓兴趣?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学习活动。

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就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知识面逐步拓宽,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分化。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

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

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当今社会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许多学校和老师也在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以往的以老师授课为主向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换,这些都体现出了学校在改革方式中的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和老师也更加关注这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提出几点有效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信心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以自己的习惯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导致了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的要求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生活动手能力和积极性.数学这门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生活动手能力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数学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往往寓于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于初中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对此,教师可按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思自悟—导训自调”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被激发,学生调控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大提高.这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保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深层次是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可举个例子供教师们参考.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先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的翅膀,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寻找和思考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让学生将学习融入身边的生活中,也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来说,在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优势.因此,教师在课堂之余,应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将学生束缚在课堂的教育模式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另外,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是朋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真诚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让每名学生或者每名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培养发展,而是需要教师在学生和生活中关注、发现学生的差异,从而找到学生个性化的方面.同时教师要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自主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应细心关注每名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运用评价以及鼓励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辅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难点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或测验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或者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或学习成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教师应对思路正确、解题正确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展示的积极性,也能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对于未能正确解题的学生,教师也要积极肯定学生解题中部分正确的方面和思路,之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沿着……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等等激励学生;同时,对于学生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给予高度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做这些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从而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解题感觉.四、结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深化数学课堂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奋斗在一线教学课堂的教师和身处办公室的教师应为促进数学课堂的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青年人才.【参考文献】[1]孙凤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7).[2]郑维英.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1(z1).[3]徐华.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1).[4]杨飞河.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摭谈[j].吉林教育,2011(13).[5]田爱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03).。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把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等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成功中得到快乐,真正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一、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的能力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与实践论文稿[1]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与实践论文稿[1]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与实践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题遵循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规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式”教与学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强化学生学习经历,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培养更多的敢于探究、善于探究的创造性人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的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喜欢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

针对教学的现状及新课程的要求,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构建了有效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式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自主自结能力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并对模式的每一环节作具体的操作说明,以及该模式操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自主探索式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d inquiry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tudents。

This topic follow school students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xplore type “independ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for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aim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independently,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aspects of facilitating the function,thus cultivating more dares to explore and explore creative talents。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对数学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如何培养兴趣?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可利用数学的美感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兴趣;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可以点燃智慧的火花。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积极、热烈。

反之,若没有兴趣,学习将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数学的美感唤醒学生兴趣数学的美,来源于数学的想象力,然后通过特性中的关系,形成一个奇妙的公式。

数的特性是通过与其他数大小关系,算术关系,函数关系等来表现的,类比建筑中是通过材料、体量、空间的色泽、虚实关系等等来表现的,然而将这些特性组成一个奇妙的公式或建筑,最先靠的是想象力,然后才是逻辑。

所以,以前的数学教育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工匠性的技巧,并不是数学的想象力。

数学用符号与字母来表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关系,具有简洁、明确的优点。

其语言的精炼、形式的整齐可与但丁的诗句相媲美。

如勾股定理c2=a2+b2,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各个方面,来感受数学的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

从而唤醒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挖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兴趣1、创设情境,以情求趣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学校立体几何图形时,可以借助大量的著名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先领略感受到几何体的美,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几何的欲望。

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胡帮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

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

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

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

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

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

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

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

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

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

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

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

这在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方面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无论洋思的教学稿,还是杜郎口的导学案;还有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都必须在兴趣上做好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