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作假手法——货币资金常见的虚假形式
会计舞弊中的货币资金舞弊及对策

会计舞弊中的货币资金舞弊及对策作者:章发平来源:《审计与理财》2010年第05期引言货币资金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凭证和尺度,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与企业经济交易或业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资金舞弊一直是会计舞弊中的主要形式。
防范货币资金舞弊,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货币资金舞弊的种类和常见案例出发,深入分析货币资金舞弊的特点,并提出防范货币资金舞弊的对策。
一、货币资金舞弊的概念及种类1.货币资金舞弊的概念。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包括侵占型和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
由于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大量的现金将深入到企业运转的每一个角落,监管比较困难。
因此,货币资金下的舞弊便成为会计舞弊中的常见形式。
2.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1)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通常是企业财务人员或单位个人联合财务人员进行的内部欺诈,达到侵占企业经营成果的货币资金舞弊目的。
主要手段有:其一,现金收支业务中的舞弊:①在凭证上舞弊。
主要是涂改原始凭证的金额、虚开发票、虚构内容。
②在票据上舞弊。
利用假复写,使票据存根联和凭证联金额不一致,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或销毁收入现金的票据,将现金据为己有。
③在账簿上舞弊。
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错记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少加。
其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的舞弊。
①票据舞弊。
将收到的各种有利票据私自转让与个人利害相连的单位从中捞取私利,或把公款转入自己私设的银行户头。
②账务舞弊私自提现,通过涂改银行对账单把账做平。
多头开户,将应收款转入私设户头。
(2)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种常见手段。
主要包括高现金舞弊、受限资金舞弊、货币资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现金舞弊等形式。
高现金舞弊的表现形式为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货币资金数额较大,而企业实际拥有的货币资金远少于报表数。
这种舞弊可以通过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节表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货币资金常见的虚假形式(3)

货币资金常见的虚假形式(3)三、其他货币资金的作假方式其他货币资金是产品销售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库存现金和场地银行存款的地点及用途不同的属于货币资金的款项。
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一)外埠存款外埠存款是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外地银行设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1、非法设立外埠存款账户。
主要表现为:捏造申请书,骗取银行信用,在异地开设采购余户,进行非法交易。
在异地会同异地合伙单位设立存款,将企业存款汇往异地作为外埠存款。
2、外埠存款非理、非法支出,主要表现为将存款挪用进行股票投资、政府债券投资等交易活动。
<font face="楷体_GB2312">(二)银行汇票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在尚未办理结算之前的承兑汇票存款。
1、银行汇票使用片面、不合法,主要表现在超出远远超过了使用范围,套取现金。
到外地提取现金,用于非法活动。
贪污汇票存款,找假发票,使发票单位或收款单位不一致。
2、非法转让或贪污银行汇票。
也就是说,企业财会部收到银行汇票时,不及时存入银行,而是通过背书转让给其他单位,从中获得非法获得。
3、收受单方面的银行汇票,给企业带来损失。
主要表现在:接受过期、作废或经涂改的银行汇票;接受乐部品乐版签发的银行汇票或假冒的银行汇票;收到的银行汇票,收款人并不一定本企业。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三)银行本票银行本票存款是指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在同城凭以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钱款款项的票据,储蓄在办理结算之前形成的存款。
作假主要在:银行不必本票与采购总额不一致。
银行本票金额大,致业务员用假发票抵账,贪污余款。
<font face="楷体_GB2312">(四)在途货币资金在途货币资金是指企业与所属单位或上下级领果蝠之间汇解款项,在月终尚未到达,处于在途的资金。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
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3.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造假形式包括贪污现金和挪用现金等;银行存款造假形式包括制造余额差错为以后贪污做准备、擅自提现、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公款私存、出借支票、转账套现、涂改银行对账单、支票套物、出借账户等;其他货币资金造假形式包括账户设置不合理、未将需要退回的专户存款及时结清等。
案例:白条抵库,现金收支业务入账不及时(1)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余额3,186.30元。
2009年1月20日现金日记账余额2,496.30元。
2009年1月21日查账人员对该企业库存现金进行盘点,结果如下:①现金实有数1,882.02元。
②在保险柜中发现下列收据已收、付款,但尚未入账。
职工李某10月10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已经领导批准。
职工刘某借据一张,金额420元,未经批准。
有已收款但未记账凭证5张,金额2400元。
③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为2400元。
④1月1日至20日,现金收入7050元,现金支出7740元。
(2)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2302.02=2496.30+405.72-6001月20日现金实有数2302.02=1882.02+420(未经批准,属于白条,不能用于冲抵现金)由此可见,在1月20日,除了白条抵库和应入账而未入账的现金收支外,现金账实是相符的。
(3)倒退至2008年12月31日现金应有数2992.02=2302.02+7740-7050与2008年库存现金3186.30元,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的数额是虚假的,正确的数额应该是2992.02元。
常见的货币资金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

将购进的货物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不一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也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即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时应当进项税转出。
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将资产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如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笔者认为将购进货物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资产发生了流转,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应当视同销售,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和销项税,同时结转成本。
这样处理,一方面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另外从经济业务实质看,将购进货物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与将购进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本质是相同的,资产均发生了流转,所有权属均发生了转移,但却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明显不合理和不公平。
购进货物扣税后,若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则视同销售,按同类货物的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而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只按购进货物的成本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减少了进销差价应负担的税负,这显然不符合税负公平原则。
因此,应将购进货物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行为改为视同销售,按照同行业同类货物的销售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二)购进货物用于捐赠《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捐赠,视同销售要缴纳增值税,并无区分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
公益性捐赠货物视同销售的规定意味着企业必须以并不存在的捐出货物增值额计算缴纳增值税,由此将大大增加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其他货币资金造假的主要方式及查证技巧

其他货币资金造假的主要方式及查证技巧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
现分别说明其主要的造假方式:(一)外埠存款外埠存款是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外地银行开设采购专户的款项。
1、非法设立外埠存款帐户。
主要表现为:捏造申请书,骗取银行信用,在异地开设采购户,进行非法交易。
在异地会同异地合伙单位设立存款帐户,将企业存款汇往异地作为外埠存款。
2、非法支出外埠存款,主要表现为将外埠存款挪用进行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交易活动。
识别外埠存款会计造假的技巧①审查人员应运用详查法,审查以外埠存款购进的全部商品、材料和其他物品,看其有无超出采购存款的佣金。
②审查“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明细账余额,查明其有无长期挂账现象,若“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占用时间长,应进一步分析查证其有无挪用资金或者不及时办理结算的问题。
(二)银行汇票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在尚未办理结算之前的票据存款。
1、银行汇票使用不合理、不合法,主要表现为超出了使用范围,套取现金。
到外地提取现金,用于非法活动。
贪污汇票存款,找假发票,使发票单位或收款单位不一致。
2、非法转让或贪污银行汇票。
也就是说,企业财会部收到银行汇票时,不及时存入银行,而是通过背书转让给其他单位,从中非法获利。
3、收受无效的银行汇票,给企业带来损失。
主要表现在:接受过期、作废或经涂改的银行汇票;接受非银行签发的银行汇票或假冒的银行汇票;收到的银行汇票,收款人并非本企业。
银行汇票存款的查证技巧(1)审查银行汇票申请书,查明被查单位与收款单位有无业务往来;(2)审查购销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是否为采用银行汇票结算;(3)在分析使用汇票结算合理性的基础上,审查“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明细账,审查其是否及时办理结算,有无长期挂账而挪用汇票存款或侵占行为;(4)核对银行存款和银行对账单,审查其款项是否与银行对账单一致,如果不一致,应分析是否为未达账项,否则,应查明是否收到无效或过期汇票。
现金业务的作假手法【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差旅费、采购费等业务。因业务属实,会计处理不会有相关的作 假发生。但有些情况下财务主管或经理利用职务之便以合理的理由打借 条一张,过了很久才还借款,以达到挪款私用之功效。
11、延迟入账,挪用现金 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收入的现金应及时入账,并及时送存银 行。 如:收入的现金未制记账凭证或未下账,财务人员便有机可乘。如某 电子公司出纳小于将收到的现金作记账凭证,但介于手头最近有些紧 张,挪用了 500元,把记账凭证挪到下月记账,做到滴水漏之功效。 12、白条抵库,挪用机会 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不允许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白条顶替库存现金。 但部分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如:M 公司执行经理买房一时筹不到巨额现金,便打白条不注明事由。 由于公司领导说了算的惯例,财务人员无权问经,从而达到公司的巨额 现金被挪用。 13、循环入账,挪用现金 企业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往 来信誉客户。往来客户往往分期分次付款。这样财务人员可利用这种循 环业务关系达到挪用现金之目的。 如:企业销售一批货物价值 33000元,3 个月付讫。当财务人员收到第 一次货款时不下账,等收到第二次货款时用第二次收的现金抵补上一次 收到的现金,第三次收到货款时,抵补第二次货款入账。等付款期限到 时介于信誉,财务人员把挪用现金补齐以掩人之目。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货币资金舞弊的形式与对应的审计方法

货币资金舞弊的形式与对应的审计方法货币资金是经济实体的基本资产,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货币资金舞弊指企业通过虚构货币资金,或故意隐瞒或误报货币资金的真实情况,以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货币资金舞弊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形式的舞弊,审计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以支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一、虚增货币资金虚增货币资金一般包括以下形式:1. 资金流转:企业通过内部账户转移资金,构造虚假的资金流动,以夸大货币资金的数额。
对于此类虚增形式,审计人员应采用审计程序检查内部资金流动情况,并对内部账户的使用进行审查,查明资金转移及资金用途的真实性。
2. 未到账资金:指企业虚构客户预付款、银行未到账款项等情况,以增加货币资金的数量。
对于此类虚增形式,审计人员需通过审计程序检查客户预收账款、银行对账单等资料,查明未到账款项是否真实存在。
3. 多头借款:企业通过虚构借款,多次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将贷款额计入货币资金中,从而虚增货币资金的数额。
对于此类虚增形式,审计人员应进行财务报表审核,审查企业的借贷申请材料,确保贷款的合规性和真实性,查明实际借款额度。
二、隐瞒货币资金隐瞒货币资金一般包括以下形式:1. 虚假资产:企业虚构资产,将货币资金转移至虚假的资产项目中,隐瞒货币资金的真实情况。
对于此类隐瞒形式,审计人员应加强资产审计,核查资产减值、折旧等预算计算是否合理,查找资产项目中的虚假情况。
2. 非货币资金:企业通过将货币资金转移至非货币渠道中,并逃避税收等监管,隐瞒货币资金的真实情况。
对于此类隐瞒形式,审计人员应加强对非货币渠道的审查,推算非货币渠道的变化情况,确定非货币渠道的真实性。
三、误报货币资金误报货币资金一般包括以下形式:1. 重复报账:企业多次将同一账目计入货币资金中,误报货币资金的数额。
对于此类误报形式,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同一账目的重复计入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每个账目只计入一次。
货币资金,存货,长期资产,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常见差错及舞弊线索汇总

货币资金,存货,长期资产,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常见差错及舞弊线索汇总☝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业务常见舞弊贪污现金的手法1.隐瞒收入:舞弊者在收到现金收入时,不向交款者开具收款收据或发票,或将相关票据撕毁,随意隐瞒收入,收入不登记入账,以达到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
2.虚列支出:舞弊者虚列支出,如虚列职工薪酬等,将虚列支出的现金占为个人所有。
3.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舞弊者在登记日记账时,故意少列收入、多列支出,将余款装入个人。
4.利用假复写贪污:舞弊者利用假复写的方法,即在复写纸的下面放置白纸,存根联是一个金额,开出的实际收入金额或付出金额是另一个金额,往往是将收入款的存根联比实际收到的款项写小,将支出款项的存根联比实际支付的款项写大些,从而将差额贪污掉。
5.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将收入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这样现金日记账上的现金收入额就小了,支出的金额就大了。
6.借款不入账:通过这种虚列的方式以达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舞弊者利用为企业借款的便利,将介入的款项不上交入账,并将借条的存根撕毁,达到侵吞企业款项的目的。
7.涂改原始凭证金额:舞弊者为了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往往会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或原始单据上的漏洞涂改原始单据的金额,故意把收入的金额改小,把支付的金额改大,将差额收入个人。
二、银行存款业务常见舞弊1.私自提现: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没有经过相关责任人同意就擅自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提取现金后不留存根,也不入账,而是把企业的现金占为已有。
2.公款私存: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企业的收入款存入个人的银行账户3.挪用公款:舞弊者为了达到挪用企业资金的目的,往往会以“预付账款”的形式从企业账号将款项转入到个人银行账户,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4.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故意将银行收支业务和现金收支业务混淆记录,如收到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或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从而达到挪用企业库存现金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作假手法——货币资金常见的虚假形式
货币资金是企业直接用于结算和支付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它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可用来购买货物或劳务,偿还债务,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结算,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觊觎对象。
可以说,财会税舞弊的最终目的大都是为了获取货币资金,如中饱私囊者,公款私存贪污利息,涂改单据多报早领,出借帐户从中渔利等;为小团体谋私利者,将货币资金转到帐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以及偷漏税款等。
一、现金业务的作假方式主要有:
1、少列现金收入总额
即企业出纳员或收款员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混乱,故意将开具的非正式内部收据隐藏或撕毁以达到从发票存根,发票记帐联,记帐凭证、帐簿、报表一致而无法发现收入现金的动身,而据为已有。
如:某电脑企业的出纳王某收到一笔提供劳务款520元,给对方开具了一张从商店买的一式三联的内部收据,由于财务和业务脱节,出纳王某将开了收据的存根联与记帐联一并撕毁。
收到的劳务费在任何非当事人知道的情况下,顺利进入自己的腰包。
2、记录错误出现长款
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数字繁多加之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致使记帐发生了错误,总帐和明细帐不符,若出纳人员素质不高,将会将长款据为已有。
如:某公司会计张某因粗心将某月记帐凭证汇总时,漏记了一笔收到现金的往来款800元,因为漏记的这笔业务并不影响汇总的科目表的平衡(资产科目一冲一减),致使现金总帐和明细帐产生了差额。
出纳因私心过重,将现金明细帐比总帐中长出的800元现金据为已有。
3、要空白发票,多计费用
要空白发票,上致领导下致一般员工,利用事务之便,套取现金常用的一种手法。
如:某公司(不是公司的股东)执行董事,最近发现自己囊中快空,找了一张盖章生效的空白的非限额发票,发票的上面和下面各垫一张复写纸,按发票的格式正规添写了发票的名称、用途、大小写金额,以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4、涂改凭证,获取利差
涂改凭证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不法分子为了满足私欲的膨胀,不择手段进行猖獗活动。
如: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某,一心想作大生意,藐视一切法律法规的存在。
以自己出国的经历注册了注册资本1亿的一个外商投资公司。
注册资金按期还未到位,王某就指使财务人员将第一期第一次的出资证明进行串改复印,作为投资到位的一种虚假证明,来逃避审计人员的视线
5、虚列凭证、虚构内容
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如工资、补贴等手段作弊
如:某公司分工不明确,财务人员作工资及发放,领导关心的是工资总额,对明细也是大概浏览一下,这样给财务人员留下了可钻的漏洞。
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作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多加了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
6、大头小尾,贪污现金
开票方目无法纪,为所欲为,为了获利,大家都好。
公务人员利用工作性质,假公济私,多报差额,贪污现金
如:某单位部门领导胡某接受上级指示为本单位作一次媒体广告,胡某了解市场后决定在某报刊上登载。
胡某为了个人创收,要求广告公司在发票联上多开具了3000元的广告费,致使广告方造成了存根联与记帐联一致而发票联多开3000元的舞弊行为,介于税务各环节不完善,广告公司开票行为不了了之。
7、多报车票,冒领公款
有的单位报销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对报销把关不严,个别人便利用这一机会,将平时非公务积累的一些车票、住宿费等单据混在正常票中一起报销,冒领公款。
如:某企业报销差旅签字时,企业经理不进行认真审核,大笔一挥签了字。
爱打小九九的"小机灵"业务员李某看到经理如此"大肚"同意报销,便在报销单中夹杂一些非公务票据如出差住宿费。
居然,绿灯一闪,顺利过关,冒领金额300元。
8、公款私存,贪污利息
财务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现金和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机会,将公款擅自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侵吞存款利息。
挪用公款储蓄、贪污利息有多种方式,如多留库存现金,从库存现金中拿一部分出来搞个人储蓄,或截留现金收入,不入帐,直接存入银行。
如:某企业现金流水较大,加之对现金不作日清日结的核算,出纳李某利用自己掌握的现金数额进行私人储蓄,月末报帐时,将储蓄存款取出,存入银行帐户。
一年来,出纳贪污利息5000元。
9、伪造单据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
单位以购买某种物品为名,套取现金单独存放,用于不当支出
如:某公司经理与会计经商量决定找一些物品发票,对附明细进行修改,报销下帐,实际库存并未减少,公司将利用这部分被挪挤的现金用于一些不合理支出。
10、利用借款挪用现金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零星支出。
如:差旅费、采购费等业务。
因业务属实,会计处理不会有相关的作假发生。
但有些情况下财务主管或经理利用职务之便以合理的理由打借条一张,过了很久才还借款,以达到挪款私用之功效。
11、延迟入帐,挪用现金
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收入的现金应及时入帐,并及时送存银行。
如:收入的现金未制记帐凭证或未下帐,财务人员便有机可乘。
如某电子公司出纳小于将收到的现金作记帐凭证,但介于手头最近有些紧张,挪用了500元,把记帐凭证挪到下月记帐,做到滴水漏之功效。
12、白条抵库,挪用机会
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不允许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白条顶替库存现金。
但部分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如:M公司执行经理买房一时筹不到巨额现金,便打白条不注明事由。
由于公司领导说了算的惯例,财务人员无权问经,从而达到公司的巨额现金被挪用。
13、循环入帐,挪用现金
企业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往来信誉客户。
往来客户往往分期分次付款。
这样财务人员可利用这种循环业务关系达到挪用现金之目的。
如:企业销售一批货物价值33000元,3个月付讫。
当财务人员收到第一次货款时不下帐,等收到第二次货款时用第二次收的现金抵补上一次收到的现金,第三次收到货款时,抵补第二次货款入帐。
等付款期限到时介于信誉,财务人员把挪用现金补齐以掩人之目。
14、虚报坏帐,贪污货款
对尚能收回的货款作为坏帐转销,然后到对方要回全部或部分货款,将其据为已有。
如:某一建材公司销售建材与某建筑公司,后因建筑公司直接联系人已离公司,其他人员都不过问此事,介于多年的应收未收回款项,会计作坏帐处理。
但因建材公司业务员得知建筑公司按规定还应继续偿还以前债务,于是到建筑公司索要原欠少额货款5000元据为已有。
15、非法侵占出售国家和其他单位资产的收入
如:对出售次品、边角余料、废旧物资的现金收入直接存入小金库。
16、截留企业的各面罚没收入。
截留企业的各项罚没款收入,用于发放职工的各种奖金、支付回扣和其他非常活动,逃避国家税收,侵蚀国有资产或者化国有为私有。
17、开现金支票取款后不入现金帐进行贪污。
18、利用吃空额,涂改或虚工资表中有关内容进行贪污。
19、在销售过程中以短斤少两,抬高价格等手段进行贪污。
20、用现金支付回扣或存处费。
企业在销售物品过程中,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给购货方或购货方采购人员的好处费。
会计作假①是好处费走"经营费用"科目;②是以红字冲销作退货处理;③是用"小金库"支付回扣和好处费,以达到销货方和购货方采购人员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