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免疫分析

合集下载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
7
剂量反应曲线
8
放射免疫分析原理示意图
9
三、放射免疫测定的优点
1)灵敏度高 大分子,ng/ml水平;小分子,pg/ml水 平。
2)特异性好 3)精确地定量 4)操作方法越来越简便 5)抗体的来源日益广泛,放射免疫可测定的微量物
质越来越多。
10
第二节 放射免疫基本试剂
11
一、标准品
标准品是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的依据,由于以标准 品的量用来表示被测物质的量,标准抗原的基本要求: (1)标准抗原与待测抗原的免疫性必须一致,即它们与
以在测定中得到的相应放射性强度为纵坐标作图。 放射性强度可任选B或F,亦可用计算值B/(B+F)、 B/F和B/B0 (零标准管结合) 。标本应作双份测定, 取其平均值,在制作的标准曲线图上查出相应的受 检抗原浓度。
33
34
第四节 放射免疫的质控
35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
控制系统误差,减少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1、试剂盒的质量;
16
五、缓冲液
目前最常用的缓冲液有下列几种:①磷酸盐缓 冲液;②醋酸盐缓冲液;③Tris –HCl缓冲液;⑤硼 酸缓冲淮。其中以磷酸盐缓冲液应用最多。 ①保护蛋白 ②防腐剂 ③酶抑制剂 ④阻断剂 ⑤载体蛋白
17
六、试剂盒要注意的问题
1)检查药盒的数量与药盒说明书是否一致(一般 药盒内装有标记抗原、抗体、标准品、分离剂)。
特别适用于微量蛋白质、激素和多肽的定量测定。
4
二、基本原理
1、标记抗原(Ag*) 、非标记抗原(Ag)和特异性抗体 (Ab)三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反应体系,标记抗原和非标 记抗原对特异性抗体具有相同的结合力,两者相互竞争 结合特异性抗体。
Ag* + Ab = Ag* Ab +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

RIA基本试剂
2、标准抗原(标准品)
是已知含量并呈梯度浓度的系列 标准抗原,作标准曲线用。 要求: 保证与被测物具有相同的免疫活 性和相同介质。

RIA基本试剂
3、抗体
RIA使用: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衡量抗体质量的指标是:
亲和力:抗体结合的强度
特异性:不受交叉反应物质影响的程度 滴度:抗体的效价——抗体实际应用时
125I的特性:
碘元素共有 29 种同位素,其中 23 种放 射性核素,125I最为常用,优点:
半衰期适中(60天),易于商品化和储存, 也利于废物处理; 只发射28keV χ线和35keV γ射线(无β), 容易测量,辐射自分解少,标记物足够稳定; 化学性质活泼,标记容易,可得到多种标记 物而广泛应用。
待测Ag与*AgAb呈负相关函数关系
RIA操作过程
配制已知浓度系列标准抗原(Ag)---现
多由厂家提供已配置好的标准品
加待测抗原(Ag)和抗体(Ab)--温育 加标记抗原(*Ag)和抗体(Ab)--温育 分离复合物*AgAb(B)和游离*Ag(F) 用γ计数器测量放射性计数 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机直接算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荧光免疫分析(FI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颗粒计数免疫分析(PACIA) ……
主 要 内 容
一 . 二 .
概述 放射免疫分析(RIA)
基本试剂 操作过程 质量控制 基本原理 分离技术
三.免疫放射分析(IRMA) 四. 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的稀释倍数,滴度越高,所需的抗血清量越 少,血清的稀释倍数越高,抗血清中杂质干 扰也少。一般滴度高到1:1000以上,血清 中干扰物质影响就很小。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

• b. 常用的分离方法
• 1. 双抗体法
– 特点: 分离完全,非特异结 合小,环境影响小, 效价高,但分离时间 长,成本高。
• 2. 沉淀法 聚乙二醇(w=6000)
– 特点: 快速,价廉,来源方便,受环境影响大
• 3. 双抗体PEG法
– 将双抗体和沉淀法两者结合进行分离。
– 本法具有两种方法的优点,并克服了双抗体分离时间 长和沉淀法非特异性结合高的缺点。
• b. 抗血清的制备:
• 1.大分子物质可直接免疫动物诱导抗体产生,但 是小分子物质为半抗原,必须与载体结合制成人 工抗原(半抗原-蛋白质),才能进行免疫。 • 2.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兔、鼠、羊。 • 3.应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与不完全佐剂(羊毛 脂、石蜡油 +卡介苗)。 • 4.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法:剂量、接种途径(腹股 沟、腋窝、脊柱两侧皮内多点)、间隔时间(加 强)与次数。
放免分析的优点
• 灵敏度高
• 特异性强
• 精确度高
• 用血量少
• 缺点:污染;放射性核素衰变及不 稳定
第三章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法 免疫放射分析法 临床应用
免疫放射分析法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
• 1968年,Miles和Hales创立了免疫放射分析法 (IRMA)。 • IRMA与IRA不同,它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抗体 上,而不是标记在抗原上。同时所用的标记抗体 与待测抗原比较是过量的。
• CA50——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卵 巢癌、子宫癌、胃癌、肺癌、食道癌。 • CA19-9——对胰腺癌和胆囊癌诊断有较高 特异性,阳性率>80%,绝对值升高明显。 • CA125——非粘液性卵巢癌诊断特异性强。 • CYFRA21-1——肺癌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免疫放射分析基本原理

免疫放射分析基本原理

免疫放射分析基本原理
免疫放射分析(Radioimmunoassay,简称RI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来测量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准备试样:需要测量的物质(抗原)存在于待测样品中。

样品可以是血清、尿液、分离得到的纯化物质等。

2. 标记抗体:选择能与待测物质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并将该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结合。

常用的同位素标记有^125I和
^3H。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释放特性来进行测量的关键。

3. 反应体系:将标记抗体和待测样品中的抗原加入到一个反应管中,使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数小时)来达到最大的结合效率。

4. 分离无结合物质:通过加入剩余的非标记抗体或其他方法,分离无结合的标记抗体和未结合的物质(无结合物质)。

这一步骤可用于增加测量的灵敏度。

5. 分离被结合的标记抗体:将反应体系分离,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沉淀或吸附等技术,将被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6. 测量放射活性:通过放射计或闪烁计数仪等设备,测量分离得到的被结合的标记抗体的放射活性。

放射活性与待测物质的
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7. 构建标准曲线: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放射活性,并作为标准曲线的数据点。

通过与标准曲线的比较,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总之,免疫放射分析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来测量待测样品中特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比较,可以准确地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放射免疫分析》课件

《放射免疫分析》课件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与生物领域的实验技术,结合放射性同 位素和免疫反应,用于检测和定量测量生物样本中的特定分子。
简介
1 什么是“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或分子探针进行定量测量的实验技术。
2 有哪些应用场景
放射免疫分析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特别是在肿瘤标志 物检测、激素水平测量和免疫检测方面。
3 放射免疫分析的过程
放射免疫分析包括样本 前处理、标记试剂制备、 样品配制、反应体系建 立和实验操作步骤等多 个步骤。
实验流程
1
样本前处理
对样本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放射免疫
标记试剂制备
2
分析的要求,例如去除干扰物质、浓 缩或稀释样品。
将放射性同位素与特定抗体或分子标
记在一起,以便在免疫反应中检测和
发展趋势
未来,放射免疫分析可能朝 着更高灵敏度、更低辐射和 更简化实验操作的方向发展, 也有望应用于新领域,如点of-care测试和分子影像学。
结论
结合实验结果,总结放 射免疫分析的特点和应 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 展望。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定量目标分子。
3
样品配制
将待测样品与标记试剂进行适当的混
合与反应,使目标分子与标记试剂发
反应体系建立
4
生特异性的结合。
为免疫反应提供适宜的环境,调整pH
值、温度和离子浓度等参数,以促进
免疫反应的进行。
5
实验操作步骤
按照合适的实验步骤和时间要求,进 行免疫反应、洗涤、分离等操作,以 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
14
二、 (一)标讥抗原和抗体用量最佳化设计。 1、标记抗原用量选择。 2、抗血清的使用滴度选择及其方法。 (二) 1、 2、标准曲线工作范围 (三) (四)
15
(五) 1 、反应容积 缩小反应容积可相应减少 抗体和标记抗原的绝对用量,使非标记 抗原的竞争力相应增强,有利抗原、抗体结合反 应的平衡结合常数K与温度有关必须通过 实验来确定最佳工作条件。 (六)B与F (七)
7
(四)掌握标准曲线的斜率对测定的影响 标 准曲线的斜率对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灵 敏度和精密度均有影响。
1、亲和常数K 2、 3、 ( 五 ) 掌握 Bo( 总结合 ) 、 T( 总管 ) 、 NSB 的概
8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学 一、掌握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必备条件 (一) (1)标准抗朱与待测抗原的免疫性必须一致, 即它们与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应相同。 标准抗原与待测抗原所处的介质条件应基 本相同。 (2)抗原必须纯度度。 (3)标准抗原的量必须准确。 (4)标准抗原应有很好的稳定性。
13
2、 (1) 双抗法 (Ab2 法 ) :应用抗 IgG 的第二抗体 来分离B和F的方法称为双抗体法。 双抗体法具有特异、高效、非特异性结合 低、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使用此法时,往 往加入适量的第一抗体同种动物血清作载 体。同时第二抗体必须是过量(但也不宜过 大),且以不影响反应平衡为宜. (2) 固相分离法:将特性抗体 ( 第一或第二 抗体)或抗原结合在固相物质。 (3)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分离法。
第四章
放射免疫分析
目的与要求: 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实验室配置及质量控制。 内容: 放射免疫分析 (RIA) 是由 Yalow 和Berson于 1960年创建的一种体 外放射分析技术。这是检验专业 学生必须掌握和重点。

放射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刘冬

放射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刘冬

放射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刘冬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是一种以放射性示踪剂和免疫反应结合技术来测定生物标志物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用于检测和测量患者体内的一些特定物质含量,如激素、抗体、肿瘤标志物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放射免疫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一、激素测定激素是机体内起调控作用的重要化学物质。

通过测定患者体内激素的水平,可以评估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常见的激素测定项目包括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等。

放射免疫分析可以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激素的浓度,来帮助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甲状腺素水平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

二、肿瘤标志物测定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可以在肿瘤患者体内检测到的特殊物质。

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的筛查、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放射免疫分析可以对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例如,在临床上,对于可能患有肺癌的患者,测定血液中的CEA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三、感染性疾病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测定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被特定的病原体感染。

放射免疫分析可以用来检测和诊断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

例如,对于可能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来判断患者的感染状态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医学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体内特定物质含量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评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放射免疫分析名词解释

放射免疫分析名词解释

放射免疫分析名词解释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浓度的方法。

它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于抗原或抗体上,在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放射线与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进行测定,从而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免疫反应,即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在RIA中,通常选择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物作为追踪试剂。

标记物可以是同位素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其中最常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碘-125(^125I)或碘-131(^131I)。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会发出特定能量的射线,可以通过辐射探测器测量。

RIA的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标记物制备、抗体反应和分离、洗涤、放射测定等。

首先,需要将待测物标记为放射性同位素,常见的方法是用碘-125标记。

然后,将标记物与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相互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接着,通过分离和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放射性同位素。

最后,使用辐射探测器测量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放射免疫分析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物质。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用于检测和量化各种生物分子,如荷尔蒙、抗体、蛋白质、癌标志物等。

RIA还可以用于研究免疫反应、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然而,放射免疫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会造成辐射危害,对实验操作人员和环境有一定风险。

其次,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短,需要定期更换,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此外,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一些实验室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放射性同位素。

总体而言,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无放射同位素的免疫分析方法被开发出来,如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逐渐取代了放射免疫分析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免疫分析摘要:放射免疫技术(radio immunoassay ,RIA)类型主要包括经典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和免疫放射分析或免疫放射度量分析( 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

由于受接触放射性物质,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测定完成后放射性材料的处置等问题的存在,再加上80年代初出现的非同位素标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放射免疫技术的应用有下降的趋势。

0引言:放射性核素依衰变方式分α、β、γ三种,用于放射性标记的有β和γ两类;分别用液体闪烁计数器及γ计数器测定。

目前常用的是γ型放射性核素,如125I、131I、51Cr和60Co,以125I最常用;β型放射性核素有3H、14C和32P,以3H最常用。

关键词:结构,原理,临床应用1检测的基本结构原理、结构及其探测原理核射线探测仪器由射线探测器和后续电子学单元两大部分组成。

核射线探测器是个能量转化器,其检测原理是当射线作用于闪烁体,闪烁体吸收了射线的能量而引起闪烁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激发,当受激的原子或分子退激时,则发出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光阴极,转换为光电子,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电场作用下到达阳极,形成电脉冲。

转换模式是放射能→光能→电能→脉冲。

液体闪烁测量是在闪烁杯内进行的,放射性样品主要被溶剂和闪烁剂分子包围,射线能量先被溶剂分子吸收,受激溶剂分子退激时释放出能量激发闪烁剂,当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到达光阴极,光阴极产生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的电场作用下,在阳极获得大量电子,形成脉冲信号,输入后读分析电路形成数据信号,最后由计算机数据处理,求出待测抗原含量。

放射性活度测定方法放射免疫分析中经抗原抗体反应和B、F分离后通过检测放射性量来反映待测物的含量。

放射性量的检测需特殊的仪器,放射免疫分析仪实际上就是进行放射性量测定的仪器。

测量仪器有两类,即晶体闪烁计数仪(主要用于检测γ射线,如125I、131I、57Cr等)和液体闪烁计数仪(主要用于检测β射线,如3H、32P、14C等)。

无论是晶体闪烁计数仪还是液体闪烁计数仪都是将射线(放射能)与闪烁体的作用转换成光脉冲(光能),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光脉冲转换成电脉冲(电能),电脉冲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即仪器记录的cmp值)反映了发出射线的频率,而电脉冲的电压幅度则反映了射线能量的高低。

计数单位是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数,单位为cpm(计数/分),也可用cps(计数/秒)表示。

如果知道这个测量系统的效率,还可算出放射源的强度,即dpm (衰变/分)或dps(衰变/秒)。

2 晶体闪烁计数器组成和工作原理晶体闪烁计数器又称γ放射计数器,主要用于检测如125I、131I、57Cr和60Co 等产生的γ射线。

2.1 仪器组成及工作原理(1)闪烁体闪烁体是将核辐射能激发分子转化成可探测闪光的荧光物质。

常用的有有机闪烁体、无机闪烁体和特殊闪烁体等。

(2)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的作用是有选择性地把闪烁体发出的极弱闪光的一部分转换成电信号。

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光电转换、电子倍增和电子收集装置三个部件。

在医学检验中,用于体外样品放射性测量的井型NaI、Tl、)闪烁探测装置中的晶体及光电倍增管等是装在一只有盖的铅室中的。

由于探测效率和探头相对于样品的几何位置关系十分密切,测量中要特别注意。

还要避免样品对探头的污染,一旦造成污染,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去污处理,以免使仪器本底增高,影响装置性能指标。

(3)多道脉冲分析器多道分析器(MCA)是进行能谱分析的重要仪器,现代的MCA与通用微型计算机有许多共同特性,是现代核探测分析及放射影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脉冲高度分析器的基本原理比例放大器、甄别器和反符合电路三部分组成了典型脉冲高度分析器的主体。

由光电倍增管产生的输出脉冲与γ射线等在NaI、Tl等闪烁体内失去的能量成正比。

将此脉冲信号输入放大器进行放大,由于输入脉冲高度与输出脉冲高度是按比例设计的,该放大器称比例放大器。

经比例放大的脉冲信号再被送入甄别器。

由上限和下限两个甄别器组成,分别让脉冲高度高于下限甄别器预定电压U的信号及高于上限甄别器预定电压U+△U的信号送入反符合电路。

反符合电路有选通特性,输入脉冲只有一路进入时,便输出一个脉冲,否则电路无脉冲输出。

于是整个电路只选取了脉冲高度在U和U+△U的信号进行计数。

如果设定△U值,逐渐变换U并读出计数值,便可获得γ射线在晶体内所失出的能量分布状态,即能谱。

其中U称阈电压,△U称窗电压或窗宽。

②多道分析器(MCA)多道分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模-数变换器(ADC)和存储器。

每个存储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计数器。

进入分析器的所有脉冲按多路定标方式以幅度大小安排在各个存储单元中计数,直到全部存储器都被寻址为止。

这种工作方式的净效应就是提供和分析器道数相等数量的一些独立的计数器进行脉冲高度分析计数,各计数器再把每一顺序时间间隔内的总计数记录下来,完成多路定标的脉冲高度多道分析。

③γ能谱分析γ射线可以通过光电吸收、康普顿散射、电子对产生三种机制与物质发生作用。

NaI、Tl等闪烁体可以将作用时损失的能量在能谱仪中记录下来。

能谱的横坐标为脉冲高度,纵坐标为一定时间内所测到的各个脉冲高度(在一定宽度范围内)的频数。

能谱中高峰部位是由光电吸收而形成的光电峰,又称全能峰,是放射性核素的标识峰。

能谱中占份额较大的是康普顿坪。

高能γ射线还会形成电子对产生的逃逸峰。

峰的面积和γ射线的强度成正比,γ能谱分析就是根据能谱中各标识峰面积的相对比例来测定样品中放射性的组成,因此根据峰的位置和面积可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2 γ-辐射计数器(1)工作原理γ辐射计数器主要用于125I、131I等以及能量在400KeV以下γ或X放射线的探测。

γ-辐射计数器以NaI,并掺入少量的铊(Tl)晶体为探测元件。

使用铊激活的晶体对γ辐射的吸收高,荧光产额高,时间分辨能力强。

当样品位于晶体井内时,晶体吸收125I释放的γ射线能量后,使闪烁晶体处于受激状态,受激的原子或分子在退激过程中将以闪光形式释放能量。

晶体发出这一短暂的闪光称为光脉冲。

光脉冲照射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打击出光电子,再经打拿极逐级放大,最后在光电倍增管的阳极获得电脉冲。

(2)系统组成整机可分作采样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

采样部分由探头、换样装置、高低压电源、放大器及单道组成。

数据处理部分由接口、计算机、输入输出装置等组成。

(3)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γ仪的机器效率一般用125I标准源(其放射性活度(用dpm为单位表示)由仪器制造厂提供)。

放到测量井记下cpm值后算出的效率(效率=cpm/dpm)乘上1.25倍就得125I的效率,其效率一般应大于70%。

若不到70%,首先微调高压到计数最大值,如仍达不到,则应对仪器作检查;②要防止探头部分的NaI晶体碰坏,晶体受潮后会发黄使效率下降。

3液体闪烁计数器基本结构和应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放射性测定仪器,多用于蛋白质(如细胞因子、激素等)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或分泌表达蛋白质能力的研究。

由于它是将样品混入闪烁体溶液内的,不存在样品中的射线自吸收,并可进行4π立体角的测量,成为3H、14C等低能β射线及α射线的最适宜的辐射探测装置。

3.1液体闪烁计数器的基本结构液体闪烁计数器的结构和性能不断发展,目前多采用双管快符合对称系统多独立道分析,与微机联用,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

(1)基本电子线路液体闪烁计数器的电路图主要由双管快符合、相加电路、线性门电路及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等组成。

(2)自动换样器自动换样器的使用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使样品有足够的暗适应和温度平衡时间。

样品传送机构类型较多,一般使用继电器控制的传送带、升降机、轮盘等。

为了做到可靠的光密封,测量位置通道口设有快门、迷宫和转轮等。

有的自动换样控制器还具备一定的识别功能,适应多用户需要。

(3)微机操作系统多数仪器都可用微机进行工作条件选定、各种参数的校正、读取数据等操作。

由于多采用键盘操作,并伴有显示屏指令提示,操作容易掌握。

3.2液体闪烁计数器的使用(1)样品-闪烁液反应体系建立样品和闪烁液按一定比例装入测量瓶,向光电倍增管提供光信号。

(2)猝灭样品、氧气、水及色素物质等加入闪烁体中,会使闪烁体的荧光效率降低,出射荧光光谱改变,从而使整个测量装置的测量效率降低的过程称为猝灭。

为减小猝灭,可在闪烁液中通氮气或氩气驱氧;将样品pH值调至7左右,避免酸的猝灭作用;对卟啉、血红蛋白等着色样品进行脱色处理等。

(3)计数效率测定液体闪烁计数器通常用于放射性的相对测量,即通过样品的计数率与标准样品的计数率的比较来测定样品。

由于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的猝灭情况不同,就需要对猝灭进行必要的校正来求出每个具体样品相对于标准样品的实际计数效率。

常用的校正法有内源法,外源法和道比法等。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外部标准源校正法。

4 放射免疫分析仪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由于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高、可测定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所以在医学检验中应用极为广泛。

常用于测定各种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微量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如AFP、CEA、CA-125、CA-199等)和药物(如苯巴比妥、氯丙嗪、庆大霉素等)等。

各种检测项目均有试剂盒供应,所以被广泛采用。

近年来其他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如酶免疫分析、发光免疫分析等在技术上有飞跃的进展,放射免疫分析有被取代的趋势。

但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新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对它们的研究也是基础医学科研中的热门课题。

研究这些新的活性物质和某些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需要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其中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仍为首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