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四、递进型----归纳法
实战演练
月考作文立意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 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 果花的根、茎叶、还没未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 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 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 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 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 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 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 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 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 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 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 最佳立意: 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总结
一、相同型----求同法
二、相反型----求异法 三、相对型----互补法
回到故事里来说话:油漆工宁肯吃点小亏也 要做些份外事的行为看起来是一个偶然行为, 却也是他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也许是他为 了口碑和生计而这样做,坚持不懈就变成了必 然。另一方面,船主孩子驾船出海是偶然,船 出海是必然,漏洞补上是偶然,漏洞不补会出 事是必然,船主给钱是偶然,做好事得好报是 必然,这一切皆源于辩证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要提倡一种 我为人人、人人为好的良好风尚,那样的话, 美好人间才有可能成为必然。
材料立意分析(求同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课件

17
▪ 一、写记叙文。
最棒就是你
我是一朵雏菊,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被人栽种在这
里。这里是花的天地。富贵的牡丹舞姿绰约动人,
娇媚的玫瑰舞步优美清新。我低头看看自己,平凡
的枝叶,矮小的身躯,自卑感涌上心际。一阵风雨
过后,牡丹、玫瑰被掀倒在地,只有我傲然矗立。
鸟儿飞过头顶,对我说:“最棒就是你。”
——题
记
面对着初三那扇冰冷的门,我深呼一口气,怕
“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8
1、整体阅读,确定材料中的主要描述对象
树叶 东风、西风
2、分析所有描述对象的主次关系,确定主角
树叶
3、分析所写对象的主要特点。
随风而动,无风落地
4、加以联想和想象,将主角的特点对应生活中的 现象和事理
生活中有些人善于适应环境,能顺应潮流而动; 或者说有些人没有主见和固定的目标,面对生活 左右摇摆。
字要求、内容要求等),看懂文字材料。这是快
速审题的第一步,对整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其次,明断是非优劣,通过阅读材料要迅速判断
出材料所提供现象的属性,是与非,正与误,优
与劣,以便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
▪ 再次,挖掘深意,有的材料作文内容比较复杂,
主旨比较“隐蔽”,在这种情况下,深入领会材
▪ 2.深刻: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 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3.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 4.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
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 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
5
▪ 写给材料作文,审题和领悟非常重要,可以从3
方面做起:
▪ 首先,要看清要求(如拟题要求、文体要求、文
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
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自然会成为有名的建筑师。我们可以从工作态度、兴趣,
热爱本职工作等方面提出论点,相信会是一篇好文章。
——立意(对工作要有积极认识,充满热爱,
富有责任感,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有所成)
学以致用1: 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刚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 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 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孩子 —— “它也很可爱” (肯定) ① 有拼命追求,勇于超越的精神 ②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③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④ “东施效颦”未尝不可 辩证:既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又要 结合自身条件。
*
2找准关键词句,原因分析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 。
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添加标题
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添加标题
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添加标题
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添加标题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多则材料高中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多则材料高中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多则材料高中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1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
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文体上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编造寓言、神话、童话、科幻,甚至写小说,都无不可。
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
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
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
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一、引述材料。
这是第一步定位。
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二、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三、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四、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
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
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五、做出结论。
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可以灵活机动,但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观点必须在显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将观点包含文中,使阅卷老师费猜。
要知道是阅卷老师审查你,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看他是否能读懂你的文章。
多则材料高中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2【材料展示】两个孩子是好朋友,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
一个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大商人,而另一个父亲只是一个泥瓦匠。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从材料中的“才可能”或是客观规律上,我们可以明确前者为后者的前提条件,只 有坦诚交流,实现心与心相连,交流才有意义,这样才是“真正”的相遇。 ④实现“真正的相遇”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俄乌战争引发的世界大战危机、全球变暖、动植物快速灭 绝、环境急剧恶化等因素的威胁下,人类迟早要迎接共同的命运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 死亡,这是个问题。这世界战火纷飞、贫富差距巨大,在信息化 的浪潮之下,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在绝望中不甘死去?
(举例论证,结合热点素材展开,切中肯綮。
国与国之间,应真诚相待,和谐共处,以面对共同的命运。 (第二分论点,从国与国之间相处的角度展开论证。)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并不总是和谐共处。从中 国放眼望去,环顾世界:向东,日本一意孤行,核污水排海仍在 继续;向西,美国态度强硬,议院批准的对台军售额逐年上涨; 向南,南海诸岛因主权问题争执不休;向北,俄乌战争依旧不息 。这东西南北,又可曾真正安宁?
坦诚交流促相遇,和谐相处共命运。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多真正的相遇和更加美好的人生 。
(呼应开头,归结全文,展示美好愿景。)
【例文点评】
本文标题切合材料,直接表明立场观点。开头引用诗 句,从阐释“相处之道”入手,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人 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都应坦诚交流,以谋求‘天 下大同’”主体部分一分为三,逐层展开论证。所有论述 均围绕“人际交往与国之交流”这一特定情境展开,考生 视野开阔,格局高蹈,认识深刻,使得文章气度从容不迫 ,节奏不疾不徐,文字流畅优雅。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 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味
纵古观今,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人 的一生值得品味,让我们细细品味着他们 坎坷的一生,我们思想可以受到启迪,从 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成功道理,从中获益匪 浅。
本文的主角是猴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 讽刺,如果说要赞美它的执著,显然背离材 料的主旨;有人说人不能这样虐待动物,要 有爱心等,这显然都不是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的。这样所立的意不是偏题就是离题的。 2、重视因果分析,“紧握的拳头便缩 不出洞口”是因,“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 失措,但就是逃不掉。”是果,从而得出 “要适时放手”贪婪是要不得的“等均切合 材料的意思。 3、抓住关键语、句。往往是故事之后 的评述句,或连接话题的过渡句。如 上文 画线句
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他们一生,从中去学习他 们怎样面对这样坎坷的人生,走向成功,这是非 常值我们如品茶一般来细细品味。汉代的司马迁 因为得最了汉武帝,受到宫刑凌辱,但是他并不 是由此放弃人生,化悲愤为力量,著作了《史记》 流传于世。让我们细细品味司马迁这一生,品味 着他怎样面对坎坷人生,品味他面对这挫折的不 放弃坚强意志。面对宫刑凌辱这对于一个人自尊 受到的是多大的打击,但他顶着悲痛来铸就自己 一生,这种不被命运屈服、坚定信念是值得我们 去细细品味的,学会在生活中以坚定的信念面对 挫折,迎刃而上。
失
败
两年前的中考,我的目标明确,奈何, 我距离我的目标仅差0.5分,多么无奈的失 败,成绩刚出来那几天,我不只一次责问自 己,为什么不能够多拿半分,半分不难,一 道选择题都多于。时至今日,我已渐渐淡忘 那份痛楚,但是,时不时地,我还会去回那 次失败。品位失败,我品出了人生不可或缺 的苦涩。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精选课件
10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
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 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 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 正视别人的优点, 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 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有他不足
的地方。孔子年七十方“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每个普
通人当然更有其不足之处,怎么能够光看到别人的缺点,却
把自己的缺点抛之脑后呢?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缺点,把自
己背后的那个口袋挂到胸前来,自己先看个一清二楚,方有
弥补不足的机会,才是最好的方法。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
说》,自选角度,自 拟题目,联系生活实 际,展开议论,写一 篇不少于600字的议 论文。
精选课件
7
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 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 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 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 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
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 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 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 出此之外就属跑题。
精选课件
8
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 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 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 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 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 没有再扣材料来写。 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 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 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 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 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2008年全国卷Ⅰ (陕西、河南)的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 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 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 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 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 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从以下不同角度立 意: (一)从第一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学无止境。 (二)从第二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要注意方法。 (三)从第三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要分主次。 (四)从第四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都不能一概 而论; (五)从老师的角度立意: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
小试牛刀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这 段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 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 劳累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付出就 会有回报。一次次跌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一下自 己,重新开始向上爬。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 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 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 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 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 成功需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机遇、方法。根据你对
小结
总之,写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读懂材料。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 载体,读懂材料,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其次, 要明确要求。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写作的限制 性条件,这些要求包括文体要求、篇幅要求、拟 题要求等。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 开“无轨电车”。第三,要写出新意,也就是要 在“新”字上入手,可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 意、表现方法的运用、篇章的布局上下工夫。
分析
读了这则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出现了 这样一些词句,如“人民的生命高于一 切!”“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等 等,这些词句,支撑起了材料的主题。为 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词句来这样立意: 1、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2、让世界充满爱。
………
二、辨明关系 以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 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 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 之有效的方法。如:
分析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 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 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 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 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 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 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 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 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 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 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 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 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 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 “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 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他工作勤奋, 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 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 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 年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 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 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 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 同他签合同。 这个青年由于勤奋,受到老板的器重;因为节俭, 得到了外商的尊重与信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我 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这个传统美德,你一 定会有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或感受、看法和信 念等,请你以“勤奋节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 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 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 (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 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 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 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 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 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 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 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 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 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 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 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 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道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 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 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 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 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 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例:2008年全国卷II (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 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的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母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 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直老鹰直冲下来 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 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幼龟是个 “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 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 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 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2008年北京卷的作文命题 在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 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 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 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 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 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 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 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 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分析
看到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想到那群小海龟 的最终命运,慨叹之余,我们到底又想到 什么呢?由果溯因,我们应该如此立意: 1、要尊重客观规律。 2、切忌好心做了坏事。
三、找准角度 挖掘深意
一个材料可能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人、 事、物,那么,这不同的人、事、物 往往就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