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j.。ji&ren酬脚of%咖. 止,托莫西汀对儿童,。DHD行功能影响的研究甚少。目前冀::兰::嚣:篁芝:≯‘宝苫等篙鼍署●“甜讪帅“
HougIl咖s,Doui 的文献只有Barton等Ⅲ。利用CANTAB对9名ADHD)Lit 9
G,west J’,et
使用托莫西汀前后的执行功能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在运动筛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tcit hyperactiyitv disorder
ADHD。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指:对某一问题的 持续有效解决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神经认知过程…。所谓 “执行功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就是常说的“自我控制能 力”。它包括比较高级的认知过程,例如制定计划、给出判 断、做出决定、预料或推理、注意的控制和任务完成等旺J。执 行功能的范畴包括许多方面,主要包括:反应及行为的控制, 工作记忆,计划/组织能力,状态调整,设置转换等内容。 ADHD儿童中常可发现不同程度的执行功能的缺损,而这种 执行功能的缺损表现将对儿童的整体功能造成明显不利的 影响。
关于延迟满足对ADHD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研究。 Campbell等¨副对1000余名儿童进行1项纵向研究,对这些 儿童在36个月、54个月及一年级时各进行1次执行功能的 检测,而在3年级时对这些儿童进行ADHD症状的评估。结 果发现在早期出现的抑制与延迟障碍可以用于预测在儿童3 年级时出现的ADHD症状。这个结果显示了延迟与抑制症 状在ADHD执行功能障碍中的同等重要性。
回顾之前提及的Langleben的研究,该检测是在患儿平 均使用哌甲酯12周后进行的。而cogllill等Ⅲ1对ADHD的 男童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哌甲酯疗效研究,同样使用 CANTAB神经心理测试软件及Go/NoGo测试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哌甲酯可以改善GO/NoGO任务的精确度及完成速度, 并改善了再识记忆有关的测试项目表现,但在其他测项目中 (包括剑桥袜、空间工作记忆、注意转换任务等)未发现明显 的改善作用。因此认为使用哌甲酯可以改善执行功能,但该 药物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依然是有限的。 3.2托莫西汀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联 。赵爱玲 等 对湖南省 1 3 9例 A D HD患者 和 1 1 5例正 常
对 照进行 研究 , 发现 D R D 4基 因 4 8 b p V N T R多 态性 与 A D HD
无关联 ; 同时还发现此多态性 的等位基 因频 率分 布存 在地 区差 异 。陈智 等 对广西地 区汉 族人 群进 行研 究 , 结果 显示 在 中
候 雪 关 明杰
( 包头 医学 院 ,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6 0 )
儿童 注 意 缺 陷多 动 障 碍 ( A t t e n t i o n —d e i f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 D HD ) , 又称 儿童 多动 症 , 是最 常见 的 儿童 时期 神经
1 . 1 D A T 1 基 因 大量研究 表 明 , D A T 1基 因多态性 与 A D HD
的发生存在 显 著关 联 。 目前 , 研究 的重点 为 D A T 1基 因 3 端
V N T R多 态性 , 主要 是 4 4 0 b p等 位基 因和 4 8 0 b p等位 基 因。 1 9 9 5年 C o o k最早 报道 了 D A T 1基 因与 A D HD的关 系 , 他检 测
态性 进行检测 , 结果显示 D R D 4基因多态性与 A D HD无显 著性
1 多巴胺代谢基 因
近年来 , 多 巴胺合成代谢调节 的基 因成 为 A D H D遗传学 研 究关注点之一 , 其 中多 巴胺 转 运体 ( D A T 1 ) 和 多 巴胺 D 4受 体 ( D R I M) 基因成为研究热点 , 但 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知神经心理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 动障碍( D D 认知神经心理 AH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t n o ect n yeati i re 2 近期 有关 A HD的主导理论 a et ndf ia dhp rcv yds dr t i i it o D
的唤醒 , 过高 的唤醒会导致行 为紊乱 ; 过低 的唤醒会导 致人 昏昏 这个模 型认为 A H 最重 要的缺损 是能量 因素 , DD 是在 能量 的维 欲睡。有关的研究 都指 出 , D D儿 童 比功能正 常的儿 童具有 持和资源分配上有缺损 , 由此导致 了不能抑制行 为这个二级症 A H 并
指标 。因此明确 A HD潜在的神经 生物学改 变是非常重要 的。 D 些主导的理论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
患儿所特有的 , 一些有 其他 障碍如行 为障碍的儿 童也显 出抑制无
20 0 0年 ,Sren 等 人又提倡采 用认知 一 能量模 型去探 egat 讨 A HD的缺损。认知 一 能 量模 型是 一个 包括 三级 水平 的模 D
尽管当前对 A HD缺损本 质 的解 释 尚不完 善 , D 但也 形成 了 能 的 问 题 。
一
I 早期有关 A H D D的主导理论
早期从神经心理基础上提 出了两个理论模型 : 中枢神经系统 型。模 型的最低 一级水 平包 括编码 、 中央加工 和反 应 ( 动 ) 运 结 低唤醒模型和成 熟滞 后模 型 。这 两个 理论虽 属于早 期 的理 论 , 构 。第二级水平 由三个能量库 即唤醒 、 激活和作用力组成。模 型 但现在仍得到 了不 同研究 的支持 。St re aef l t i d等人 于 17 9 4年提 的第三级水平 是管理或执行 功能系统 。该模 型认为 A H 患者 DD 出的中枢神经系统低唤醒模型 主要 是从 生理唤醒 的水平探讨 了 在第一级水 平 的编码 和 中 央加 工过 程没 有 缺损 , 在运 动 ( 但 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homogeneity,ReHo)的数据分析方法,比较ADHD患
者与正常对照脑区的差异,探讨静息态下ADHD患者的脑功 能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相关功能脑区在ADHD病理机制的
常[1“。对于功能连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 ADHD患儿的以背侧前扣带回为种子点的脑连接网络存在
Neuroscience,2009:1
下降.突触前膜小泡的储存和突触后膜的信号转导异常,其钙
调蛋白激酶Ⅱ的活性和c—fos、zif一268基因的早期即刻表 达均低于WKY;应用哌甲酯治疗可逐渐恢复钙调蛋白激酶 Ⅱ的正常活性,从而纠正多巴胺能的传导功能以达到治疗目 的[1”。SHR多个脑区包括蓝斑、黑质和前额叶中的去甲肾 上腺素浓度高,这与在前额叶特异性表达的以自身受体(a2一 autoreeeptor)的反馈调节功能损害密切相关。从蓝斑至顶叶 及前额叶相关区域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投射,控制着警觉 n阳 口幻
der.ADHD)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居于首位。 70%的患儿的症状可持续至青少年,30%可持续终生,患儿
在成年后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药滥用的风
额叶功能失调假说。提示ADHD患者反应抑制等功能存在 缺陷,从而导致其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及冲动异常等症状。有 研究结果显示,ADHD组顶下小叶ReHo值低于对照组。以
Clin Psychiatry,1999,
studies of
disorder[J].Acta
Psychiatr
60:9—13
Suppl 2003:146—153 a1.Cereb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binding
[43
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A HD进 行 了追踪研 究 , D 结果 发 现 A H 患 者 到青 春 期 后 , A HD症 状 、 合 征 、 D D 其 D 综 尤其 是 社 会 功 能 并未 达 到缓解 ¨ , 而是 AD HD 的临床表 现形 式发 生 了变 化 , 有 更 多 共 患病 和 社 会 问题 出现 , 患者 的学 业 、 且 对 职 业和 社会 生活 等方 面产 生广 泛 而消极 的 影响 J 。学者 们逐 步形 成 了一种 共 识 , 出 了 A H 提 D D是 一种慢 性 、
终 身性疾 病
1 A H D D是重 要 的公 共卫 生 问题 A HD具 有 以下特 点。 ( ) D 1 患病 率高 : 内外报道 学龄 儿 童的患 病 率 为 3 ~ % E 。( ) 害 重 : 国 % 6 6 2损 患 者是 学 业和 职业 成就低 的高危 人群 , 家庭 和 社 会 均造 成 沉 重 负担 。 ( ) 病 呈 慢 性终 身 性 过程 :0 给 3疾 7%
近1 0年 , 究者 对 此 开 展 了大 量 研 究。 经 过 Mea分 析 后 依 据 综 合 的 O 值 , 中有 D I D D 、 A 、 研 t R 其 R M、 R 5 D T D H、一 、 R B和 S A 一5基 因 与 A HD 相 关 , 而这 些 基 因与 A H 关联 的 O 值 从 1 1 B 5H HT 1 N P2 D 然 D D R . 8到
维普资讯
北 京
大
学
学报 ( 医 学Fra bibliotek版 )
J U N FP K N N V R IY( E L H S I C S V 13 N . Jn 0 7 O R ALO E I G U I E ST H A T CEN E ) o. 9 o3 ue2 0
多巴胺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深入探究专注力问题

多巴胺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深入探究专注力问题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于注意力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本文将从多巴胺与专注力的关系、多巴胺在ADHD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多巴胺与专注力的关系1.1 多巴胺的基本功能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广泛分布,并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研究发现,多巴胺与记忆、情绪、奖赏等方面密切相关。
此外,多巴胺还对注意力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多巴胺与专注力的关联研究表明,多巴胺的水平与人的专注力密切相关。
多巴胺含量适度增加时,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使其更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多巴胺水平都可能导致专注力的下降。
二、多巴胺在ADHD中的作用机制2.1 多巴胺运输扰动假说据多巴胺运输扰动假说,ADHD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存在异常。
DAT是一种负责多巴胺再摄取的转运蛋白,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巴胺信号的紊乱,从而影响专注力的维持。
2.2 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基因(DRD4、DRD2等)的多态性与ADHD 的发生风险有关。
不同基因型对多巴胺信号的敏感性不同,可能影响专注力的调节,增加患病风险。
2.3 多巴胺神经环路异常多巴胺参与形成多个神经环路,其中包括前额叶-纹状体-丘脑-前额叶环路以及杏仁核-前额叶-背外侧丘脑环路等。
这些神经环路在ADHD 患者中可能存在功能异常,导致多巴胺信号的失衡,进而影响专注力的表现。
三、多巴胺在ADH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3.1 利用多巴胺拮抗剂治疗针对多巴胺异常的原因,相关研究尝试使用多巴胺拮抗剂来修复多巴胺信号的失衡。
这类药物可以减少多巴胺的释放或抑制多巴胺受体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注意力问题。
3.2 多巴胺增强剂的应用除了拮抗剂,一些研究还探索使用多巴胺增强剂来提升多巴胺信号的水平,以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性行为。
执行功能是指调节认知行为的能力,包括注意力控制、工作记忆、行为抑制等。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影响其学习和社交功能。
因此,探究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对于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及其神经机制。
具体问题如下:1.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与正常儿童有何不同?2.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电信号特征有何不同?3. 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功能连接是否与正常儿童不同?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深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为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目标如下:1. 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差异。
2. 探究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电信号特征及其区别。
3. 分析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功能连接差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行为学和脑电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抑制任务的测试,并比较两组儿童的行为表现、脑电信号和脑功能连接特征的差异。
具体方法如下:1. 实验对象:招募50名ADHD儿童和50名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采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其中包括Stroop任务和Go/No-go任务。
3. 实验步骤:实验前,对所有儿童进行行为学评估、心理问卷调查和脑电图检测。
实验时,要求儿童在电脑屏幕上完成执行功能抑制任务。
4. 数据处理:对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行为表现、脑电信号和脑功能连接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可以发现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行为表现和脑电信号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并且在脑功能连接上也存在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课堂PPT)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Ⅳ(1994)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3
12
采用诊断标准
为使临床诊断ADHD有章可循; 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便于科研协作,统一诊断标准; 临床可选用诊断标准。
13
ADHD诊断标准ICD-10与DSM-Ⅳ的比较
引自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资料,210004
不同年龄段ADHD的表现形式
注意力不集中
儿 不能完成指定任务 童 容易转移注意力 期 不能集中精神
多动
烦躁、坐立不安 走来走去 过多的语言
冲动
自制力差 难以等待按顺序作事情 言语轻率
青 不能完成作业
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 自制力差
少 不爱说话,沉默少语 物质滥用
17
[严重标准] 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 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 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 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18
其它的分型
ADHD认知型: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分析能力及学习成绩 差可伴有冲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
诊断命名互用的名称
多动性障碍(Hyperactive disorder) 儿童多动综合征( Hyperactive syndrome) 儿童多动症( Hyperactive children) 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isorder;ADD)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29
Ebert M H,etal,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一)
关键词: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患病率在1%~10%之间。
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1〕。
近年来,关于ADHD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为增加人们对此行为障碍本质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ADHD 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ADHD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模型
建立神经心理学理论模型的目的是在于探讨ADHD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进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
目前,关于ADHD有5种理论模型〔2〕,分别是延迟转移模型、行为抑制/促进模型、抑制模型、认知能量模型、执行功能模型。
2ADHD的临床表现
从临床表现上看,是否具备ADHD的核心症状是诊断的关键,核心症状主要是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
(1)注意缺陷:是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正常时相应有的年龄和智商水平。
多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转到另一种。
(2)活动过多: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的明显增多,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话多,过分不安,小动作多,不能静坐,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喜欢危险的游戏,喜欢恶作剧。
(3)冲动行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
表现为幼稚、任性易激惹、行为唐突冒失;事前欠考虑,行为不顾后果,事后不会吸取教训〔3〕。
3诊断
正确诊断要依赖详细的病史,包括从父母、老师处获得的资料;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所查神经系统体征对排除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积极意义;精神状况检查要着重语言发育情况、智力粗查等以排除相应发育问题。
诊断要点包括:(1)起病于6岁以前,症状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
(2)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必须同时存在,而且在家庭、幼儿园、学校或诊室一个以上场合中表现突出。
(3)冲动性、行为鲁莽、学习困难、品行问题可以存在,但不是诊断必要条件。
(4)同时存在多动和品行障碍的特征,多动广泛而严重则诊断为“多动性品行障碍”。
(5)与其他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或智力低下共同存在时,应优先考虑此类疾病,而非先诊断多动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根据症状维度将ADHD分为3个主要亚型〔4〕:(1)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主要表现为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容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等;(2)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喧闹等;(3)混合型(ADHD-C),注意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均较突出。
DSM-IV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有两个优点:其一是能够对ADHD进行分型;其二是可以根据症状条目对ADHD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5〕。
4注意缺陷合并学习行为障碍
4.1合并学习障碍(LD)
LD是指儿童不存在智力低下,亦无感知觉缺陷和教育剥夺而出现的特殊性学习困难的状态,如在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出现的缺陷。
Barkley〔4〕报道,ADHD合并阅读障碍为8%~39%,计算障碍为12%~30%,书写障碍为12%~27%,总合并率在30%~50%间,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即3个被诊断的ADHD儿童中至少1例合并LD〔4,6〕。
神经心理研究发现,由于ADHD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使得信号登录困难,表现短时记忆损害;在感知层次上,ADHD儿童往往伴有触觉辨别困难、执行功能缺陷、工作记忆和连续操作功能低下。
其结果是,ADHD儿童的行为往往缺乏计划性和预测性,他们在学习和人际交注方面似乎很难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在很多情况下,ADHD儿童的视觉能力往往胜于听觉功能〔7〕。
ADHD合
并LD与否在行为和智力表现上亦有差别,合并者的平均智力低于正常水平,而单纯ADHD 组儿童的智力则多正常。
合并LD的ADHD儿童常有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如品行不良、逃学、抑郁、自杀、药物滥用、旷课(工)等〔4,8〕。
4.2合并行为障碍
ADHD伴有的行为障碍称为共患病(comorbidity)〔9〕,约65%的ADHD患儿伴发有一种或多种共患病。
4.2.1ADHD伴破坏性行为障碍
包括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和品行障碍(CD)两个亚型,其中ODD的症状归纳为3类:(1)违抗和挑衅行为,如主动违抗或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2)逆反行为,如发怒、暴躁、易生气、怀恨及报复等;(3)敌对,如犯错误时指着他人〔10〕。
CD是指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包括偷窃、离家出走、虐待动物、性疟待等。
ODD是CD的前驱症,CD又是成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前驱症〔11〕。
4.2.2ADHD伴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DD)及双相情感障碍。
DD以抑郁情绪为核心症状,ADHD与DD的共患率为15%~75%。
有的儿童在长期的ADHD中每天有几个小时出现抑郁心境达2周左右,在这段时间有反应迟钝、嗜睡、注意力难集中,导致放弃学习〔12〕。
双相情感障碍(BPD)以反复或交替的躁狂和抑郁发作为特征,可发生于儿童少年期,但表现不典型。
4.2.3ADHD伴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D)表现为自卑感、害羞、社会退缩、焦虑、哭泣、过敏、抑郁和慢性忧伤等。
伴有ED的ADHD的患儿比不伴ED者存在更多的胎儿期问题和发育延迟,生活中应激事件较多,父母的分居和离婚率也较高。
ADHD合并ED比单纯ADHD行为问题少,但有更多注意力缺陷。
ADHD和ED也有共同的家族易患因素,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2.4ADHD伴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D)是指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肉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或不自主的发声,可呈短暂的或慢性的病程,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ADHD的多动、注意力缺陷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症状之前,较TD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早2~3年,并且在重度抽动患儿中常见。
ADHD与TD存在广泛行为问题的重叠,ADHD+TD表现出的多种行为问题如违纪、攻击性、外向性等,可能由ADHD引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