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阿片药物结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分析

•基层医师园地・阿片药物结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分析祁学锋(临颍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临颍462600)关键词:阿片药物;加巴喷丁;中重度癌痛;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1)01-0082-02中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肿瘤的占位或者由于侵犯邻近的组织导致神经发生纤维化,导致引起疼痛,这类疼痛通常作为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顽固性的疼痛,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增长,其痛感往往比普通的器质性疼痛较为剧烈,且持续的时间较为持久,同时伴随着机体内分泌的紊乱及情绪不稳,临床上以往常规药物进行姑息性的控制及干预,通常药物有很多种,如阿片类药物吗啡,作为临床指南推荐的一类药物,其起效较为明显,但是其在用药的初期不良反应也是显著的[1]o近年来有人提出可以可以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吗啡的用量,但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经伦委会批注且患者签字后开始研究,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一共60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将这6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有男17例,女13例。
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64.6±3.57)岁。
他们的病程约在0.5~8年之间,平均(2.48±0.26)年。
对照组患者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56~77岁之间,平均(65.2±4.11)岁。
她们的病程在0.7~8年之间,平均(2.45士0.39)年。
各组患者年龄、以及病程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需要进行疼痛干预治疗,在我院就诊并长期复查随访;②治疗前VAS评分>6分。
二、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工作,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循环系统疾病在内的手术禁忌症叫去患者侧卧位,买入鞘内输注系统,连接镇痛泵,同时每2mg 的吗啡加用0.9%的氯化钠100mLo初始的给要速度控制在0.4mL/h,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整给药量,直至患者无痛或者轻度疼痛时减少剂量。
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分析

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分析一、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癌症患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疼痛症状。
镇痛药物的选择对于缓解癌症疼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进行深入分析。
二、疼痛的分类及评估癌症疼痛按照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疼痛。
评估有效地进行疼痛分级是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的关键。
三、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机制和药物类别的不同,镇痛药物可以分为非麻醉类药物、麻醉类药物和辅助性药物。
1. 非麻醉类药物非麻醉类药物是最常用的疼痛管理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
这些药物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癌症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2. 麻醉类药物麻醉类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在重度疼痛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局麻药用于术后和临时性疼痛管理,可通过局部麻醉产生不适感。
3. 辅助性药物辅助性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肌肉松弛剂等。
这些药物可与其他镇痛药物联合使用,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镇痛药物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选择不同患者对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镇痛方案。
2. 疼痛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镇痛药物,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镇痛治疗。
3. 多药联合治疗对于重度癌症疼痛患者,单一的镇痛药物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效果。
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4. 注意副作用和安全性在选择镇痛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注意避免选择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
五、临床观察结果和分析通过对多例癌症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对于轻度和中度癌症疼痛患者,非麻醉类药物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
布托啡诺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初始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 加至有效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 高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随访制度
建立完善的用药监测和随访制度,及 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6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布托啡诺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布托啡诺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 布托啡诺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临
床应用 • 临床试验与案例分析 • 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01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 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03
布托啡诺在癌症疼痛治疗中 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布托啡诺适用于治疗各种中度到 重度的癌症疼痛,包括手术后疼 痛、骨转移疼痛等。
禁忌症
对布托啡诺或阿片类药物过敏的 患者、严重呼吸抑制患者、急性 或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等应禁用 。
用药方法与剂量调整
用药方法
布托啡诺可通过口服、肌注、静注等 多种途径给药,具体用药途径需根据 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预测
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
临床试验与疗效评价
未来将进一步探讨布托啡诺的镇痛机制, 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通过更多严格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布 托啡诺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联合用药与治疗方案优化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布托啡诺与其他镇痛药物的联合用药 方案,以提高镇痛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奥施康定和泰勒宁对晚期癌症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奥施康定和泰勒宁对晚期癌症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比较了奥施康定和泰勒宁对晚期癌症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随即将60例中到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分为两组,施康定组患者给予盐酸经考酮控释片吞服,泰勒宁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口服,经过30天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部分缓解泰勒宁组明显高于奥施康定组,而完全缓解奥施康定组明显高于泰勒宁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为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奥施康定和泰勒宁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到重度疼痛的治疗上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的奥施康定的镇痛效优于泰勒宁,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泰勒宁少。
【关键词】晚期癌症癌性疼痛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氨酚羟考酮片【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03-0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
研究表明,晚期癌症患者中大约有60%~90%的患者承受中度到重度疼痛,其中大约有25%的患者死于疼痛[1]。
在我国大约有癌症患者700多万,其中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每天忍受着癌症带来的疼痛,癌痛从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影响和破坏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大的痛苦[2]。
因此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新药奥施康定和泰勒宁治疗中重度癌痛病人的疗效,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观察比较,探讨这两种药物在中重度癌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癌痛用药提供参考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的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下列条件:①患者的年龄≥18周岁;②癌症伴有中到重度疼痛(V A S评分>4分);③无肝肾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④无阿片类药物滥用史及阿片类药物过敏史;⑤患者能配合疼痛评分⑥在治疗期间未死亡的患者;并且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奥施康定给药组30倒,泰勒宁给药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癌症类型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联合奥施康定治疗60例肺癌患者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奥施康定治疗60例肺癌患者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肺癌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奥施康定)中药组(中药+奧施康定)每组30例,治疗1w。
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并记录疼痛分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两组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奥施康定组NRS均数3.85,中药+奥施康定组NRS均数2.92,P <0.05。
结论中药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可以更好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重度癌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中药;吗啡;肺癌;癌痛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肺癌正以每年0.5%的速度在全球递增,肺癌死亡已居各种癌症死亡之首[1]。
疼痛是中晚期肺癌患者中最常见、最恐惧的症状之一。
本研究分别采用中药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奥施康定)和单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奥施康定) ,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重度癌痛,对比其疼痛、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TNM分期为ⅢB-Ⅳ,疼痛评分>4分,年龄>18岁;末次化疗或疼痛部位的放疗治疗结束4w及以上,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者,能口服中药,并接受中药汤剂的患者。
排除标准:难以判断自身疼痛程度的患者。
1.2一般资料60例观察对象来源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奥施康定组、中药十奥施康定组。
奥施康定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5.7±2.71)岁;疾病分期:ⅢB期18例;Ⅳ期12例;病理分型:鳞癌14例,腺癌12例,其他4例;中药+奥施康定组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2.8±2.34)岁;疾病分期ⅢB期14例;Ⅳ期16例;病理分型:鳞癌12例,腺癌15例,其他3例。
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

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癌症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且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因其疗效显著而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Meta分析,对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Meta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的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系统检索相关的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试验和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分析。
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排除,我们最终纳入了10个研究,共涉及1000例癌症患者。
我们将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计算疗效比值(OR)和95%置信区间(CI),以评估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
结果显示,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与安慰剂相比,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效果(OR=2.56,95%CI=1.78-3.68)。
此外,我们还发现中药外敷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癌性疼痛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中以乳腺癌和骨转移相关疼痛的缓解效果最为显著。
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中药外敷方法和药物组合对癌性疼痛的缓解效果存在差异。
其中辣椒膏、川乌外敷等外用药物在癌性疼痛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此外,一些提取自中草药中具有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如大黄素、白藓素等)的局部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虽然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显著,但我们也注意到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纳入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的报道偏倚;其次,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探索。
综上所述,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效果,对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仍然有待开展,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芬太尼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Me d i c i n e , J u 1 .2 0 1 5 , Vo 1 . 1 8 , No . 7
s a f e -c o n v e n i e n t ,h i g h e r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wi t h t r e a t me n t a n d a b l e t o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t c a n b e r e c o m— me n d e d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mo d e r a t e t o s e v e r e c a n c e r p a i n .I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mo r e c a r e i s n e e d e d i n p h y s i c a l a n d s p i r i t u a l a s p e c t s .
1 5 . Re s u l t s Th e b a s e l i n e p a i n i n t e n s i t y s c o r e wa s 6 . 5 6± 1 . 7 1, On d a y 1 5 ,t h e me a n p a i n s c o r e wa s d e —
N R S 中位 数 ( M) 为( 6 . 5 6±1 . 7 1 ) 分, 治疗 1 5 d后 疼 痛 程 度 N RS中 位 数 ( M) 降 至( 1 . 6 1±1 . 5 6 ) 分( P<
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证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的疗效 。对医院药库 、药房 ,可 以减少低温贮存 药物的额外支 。对 患者,不但方便携带 ,而且药物疗效有保证 。
总之 ,服用复方 嗜酸乳杆菌片可直接补充肠道有益菌 ,抑制外菌 的侵袭 及生长 ,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增加肠黏膜生物屏 障功能 ,调 节免疫 功能 ,清除肠道中的致病菌 ,减少肠源性毒性 的产生 ,发挥微 生 态 的卓 越 疗 效 161。
2001 21(41:236—239
【5]Sang LX,Chang B,Zhang WL,et a1.Remission induction and aintenance efect
of probiotics on ulcerative colif is:ameta—anal—ysis W orld J Gastroenterol,
本研究是对复方嗜酸乳 杆菌片(益君康 )用于急性非感 染性腹泻 患者在门诊治疗的疗效观察 。研究 示 ,服用益 君康未发现有不 良 反应 ,疗效 满意 ,且治疗 组在腹泻 次数减少 、腹泻停止 时间 、m现 脱 水病例方面优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药物剂型及 口味使 患 者能接受 ,未发现给药困难 。因此 ,在基层 医院,倘若病原 尚未 明确, 可先根据大便性状为”痢疾 综合 征”和 ”水样综合征 ”,后者宜用复方 嗜酸乳杆菌 片,并 注意补充液体,其疗效 显著 ,安全性 好,且价格低 廉,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2010,16(15):1908~1915. _61迟 明 ,李 静 微 生 态 在 儿 童 肠 道 疾 病 的 应 用进 展 Ⅱ】.中 国微 生 态 学杂 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05T14:54:40.6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作者:王立成
[导读] 癌症患者中约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症病人会发生中、重度疼痛。
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50例患者中经疼痛治疗止疼效果满意 40例,疼痛减轻8例,无效2例,止疼有效率96%。
结论: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镇痛剂。
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若为中度疼痛则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若为重度疼痛则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注意镇痛剂的使用应由弱到强逐级增加。
关键词:癌症;疼痛治疗;止痛
癌症患者中约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症病人会发生中、重度疼痛。
癌症疼痛的处理应当重视综合治疗,对用止痛药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要患者能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副作用最小[1]。
现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癌症患者疼痛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我院门诊及住院由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确诊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2±3.5岁。
病种情况:肺癌18例,肝癌10例,胃癌8例,乳腺癌5例,骨肉瘤3例,胰腺癌2例,大肠癌2例,鼻咽癌1例,宫颈癌1例。
轻度至中度疼痛8例,中度至重度疼痛42例。
1.2 方法轻度至中度疼痛:首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NSAIDs)。
给药剂量:阿司匹林250~1000mg,扑热息痛500~1000mg,再增大剂量也不会明显增加疗效,反而副作用会更加明显。
无效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30mg,一般4小时内剂量勿超过120mg。
中度至重度疼痛:单用非阿片类效果多不满意,与弱阿片类伍用可能有效。
曲马多和强度定也可有于中度疼痛,如无效可改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5~10mg,目前国内已有吗啡控释片10~60mg,12小时口服1次,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剂量。
1.3疗效的评价对于疼痛治疗的疗效可根据以上记录分为:完全缓解(CR):治后完全无痛。
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
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
2 结果
50例患者中经疼痛治疗止疼效果满意完全缓解(CR)38例,部分缓解(PR)6例,轻度缓解(MR)4例,无效2例,止疼有效率96%。
3 讨论
癌症病人出现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发。
因此,评估疼痛时应注意鉴别癌症相关急症所致疼痛,如病理性骨折或负重部位骨转移、肠梗阻、肠穿孔、脑转移、脑膜转移、脊髓转移及感染等。
直接与肿瘤有关的疼痛:指癌肿原发灶或转移灶直接侵犯局部组织、器官引起的疼痛。
可归纳为:①肿瘤对体内器官或神经的压迫。
②神经阻塞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③肿瘤引起空腔脏器的阻塞。
④肿瘤转移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病变。
⑤伴发感染或炎症。
癌症疼痛的绝大多数均属这些情况之一[2]。
例如:骨肿瘤或骨转移癌,颅底转移,椎体转移,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或压迫等。
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主要指手术、化疗、放疗及某些生物制剂治疗等疗法治疗后的疼痛综合征。
此类疼痛只占疼痛病人的8%~9%。
对于合并上述急症者,在止痛治疗的同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特殊治疗。
如对肠梗阻或肠穿孔,病理性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脑转移病人的激素+脱水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对合并感染病人用抗生素治疗;对骨转移,尤其是脊椎、股骨等负重部位骨转移的放射治疗[3]。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如前所述,疼痛是一主观症状,在了解患者的病史时应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反应,这有助于发现那些特殊精神心理支持的患者,以便做出相应的支持治疗。
这是全面评估癌痛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愤怒、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障碍。
如果不能发现这些心理障碍,并努力加以解除,即使给患者以足量的止痛剂,其痛苦仍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除。
止痛药物主要有非阿片类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尚有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此类药物镇痛作用较阿片类弱,一般用于轻、中度疼痛。
与阿片类伍用可起增强疗效的作用。
一般副作用较轻,部分患者有胃肠道反应、肾脏损伤等,但不会产生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对此类药物有禁忌者勿用[4]。
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
镇痛作用强于非阿片类解热镇痛剂。
中待因30mg相当于阿司匹林650mg的镇痛疗效。
多用于中度疼痛或非阿片类无效的疼痛病。
副作用常不严重,主要是便秘。
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
其镇痛作用强度大于弱吗啡类。
常用的有吗啡(普通制剂和缓释剂)、度冷丁等。
一般用于弱吗啡类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疼痛患者。
其副作用与弱吗啡类有相似之处,但强得多,例如便秘。
其它副作用尚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排尿困难、呼吸抑制等,少数病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躯体依赖性,而真正的精神依赖是极少见的。
药物治疗在疼痛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广大医师掌握止痛方法,WHO制定了三阶梯治疗方案,口服给药最易于被病人接受。
因为口服给药最为方便。
它还避免了其它方法的许多副作用,例如注射、手术等法的侵入性及医源性损伤。
因此,也最易于使病人长期坚持用药。
按时给药,传统的止痛给药方法常常是按需给药,即待病人疼痛难以耐受时才给药。
这种方法不符合WHO的让癌症病人无痛的目标和原则,因此提倡按时给药,即根据病人疼痛发生的时间规律,在病人再次疼痛发生前就提前给药,例如4~6小时给药一次。
止痛剂控释片可使药物长时间定量缓慢释放,长时间纤维疗效,可12小时给药一次,从而减少了服药次数,例如吗啡控释片。
按阶梯给药在对病人的止痛过程中,采取由弱到强的用药对策,即按照非阿片类——弱阿片类——强阿片类的顺序由弱到强地给药,这三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依次分别为阿司匹林、可待因和吗啡。
也可根据需要联合应用阿片类、非阿片类药物和其它辅助药物,直到病人疼痛缓解。
参考文献:
[1]刘禄,时飞.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3,6(1):37-38
[2]季建林.癌症病人疼痛的临床处理[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2):152-154
[3]赵勤.治疗晚期癌症疼痛6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2):39-39
[4]宋耀鸿,夏卫军.化癌镇痛膏治疗癌症疼痛3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2,23(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