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植物 教案1

合集下载

2-5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5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8.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植物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植物,并尝试进行分类,记录观察结果,下节课分享。
知识点梳理
1. 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形态学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 生态学分类: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分类。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请整理本节课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用自己的话简述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特点,以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2. 请选取5种身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要求描述每种植物的特征,并说明分类依据。
3. 请探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列举3个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措施。
4. 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植物分类的科普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常见的植物分类示例。
- 工业用途:如橡胶、木材等,为人类提供工业原料。
板书设计
1. 板书目的:明确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植物分类及特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板书内容:
- 植物分类
- 种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孢子植物
- 常见植物及特点
- 松树:裸子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 玫瑰:被子植物,具有观赏价值
- 小麦:被子植物,重要的粮食作物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校园内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回顾已知的植物知识,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是如何分类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如形态学、生态学、遗传学等,重点介绍形态学分类方法。

《第5节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5节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花卉等。

2. 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方法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或实物,以便在教室上展示和识别。

2. 准备一些有关植物的科普资料,供学生参考阅读。

3. 安排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植物,增加感性认识。

4.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辨认这些植物的名称。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这些植物的名称,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植物。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植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同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五大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 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乔木、灌木、蕨类植物等。

并介绍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3. 组织学生讨论常见的植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常见植物,如草坪上的草、公园里的树木、路边的灌木等。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

(三)教室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一些与植物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回答。

例如,“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为什么?”、“你知道哪些常见的药用植物?”等。

2.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植物相关的主题,如植物的发展环境、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

3. 辩论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的辩论赛。

正反两方可以就植物对环境的利弊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2章第5节常见的植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2章第5节常见的植物

《2.5 常见的植物(1)》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植物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重点:1、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之区别。

2、植物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课前准备:将果实分发到每一小组的桌子上。

新课引入:同学们,我知道我们七(6)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今天有幸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植物(1)>(板书课题:常见的植物)。

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幻灯片):苹果树红松蕨葫芦藓海带我们生活中的植物成百上千,举不胜举,那么为了我们方便认识和研究就需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接下来请同学们对刚才的5种植物,根据植物的某一特征分成两类。

学生思考分类。

其中根据有无种子,我们把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板书),接下来要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三种植物的种子:苹果,豌豆,松果。

结合ppt温馨提示,再结合实验要求,给学生6分钟左右实验。

实验结束,提醒学生放好实验器材,比比哪组同学整理的又快又整齐。

找到三种种子的足举手,并且请同学描述一下苹果豌豆和松果它们的种子所在的部位以及外面的包被情况。

(结合ppt)。

引导学生说出,苹果与豌豆的种子外面是有果皮包被的,而松子则是裸露的,得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板书)。

请同学们来挑一挑哪些种子有包被,哪些没有?有无种子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巩固被子和裸子植物,介绍常见的一些裸子植物以及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练习区分裸子和被子(让学生讲讲分类的依据)讲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建立起让学生保护植物,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四:小结1.知识小结:(板书)被子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植物———无种子植物2.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五:作业科学作业本。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常见的植物》名师教案(第1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常见的植物》名师教案(第1课时)
通过观察比较,总结被子植物果实的特点,自主获取知识。
根据被子植物的特征进行判断,学以致用。
设疑,激发兴趣。
通过直观的比较,,理解松没有真正的花,加深记忆力。
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辨识常见裸子植物,巩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分析,自主获取知识,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3.讨论回答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
5.听讲解并列举。
1.观察并回答
2.根据经验回答。
3.根据被子植物的共同点,归纳其特征。
4.举例。
5.回答
1.观察回答。
2.比较回答
4.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5.根据教材和经验进行辨识
简单了解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容易理解教材知识。
根据种子植物的特征,对常见植物进行辨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6.被子植物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粮食果蔬:南瓜、萝卜、苹果、玉米;
美化环境:龙抓槐、柳树、菊花、月季
观赏药用:郁金香、贝母、玉簪
纺织工业原料:棉花
三、裸子植物
1.(1)黄山的人,都会被黄山奇松所吸引。为什么松树能生长在如此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2)观察松树的根和叶,想一想,它有哪些特点适合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2.讲解: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你认识这些被子植物吗?
3.思考讨论:我们吃的桃子是果实的哪一部分?

七年级科学上册 2.5 常见的植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 2.5 常见的植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word
第2章第5节常见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认识一些常见植物并能判断常见
植物所属类型
2、培养观察、发现问题、比较分析、合作的能力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彩和神奇
教学重点:
1、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分
2、引导学生完成“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
教学难点:
1、植物类群分类标准的判断
2、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 3
word
第2课时
探究实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进行
学情分析:
关于植物,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的积累应该是很熟悉的,但这种熟悉是停留在区分动植物的层面上的,对植物世界里的分类,植物器官结构,植物生理等等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做些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安排参观校园的活动,以求对植物有较为直接细致的认识。

毕竟,对于城市里孩子来说,主动接触植物的机会相对少些,科学的认识植物的可能性也很小。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也要会区别种子植物中的两大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平时看到的植物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在上一节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植物的分类,了解林耐的生物分类体系,也安排了一个探究试验,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中树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

3 / 3。

浙教版科学七上常见的植物教案.doc

浙教版科学七上常见的植物教案.doc

第四节常见的植物教材分析:与常见的动物相比,学生对常见的植物的了解在数量和种类上相对会少些,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向学生提供植物的图片或事物,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知识。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植物的花和果实出发,根据学生对水果的生活认识引出种子植物这一重要概念,接着通过比较几种典型植物的果实学习以种子有否被果皮包被为标准把常见的植物分为被了植物和裸了植物,在教学中注意“果皮”和“种皮”的区别,教材还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并具有代表性的裸了植物和被了植物,使学生对这类植物有一个概括性的分类。

由于学生对没有种子的植物的了解较少,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植物的图片或事物。

在对常见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对常见植物的分类内容,这既是对上节课分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分类方法的简单应用。

在阅读材料部分,向学生展示了林耐及其分类思想。

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这一探究活动是在前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主要是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设计实验的思维训练,初步接触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说出种了植物与没有种了植物的主要区别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及相关的代表植物的名称说出蕨类植物、苔薛植物和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以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对植物的分类进行部分应用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设计实验的思维训练教学重点和难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及相关的代表植物的名称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思想的建立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1.桃.苹果.无籽番茄.豆荚等各种果实.2.马尾松.杉树.铁树等裸子植物的枝条3.蕨类植物、苔蘇植物和藻类植物的实物(或图片)4.制作“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活动的手抄报5.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新课弓|人复习引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动物并对他们进彳丁了分类,你还记得我们动物是如何分类的呢?'无脊椎动物动物V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过渡: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除了活蹦乱跳的动物以外,还生活着一些生物。

2.5常见的植物-教学教学设计(1)-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2.5常见的植物-教学教学设计(1)-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 植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光合作用、生长方式等。
- 植物的分类: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 植物的生长环境:光照、水分、土壤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关键词
板书设计中应包含关键词,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以下是本节课的关键词:
- 植物细胞
- 光合作用
- 分类
- 生长环境
- 蒸腾作用
3. 句子
板书设计中可以包含一些关键句子,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以下是几个关键句子: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
- 图片和视频: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 电子互动地图:运用电子互动地图展示植物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地理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常见的植物。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了解到哪些植物呢?
- 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 植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特征和遗传关系。
- 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和图形等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尝试使用图标、图表、流程图等形式,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但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改进措施
-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我将准备更多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结构等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5 常见的植物 学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5 常见的植物  学案1

常见的植物【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了解和识别一些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掌握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了解一些常见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如上图书馆查阅、上网、实地考察等、能上网收集常见动植物的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获得共享资源的乐趣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能试着根据植物的特征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收集有关动植物资料,对自然产生好奇心,激发关心身边各种生命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识别更多学生不熟悉的动植物。

识别更多的常见植物、生物对生活环境做出的适应。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列举你知道的果实:2.列举你知道的种子:3.种子植物:能产生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和。

4.被子植物:种子外有的植物。

如:。

5.裸子植物:种子的植物。

如:。

6.没有种子的植物有:、、三类。

7.蕨类植物的特点:8.苔藓植物的特点:9.藻类植物的特点:10.分类等级:二、合作探究(一)种子植物:种子植物:繁殖过程中出现种子的植物,包括和两种。

1.比较果实(1)苹果的果实和种子:(2)豌豆的果实和种子:(3)红松的球果:思考:①这三种种子有什么不同?②如何测定植物种子的质量和体积?2.被子植物:种子外有包被(angiosperm)水果有:蔬菜有:花有:树木有:3.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没有果皮包被(gymnosperm)没有真正的花,也没有果实,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松树、杉树、银杏、铁树、侧柏……(二)没有种子的植物: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孢子与种子的区别1.厥类植物:特点:代表植物:生活环境:2.苔藓植物:特点:代表植物:生活环境:3.藻类植物:特征:生活环境:代表植物:4.分类等级:从小到大为【达标检测】1.表中植物类群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字母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教学重点:
1.植物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各自标准
2.引导学生完成“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
教学难点:
1.植物类群分类标准的判断
2.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各自标准,并能判断常见植物所属类型
2.培养观察、发现问题、比较分析、合作的能力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彩和神奇
授课时间建议: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节
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进行
学情分析:
关于植物的概念,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的积累应该有了许多的知识,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做些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安排参观校园的活动,以求对植物有较为直接细致的认识。

毕竟,对于城市里孩子来说,主动接触植物的机会相对少些。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区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也要会区别种子植物中的两大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并在上一节分类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植物的分类,了解林耐的生物分类体系,也安排了一个探究试验,让学生在做中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
本堂课的探究实验应是常见但容易忽略的问题,学生应很有兴趣来讨论,美中不足的是设计的方案无法在课堂里操作,会不会让学生多少有些失望?可否有便于在室内进行又能说明问题的实验代替?
图片、动画可在芝麻开门牛津剑桥多媒体百科博览系列的植物百科中找到,此CD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新华书店就有售。

课后反思:
1.从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对于果实的概念不太清楚,容易与种子的概念混淆,而这两个又是需要区别的。

因此,我又在学生猜测哪些吃的为果实后,从被子植物的角度,结合花的结构,由果实的发育讲了果实的形成;对于种子主要强调其结构。

有利于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2.孢子是个新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我主要突出了它与种子的区别。

可以举蕨类孢子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两者的不同。

3.本课第二次涉及分类的问题,学生容易用一分多类,注意强调用一个标准只能一分为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