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小说的电影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3期2007年6月

天中学刊

JoumalofTialIzllong

、,01.22No.3

J1111.2007新感觉派小说的电影特色

吴健民

(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新感觉派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的重要流派,新感觉小说既受到了电影的声光色一体的影响,对表现人物内心的独特方式进行了深入开掘,又对电影的技术和表现观念有刷新作用,得以像电影一样充分调动读者的各个感觉器官,因此读者获得的欣赏也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新感觉派;电影;剧本;镜头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07)03-0072-03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受到一贯保守的中国读者的极大关注,新感觉配以新名词,就有了“心理小说”、“意识流小说”的走俏。其时,中国的电影事业实际上刚刚走向成熟,技术因素如蒙太奇、音乐、灯光上的研究都很少,有声片拍摄时间还不长,对音乐的表现力的意识刚刚产生,在拍摄方式上以现实主义为主,镜头具有客观性,画面和音乐、灯光可造就的魔幻特色和强烈的心理冲击则没有得到发掘。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感觉小说对表现人物内心的独特方式的深入开掘意义更加突出了,它既受到了电影的声光色一体的影响,又对电影的技术和表现观念有刷新作用。

新感觉派小说与电影的存在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它们之间建立的联系就是依靠电影与文字的连接方式:电影剧本。电影剧本的产生实际上要晚于电影本身很长时间,刚开始,电影只是对生活最简单的模仿: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政治、文化、新闻实录以及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等,因此还不需要电影剧本。直到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技术,电影的灵魂——讲故事才被人们发现。

随着有声电影的问世,电影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同时,电影表现领域的扩大和内容含义的不断深化,需要专门有人运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把结构复杂的内容,脉络分明和细致入微地在拍摄前做好周密的计划。电影剧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运而生了,今天的电影剧本不仅能够反映现实,能够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而且,还具有独特有效地表现其素材的方法。如果我们联系起电影和新感觉派小说,把新感觉派小说作为电影剧本来解读,就可以理解对当时来说什么是独特的有效的表现方式。

而实际上,新感觉派的重要人物刘呐鸥、穆时英和电影的关系确实十分紧密。刘呐鸥“平常看电影的时候,每一个影片他必须看两次,第一次是注意着全片的故事及演员的表情,第二次却注意于每一个镜头的摄影艺术,这时候他是完全不留心银幕上故事的进行的”【l】。经营书店失败之后,刘呐鸥就“转而去从事电影”。他创办《现代电影》,与黄嘉漠一起发动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软硬之争”。在论争中刘呐鸥写有《影片艺术论》、《电影节奏简论》、《开麦拉机构——位置角度机能论》等一大批文章,非常关注电影艺术的特性、技巧和理论问题。穆时英对那时的电影明星熟悉到了如数家珍的地步,对他们的外貌衣饰、表情做派、个陛气质都了然于胸。他在小说中多次提及格莱泰嘉宝、瑙玛希拉、克莱拉宝、琴恩哈绿、琼克劳福、卓别麟,他还曾在一篇文章中把当红的女明星按特点分成两类【2】。穆时英卷入“软硬之争”后,发表有《电影批评底基础问题》、《电影艺术防御战——斥掮着“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招牌者》两篇重要理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吴健民(1978~)。男,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

吴健民:新感觉派小说的电影特色·73·

论文章,这表明穆时英对电影理论也颇有研究。

新感觉派的小说以刘呐鸥的《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的电影因素最突出。小说与分镜头剧本形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一开始便是精彩的故事背景描述,若作为电影脚本,导演可以毫不费劲就安排好场景:

晴朗的午后。游倦了的白云两大片,流着光闪闪的汗珠,停留在对面高层建筑物造成的连山

的头上。远远地眺望着这些都市的墙围,而在眼下俯瞰着一片旷大的青草原的一座高架台,这会旱已被为赌心热狂了的人们滚成为蚁巢一般了。下面是常见的主要人物陆续被镜头锁定,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作者的用意,这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故事,这是上海30年代的一个毛孔而已。尘埃、嘴沫、暗泪和马粪的臭气发散在郁悴的天空里,而跟人们的快意、紧张、失望、落胆、意外、欢喜造成一个饱和的氛围。镜头转向动态十足的赛马场地,不时回头扫描观众席,故事正式开始了,有对话,有表情,有心理活动。赛马场一节男女主人公现身,两人结识,第一场景结束。镜头转到美国人的吃茶店,顺理成章的承接之笔。然后就是转了,于是两人的故事有了第三者,女主人公的表演进入更深一层,看她怎么应对两个男人,这个场景见出作者极强的人物和景物的安排调动能力,镜头不断摇动转移。更出人意料的是结束时,真正的主角退场,留下两位男士呆得出神。这个片断如果拿到电影学院,教授一定会认为是一个有创见性和经典性的习作。

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令人耳晕目眩。题目上表明是“一个片段”,开头就是一个无限具有表现力的场景和故事发生地: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一个标准的远景之后,镜头越拉越近,具体到了故事发生地:沪西,林肯路。在此,作者加了一个提示:在这儿,道德给践在脚下,罪恶给高高地捧在脑袋上面。这个似乎不太好表现,不急,下面有具体的说明,街上的抢劫,血腥,一个镜头慢慢淡出,淡入另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物,道具也完全换了,拍完公馆又到舞厅,最后重新回到街景。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就更是符合标准的分镜头剧本,开始用五个片段分别讲述5个人的现实情况,同时不同地的五个同样失意的人,下一个场景就是五个人同时出现在夜总会里,这个片段开始同样是对夜总会内外环境的描写,这是电影拍摄必须的,任何一部电影,镜头展开,总是首先亮化人物活动场景,而且普遍的方式是由大到小层层圈定,最后随着主要人物进入室内,夜总会里的活动马上开始,完满结束的故事带领观众退出镜头。

从以上对三篇经典作品重新的阅读中,很容易发现新感觉派小说形式和叙述方式上带有强烈的分镜头剧本的色彩,这一类的作品给人极强烈的牵引感,仿佛有一个引导光环带领读者(观者)点点滴滴浏览。

新感觉派小说不仅引导你,还会时时令你随景动情,这种感受来自作品极强的动作性和对话性。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中女人有这样一个精彩的动作:小的樱桃一绽裂,微笑便从碧湖里射过来。女人还极有交际能力,一一夫人,不,小姐是一个人来的吗?一一可不是呢!一一那么,找个地方休息去,可以吧?一一也好的,我此刻并不忙。往下这种接触发生了偏转,男人越来越被动,他们有点不舒服,但也没有法子,只得便这样提议。女人在和T说话时还要向H投过来一只神妙的眼睛。再看这里,忽然光线一变,勃路斯的音乐开始了。T并不客气,只说声对不住便拉了女人跳了去,H只凝视着他们两个人身体在微光下高低上下地旋转着律动着,一会儿提起杯子把塞住了的感情灌下去。很快的动作,作者的关注点恰如其分地转换,人在动,镜头在动,气息又飘动起来,女人换了一个怀抱便开始了另一场情话。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连续不断,丝毫没有意思懈怠,完全符合人们的观影习惯,电影必须是一个一个充实的镜头连续下来,不可以中断。

《上海的狐步舞》就更动得令人目不暇接了,看这一场:碰!手放了,人倒下去,按着肚子。碰!又是一枪。读到这里,想必,我们这些日夜伴随电视的读者们的脑中,一个常见的镜头已经在跳动中定型。对刘有德先生的出场描绘还未落笔,姨太太已经人未到,声先到,随着高跟鞋的嗒嗒地响,活泼的笑声牵着人跑了出来。如果一位演员拿到这样一本书,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知道怎么表演,而且这种强烈的动作会引动他们的表演欲。

之所以如此,还在于作品中的人物的表演性,《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开始就是5个从生活里跌下来的人,他们满不在乎地装笑,睁着眼睛,竖起耳朵,把上牙齿咬着下嘴唇,他们的跌落都以嘴唇碎了的时候结束,是相似却又不同的痛苦,不同的景像,五个快乐的人是来快乐的,最后却是一种疯狂、一种歇斯底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