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

新感覚派

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移動:案内, 検索

新感覚派(しんかんかくは)は、戦前の日本文学の一流派。1924年(大正13)年に創刊された同人誌『文芸時代』を母胎として登場した新進作家のグループ、文学思潮、文学形式をさす。

戦前の評論家、ジャーナリストの千葉亀雄が同人の言語感覚の新しさにいち早く注目し、『文芸時代』創刊号の印象を『世紀』に発表。「新感覚派の誕生」と命名して以来、文学史用語として広く定着した。『文芸戦線』のプロレタリア文学派とともに、モダニズム文学として、大正後期から昭和初期にかけての大きな文学潮流となった。

作家[編集]

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片岡鉄兵、今東光、佐佐木茂索、十一谷義三郎、池谷信三郎、稲垣足穂らを指すことが多い。

特徴と概略[編集]

「伝統的な私小説リアリズムの否定」「言語表現の独立性を強調」「近代という状況?感覚?意識を基調として主観的に把握」「知的に再構成した新現実を感覚的に置換?創造する作風」などを特徴とする。同創刊号に掲載された横光利一の『頭ならびに腹』の「真昼である。特別急行列車は満員のまま全速力で馳けてゐた。沿線の小駅は石のやうに黙殺された。」の描写に見られるように、ポール?モランの『夜ひらく』(堀口大學訳)など、20世紀西欧文学の影響による擬人法手法を導入し、従来の日本語の文体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1926年(大正15)には、企画に横光利一が参加し、川端康成がシナリオを担当することで、映画監督衣笠貞之助に協力し、日本で最初の実験映画『狂った一頁』を制作。説明的映像におもねらない純粋映画を狙った画期的な無字幕の無声映画として話題を集めた。

また、1927年(昭和3)~1929年(昭和4)初期にかけて、プロレタリア文学派と新感覚派との間に「形式主義論争」が生じるなど、活発な思潮の舞台ともなった。理論的には、横光利一の『新感覚派文学の研究』(昭和三年)や、同時期の彼の評論、随筆に体系化のあとがみられる。

1927年(昭和2)年には前衛芸術家同盟に参加するなど、左傾化した片岡鉄平、今東光らの離脱、そして同人たちが時代の寵児となり『文芸時代』が終刊。1929

年(昭和4)に中村武羅夫、川端康成らで結成した「十三人倶楽部」が母体となって、翌1930年(昭和5)には井伏鱒二や吉行エイスケらも所属した「新興芸術派倶楽部」が設立され、「新感覚派」の黄金時代は終焉を迎える。

1930年(昭和5)、「新感覚派の天才」と呼ばれた横光利一が『機械』を発表。文学史的に「新心理主義」に移行するが、1932年(昭和7)、新感覚派の集大成というべき『上海』『寝園』を、1934年(昭和9)には『紋章』を発表する。一方、1931年(昭和6)には満州事変が起き、文学の流れも国策の時代へ転換。のちに横光も文芸銃後運動に加わり、時代思潮としての新感覚派も完全に終焉した。

白樺派

白樺派(しらかばは)は、1910年(明治43年)創刊の同人誌『白樺』を中心にして起こった文芸思潮のひとつ。また、その理念や作風を共有していたと考えられる作家達のこと。

概略

大正デモクラシーなど自由主義の空気を背景に人間の生命を高らかに謳い、理想主義?人道主義?個人主義的な作品を制作した。人間肯定を指向し、自然主義にかわって1910年代の文学の中心となった。1910年刊行の雑誌『白樺』を中心として活動した。そのきっかけは1907年10月18日から神奈川県藤沢町鵠沼の旅館東屋で武者小路実篤と志賀直哉が発刊を話し合ったことだと志賀が日記に記している。学習院の学生で顔見知りの十数人が、1908年から月2円を拠出し、雑誌刊行の準備を整えたという。同窓?同年代の作家がまとまって出現したこのような例は、後にも先にも『白樺』以外にない。『白樺』は学習院では「遊惰の徒」がつくった雑誌として、禁書にされた。彼らが例外なく軍人嫌いであったのは、学習院院長であった乃木希典が体現する武士像や明治の精神への反発からである。さらには漢詩や俳諧などの東洋の文芸に関しても前世代より無知であり、雅号?俳号の類を用いなかった。特にロダンやセザンヌ、ゴッホ、ゴーギャンら西欧の芸術に対しても目を開き、その影響を受け入れた。また白樺派の作家には私小説的な作品も多い。写実的、生活密着的歌風を特徴とするアララギ派と対比されることもある。

白樺派の主な同人には、作家では有島武郎、木下利玄、里見弴、柳宗悦、郡虎彦、長與善郎の他、画家では中川一政、梅原龍三郎、岸田劉生、雑誌『白樺』創刊号の装幀も手がけた美術史家の児島喜久雄らがいる。武者小路は思想的な中心人物であっ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多くは学習院出身の上流階級に属する作家たちで、幼いころからの知人も多く互いに影響を与えあっていた。

清春芸術村と清春白樺美術館

山梨県北杜市の清春芸術村および清春白樺美術館は、武者小路実篤が『白樺』第8巻第10号に発表した「日記のかはり」の中で語った、新美術館建設の理想が元になっている。

武者小路や志賀直哉を敬愛し親交のあった銀座吉井画廊社長吉井長三が、白樺派の理想を実現すべく、山梨県旧日野春村、旧秋田村、旧清春村の3村合併に伴い1975年(昭和50年)に廃校となっていた旧清春小学校跡地を買い取り、1981年(昭和56)に芸術村を建設。続いて1983年(昭和58年)には芸術村内に清春白樺美術館を建設。同美術館には白樺派同人の絵画や原稿などを中心とした諸資料が収蔵されている。美術館以外の施設としては、パリ?モンパルナスの集合アトリエ「ラ?リューシュ」を模した会員制貸しアトリエ、東京から移築された梅原龍三郎のアトリエ、ルオー礼拝堂、レストラン(ラ?パレット)などがある。

既成の文壇や個人主義リアリズムを批判するかたちで、横光利一や川端康成らによる新感覚派がおこった。横光の『蝿』(1923年)は映画の手法の影響が見られ、『純粋小説論』(1935年)では「自分を見る自分」の必要性から「第四人称」の設定を試みている。1935年、川端は『雪国』を書き始め、独自の美意識を完全に開花させた。非情と虚無が底流をなす川端の美意識は『末期の眼』(1933年)に端的に表されている。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 一、日本文学的概念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二、历史时期划分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1、上古日本文学 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皆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同时各地已经出现明显方言上的差异。 2、古典日本文学 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3、中古日本文学 中古日本文学兴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近代日本文学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1868年-1945年)近现代文学 三、日本文学形式 散文物语 - 拟古物语 - 军记物语 - 歌物语 - 历史物语 - 说话物语 小说 - 私小说 - 剧本戯曲 - 能 - 歌舞伎 - 文楽(人形净琉璃) 随笔日记纪行传记自传 - 往生传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诗 - 自由诗 - 定型诗 - 散文诗和歌 - 短歌 - 长歌 - 旋头歌 - 佛足石歌连歌 - 俳谐连歌 - 狂歌 - 俳谐(连句)俳句 - 定型 - 自由律川柳 - 狂句短歌(近代短歌)歌谣 - 记纪歌谣 - 今様 - 小呗汉诗 四、文学家与经典作品 1、上古日本文学 《万叶集》中古日本文学清少纳言及其著作《枕草子》紫式部及其著作《源氏物语》平家物语》 (1371) 2、近代日本文学

都市牧场爽口含片,玩出恋爱新感觉

都市牧场爽口含片,玩出恋爱新感觉 初次约会男神女神,除了吃饭逛街看电影,剩下的时间如何打发?互相不太了解,难免有些尴尬的冷场,这些可不是低头玩手机、抬头看天空就能蒙混过关的哦!这个时候就应该来一粒都市牧场爽口含片,让你消除尴尬的气氛,一粒清新,并肩而走,慢慢品尝着都市牧场爽口含片的味道,隔着一个肩膀,都能互相闻得到这股清新甜蜜,即时不聊天,也觉得浪漫美好! 比起情侣之间的俗套的玫瑰花,巧克力,都市牧场爽口含片可谓别具匠心,新颖特别,不仅让你散发着清新的口气,同时也让清新的果糖味弥漫在你们之间,虏获男神女神的芳心,尽在都市牧场爽口含片,有说有笑来一粒,尴尬中断来一粒。为什么市牧场爽口含片有如此神奇功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都市牧场爽口含片是由广东新乐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一款维C无糖休闲食品,广东新乐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一流现代化糖果企业。多年来,以“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争做行业领头军”为发展宗旨,以“顾客满意”为经营方针。公司目前拥有多条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现代化厂房,企业自身拥有完整的研发团队及质量控制团队。经营理念为“给都市人一片牧场的清新”! 都市牧场爽口含片全名为都市牧场—维C润喉糖含片,爽口喉片糖果,补充维C,清新水果真果味,无糖健康吃出来!选择都市牧场爽口含片的五大理由: 1.喜爱源自于——纯正水果粉。内含天然纯正水果粉,绝无人工合成香精、色素,口味

更纯正 2.喜爱源自于——无糖更健康。无糖食品不含糖,低热量,零脂肪,不肥胖,更健康,帮助戒烟酒,养成健康好习惯! 3.喜爱源自于——专一生产。糖体100%本土制造,通过食品级安全认证1 4.喜爱源自于——清新口气不蛀牙。水果清香,滋润口腔。清新口气,富含木糖醇,健康牙齿不蛀牙! 5.理由——爽口含片时尚潮流糖,吃出好心情! 看了都市牧场爽口含片的优势,是不是觉得自己撩妹撩汉技能弱爆了?都市牧场爽口含片还富含多种口味,你可以变着花样撩你的男神女神,目前都市牧场爽口含片有草莓、陈皮、芒果、山楂、柠檬、西瓜、正梅、薄荷等多种口味。恋爱的感觉不只是甜蜜,你还有还这么多种味道可以选择,饭前饭后来一粒,亲吻前来一粒,晚安前来一粒,早上起床来一粒,想她/他时候来一粒......都市牧场爽口含片,就是让你玩出恋爱新感觉!新型恋爱技能,你get到了么?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此部分请按照材料自学,掌握各种思潮的含义、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1、概念:“中国式现代派小说”是指1985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的以夸张变形等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来关注现代个体人的生存状况,展示现代人的失落、惶惑和生存荒诞感的小说。 2、发展状况: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 以王蒙、宗璞为代表的中年作家们出于表达现代中国人在新时代中所产生的社会情绪的需要,首先采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艺术手法,创作出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批具有非传统现实主义性质的中国式“现代派小说”。王蒙在新时期重返文坛后,创作手法发生了较大变化。自1979年《当代》第3期发表中篇小说《布礼》开始,他连续写了5部中、短篇小说(《夜的眼》、《蝴蝶》、《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等),集中对包括意识流在内的现代派手法进行了尝试。除王蒙以外,与他同时或稍后有一大批中年作家都有意识地采用了一些包括意识流在内的现代派表现手法,如李国文的短篇小说《月食》、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的《草原上的小路》、《剪辑错了的故事》,以及谌容的《人到中年》等,都大量采用了意识流动、时空跳宕、镜头组接等现代派手法。 但是,这些“意识流小说”的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形式的非传统上,尽管它常常具有非理性的情感色彩和“人类异化”的主题意向,但在小说家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上,还不具有本世纪前后开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荒诞”和“存在异化”的现代意识核心。因此,这些“意识流小说”的内核依然停留在“方法的借鉴”上,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派文学。 与这些中年作家们相对,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些青年作家的“现代主义创作”,则可称为是“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代表作家首推刘索拉,还有徐星、刘毅然等。1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相继问世,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她们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内核,从现代哲学意义的层面对个体与世界的把握、自我的觉醒、存在的荒诞等问题进行了文学审美意义上的形而上思考。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被誉为“第一次看到的真正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 小说表现了音乐学院里的一群青年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剧烈的心理冲撞,以及在躁动不

日本文学选读

近世1603年~1867年 上方:元禄時代1688~1703年 中国の白話小説の影響を受けた読み本(前期読み本である)。 P138仮名草子:近世初期に主に仮名を用いて書かれた読み物で啓蒙、教訓、娯楽などを目的として作られ、出版された 安楽庵策伝作<睡醒笑> 浮世草子:中世には、仏教的な無常観や厭世思想の影響によって、現世を辛い世の中と見る<憂世>という言葉があった。 井原西鶴<好色一代男><日本永代蔵><好色一代女><好色五人女>。。。。。 俳諧:松尾芭蕉<奥の細道> 浄瑠璃:近松門左衛門<曾根崎心中> 古典研究:本居宣長:<古事記伝> 後期:享保年間1716~1735年 読み本:絵を見る絵本や、浄瑠璃等の語りものの本に対し、文を読むのを主とした本が、読み本という本来の意味である。 上田秋成<雨月物語>、 読み本を始めたとされるのは都賀庭鐘 本格的な読み本:山東京伝<通言総篱>、滝沢馬琴<南総里見八犬伝> 洒落本:遊女と客との生態を会話中心に描く洒落本。宝暦年間(1751~1764年)漢学知識人の手になる漢文体の狂文として発生した。 田舎老人多田爺作<遊子方言> 人情本:後期読み本から構成の方法を、洒落本から写実的な風俗描写や会話表現を取り入れて成立したとされる恋愛小説である。情痴的な雰囲気; 為永春水<春色梅児誉美>。 滑稽本:笑い目的:十返舎一九<東海道膝栗毛>、江戸庶民の社交場であった銭湯を舞台に 黄表紙:画と文章が巧のみに融合した、 山東京伝の黄表紙<賢愚凑銭湯新話>。三馬<浮世床>。恋川春町作<金々先生栄華夢>、画と文が相補いつつ、当世の風俗を写実的に描いたこの作品によって、草双紙は真に大人のための絵本へと変身したのである。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 导读: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1920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特别是在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社会上蔓延着虚无和绝望的思想以及西方贪图瞬间快乐的风气。在文学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衰退的趋向,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这些都成为新感觉派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924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和中河与一、今东光、片冈铁兵、十一谷义三郎、佐佐木茂索、佐佐木味津三、伊藤贵磨、石滨金作、菅忠雄、加宫贵一、诹访三郎、铃木彦次郎等14名新作家在菊池宽的支持下,以《文艺春秋》为后盾,创办了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开始新感觉文学运动,以对抗自然主义文学的衰落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一般认为新感觉派属于日本第一批现代派。以后岸田国士、南幸夫、酒井真人、稻垣足穗、三宅几三郎等也相继加入。著名评论家千叶龟雄在1924年11月号《世纪》杂志上,以《新感觉派的诞生》为题发表文章,指出“所谓‘文艺时代’派所具有的感觉,远比以往表现出来的任何感觉艺术都新颖,无论在语汇、诗或韵律节奏感方面都很生动”。这一流派因此被称为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人们要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即以感性认识论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的表现。因此,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

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做精美的加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他们否定一切旧的传统形式,主张进行所谓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新感觉派的代表是横光利一。他的《太阳》(1923)描写许多王子把上古耶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看作是“太阳”,为她的美丽而倾倒;《蝇》(1923)描写一辆载满乘客的马车,坠入深渊,这时马背上一只大眼苍蝇,悠然飞向蓝色的天空。这两部作品开创了这一流派的创作道路。特别是他的《头与腹》中的“白天,特别快车满载着乘客全速奔驰,沿线的小站好象一块块石头被它抛在后头”一句,被称为名句,是新感觉派具有代表性的文体。此外,还有川端康成的《浅草的少男少女》、《梅花的雄蕊》,今东光的《瘦削的新娘子》,中河与一的《冰冷的舞场》,片冈铁兵的《鬼魂船》,佐佐木茂索的《困惑的人们》等作品,它们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刹那间的感觉,用象 征和暗示的手法,来表现人的生存价值和存在意义;根据主观感觉把握外部世界,运用想象构成新的现实,然后通过新奇的文体和词藻加以表达;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描绘人物纤细的感情和心理活动。一般认为,新感觉派作家们也各有特点,横光利一是从理智的感觉出发,川端康成是从感情的感觉出发,而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则强调神经感觉的意义和享受。 新感觉派于1925至1926年发展到高峰,后来由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蓬勃兴起,片冈铁兵、今东光、铃木彦次郎等青年作家纷纷转向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吴晓东教授在北大开设有“20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这门课的讲稿曾于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7月,吴晓东教授的新书《漫读经典》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作为研究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专家,吴晓东教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中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如卡夫卡、沃尔夫、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从阅读感受上来说,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借用吴晓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既然这样,中学生还要不要读,该读哪些、如何读,中学语文老师该如何讲?吴晓东教授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解读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倾听吴晓东教授的观点。 1.可否先请您谈一下什么是现代主义小说? 答:这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指20世纪初叶在西方开始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有范畴深的关系,如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影响

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涵。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世界、他人以及自我的矛盾好断裂,所以往往被视为具有颓废悲观的情绪甚至虚无主义的色彩。而弗洛伊德心理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挖掘人的内在心理甚至无意识 提供了所谓科学的根据。现代主义文学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在形式上的大胆试验,对传统文学样式采取的是彻底摒弃的激进姿态。这种激进的文学姿态的形成原因要到20世纪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求。我认为,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与此相适应的,是20世纪的文学也必然跟着复杂。这也正是20世纪从形式到内容都趋于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学占据了主潮地位的重要原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流派纷呈,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具有自己在体式、风格、美学、技巧诸种方面的特殊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和传达世界的独特视角,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具体说来,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都有很多作家致力于小说创作。这些小说也可以笼统地称为现代主义小说。 2.您认为阅读和欣赏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喜欢捷克小说家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的一句话: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其中,“海派”所指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新感觉派。 1 关于“京派”与“新感觉派”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而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2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各自的艺术特色 ⑴从写作手法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与诗性追求相应,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废名的《四大》等难于区分出是小说还是散文,林徽因的小说笔致活络自由,于看似平淡松散中见出功力。 与京派相比,新感觉派的艺术手法更接近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新感觉派强调主观感受。并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现代风景和生活。以刘呐鸥为代表。他15岁赴海外求学,较早就受到现代主义的熏染。他1930年出版的《都市风景线》,被公认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开山之作”。同时,新感觉派小说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叠合交错的表达式,来反映都市的繁华和喧哗。以穆时英为代表,其作有南北极》、《公墓》等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此外,描写手法新颖也是新感觉派艺术手法之一。海派小说不断变换新技巧,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表现人物“超我”与“原我”的冲突,显示心理分析的特征。以施蛰存为代表。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并为我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如《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 ⑵写作内容 京派作家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他们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风俗美,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

日本文学名著

日本文学名著知多少 对于爱看书的小伙伴,提起日本名著应该都能说出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扒一扒其中几本比较有名,几乎是每个日本人都熟悉的作品。 首先从近代文学开始吧,夏目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我是猫》可以说是非常有名了。以猫的独特视角来看人类世界。书中出现了很多角色,这些角色大部分都与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惊人的相似,都是贪婪的化身,虽然有一些人相对来说比较善良,但是贪婪、愚昧还是这些人的特性。此书既可以说是抒情的写生文,也可以说是结构松散的小说。 川端康成先生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雪国》代表亚洲文学荣获了一九六八年度若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很多作品中都有一种干净的美感和淡淡的忧伤。《雪国》和《伊豆的舞女》作为其代表作,描写细腻,情感丰富,在文字间流露着淡淡的哀愁,以虚无反映现实。其中《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我们也仿佛像书中的主人公岛村,坐了一夜的火车,终于抵达了这个静寂寒冷、给人一种虚幻感觉的天地。《雪国》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什么丰厚深刻的社会主题,故事写的是一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前后三次前往一个北国的山村,与当地一位叫驹子的艺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故事就是在这一出洁白雪国里不经意地发生、终结。 接下来大名鼎鼎的芥川龙之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他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早期的作品以历史小说为主,借古喻今,针砭时弊。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其中经典短篇小说《罗生门》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 再来说说古代文学上的名著,中古时期的《源氏物语》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啊。被称为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日本文学的最高峰。像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一样,标志了当时日本的一个概念的成熟,划时代的作品,平地一声雷,让人震惊。为后来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特点

注重心理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突出特点是强调主观感受,注重心理分析。其作品主要描写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人的空虚和异化,以及都市的消费性和商业性所导致的拜金主义的盛行, 并突出描写了夜总会、酒吧、舞会、跑马厅等畸形环境中人的病态行为和畸形心理; 善于描写人物情绪的流动、人物内心的主观感受, 并善于把客观生活加以情绪化、意象化。这些创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和特征。在我国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我国当时的新感觉派作家主要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戴望舒等。刘呐鸥、穆时英更多地受到了日本的早期新感觉派的影响。 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立了极大的功劳。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到30年代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中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大家。他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 开掘人物的潜意识, 多写主人公忧郁症、神经衰弱症患者的妄想、惊悸、幻觉等特点。例如《魔道》中的主人公的幻觉恐惧和多疑, 石秀主人公欣赏杀人时鲜血淋漓的变态的愉悦, 作者将人物的变态心理刻画到了极致。另一方面, 他还热衷于表现双重人格, 突出以性冲动为主要内容的潜意识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作用。《石秀》中石秀的内心充满了友谊与情欲的冲突。这些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东方论坛2002年第3期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曾 艳 兵 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而言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现实主义那里,重要的是写什么;在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是怎么写;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则是写本身。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而且也意味着创作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关键词:后现代小说;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语言游戏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2)03-0059-10 后现代主义小说自然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而言的,如果不同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比较,我们简直无从论及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当然,现代主义小说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关系也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就二者的关系而言,目前至少存在着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超越、抛弃和否定,是一种新型小说对旧小说的取代,并且,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基本特证是断裂、摧毁和颠覆;第二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无论将二者等同起来或对立起来,都是简单片面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难以分辨;第三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这一概念过于空泛、模糊,并没有概括出当今世界某些小说的共同倾向和共同特点,所谓后现代主义小说最多只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延续,因此,他们对后现代主义小说这一提法提出质疑。总之,如何理解和界定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后”,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它究竟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即它仅仅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小说呢?还是一个本质性或是理论性概念,即它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超越和扬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主义小说的新小说?抑或它只是一个权宜性概念,即它并没有明确的所指,只不过是将某些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概念来加以概括的小说统统纳入它的名下?对这些问题,人们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和轰动效应,人们也就越来越多地谈论起后现代主义小说了。因此,尽管以上分歧仍然存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后现代主义小说。 一般说来,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指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小说创作。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是指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种主要的文学流派、文艺思潮和文学现象。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它的正式出现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其鼎盛时期是70年代和80年代,到了90年代其声势大减,并渐渐分化、沉寂。后现代主义至今仍然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文学流派和思潮,仍有不少后现代主义作家在继续进行创作。后现代主义小说不是一个内涵确定、清晰的概念,它还包括许多不同的小说流派,诸如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元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等。 关于现代主义小说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从下面的列表中我们大致可以获得一个粗略的认识: 95

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摘要:新感觉派是30年代一支颇具现代性的流派,发源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潮流。他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打量描摹现代都市,以犀利笔锋形象地写出受现代思潮影响的都市人,他们将电影镜头直接映入小说之中,将心理分析方法运用到小说中,使中国文学更进一步地从“封闭”走向“开放”,并由此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关键字:新感觉派;现代性;都市物景;都市人景;现代技巧;

上海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商埠和大都会,它的繁荣开始于1843年满清政府与西方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该条约的实施,使得上海作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向太平洋及西方世界敞开了大门。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宽深的天然港湾,连结着通向世界各地的海运,这样的世界和地理环境为上海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性的都市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其后近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帝国主义工业资本及商业资本大举进军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在此间也充分发展;外租界的存在造成了上海城市的多元化格局;现代科技的输入送来了灯火辉煌的宽敞街道以及令人目眩神迷的舞场和品种繁多的出版物;也带来了烟囱林立的现代化工厂;国家银行、商贸市场、公债交易所等前所未有的事物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海一跃而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和中国最大、最繁华的中心城市,赢得了“十里洋场”之称和“东方巴黎”之誉。新感觉作家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这个“孤冢荒郊,尽变繁华之地;层楼高闺.大开歌舞之场”;“华屋连苑,高厦人云,灯火辉煌,城开不夜”的宝马香车、灯红酒绿的环境之中。 其中的三大主将为穆时英、刘呐鸥和施蛰存。穆时英的父亲是银行家,自幼随父到上海求学,毕业于光华大学。刘呐鸥本名刘灿波,是台南望族子弟,家境富裕,16岁即离开台湾到日本东京留学,1926年毕业回中国,在上海震旦大学插读法文特别班。施蛰存8岁时跟随任工厂经理的父亲定居松江,1923年到上海,入上海大学,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刘呐鸥是同学。三人都出身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或留学日本,或在西式学校接受过教育。穆时英、刘呐鸥和施蛰存的教育经历、生活方式、甚至精神状态,和上海的洋场气候非常融合。他们频繁地出入咖啡馆、电影院、跳舞场,追逐着潮起潮落的各种时尚,一副洋场先生的作派。施蛰存回忆和刘呐鸥同住那段时光的情形时说:“每天上午,大家都耽在屋里,聊天,看书,各人写文章,译书。午饭后,睡一觉。三点钟,到虹口游泳池去游泳。在四川路底一家日本人开的店里饮冰。回家晚餐。晚饭后,到北四川路一带看电影,或跳舞。一般总是先看七点钟一场的电影,看过电影,再进舞场玩到半夜才回家。这就是当时一天的生活。”[1](P43)穆时英是一个标准的洋场摩登文人,用《黑牡丹》主人公的话来说,“脱离了爵士乐,狐步舞,混合酒,秋季的流行色,八汽缸的汽车,埃及烟我便成了没有灵魂的人。”[2](P67)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现代派小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进入我国。我国的许多作家相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批年轻诗人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当我置身于中文专业时,对现代主义文学也有了粗略的了解。最初接触的现代派小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大学期间简单的读过几本现代派小说,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审判》、《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现代派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做了如下整理。 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小说等文学派别,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西方的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病,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表现了中下层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在经历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后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在新的社会结构体中,人的生活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战争破坏了人的生存稳定感,生发了人对于生命的漂泊和艰难意识。现实矛盾重重交织,人自身的困顿和焦灼不禁显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原则和审美需求,配合这样的时代精神,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表现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主义,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放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对现代主义的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材料”,或称心理要素。现代主义作家不重视现实的整体性,而强调它的碎裂,把微观世界绝对化,认为文学的任务就是描述人的心理要素,把文学归结为自我表现。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艺术特色。他们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的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作品中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作家常常普遍运用非常态的、变形的艺术假定性手段,并采用奇特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对象象征化,使作品表现超感觉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内在现实。下面简单的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派别: 一、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它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过分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于走向过分抽象化,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它跳出了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的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揭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代表作家及作品: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的内容,具体内容: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上古日本文学 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搜索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更接近上古日语,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同时各地方言上的差异还很明显。 古典日本文学 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

物语》。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中古日本文学 中古日本文学兴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近代日本文学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 (1868年-1945年)近现代文学 日本文学的日本文学形式 散文物语 - 拟古物语 -军记物语 - 歌物语 - 历史物语 - 说话物语 小说 - 私小说 - 剧本戯曲 - 能 - 歌舞伎 - 文楽(人形净琉璃) 随笔日记纪行传记自传 - 往生传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诗 - 自由诗 - 定型诗 - 散文诗和歌 - 短歌 - 长歌- 旋头歌 - 佛足石歌连歌 - 俳谐连歌 - 狂歌 - 俳谐(连句)俳句 - 定型 - 自由律川柳 - 狂句短歌(近代短歌)歌谣 - 记纪歌谣 - 今様 - 小呗汉诗 日本文学的文学家与作品 中古日本文学

日本历史及文学

第二节日本 一、早期历史: 1、古代文化: 旧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前7000年—前300年。 铜石并用文化:前300年—公元200年。 邪马台国:200-400年。 2、大和国: 经济制度——部民制:集体隶属民。 政治制度——贵族制:世袭官职与氏姓贵族。 二、大化改新: 1、经济背景与国际环境: 2、圣德太子的改革: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3、大化改新: 国家土地所有制; 班田收授法; 君主制; 官僚制。 701年《大宝律令》。 性质:奴隶制——封建制?群体依附——个体依附? 三、从班田制到庄园制 1、奈良时期: 小农经济的流行。 三世一身法(723年)。 2、平安时期: 土地兼并与小农经济的破产。 不输不入权与等级制。 四、从天皇制到幕府政治 1、天皇制的衰落:

2、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公武两重政治。 3、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武士的松散联合。 明治时期(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大正时期(1912~1925) 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 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 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等在当时有一定影响。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日本近代文学选读》北二外日语教研社编,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日语专业高年级的文学选读课教材,选收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著名作家的十篇代表作。 一二叶亭四迷 二林鸥外 三岛崎藤村 四夏目漱石 五芥川龙之介 六志贺直哉 七川端康成 八小林多喜二 九谷崎润一郎 十太宰治 浮云---二叶亭四迷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于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倭国王入贡后汉,得光武帝“汉委奴国王”印缓。《魏志?侯人传》记载公元146——188年间倭国动乱。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一国家,公元239年派使臣至中国带方郡。公元645年,经大化改新开始确立以古代豪族为基础的天皇专制主义。公元1192年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使日本走上封建社会道路,一直延续至1868年明治维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前,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从未受到异国异民族的统治。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雄伟崇高,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第四,长于摹仿,变革迅速。大化革新后,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原样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汉文学。在吸收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创造了变体汉文、假名、和汉混体文,大量吸收中国词汇,创作了独具民族形式的文学作品。大化革新后经过近百年时间,日本文学有了飞跃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奈良平安文学及江户元禄文学。明治维新在资产阶级文学没有成长起来的条件下发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里,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终于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文学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

新感觉派

新感覚派 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移動:案内, 検索 新感覚派(しんかんかくは)は、戦前の日本文学の一流派。1924年(大正13)年に創刊された同人誌『文芸時代』を母胎として登場した新進作家のグループ、文学思潮、文学形式をさす。 戦前の評論家、ジャーナリストの千葉亀雄が同人の言語感覚の新しさにいち早く注目し、『文芸時代』創刊号の印象を『世紀』に発表。「新感覚派の誕生」と命名して以来、文学史用語として広く定着した。『文芸戦線』のプロレタリア文学派とともに、モダニズム文学として、大正後期から昭和初期にかけての大きな文学潮流となった。 作家[編集] 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片岡鉄兵、今東光、佐佐木茂索、十一谷義三郎、池谷信三郎、稲垣足穂らを指すことが多い。 特徴と概略[編集] 「伝統的な私小説リアリズムの否定」「言語表現の独立性を強調」「近代という状況?感覚?意識を基調として主観的に把握」「知的に再構成した新現実を感覚的に置換?創造する作風」などを特徴とする。同創刊号に掲載された横光利一の『頭ならびに腹』の「真昼である。特別急行列車は満員のまま全速力で馳けてゐた。沿線の小駅は石のやうに黙殺された。」の描写に見られるように、ポール?モランの『夜ひらく』(堀口大學訳)など、20世紀西欧文学の影響による擬人法手法を導入し、従来の日本語の文体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1926年(大正15)には、企画に横光利一が参加し、川端康成がシナリオを担当することで、映画監督衣笠貞之助に協力し、日本で最初の実験映画『狂った一頁』を制作。説明的映像におもねらない純粋映画を狙った画期的な無字幕の無声映画として話題を集めた。 また、1927年(昭和3)~1929年(昭和4)初期にかけて、プロレタリア文学派と新感覚派との間に「形式主義論争」が生じるなど、活発な思潮の舞台ともなった。理論的には、横光利一の『新感覚派文学の研究』(昭和三年)や、同時期の彼の評論、随筆に体系化のあとがみられる。 1927年(昭和2)年には前衛芸術家同盟に参加するなど、左傾化した片岡鉄平、今東光らの離脱、そして同人たちが時代の寵児となり『文芸時代』が終刊。1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