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新感觉派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月芽儿》的作者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倾城之恋》的作者是。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岁寒图》的作者是。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别了、哥哥》的作者是;《老马》的作者是。
11、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的。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蕙的风》的作者是;《雨巷》的作者是;《王贵与香香》的作者是。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15、《示众》的作者是;《春桃》的作者是;《华威先生》的作者是;《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1、《女神》的思想容和艺术特征有()。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a泥泞b幻灭c自杀d动摇e追求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a从文b吴组缃c沙汀d呐鸥e艾芜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离婚》b《子曰》c《小坡的生日》d《二马》e《老的哲学》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a艾青b风c田间d阿垅e聂绀弩7、大规模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都市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
a《日出》b《家》c《子夜》d《骆驼祥子》e《上海屋檐下》8、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立于()。
《新感觉派小说》

精选ppt
20
与“京派”相比,“海派”有强烈的地缘 特色,其内涵与外延也更为松散,成了不 同时期上海地方文学的大杂烩。
“海派”文学与都市有关,而都市与实验、 娱乐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海派”的前 瞻性与通俗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精选版ppt
21
海派文学的都市性
上海提供的现代社会生活 现代传媒的发展 都市生活与新女性 海派文学的重要类型:都市文学、通俗文
精选版ppt
5
京派”的沙龙
周作人苦雨斋群落 林徽因“太太的客厅” 朱光潜慈慧殿三号读诗会 《大公报》来今雨轩茶会和丰泽园聚餐会
精选版ppt
6
“京派” 的成员
从《语丝》分化出来的《骆驼草》成员 从《新月》分化而来的《学文》成员 朱光潜、梁宗岱、李健吾等30年代从国外留学归
来的学者 30年代初从北大、清华、燕大等毕业的李广田、
卞之琳、何其芳、常风、萧乾等年轻作家
精选版ppt
7
派成员主要有三部分人:一是三十年代末 期,语丝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性灵、 趣 味的作家,像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 二是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关系 密切的一部分作家,像梁实秋、凌叔华、 沈从文、孙大雨,梁宗岱等;三是清华、 北大等学校的师生,像朱光潜、李健吾、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李长之 等;此外,还有京派后起作家汪曾祺等人
学
精选版ppt
22
晚清的小报 民初《礼拜六》与《小说月报》 二十年代《红杂志》与《红玫瑰》 三十年代《现代》与《无轨列车》 四十年代《小说月报》与《万象》
精选版ppt
23
“海派文学”与独特的地方经验有关,只 要现代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继续存在, 那么它就会不断地再现于历史中。 “海 派文学”算不上单一、凝固的作家作品流 派,只能算是一个具有较大包容性的现代 文学现象。
现代文学简答、解析、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新感觉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发展时期大致是1930—1935年。
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题材上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
艺术表现上,多用现代派手法,在人物刻画多用弗洛伊德分析说,注重表现人的潜意识和病态心理。
它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
2、解放区文学首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公利性,体现在艺术追求的乡村化,体现在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过于强调文艺为革命的政治服务,忽略了文艺特征,小说成就最大,歌剧创作的独特性最为明显。
代表作品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许地山、王统照等,会刊是《小说月报》4、《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
出版于1921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56首,包括1916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3辑。
爱国主义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
《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小诗小诗是一种深受日本俳句和泰戈尔的短歌《飞鸟集》的影响而形成的自由诗的新形式,是一种短小的即兴式的以凝练含蓄、寄寓美丽隽永情思为特点的哲理诗歌形式。
主要代表诗人是冰心和宗白华。
刘大白、郑振铎也是这一诗体的积极写作者。
小诗缺乏浓郁深厚的诗意,因此到1924年小诗便日惭衰落6、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丛诗》、《七月文丛》等。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
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
其中,“海派”所指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新感觉派。
1 关于“京派”与“新感觉派”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而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
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
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2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各自的艺术特色⑴从写作手法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
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
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
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
中国现代小说专题(1004112)

一、单选题1.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 )A、《倾城之恋》B、《歧途佳人》C、《呼兰河传》D、《结婚十年》答案: D2.新感觉派小说(也称海派小说)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海派大将的是( )A、叶灵凤B、刘呐鸥C、施蛰存D、穆时英答案: D3.“水族系列小说”《鱼》、《蚌》和《蟹》的作者是( )A、张爱玲B、苏青C、凌叔华D、梅娘答案: D4.“问题小说”的主要不足是艺术上的( )A、“只问病源,不开药方”B、“没有指明出路”C、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D、缺乏真实性答案: C5.沈从文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柏子》B、《龙朱》C、《边城》D、《萧萧》答案: A6.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A、《隔膜》B、《潘先生在难中》C、《火灾》D、《倪焕之》答案: D7.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表现出的是( )B、开放意识C、启蒙色彩与理性精神D、为艺术的倾向答案: C8.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 )A、《春明外史》B、《五子登科》C、《金粉世家》D、《啼笑因缘》答案: B9.心理分析派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 )A、刘呐鸥B、施蛰存C、苏汶D、穆时英答案: B10.晚清倡导“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是( )A、谭嗣同B、梁启超C、康有为D、林纾答案: B11.创作小说集《花之寺》的女作家是( )A、冯沅君B、凌叔华C、苏雪林D、苏青答案: B12.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A、《酒后》B、《绣枕》C、《女儿身世太凄凉》D、《资本家之圣诞》答案: A13.小说具有浓郁的民俗民情和地方色彩,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的是( )A、叶绍钧的小说B、鲁迅的小说C、郁达夫的小说答案: B14.内容多描写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和心理,艺术上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和节奏的快速,形式技巧的翻新。
第五章 新感觉派小说

著作有小说集《都市风景线》、《赤道 下》等少量小说,还有《电影节奏简论》等 论文。 刘呐鸥的小说多以蒙太奇、意识流的手 法,描写大都市中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 活,暴露了大都市的异化、病态,展现了大 都市的罪恶和人性的丑陋。
他笔下的人物多以女性为主,但她们多 是一些思想的空壳。刘呐鸥尤其爱在作品 中表现女性情感的商品化和滥情。如《两 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与卫生》等 篇都属于这种性质。 作品形式的意义大于思想意义,30年 代后,较少作品出版。
穆时英小说更多的是从文化的碰撞中展 示人生存的困境,表现人在现代文明的压抑 下自我的丧失,成为了“非人”,具有现代 哲学的意味。具体现表现: 1.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作品中充满 了浓重的颓废、悲观乃至绝望的思想倾向; 2.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大量采用了电影 镜头组切的艺术手法; 3.凭直觉去体验表现现代人的全部复杂性,突 出感觉,把现实图化心理化; 4.语言流畅灵动,句式重叠回环,用诗的手法 写小说,使小说满蕴诗意。
4、从对情爱的表现上看,刘呐欧笔下的女性更 多的是欲念、肉的沉醉和官能的刺激,他们都是 生活中的享乐主义者; 穆时英小说中生活的放纵,更多的是因为生活所 迫的沉沦,多一层生活重压下的痛苦; 施蛰存的小说更多的是从都市的个体生命中去揭 示人心理的复杂性,表现人的异化和心理的搏斗 和痛苦,常常取材与历史,带有魔幻和传奇色彩, 构筑的是一个被欲望驱使而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制 约的世俗世界。
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小珍集》,已经 从现代主义较多地回到现实主义。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文学成就高的作家, 他创作题材广泛,擅长用西方弗洛伊德的心 理分析学说来表现人的复杂心理,以及现代 大都市文明的快节奏对人心理带来的扭曲。 多写人物由于情欲被压抑而导致的变态、焦 虑和恐惧。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新感觉派

2.施蛰存的小说创作:
(1)施蛰存历史题材小说: 《鸠摩罗 什》、 《将军的头》、 《石秀之恋》 等,用精神分析理论来重新解释历史人 物和事件。
第一,将古代人物世俗化。(石秀等) 第二,揭示了古代人物的二重甚至多重人格。 (鸠摩罗什、花惊定将军)
23
(2)施蛰存都市题材小说
A、表现性爱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主题: 《梅雨之夕》、《在巴黎大戏院》、 《春阳》等。 B、表现孤独、异化、生存困境等现代 主义文学主题: 《梅雨之夕》、《名片》、《鸥》等。
9
(1)小说主要内容: A、用“新感觉”描写上海的都市 生活和男女性爱。 当时就有人评价说:“(刘呐鸥) 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着他的特殊的 手腕,他把这飞机、电影、JAZZ、摩天 楼、色情(狂)、长型汽车的高速度大 量生产的现代生活,下着锐利的解剖 刀。”——(《文坛消息》,载《新文 艺》2卷1号,1930年3月)
26
7
2.刘呐鸥小说创作
刘呐鸥的小说创作 并不多,仅有短篇小说 集《都市风景线》 及 集外的《赤道下》 (《现代》2卷1期, 1932年11月)、《A Lady to Keep You Company》 等 少 量 小 说。
8
《都市风景线》包括刘呐鸥在1928 至1929两年中所写小说8篇:《游戏》、 《风景》、《流》、《热情之骨》、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和卫 生》、《残留》和《方程式》,由上海 水沫书店1930年4月出版。这是中国第 一本较多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创作的短 篇小说集。
15
1932年在《现代》杂志创刊号上发 表小说《公墓》,为创刊首篇作品,成为 现代派健将,以其年少多产而风格独特, 被人称为“鬼才”作家。同年出版第一本 小说集《南北极》,反映上流社会和下层 社会的两极对立。1933年出版的第二本小 说集《公墓》,转而描写光怪陆离的都市 生活,技巧上也显示出作者着意学习和运 用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的现代派手 法,还尝试过写作弗罗伊德式的心理小说, 迥然有别于《南北极》。
新感觉派小说

• 2、穆时英(1912~1940) ,浙江慈溪人, “新感觉派圣手”。 • 第一个短篇集《南北极》(1932年)多写 城乡下层嫉恶如仇、粗豪嗜斗的流氓无产 者。第二个小说集《公墓》(1933年), 多写灯红酒绿的舞厅、夜总会、大旅馆等 都市消费场所。 • 《上海的狐步舞》: 描摹上海这个半殖民 地都市的世态: 黑社会暗杀、后母与儿子 乱伦、富豪嫖娼、婆婆为儿媳妇拉皮 条……展示了都市的没落疯狂。 • “跑马厅屋顶上,风针上的金马向着红月 亮撒开了四蹄。在那片大草地四周泛滥着 光的海浪,罪恶的海浪,慕尔堂浸在黑暗 里,跪着,在替这些下地狱的男女祈祷, 大世界的塔尖拒绝了忏悔,骄傲地瞧着这 位迂牧师,放射着一圈圈地灯光”
• 刘呐鸥(1900—1939),原名刘灿波,台 湾省台南人。《都市风景线》是中国第一 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创作的小说集。 •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男女主人公从 • 赛马场到吃茶店,再到大街,最后到舞场, 由艳遇到分手,前后三个小时,场景在不 断变换,“故事”还没来得及展开,读者 几乎跟“呆得出神”的男主人公一样还未 明白过来,小说便在女主人公“我还未曾 跟一个gentleman一块儿过过三个钟头以 上”的嘲弄中结束了。 • 《风景》:一对偶遇的男女主人在火车上 相互对视和玩味中产生了性的冲动,那位 本打算去县城陪丈夫度周末的摩登女士竟 然主动邀请陌生的男主人公中途下车,二 人在“直线的邀请”和“直线的从命”中 一拍即合,在美妙的乡间风景中放纵野合。
二、现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
• 1905年出生于台湾没落地 主家庭的刘呐鸥,1920至 1925年求学于日本,1926 年带着他的创业梦来到上 海,并结识了他的现代派 同人施蛰存、戴望舒、杜 衡、穆时英、叶灵凤、徐 霞村等人。刘呐鸥把上海 作为他事业的“将来的 地”,他在上海搞创作、 办书店、出杂志、拍电影、 做房产,以多元的身份活 跃于“十里洋场”,直到 1940年9月遇刺身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8-1936)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的形成 新感觉派作家简介 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 刘呐鸥 穆时英 施蛰存 新感觉派小说的价值
新感觉派的形成:《无轨列车》
1928年暑假,刘呐鸥来到上海,他喜欢 新兴文学与电影。 刘呐鸥与戴望舒、施蛰存等商议创办了 《无轨列车》(1928-910——1928-12-25) 与第一书店(仅存在2个月左右被禁止) 刘呐鸥为老板、戴望舒为经理、施蛰存 为营业员。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热情之骨》比也尔先生来到东洋寻找诗意。“——给我五百元好么? 比也尔一时好象从头上被覆了一盆冷水一样地跳了起来。他只是跪在椅 褥下,把抱着腰围的两手放松,半晌不能讲出半句话来。他想,梦尽了, 热情也飞了。什么一切都完了。他真猜不出这女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 出这种话来。我的爱人竟是个常人以下的娼妇吗?他不能相信自己了。 幻灭,落胆,他只好在玫瑰路中彷徨了。并不是金钱的问题,五百元也 不够买自己想买给她的钻石的戒指。他想她真是打趣他。他觉得自己真 实可怜,同时又觉得一种愤怒,眼圈即时热将起来。半晌他站起来默默 地开了灯;走进司机室里去。 “你说我太金钱的吗?但是在这一切抽象的东西,如正义,道德的价值 都可以用金钱买的经济时代,你叫我不要拿贞操向自己所心许的人换点 紧急要用的钱来用吗?在我五百块钱,如果向我父亲写一封信去,不说 五百块,就是五千块也可以马上拿到手里的。可是我觉得向你要便当一 点。我知道你是不会吝啬这五百块钱的。就是这一个月间你为我花的也 不在这数目的两倍之下吧!还是你说我不应该在那个时候说出来吗?我 本来是不受管束的女人,想说就说,那种不能把自己的思想随时随刻表 示出来的人们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这个人太MATERIELLE也好的。” “你每开口就象诗人一样地做诗,但是你所要求的那种诗,在这个时代 是什么地方都找不到的。诗的内容已经变换了。就使有诗在你的眼前, 恐怕你也看不出吧。这好了,好让你去做着往时的旧梦。” 把这个看完,比也尔便象吞下了铁钉一样地忧郁起来。
〈都市风景线〉的艺术特征
都市现代背景与氛围的营造:娱乐场所、公园、街道、洋房、汽车、 都市现代背景与氛围的营造:娱乐场所、公园、街道、洋房、汽车、 郊外 李欧梵说“把汽车和舞场如此突出作为都市文明象征的作家,刘呐欧可 能算是第一人。” 女性不仅被描写成现代尤物,而且喜欢、追逐体现速度与魅力的都市商 品,尤其是汽车。有学者指出,将这种女子与汽车的并置暗示了“这个 城市的节奏就是现代女子更换男友的速度,就是现代女子对风驰的赛车 的喜爱:一时的场景一时的罗曼史,一个充满飞车和短暂邂逅的都会” 电影般的“场景”叙事与结构方式。 电影般的“场景”叙事与结构方式。 性场面都被处理成叙述的“空白”,故事情节的自然过程被切割成电影 式的镜头转换。 静止的自然描写、背景描写等叙述形式基本消失,人物的活动与对话等 场景被突现出来。 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衔接段落也被省略,从一个场景直接过渡到另一个 场景。
新感觉派作家简介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浙江慈 穆时英 溪人,父为银行家。幼年随父来上海,17岁入 光华大学学习。1929年开始在《新文艺》上发 表作品。1933年后,担任国民党图书检查官 1934年10月与叶灵凤合编《文艺画报》,又筹 办《文艺月刊》,后到潘公展控制的《晨报》 编副刊《晨曦》。此后离开上海去香港,跟广 州的舞女生活在一起。抗战爆发后回上海, 1940年刘呐鸥被杀后,接替刘担任《文汇报》 社长,1940年被暗杀,市风景线》(8篇)( 都市风景线》 篇)(1930年,水沫书店) 年 水沫书店) 目录:游戏、风景、 热情之骨、 目录:游戏、风景、流、热情之骨、两个时间的不感 症者、礼仪与卫生、残留、 症者、礼仪与卫生、残留、方程式 游戏》 《游戏》一个女子跟男主人公步青相爱,但她却决定 跟从另一个男人到H地去生活,因为他赞美她的颈部美 丽,还要送给她一辆汽车。临行前,她跟他在一房间 里做了爱。之后的一段对话表现了女子的态度:“他? 啊,我知道了。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在这会儿想起他 来了?我对你老实说,我或者明天起开始爱着他,但 是此刻,除了你,我是没有爱谁的。你呢?你爱我吗? /你知道的。/那不是好了吗?还有什么话说。你我都有 权利的哪!”
新感觉派的形成:《现代》
1932年5月,《现代》创刊,新感觉派作 家又聚集一起。 1935年5月停刊 1卷—2卷,施蛰存主编(1932/5—1933/4) 3卷—6卷1期,施蛰存、杜衡主编 (1933/5—1935/11) 6卷2—6卷4期,汪馥泉主编(1935/12— 1936/2)
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简介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 风景》报馆的燃青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去丈夫工作所 风景 》 在地陪丈夫度周末的太太,“自由和大胆”是她的天 性,结果她诱惑他在中途下车,在一家旅馆安置好之 后,带着他到野外的小丘上做爱。 小说描写: 小说描写 :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把身上的衣服脱得精 光,只留着一件极薄的沙肉衣。在素绢一样光滑的肌 肤上,数十条的多瑙河正显着碧绿的清流。吊袜带红 红地啮着雪白的大腿。——看什么?若不是尊重了你 这绅士,我早已把自然的美衣穿起来了。你快也把那 机械般的衣服脱下来吧!” 结尾写道: 结尾写道:“这天傍晚,车站的站长看见了他早上看 见过的一对男女走进上行的列车去——一个是要替报 社去得会议的知识,一个是要去陪她的丈夫过个空闲 的WEEKEND。”
新感觉派的形成:水沫书店
1929年初,第一书店改为水沫书店,采用出版社的形式,1931年因资金 困难与政治压力自动停业。另办东华书店,改变出版方向,想多出大众 化的日常用书,1932年1月凇沪战争爆发后停业。 水沫丛书: 同人性创作丛书---戴望舒《我的记忆》、徐霞村《古国的人们》、施蛰 存《上元灯》、姚蓬子《银铃》、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现代作家小集:横光利一《新郎的感想》、[奥]显尼志勒《牧人之笛》、 劳伦斯《二青鸟》、[苏]皮力涅克《青色的海》 新兴文学丛书:平林夕仔《在施疗室》、[美]约翰·李德《革命的女儿》、 [德]雷马克《西线无战事》、辛克莱《钱魔》 科学的文艺丛书:鲁迅译、蒲力汗诺夫《艺术论》,雪峰译卢那卡尔斯 基《艺术之社会基础》等 《新文艺》月刊: 1929年9月——1930年4月,共出2卷8期。 1——6期,倾向不明显的同人刊物 7——8期,从2卷1期开始,受形式影响以左翼刊物的姿 态出现,因 怕刊物和书店被查封,自动停刊。
都市风景线的主题内容
一个持有传统经验与历史记忆的男性窥视者与 欲求者(过时的父系制的道德感性),在一个 自由大胆而毫无拘束的现代摩登女性面前(都 市的现代性产物),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表现 现代都市文明培育起来的享乐主义与颓废主义 逐渐取代传统的文明形式。 中产阶级消费的意识形态。《礼仪与卫生》 《方程式》两篇小说,表现了中产阶级“自我 中心”的消费伦理意识与生命观念,即家庭与 性已成为消费的自然对象,成为个人获得存在 意义的自我确证。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方程式》在公司上班的Y先生就喜欢吃妻子做的青菜,喜欢“一边看 着桌子的青菜叶,一边看着密昔斯Y的。他尤其欢喜看将要把青菜叶吞 进去的密昔斯Y那只小嘴。”但是半年前密斯脱Y的妻子死了,他的生活 和事业也发生大的转折。他姑母知道情况后,就给介绍女朋友,密斯脱 Y看中密斯A和密斯W。密斯A有“地方让仿佛使密斯脱Y唤起他对于死 了的密昔斯的幻影”,天真的十八岁的密斯W是他“从未尝过的异味”, “发现了在她和他的会计簿的中间的一条通道”。密斯脱Y一时难以确 定选择谁,续弦之事就被工作耽搁了。焦急的姑母误会他没有找到中意 的,又给介绍一个密斯S,“密斯S是美丽,温柔,懂音乐,讲西洋话”, 是“一切好的要素的总结晶”,但他告诉姑母自己两天后就要出差,所 以不想再跟女子见面了,“谁能够在两天之内跟我结婚的我就娶她。” 结果他娶了密斯S。 小说结束时写道:“两天后密斯脱Y在总统船室这柔软的床上拥抱着的 却不是耳朵垂着翡翠的密斯A,也不是PERMANENT WAVE的密斯W, 而是到昨天还不相识的密斯S。因为密斯A的祖母恰在前天逝世,而密斯 W又跟父亲到青岛去不在。所以做了密斯脱Y的新MRS的,便轮到了密 斯S。密斯脱Y于是在桃色的感情中,一边闻着在身边氲氤着的温香,一 边手掌里乐着美满的处感,想:我早知道了,‘TEEN’内的女儿是没有 一个不可爱的,谁不愿意在新洗过的床巾上睡觉。于是他便觉得像解决 了方程式一般地爽快。 至于密斯脱Y得到了新夫人之后,他的统计表上的数目会不会腾涨,那 是要待下期的总结算。”
〈都市风景线〉的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的描绘——情欲式的勾画。 情欲式的勾画。 人物形象的描绘 情欲式的勾画
摩登女郎多是樱桃嘴、理智的前额、隆直的希腊鼻、受惊式的眼睛、浅 黑的肌肤、高耸的胸脯、柔滑的鳗鱼式的身体。刘呐欧在1934年《妇人 画报》上发表《现代表情美的造型》的文章说: 她们的行动及感情的内动方式是大胆、直接、无羁束,但是在未发的当 儿却自动地把它抑制着。克劳馥的张大眼睛,紧闭着嘴唇,向男子凝视 的一个表情型恰好是说明着这般心理。内心是热情在奔流着,然而这奔 流却找不着出路,被绞杀而停滞于眼睛和嘴唇间。男子由这表情所受的 心理反动是:这孩子似乎恨不能一口儿吞下去一般地爱着我,但是她却 怪可怜地不敢说出来。这里她有着双重的心理享受。现代的男子是爱着 这样一个不时都热情地寻找着一个男人来爱,能似乎永远地找不到的女 子。把这心理无停地表露于脸上,于是女子在男子的心目中便现出是最 美、最摩登。 男子形象多是幼稚可笑的“傻帽”,被叙述成一个瘦弱苗条的人,怯懦 的行为与守旧的意识使他象一个不懂事的“小男孩”,在他们窥视、欲 望的大胆而自由的现代女子面前,不仅不是智慧的主体,不能把自己的 欲望在女子身上实现,反而成为自信十足的现代女性手中的“玩物”。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礼仪与卫生》律师姚启明跟“两年前以近似恋爱的感情娶来的”妻子 可琼“老是不能合作”。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世界里,老不干涉,但 这却不是真理。因为他们无论在人前或是在私室,都时常表现着强烈的 爱情,做着不绝的爱抚。”他们都把性欲望的实现或发泄视为保持生命 健康的卫生原则。所以,启明工作之余常找卖笑妇“打扫屯留在身体里 的一些烦郁的情欲”,而妻子也不断跟音乐家、画家、外国人等来往。 当妻子决定跟一个外国商人到安南享受浪漫爱情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妹 妹白然介绍给启明,以避免他到外边寻欢染病。小说结尾可琼留言写道: “我对于你的爱是不变的。这是真实,至少在我心理上是一点没有矛盾 的。你可不用找我来。如果我不愿跟你回去就是找到也没有用的。你如 觉得太便宜了我,法律是你的掌中物,只须几笔便可以永久不见面了。 我的朋友,请你不必用严厉的手续吧,因这完全是出于我的意思,他不 过是我的PEKINESE(小狮狗)罢了。只有这一个恳求。至于我不在中 你的寂寞我早已料到了,这小小的事体在你当然是很容易解决的,可是 当心,容易的往往是非卫生的。所以我已经说好了然来陪你了。然是我 世上第一个亲爱的(你只好算第二),希望你好生地爱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