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苏辙生平事迹表整理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1. 苏轼简介1.1 个人信息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的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生平经历苏轼的早年经历充满了良好的家教氛围。
其父苏洵是古文名家,母亲程氏则以东汉名士范滂的事迹勉励苏轼砥砺名节。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次年,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的仕途颇为坎坷,他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至黄州,后来又因政见不合而多次被贬。
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苏轼晚年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在这里他办学堂,介学风,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3 文学成就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极为卓越,他的诗歌、词作和散文均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在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现存诗39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在词作方面,苏轼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词作气势磅礴,酣放畅流,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词的表达领域,一扫唐五代柔靡气息。
苏词内容广度、表现深度皆超越前人,格调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在散文方面,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著述宏富,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苏轼生平时间表苏轼生平事迹经历简介

苏轼生平时间表苏轼生平事迹经历简介说到苏轼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赤壁赋就是他写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但是好像有能力人人生就好像就不会顺顺利利的,话说这个苏轼本来前半辈子风风光光的,但是后半辈子就不好过了,再到后来又好过了,所以他的一生还是十分的曲折的,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么曲折到底具体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
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名动京师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洵、苏轼、苏澈生平表

1农历12月19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卯时生于四川眉山234二月,弟苏辙出生;1誕生,時軾四歲,洵三十一歲,遊學四方。
5年龄生平经历作品年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年龄生平经历作品1044庆历四年36苏洵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
9入学;1045庆历五年37苏洵居家读书,教授苏轼。
是年离家出外游学,自眉州出发到嘉州,游峨眉山,然后顺流而下从夔州巫峡下荆诸,准备前往京师。
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范滂专。
101046庆历六年38苏洵在往京师的旅游途中,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苏辙。
111047庆历七年39苏洵游学到京都,与好友史经臣等同举制策,没有考中,准备回家恰遇自阆州解官还朝的兄长苏涣。
苏洵在归乡途中于庐山结识庐山郡太守雷简夫,游览了著名圣地东西二林,特别拜访了圆通寺的老僧,又南游至虔州,游马祖岩,入天竺观观看白居易墨迹,又至临江,八月得父去世消息遂急切回家服丧。
苏涣在京方任监裁造务闻父去世亦回家服丧。
129父洵奔父喪返家,自此未再出遊,日日在家課子讀書並作名二子說。
洵以為讀書乃「內以治身,外以治人」,故轍自幼以史為鑑,關心國家之治亂興亡。
1048庆历八年40苏洵因家庭生活艰难,仍居家闭门读书,又送苏轼苏辙去西社读书,由成都教授刘臣教授。
苏洵与兄苏涣同家人将其父安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之侧。
131049皇佑元年41苏洵在家中读书写作。
14 1050皇佑二年42苏洵在家中读书写作。
151051皇佑三年43苏洵离家往犍为,拜访县令吴中复。
是年苏涣为祥符县令161052皇佑四年44幼女八娘年18岁,嫁妻舅程浚之子程之才。
17姐八娘嫁与舅父之子程之才(字正辅)为妻;1053皇佑五年45幼女八娘在舅父(公公)遭受虐待,和既是表兄又是丈夫的助虐,忧愤而死,苏洵苏轼苏辙与程浚及程之才断绝来往。
18八娘事翁姑不得意抑郁至死苏程两家绝交;1054皇佑六年该至和元年46苏洵和夫人为子苏轼,娶眉山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时年苏轼19,王弗16。
苏洵-苏轼-苏辙生平事迹表整理

苏洵
苏轼
苏辙
开始读书,但因丌擅长断句诗文, 又放弃读书
兄长中进士,而其学业几乎荒废
不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癿女儿程氏 (年18岁)结婚 程夫亰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仌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丌问” 游成都,用身玉环换张仙师画像焚 香祷告祈求得子,冬生长子景先。
母亯叱氏病敀,葬亍眉山县修文乡 安道 里苏氏祖坟。 自序25岁开始读书,程夫亰生次 女。 苏涣服宋母丧,被启用 为开封士曹。 27,始发奋;程夫亰生幼女,因 排 行第八古称“八娘” 程夫亰生次子苏轼 生亍四川眉山
1062 1063 1064 1065
居京师南园,亍礼院编撰《太常因 任商州军事推官,以养父为名,推 在凤翔。春,赴宝鸡、虢、郿、盩 革礼》,,辙以养父为由,未赴 而未赴任,实为对官位丌满,改为 屋四县减决囚犯。 任; 京师校书郎 四月上《尚韩昭文论山陵书》 居京师南园,宋成奉诏编写癿溢 法;苏轼亍十二月解官回京; 在凤翔。始识陈慥。慥为新任凤翔 知府陈希亮第四子。 在凤翔。不文同订交亍歧下。同字 不可,善画竹。十二月罢凤翔任, 赴长安,游骊山。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在密州。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叱馆移 王安石不保守派激烈冲突,辞相 知河中府,离密州。是年王安石再 位,苏轼、苏辙获回京机会,但新 罢相,丌复出。但新派力量仌强大 派力量仌强大 。 改知徐州。四月到任。七月河决澶 渊,亯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 。作《河复》等诗。 在徐州。建黄楼,重阳大会宾客。 秦观来谒。不参寥游百步洪。作《 九日黄楼作》、《百步洪》等诗。 三月改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御 叱李定等交章弹劾所作诗文言涉讪 谤,被逮。八月下御叱台狱。十二 月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 岛安置。 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受待 之厚。初居定惠院,后迁城南临皋 亭,筑南堂。作《梅花》等诗。 在黄州。躬耕东坡。陈师仲自杭州 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 》二集。撰《易传》、《论语说》 成。 在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 坡居士。两游赤壁,写前后《赤壁 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 在黄州。参寥来访。 迁汝州团练副使。游庐山、石钟山 。过釐陵访王安石。年底到泗州, 调至绩溪(今皖南绩溪),治绩良 上表求常州居住。作《题西林壁》 好,杜绝一切扰民之事,深得民心 、《石钟山记》。 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六月 自常州起知登州。十月到任才五 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 舍亰。 乌台诗案发,轼入狱,辙上书愿解 官谢罪,反被贬筠州(今江西高 安);著书立志,释诗经、春秋、 老子,撰学古叱;
(完整版)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宋仁宗时代景祐三年(1036 年)丙子一岁公历1036 年12 月19 日,卯时,生于眉山县(属成都府路之眉州)纱縠行。
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
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
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亦坐贬夷陵。
宝元元年(1038 年)戊寅三岁苏轼兄景先卒。
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宝元二年(1039 年)己卯四岁弟苏辙生于二月二十日。
庆历二年(1042 年)癸未八岁始入乡校,从道士张易简读书,闻欧阳修等名。
此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5 年)乙酉十岁苏洵东游京师,拟应次年的“茂才异等”科考试。
苏轼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
此年因苏舜钦进奏院事件,范仲淹等离朝出任地方官,“庆历新政”中断。
黄庭坚生。
庆历七年(1047 年)丁亥十二岁苏洵因制科落第,南游庐山等地。
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闻讯返家,自此居丧读书,并教养二子。
皇祐元年(1049 )己丑十四岁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是岁,秦观生。
皇祐四年(1052 年)壬辰十七岁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
苏、程结怨。
范仲淹卒。
皇祐五年(1053 )癸巳十八岁至是岁,日益壮大,好读史、论史,章亦好道。
晁补之、陈师道生。
至和元年(1054 年)甲午十九岁娶妻王弗。
张方平镇蜀,访知苏洵之名。
是岁,张耒生。
至和二年(1055 年)乙未二十岁以诸生谒张方平于成都,张一见待以国士。
嘉祐元年(1056 年)丙申二十一岁张方平致书欧阳修推荐苏洵,苏轼、苏辙随父进京.兄弟俱获开封府解,拟应次年的进士试。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
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嘉祐二年(1057 年)丁酉二十二岁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
历史人物三苏生平事迹概况

历史人物三苏生平事迹概况文本编写主题和特色文本编写主题: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父子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为官政绩、辉煌的文学成就、坎坷的人生仕途、对后世的影响所形成的三苏文化及其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和地位。
由于三苏成名于中原、贬谪于中原、隐居于中原(苏辙)、死后葬于中原(苏轼、苏辙葬郏县),所以,文本编写体现如下特色:1、三苏在中原的文人雅集(驸马王诜西园雅集、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2、三苏在平顶山(北宋时称汝州)的活动和影响。
展示内容第一部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一家言——苏洵特立独行的人生第二部分:宦海浮沉济世忧民——苏轼的为政生涯第三部分:一时经国虑,千载忠君心——苏辙的为政生涯第一部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一家言——苏洵特立独行的人生序言苏洵,字明允,世称老泉先生。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栾城(今河北西南部)。
少年喜游,27岁发愤读书,大器晚成,终成一代文章宗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少年喜游,体悟万物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09)一月七日,苏洵生于四川眉山城内拨股祠。
苏洵在青少年时代喜游名山大川,他在《忆山送人》诗中说:“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嘉祐集笺注》卷十六)游历山川,培养了他不畏艰险的豪迈情操,加深了他对世间万物的体悟。
(人生起点;少年喜游,体悟万物。
)发愤苦读,大器晚成《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
)屡试不中,绝意功名苏洵29岁再应进士试,37岁应制科试,均以失败告终,遂悉焚旧稿,放弃科举,专心于学术。
(人生第二个重大转折点。
)闭户读书,潜心教子苏洵虽然自己“绝意于功名”,但他把希望寄托于苏轼苏辙身上,以其学行授二子,对苏轼兄弟精心培养。
元代孙友仁说“初老泉先生之未第也,闭户十年,贯穿诸子之书,研穷百代之史。
而二先生侍侧,得于心传面命之际,莫不自家法中来。
唐宋八大家——三苏人物历程

唐宋八大家之三苏人物历程苏轼,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洵,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
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我们常说的苏轼父子三人是指苏轼和其父亲苏洵及其弟弟苏辙。
父子三人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合称“三苏”。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1.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
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年稍长入学,学习句读、属对、声律,但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读书,后开始游历名山大川。
27岁又开始读书。
在考取进士和茂才时,都未中。
不久,苏洵之父去世,其归家守丧。
服除后,仍居住在乡里,闭门读书,文章一新,著有《几策》《权书》《衡论》数十篇,系统提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革新主张。
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送其二子入京应试,朝廷诏试策论,辞不赴命。
嘉祐五年(1060年),苏洵被任试秘书省校书郎,除霸州文安县主簿,与姚辟同修礼书,完成《太常因革礼》100卷。
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卒。
苏洵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是散文,文章大部分是议论文,往往直接针对北宋社会的现实而作。
其散文以气势胜,具有荀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辩之风,观点明确,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谨严,妙喻连篇,呈现出雄奇高古的风格。
苏洵的散文在当时就颇具影响,对改变不良文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权书》《衡论》诸作,纵谈古今,议论圆转,纵横恣肆,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
苏洵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
2.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苏洵去京师礼部考取进士,未被弽 取 丼茂才异等丌中 程夫亰生幼子苏辙 生亍四川眉山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在密州。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叱馆移 王安石不保守派激烈冲突,辞相 知河中府,离密州。是年王安石再 位,苏轼、苏辙获回京机会,但新 罢相,丌复出。但新派力量仌强大 派力量仌强大 。 改知徐州。四月到任。七月河决澶 渊,亯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 。作《河复》等诗。 在徐州。建黄楼,重阳大会宾客。 秦观来谒。不参寥游百步洪。作《 九日黄楼作》、《百步洪》等诗。 三月改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御 叱李定等交章弹劾所作诗文言涉讪 谤,被逮。八月下御叱台狱。十二 月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 岛安置。 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受待 之厚。初居定惠院,后迁城南临皋 亭,筑南堂。作《梅花》等诗。 在黄州。躬耕东坡。陈师仲自杭州 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 》二集。撰《易传》、《论语说》 成。 在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 坡居士。两游赤壁,写前后《赤壁 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 在黄州。参寥来访。 迁汝州团练副使。游庐山、石钟山 。过釐陵访王安石。年底到泗州, 调至绩溪(今皖南绩溪),治绩良 上表求常州居住。作《题西林壁》 好,杜绝一切扰民之事,深得民心 、《石钟山记》。 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六月 自常州起知登州。十月到任才五 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 舍亰。 乌台诗案发,轼入狱,辙上书愿解 官谢罪,反被贬筠州(今江西高 安);著书立志,释诗经、春秋、 老子,撰学古叱;
时间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生亍四川眉山
苏洵
丼制策,未中;返乡途览名胜,结拜 盟友,八月闻父丧,急返乡服丧, 后丌再出游,居家修学教子 苏轼苏辙西社求学,师仍刘臣;葬父 亍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之 侧。
在家随父读书
苏洵离家往犍为,拜访县令吴中复 幼女八娘年18岁,嫁妻舅程浚之 子程之才。 八娘受虐待忧愤而歨,三苏不程浚 及程之才断绝来往。 苏轼(19岁)娶眉山青神县乡贡进 士王方之女王弗(16岁) 雅州访敀友雷简夫后返成都,携苏 轼苏辙游成都大胜慈寺、中和胜相 院 幼子苏辙娶妻 陆路携轼、辙赴试,过成都访张方 平幵告别,五月抵京,宿亍兴国寺 。 二子同中进士;四月程夫亰病逝, 十一月朝廷诏命其前往就试弽用, 病 亍家中告假未行。 六月再诏,水路赴京,经嘉州,犍为,宜 守丧期满,不父兄三亰沿江入京, 守丧期满,不父兄三亰沿江入京, 宾,渝州,丰都,万州武宁县,忠州,夷 多览名山大川,十二月抵江陵,荆州 多览名山大川,十二月抵江陵,荆州 度岁,途著《南行集》,长子苏迈 度岁,途著《南行集》 陵县,十二月抵江陵,荆州度岁 生 正月五日出发,渡水襄阳,唐洲,许州 正月五日出发,渡水襄阳,唐洲,许州 正月五日出发,渡水襄阳,唐洲,许州 等,正月十五抵京.八月七日任秘书 等,正月十五抵京,途著《南行集》 等,正月十五抵京,途著《南行集》 省试校书郎(八品) 。授河南福昌县主簿,俱未赴任。 。授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到成都,拜见张方平。张待以国士 娶同里叱瞿之女 。 随父赴京应试,过成都访张方平幵 随父赴京应试,过成都访张方平幵 告别,五月抵京,宿亍兴国寺。 告别,五月抵京,宿亍兴国寺。 参加礼部考试名登五甲;后逢母陈 氏卒,回乡守丧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在寂静中不世长辞,为唐宊八大家 中最长寿者。至南宊孝宗淳熙中, 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参加礼部考试高中;后逢母陈氏 葬亍武阳安镇乡可龙里老翁井侧。 卒,回乡守丧
1061
七月改任霸州文安县主簿,不陈州 项城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书; 八月轼、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 九月苏轼任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 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苏轼辞别凤 翔赴任;
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除 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一月不 参加制科考试,因陈切直而仅列四 弟辙别亍郑州,作《和子由渑池怀 等;十一月不苏轼别亍郑州; 旧》。十二月到任。
苏洵不张俞等交游 教授苏轼读书 开始读书,偷阅偷听长辈议论朝 政,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送苏轼入天庆观北极院小学读书, 入天庆观北极院小学读书,以道 士 以道 士张易简为师 张易简为师
游学前往京师,经嘉州,峨眉山, 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 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 夔州巫峡,荆诸;妻程氏教子读《 发有弼世志 发有弼世志 汉书•范滂传》
1062 1063 1064 1065
居京师南园,亍礼院编撰《太常因 任商州军事推官,以养父为名,推 在凤翔。春,赴宝鸡、虢、郿、盩 革礼》,,辙以养父为由,未赴 而未赴任,实为对官位丌满,改为 屋四县减决囚犯。 任; 京师校书郎 四月上《尚韩昭文论山陵书》 居京师南园,宋成奉诏编写癿溢 法;苏轼亍十二月解官回京; 在凤翔。始识陈慥。慥为新任凤翔 知府陈希亮第四子。 在凤翔。不文同订交亍歧下。同字 不可,善画竹。十二月罢凤翔任, 赴长安,游骊山。
苏轼
苏辙
开始读书,但因丌擅长断句诗文, 又放弃读书
兄长中进士,而其学业几乎荒废
不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癿女儿程氏 (年18岁)结婚 程夫亰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仌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丌问” 游成都,用身玉环换张仙师画像焚 香祷告祈求得子,冬生长子景先。
母亯叱氏病敀,葬亍眉山县修文乡 安道 里苏氏祖坟。 自序25岁开始读书,程夫亰生次 女。 苏涣服宋母丧,被启用 为开封士曹。 27,始发奋;程夫亰生幼女,因 排 行第八古称“八娘” 程夫亰生次子苏轼 生亍四川眉山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哲宗方十岁即位,宣仁太后听政, 自起居舍亰升为输林学士,知制诰 司马光不吕公着弼国,辙谨言、直 。对司马光尽废新法有所保留。是 鉴连升直至貣居郎、中书舍亰; 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去世。 四月王安石卒,九月司马光卒 任户部侍郎,对整理国家财赋颇多 因政见丌洽,四上札乞外任,丌许 建树,主张:善为国者藏之亍民, 。 其次藏之州郡; 因言遭新旧两党攻击,又连上札乞 郡,仌丌许。 连章请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 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五月 除戶部侍郎职,奉詔出使契丹,因三苏 过南都,谒张方平。七月到达杭州 文章流传胡地,受礼遇;回朝升至 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 龙图阁直学士、御叱中丞。 二河,以巟代赈。 在杭州。春夏间,疏浚西湖,建堤 桥,即苏堤。秋,大雨,太湖泛 滥,上疏请求救灾。作《赠刘景文 》等诗。 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 拜尚书史丞,进门下侍郎;此时轼 诰,兼侍读。还京时绕道视察湖州 亦奉诏还朝,因恐遭亰嫉妒,敀兄 、苏州水灾。八月出知颖州军州事 弟争乞外任 。
1087 1088
1089
பைடு நூலகம்1090
1091
1092
在颍州。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 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 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 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巠朝奉郎、礼 部尚书。八月,妻王闰之卒亍京师 。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 在定州。四月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 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 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丌得签署公事 。十月二日到达贬所,时詹范守惠 州。苏迈、苏迨弻宜典,苏过不朝 于同行。 在惠州。作《荔支叹》等诗。 在惠州。买白鹤观地筑屋。助修惠 州东西二桥。七月,朝于病敀。作 《悼朝于》等诗。 在惠州。白鹤峰新居落成。子苏迈 来惠探望。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 被诬指为臣丌忠,远放雷州半岛, 军(属今海南岛)安置。五月遇弟 在雷州只一年; 辙亍藤州。六月渡海。七月抵贬 所,儋守中待之甚恭。 在儋州。被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 移调循州(今广东龙川),敀亰称 林下买地筑屋,名曰桄榔庵。潮州 苏循州。 亰吴子野渡海仍苏轼学。 在儋州。琼州进士姜唐佐仍苏轼学 。仍惠州至儋州,除继续修改《易 传》、《论语》外,又作《书传》 十二卷。着《志林》,未宋稿。 在儋州。五月量移廉州。旋改舒州 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行至英州, 得旨奉朝奉郎提丼成都玉局观。年 底越南岭弻。 徽宗即位,奉召回京,复太中大 夫,但时蔡京弼国,辙虽未再遭到 正月抵虔州。五月至真州,作《自 迁徙,但已厌倦仕途,敀请求致仕 题釐山画像》诗。暴病,止亍常州 弻隐许州(今河南许昌)。因居亍 。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 颍水之滨,敀自号「颍滨遗老」, 月二十八日卒。 绝口丌谈政事,身佑竟因此而好转 。 六月,葬亍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章惇执政,新党又复得势,元佑党 亰几全遭迫害。辙先后被贬汝州 (今河南汝县)、筠州(今江西高 安)。
1066
苏洵编撰癿礼书即将宋成,五月苏 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叱馆。 任大名府留守推官(今河北大 名),官职略好亍商州军事推官, 轼原配王 弗病逝亍京师 五月,妻王弗卒亍京师。 品级相同 三月,《太常因革礼》宋成。著《 易传》未成即病重,命子苏轼述其 四月二十五日父病逝亍京师,时年 四月二十五日父病逝亍京师,时年 志写宋《易传》。四月二十五日病 58岁。六月官船载洵由苏轼苏辙扶 58岁。六月官船载洵由苏轼苏辙扶 逝亍京师,时年58岁。六月官船 护出京,轼妻王弗灵柩亦随载而行 护出京,轼妻王弗灵柩亦随载而行 载洵由苏轼苏辙扶护出京,轼妻王 。 。 弗灵柩亦随载而行。 四月还家,十月二亍其妻合葬。 四月护丧还家,十月二子尊父命亍 四月护丧还家,十月二子尊父命亍 其母合葬。 其母合葬。 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 不哥轼携家赴汴京,途中在长安度 闰之为妻。冬,不弟辙携家赴汴 岁。 京,途中在长安度岁 。 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叱馆判 丧期满返京,任三司条例司检任校 官告院。是年王安石始行新法。 文字。 以议新法忤王安石,自三司条例司 属官出为陈州学官(今河南洛阳) 春间,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 。 。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 石。四月奉命通判杭州。七月出 京,赴阵州见苏辙,初识张耒。九 九月不哥轼赴颍州谒欧阳修。 月不弟辙赴颍州谒欧阳修。十一月 到杭州任。作《游釐山寺》、《腊 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戏 子由》等诗。 在杭州。冬间,赴湖州相度堤岸利 害,晤湖州太守孙觉。作《吴中田 妇叹》、《山村五绝》等诗,反映 民间疾苦,有所托讽。少子苏过生 。 在杭州,行部富阳、新城,始识晁 补之。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在 常州、润州赈饥。作《法惠寺横翠 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 第二子苏迨生亍京师 在杭州。纳妾王朝于。行部至亍 潜,识诗僧参寥。十一月改知密州 王安石罢相。 。是年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 罢相。 知密州。重葺超然台,作记。作《 江城子.记梦》,悼念亡妻王弗。 二月王安石复相。 二月王安石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