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丽治疗心包积液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心脏积水的治疗方法

心脏积水的治疗方法

心脏积水的治疗方法心脏积水,也称为心包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心脏积水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治疗心脏积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脏积水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脏积水的常见方法之一。

利尿剂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们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液体,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缓解心脏积水引起的水肿症状,如肿胀和呼吸困难。

除了利尿剂,医生还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其他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

其次,手术治疗也是治疗心脏积水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积水病例,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心包腔穿刺术和心包膜剥离术。

心包腔穿刺术是通过在患者胸部插入针管,将积液抽出来,从而减轻心脏的压力。

而心包膜剥离术则是通过手术切除心包膜的一部分,以减少积液的产生。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脏积水的症状。

例如,心脏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增强体能,减轻心脏负担。

心理疗法也很重要,因为心脏积水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

总之,治疗心脏积水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缓解心脏积水的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心脏积水的患者有所帮助。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养生小贴士)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养生小贴士)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心包积液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非常的大,严重的影响了心脏的功能,这时候就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如果比较严重,病情比较急,一般会采用西医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病情处于比较稳定的时期,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养和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治疗作用。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篱照当空则阴离自散,临床治疗痰饮病需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拨云见日。

张仲景给后世留下一张治疗水肿的著名方剂是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张仲景对痰饮病之病因和治法都做了具体的论述。

病因汗吐下后伤阴伤阳,脾肾阳虚,心阳不足。

治法为温药和之,即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剂为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温,甘淡渗湿,健脾利水化饮;桂枝温经散寒,降逆平冲;白术甘温,除湿健脾,化气行水;甘草甘温补虚,益气和中。

笔者认为心包积液仅仅温阳化气行水还不足以平息内乱,尚需使用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药,荡涤寇邪,方能收获奇功。

★己椒苈黄丸利水泄浊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9条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腹满、肠间有水由膀胱气化不利,肾阳亏虚,气不化水所致。

饮停胸胁,胸满头晕,心悸气短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之故。

己椒苈黄丸中汉防己、椒目、葶苈子三药,质轻上浮,能上能下,利水消肿,行水消胀,三药相合,导水饮下行,从小便而出;大黄为将军,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荡涤痰饮、瘀血从大便而下。

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熔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于一炉,心包积液自可消除。

★活血化瘀诸药通心脉心包积液,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外,还需活血化瘀。

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质黯红,边有瘀斑,或血脂高、血压高等均属于瘀血范畴。

心包积液护理观察要点

心包积液护理观察要点

心包积液护理观察要点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出现异常的液体积聚,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观察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心包积液的护理观察要点,以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1.呼吸状况: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频率加快,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等情况,以及有无咳嗽、咳痰等症状。

2.疼痛程度: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以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影响。

3.水肿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水肿,特别是面部、下肢和腹部等部位的水肿情况。

二、生命体征观察:1.体温: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现象。

2.血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是否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3.心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是否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异常情况。

4.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增快或减慢,以及呼吸节律是否规律。

三、心音观察:1.听诊心音:仔细听诊患者的心音,观察是否出现心音减弱、心音分裂或心音增强等异常情况。

2.心包摩擦音: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心包摩擦音,其表现为摩擦性的干燥或潮湿声音。

四、尿量观察:1.尿量:记录患者的尿量,观察是否出现尿量减少或尿量增加的情况。

2.尿液颜色: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是否正常,如出现深黄色或浑浊的尿液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

五、体重观察: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是否出现体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体重的变化可能与水肿程度相关。

六、心电图观察: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如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

七、心脏超声观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包积液的程度和性质,以及心脏结构的变化。

八、血液检查观察: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九、药物治疗观察: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心包积液的护理观察是对患者的全面关注和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音、尿量、体重、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在治疗心悸中的应用

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在治疗心悸中的应用

心悸属于现代医学 “心律失常”范畴,但多数抗心律失常 人体体温提高 0.5~2 ℃,若 再通 电,则能使之超过 4l℃ 。
药物在治疗的 同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对患者 的预后有负 3 典型病例
面影响,而中医治疗 具有不 良反应少 、能改善或使症状消失等
患者,女,35岁,教师,2009年 12月 4日就诊 。患者 自诉
生命的根基,故心 阳虚乃心悸 发病 的根本原 因。
救之,起死回生 。热之为用大矣哉。”体现 了砭术具有温补阳气
2 疗法 的具体运用
之功。现代研 究发现,砭术疗法的作用机制之一在于砭具远红
2.1 理 论 依 据
外 线 波 谱 及 超 声波 ,远 红 外 在 14.5 grn以上 ,超 声 波 的 波 幅 可 使
肾、肺 、肝四脏 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心为君主之 官,主血脉 而 气之 所盛 ;而 “原”即原气之 意,为人体 生命活动 的原 动力,
藏神;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而藏血 。生理上,肝气条达,气 血 为十 二经 脉维持 正常生理功 能之根本 。因此,针 刺神 门可调节
畅通,则心脉通 。病理上,若情志不遂 ,久致肝失条达,气滞血瘀, 手少阴心 经的经气 ,使之达到最适合人体经 气运 行的原始 状态 ,
关 键 词 :名 医经验 ;施 安 丽 ;砭 术 疗 法 ;心 悸
DOl: 10.3969/j.isSl1.1005—5 304.2012.05.045
中图分 类号 :R259.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5-0095—02
广东省中医院施安丽 教授 是砭术专家,倡施氏砭术综合疗
则心脉瘀阻;或肝血不足,心失所养 ,则心悸不宁;脾 不生血 、 即恢 复其 自组织性 。

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的内容简介

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的内容简介

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的内容简介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的内容简介引言:心水病,又称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它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分而导致的。

中医药在心水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水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在其防治中的作用,我们组织了一场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

主要内容:1. 什么是心水病- 对心水病的定义和病因进行简要介绍。

- 心水病的常见症状和发展过程。

- 心水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2. 中医药在心水病预防中的作用- 通过中医药调节身体脏腑功能,提高心脏健康水平。

- 中医药中常用于心水病预防的药物和草药介绍。

- 中医药辨证论治心水病的原则和方法。

3. 中医药在心水病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

- 中医药搭配心血管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 有效运用中医药调理心脏功能的案例分析。

4. 心水病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水病的概念和实践。

- 中医药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 患者可以采取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方法。

结论:通过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我们希望加强公众对心水病的了解,提高对中医药在心水病预防和治疗中的认识。

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和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和实践的验证,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医药的智慧和经验发扬光大,为心水病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观点和理解:心水病是一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心脏疾病,中医药在其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心水病的病因、发展过程以及与中医药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药对心水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中医药在心水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提高心脏的功能和健康水平。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心水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心水病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讲堂中,我们将介绍中医药对心水病的具体作用和使用方法,通过理论解说和实践案例的呈现,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

BG
8
病理基础
视积液量及增长速度而不同。 1. 少量积液或缓慢增长的大量积液
——心包腔压力轻度升高。 2. 短时内迅速增长的少量积液或超过心包代偿的大
量积液 ——心包压急速升高。
BG
9
血流动力学改变
BG
10
〔一般X线表现〕
1、积液<300ml:心影无明显改变; 2、积液> 300ml: (1)当心包积液量大300-500ml,心影开始向两侧增大,并 有上腔静脉影增宽及心隔角变钝的表现。 (2)当心包积液超过1000ml,心影明显增大呈“烧瓶状”或 “球形”,各心弓界限不清,心膈角变锐; (3)肺纹理正常或减少,肺野清晰; (4)短期内几次X线片出现心影迅速扩大。 (5)上纵膈影短缩; (6)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典型征象:巨大的心脏与清晰的肺纹理不相称。
液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
BG
32
临床表现
主要是重度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
劳累后呼吸困难是最早期的症状,是由于心
输出量相对固定,在活动时不能相应增加所致。
后期因大量胸腔积液、腹水使膈肌抬高和肺部充
血患者出现端坐呼吸。腹水、肿大的肝脏压迫腹
部脏器产生腹胀感。
BG
33
体征
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胸腔积液; 下肢水肿:
(二)MR信号: 低信号——纤维组织伴钙化; 高信号——尿毒症性的心包增厚。
BG
41
心包钙化
BG
42
缩窄性心包炎
BG
43
BG
44
BG
45
BG
46
BG
47
诊断依据
腹水,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体征,结合 心搏动减弱,齐脉静脉压升高;

心内科心包积液疾病中医诊疗思维

心内科心包积液疾病中医诊疗思维

心内科心包积液疾病中医诊疗思维一、不伴心脏压塞的心包积液(一)病因正常心包腔有20~50mL液体,为血浆的超滤液,大于50mL称为心包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渗出液包括浆液纤维蛋白性(蛋白浓度2~5g/dL)、化脓性、浆液血性(血细胞比容约10%)、血性(血细胞比容>10%)。

另外还有胆固醇及乳糜性积液。

渗出性心包积液常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结核、肿瘤、放射治疗及创伤等。

药物和结缔组织病、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和Dressler综合征等也占一定比例。

艾滋病是新出现的心包积液的原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心包积液的症状和体征与积液增长速度、积液量和心包伸展特性有关。

少量心包积液,增长速度慢,心包腔内压力升高不显著,可无任何症状。

大量心包积液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可产生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呃逆等。

心包积液少于150mL可无阳性体征。

积液量多时,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底部浊音界卧位时增宽,坐位时缩小,呈三角形;心尖冲动消失;听诊心音低而遥远或有心包摩擦音;左肩胛角下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称为Ewart征,为心包积液压迫左下肺叶所致。

2.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包积液诊断极有价值,积液超过50mL即可发现,小量心包积液以M型超声心动图像较清晰。

由于心脏形状很不规则,心包积液分布也不均匀很难精确计算,为临床需要分为小、中和大量心包积液。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少量积液的液性暗区在左室后外侧壁及心尖;中量积液扩展到后壁,暗区大于1cm,特别在收缩期;大量心包积液右心室前壁见暗区,右房受压,在心动周期中暗区围绕心脏。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示心包有无粘连,有无分隔性积液,还能观察到心包厚度及心内结构,心脏大小,确定心包穿刺位置。

3.胸部X线检查心包积液在250~300mL时,心影可在正常范围,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影普遍向两侧扩大,心脏正常弧度消失,上腔静脉影增宽,主动脉影变短,呈烧瓶状,心脏搏动明显减弱,肺野清晰。

施安丽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

施安丽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

施安丽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施安丽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施安丽流派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院联合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杏林寻宝》特邀专家,擅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并形成一套分期治疗肩周炎的理论体系,临床运用取得显著疗效。

肩周炎是指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证。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但临床可见发病人群年轻化。

早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中后期以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施安丽教授认为,肩周炎主要由于气血渐亏,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所致。

早期多因风寒湿之邪入腠理,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故此期主要以疼痛为主要表现。

中期外邪入里,津液不通,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互结,从而影响关节的运动,称为冻结期。

后期疾病日久,气血亏虚,易感外邪,病情迁延反复,为恢复期。

疾病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要提高治疗效果,施安丽教授认为分期治疗是关键。

疼痛期,多见风寒湿证,运用毫针和放血治疗,祛风寒除痹痛;冻结期,属于瘀滞型,以芒针和推拿疗法解粘连;功能恢复期多为气血亏虚型,治以腹针结合温针灸,扶正气助康复。

分期治疗1 疼痛期毫针和放血疗法(1)适应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紧。

此期多因外感风寒湿邪,血脉凝涩,筋脉失养,收引拘急而导致,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轻度受限为主要表现。

证属风寒湿型。

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施安丽教授多用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

(2)取穴近部选穴:肩髎、肩前、肩贞、肩髃、天宗。

远部选穴:后溪、外关、合谷,条口透承山。

放血穴位选用大椎、肩井、天宗。

(3)操作过程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30mm×40mm不锈钢毫针,直刺25~40mm,先通过条口穴、承山穴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逐渐增加力度,使针感向上传导,直至病所,采用泻法,捻转幅度应>180°,捻转频率约90 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中医病 因病机 .
施 教 授 认 为 , 水 一 证 , 总 的 病 机 为 心 阳 式 微 , 虚 水 心 其 阳 泛 。 焦主通调水道, 为水之上源 , 主运化, 三 肺 脾 。 水之下源, 肾为 肺脾 。 能失调, 肾功 日久 必 导 致 血 瘀 、痰 浊 、水 邪 滞 留 为 害 , 重 加
同求, 血行则气机 畅通, 肺气 得宣, 气得运, 脾 肾气得纳, 肝气 得 疏, 焦气机通畅, 三 水液得布, 不治水而水 自退 。 基于上述理论,
施教授认 为, 治疗 心 水 应 采 用 温 通 阳 气 、 引 水 逐 饮 之 法 。 具 体
心音减弱, 腹部平软, 双下肢轻度 水肿。 院后超声心动 图检 查 入
出现劳 累性心 悸、 气短, 时伴双 下肢浮肿, 有 在外院 明确诊 断为 “ 间隔缺损 ”, 于 2 0 室 并 0 7年 6月在某医院行室 间隔修补术,
术 后 2个 月 曾 出 现 气 急 , 当 地 医 院检 查诊 断 为 “ 量 心 包 积 经 大 液 ( 虑 手 术 后 变 态 反应 所 致 ) 心 包 填 塞 ” 行 抽 液 术 后 症 状 减 考 , , 轻 , 以强 的松 每 日 3 g 维 持 1个 月 后 , 者 因 激 素 不 良反 并 0m , 患 应 大 而 自行 停 服 , 个 月后 再 次 出现 气 急 , 断 为 “ 量 心 包 积 1 诊 大 液 ”, 次抽 液 后 症 状 缓 解 。l周 前 , 者 为 寻 求 中 医 治 疗 求 诊 再 患 于 广 东 省 中 医 院 。刻 诊 :气 短 , 畏 寒 , 欲 不 振 , 闷发 堵 , 背 食 胸
关键 词:名 医经验 ;施安 丽;心 包积液 ;中医疗法
D : 1 . 9 9 j i n 1 0 —5 0 . O 0 0 . 4 0I 3 6 / . s . 0 5 4 2 1 . 8 0 5 0 S 3
中图分类号:பைடு நூலகம் 5 . 1 2 94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3 42 1)80 7 2 0 55 0 (0 00 .0 90 及 时诊 治 。 但 临 床 上 无 抽 液 指 征 及 非 感 染 性 的 心 包 积 液 , 疗 治 颇 棘 手 , 案 例 即属 于此 种 情 况 。 该
于双下肢 内侧 3 i 。 0 m n 2 3 关于腹部先 天经络 . 腹 部分布 大量经 脉, 是经 脉气血汇 聚之 处, 为气 血津液 亦
示 : 中量 心 包 积 液 , 3 0 m 。西 医诊 断 : 心 包 炎 ( 术 所 致 约 0 L 手 变态反应性) 。中 医诊 断 :心 水 。辨 证 属 阳 虚 水 停 , 以温 通 阳 治
如下 :刺法 以针腹部先天 经络 ( 鸠尾 、中脘 、下脘 、水 分、气
海 、关 元 、 中 极 、 天 枢 、大 横 、 带 脉 等 穴 ) 阴陵 泉 、三 阴交 、 , 水 泉 、 公孙 , 上 各 穴 先 泻 后 补 , 以 留针 3 i 。砭 石 : 温 砭 置 0m n
心 阳虚, 故本病 以心 阳虚弱为本, 痰浊 、血瘀 、水停为标 。《 金 匮要略 ・ 痰饮 喘咳病脉证并治》指 出:“ 水在心, 心下坚筑、短
气 , 水 不 欲 饮 , 以 身 重 少 气 也 。 医 宗 金 鉴 》 分 析 心 水 病 恶 是 ”《 机 :“ 附于 心 , 心 水 也 。 心 经 有 水 , 肢 百 骸 , 水 则 四 皆可 灌 注 , 故 身 重 ; 为 水 邪 所 阻, 少 气 ; 邪 逼 处 , 魂 不 安 , 不 得 卧 ; 气 故 水 神 故 神 明扰 乱 , 躁 而烦 。 见 此 知 心 经 有 水 , 于 心 经 治 之 也 。 故 当 ”其 治 疗 或 从 肺 治 , 从 血 瘀 治 , 从 气 治 。津 血 同源 , 能 病 血 , 或 或 水 血 能病 水 ,《 匮要 略 》 中亦 提 出 “ 不 利 则 为 水 ” 金 血 。故 应 血 水
心 包 积 液 为 心 包 炎 的 病 理 表 现 形 式 , 中 医 学 “ 饮 ” 范 属 水 畴 。 东 省 中 医 院施 安 丽 教 授 在 长 期 的 临 床 实 践 中运 用 施 氏砭 广
术综 合疗 法治疗心包积 液取得 良好疗 效, 结合典型病例将 施 现
教 授 的 临床 经 验 介 绍 如 下 。 1 典 型 病 例 患者 , , 2岁 , 0 9年 4月 2 女 4 20 6日初 诊 。 患 者 2年 前 开 始
气 、引水逐饮 、祛邪 泄浊。方法 :①砭毯温 阳。将砭毯先置 于 电热毯上 加热至砭毯有温 热感 ( 3 ℃) 患者卧于砭毯上 以 约 9 , 温 阳;② 刮痧泄浊 。患者俯川 f砭毯, 、 术者 取砭刮在脊柱两 侧
旁 开 1 5寸 及 3寸 膀 胱 经 循 行 部位 , 背 部 向 腰 部 方 向刮 痧 至 . 由 皮 肤 发 红 为度 , 毕 患 者 仰 卧 于 砭 毯 上 ;③ 针 灸 。取 穴 :中脘 、 刮
2 1 年 8月 第 1 第 8期 0 0 7卷
中 国 中医药信 息杂志
・ 9・ 7
施 安 丽 治疗 心 包 积 液 经 验 介 绍
刘泽银 许冬 梅 罗 英 指 导 :施安 丽 , , ,
(. 东 省 中医 院心 脏 中 心 , 东 广 州 5 0 2 ;2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 东 广 州 5 0 2 ) 1广 广 110 . 广 1 10
咽 中窒塞感, 尿量正常, 大便正常 , 舌淡黯, 苔厚腻, 脉细沉 。 : 查 脉搏 9 0次/ i , m n 呼吸 2 0次/ i , m n 血压 10 6 m H , 1 / 0m g 双肺未 闻
及 干 湿 哕 音 , 界 向两 侧 扩 大 , 以 左 侧 明 显 , 率 9 心 但 心 0次 / i, 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