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工程应用技术

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工程应用技术
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工程应用技术

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砼运输→砼浇筑→拆模、砼养护 1、砼运输:保持运输均衡,考虑商砼站较近且浇筑方便,确定初凝时间6小时,终凝时间8小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造成不能在初凝前完成入模振捣成型,则必须退砼,不得违规使用。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并且上层混凝土覆盖振捣完的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2、砼离析:砼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事先经试验室验证可行,严禁直接加水。 3、砼浇筑: 1)、连续浇筑不分层,设置溜槽下砼,浇筑前对垫层及帮模浇水润湿,以湿润无明水为宜。 2)、振捣: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要求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振捣持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全部泛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到设计标高后振捣完毕用木杠刮平,待混凝土收水时,木抹子压实、搓平,至少压三遍,将表面裂纹压回,使表面密实平整,用2m靠尺检查平整。 3)、砼养护:砼浇筑完成后12h内应立即进行养护,应使用草帘子或麻包片覆盖表面,在其上洇水保持砼表面润湿。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防止溢流进地基土内,还能确保砼在持续润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雨期施工:选择无雨天气进行。浇筑过程中遇中雨以上天

气马上停止施工,已施部位合理留好水平施工缝(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并用塑料布覆盖防雨,小雨天气连续作业必须确保及时覆盖。浇筑后未完成压面或已压面但尚未硬化到足以抵抗雨水冲刷的程度前则必须覆盖防雨并保证及时搓平压面且不受雨水入侵冲刷影响。 5)、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时,才允许继续接槎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水平施工缝应全部剔除软弱层及浮浆到露出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50~100mm同混凝土配比无石子砂浆一层,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以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61879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 QYGF19-2009 技术与试验中心 一、水泥 1 水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应选应低碱、低水化热的水泥。要检验和控制C3A 及碱性含量,以防混凝土泛碱。 2混凝土颜色要符合要求。同时生产过程中要做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次的水泥,要求备料充分,一次备足,以确保混凝土颜色一致。 3 水泥厂家选用具有一定规模、质量稳定的水泥厂。 4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次选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低于42.5级。(P.O 等品种配制的混凝土比使用P.I、P.II 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质釉感差,哑光程度差)。 5水泥的颜色对混凝土外观颜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选择青灰色调的水泥有利于凸现外观颜色。 二、粗骨料 1 粗骨料应选择连续级配,5~25mm粒径,强度高,宜采取二次级配。 2颜色应均匀,同一石料厂,不含杂色,用于同一项目必须一次备足。 3表面应洁净,含泥量、泥块含量过大,应筛洗,进行含水量检测。 6 粗集料过多过大,级配差,将会导致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包裹粗集料而产生的石子影暗斑,且混凝土容易离析,从而会产生蜂窝、麻面等外观缺陷。 7使用带花斑或含深色杂石的粗集料也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斑点。 8 控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控制针片状含量。针片状石子含量过大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流动性。 三、细骨料 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级配合理。细度模数大于2.5或2.6。 4 用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砂,必须是一个产地,颜色一致、规格一致、级配一致。 5对经常受潮部位的混凝土,宜选用非碱活性骨料。 6使用深颜色的河砂或含深色杂质的河砂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局部的斑点,影响混凝土外观的整体颜色均一性。 7 砂的级配不好及含泥量过大时,混凝土易产生泌水及混凝土硬化后表观颜色不均。 四、外加剂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及其施工法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法 一、基础筏板 1、基础筏板设有后浇带,基础砼的施工特点是工程量大,强度等级高,钢筋密集。为保证底板的整体性和刚度,要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要保证满足砼强度等级和抗渗砼等级要求,就要确保筏板的浇筑质量,底板砼施工方法按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砼的配制和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采用商品砼、1台地泵进行混凝上泵送的方式进行施工。 根据图纸设计,沿纵向有一道后浇带,为保证基础砼的浇筑质量满足结构的整体要求,取泵送砼进行一次性浇筑同时防止各浇筑层间搭接时间差因超出砼初凝时而形成施工冷缝,为此采取以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为界划分为2个浇筑区,分层泵送砼进行浇筑,每段保证一次浇筑,不留垂直施工缝。 2、管道的铺设对泵送效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现场布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更应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大于180o,并不得扭曲。 b.泵机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变换方向,如受场地限制,宜用半径lm以上的弯头,否则压力损失过大。管道应用方木垫牢。 c.垂直管道应加以固定,固定间距为3m左右。垂直管道在楼板预留孔处应用木楔子楔紧,否则会影响泵送效果。 d.变径管后至少第一节为直管、水平管应向下倾斜,然后再接弯管,泵送高度超过10m时在变径管和立管之间水平管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3、商品砼供应和运输 要求搅拌站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搅拌时间至少2min,对砂石采取降温措

施,并严禁使用刚出厂的高温水泥。以保证砼的出机温度不大于30℃。要求初凝时间不大于45min。在筏板基础施工中,砼运输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地泵送至浇筑地点。混凝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其排料速度应与砼泵相匹配。砼搅拌运输车在运送混凝土时,搅动转速一般为2~4min。 从搅拌运输车中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拌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4、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地泵泵送工艺,主楼底板按后浇带分别划分为2个浇筑区,筏板采取由一端开始施工循序渐进,分层浇筑方法,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混凝上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a.全面分层;b.分段(块)分层;c.斜面分层。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为基础钢筋隐蔽工程经甲方、村民代表及监理验收合格后。浇筑采用泵送工艺,采取循序渐进,分层浇筑方法,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混凝上应连续进行。采用斜面分层,每层厚度30cm~40cm,循序渐进。浇筑时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凝结条件确定。 6、振捣: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捣器,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配备4个φ50插入式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

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要求

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要求 1、模板支设 1)水池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设分池底、池壁两部分进行,为池壁支模及处理施工缝方便,同时防止施工缝设在底板土压力弯矩最大处,易引起渗漏,底板与池壁施工缝设在离底板上表面350—450mm处,施工缝形式如下图所示:

2)池底模板应一次支好,包括与池壁连接施工缝以下部分,悬空部位模板采用铁脚支承,铁脚中部焊止水板。 3)池壁、池顶模板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后一次支设成型。池壁模板支设采用有支撑模板体系,在池内底板上搭设钢管脚手架,内外模板用组合式钢模板做成弧形,先支内模,用铁脚支在垫层上支承,用钢筋环或扁铁撑固,用短木撑支顶在钢脚手架上固定,然后绑扎钢筋,支外模,并设临时撑木固定在模板上,以保持壁厚一致和模板稳定,临时撑木在浇筑混凝土至该处时再取掉。为便于混凝土浇筑、振捣,外模在底部1.2m高处开0.6mx0.9m门子板,间距1.5m。池壁模板采用满堂架加斜撑进行支撑,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墙模间每隔1.2米加设一个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呈梅花型布置,对拉螺栓处采用50x50木方,在木方打孔穿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图 对拉螺栓两端50mm长丝扣,中间焊止水板 为了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外模板上加设Φ25钢筋箍,每1米设一道。模板的支撑架要与操作架脱开,以免影响模板的稳固。 2、钢筋绑扎 1)水池底板钢筋绑扎应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成整体,分别用保护层砂浆块垫起,上层钢筋采用钢筋马凳支托,马凳呈梅花型布置。在绑扎底板钢筋的同时,放好支撑内模用的垫脚每500mm放一个,并焊止水板。 2)池壁钢筋由两排主筋和水平筋组成,用连系筋连接保持距离,立筋接头采用焊接接头,接头应错开,水平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接头应分散,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基础工程施工 基础施工前必须按《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现行规程》进行探查处理。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与地质勘查报告不符时,应与建设单位、设计院商定处理方案。 1) 施工工序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定位→(由西向东)土方机械大开挖→运输→边坡加固→清理基坑→问题坑处理→验槽→黄土、灰土过筛→填筑→压实→验收。 2)土方机械的选用 3) 土方工程 土方大开挖时,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土体边坡、围墙、周围建筑及其公用设施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工程采用机械化 施工方法,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地基采用强夯,基坑土方以机械打开挖为主,开挖宽度;沿基础轴线外放3.0米;深度:基层标高-2.30米,开挖至地基底标高以上300─500mm后,用装载机作出入口坡道,底部人工修理、清底。为保证基础回填土的施工质量,将坡道设置在基坑以外。

4)土方填筑与压实 为了保证土方工程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土的种类和填筑方法。 要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土、液化状态的泥、含水量大的粘土、粉状砂质粘土、混杂土等不能作填土之用。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层填土、压实。并尽量用同类土填筑,填土密实度,土的实际干容重用“环刀法”测定。灰土垫层施工时, 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施工。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结合施工图中的要求,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问题坑的处理。基坑用3:7灰土回填,垫层厚度为0.5米,至-2.3米处,上置钢筋砼筏板基础。分段、分层施工时,铺填厚度在200 ─ 300MM 之间,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灰土拌和均匀并于当日铺填夯实,同时做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容重试验。回填素土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3,回填灰土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灰土比例必须严格计量,拌和均匀后,分层分段碾压夯实。 基础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基坑,并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室内设计标高,同时邀请有关部门进行基础工程的验收,合格后在施工上部结构。第二节混凝土工程 钢筋砼工程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三大工种,施工生产中必须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合理组织,确保构件的施工质量。 1)施工工序: 制作模板→安装模板→安装钢筋骨架→拌制砼→浇捣砼→养护砼

型钢混凝土施工工法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施工工法 技术管理部 1、前言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又称为劲性混凝土结构或包钢混凝土结构,就是在型钢结构外面包裹与曾钢筋混凝土外壳形成得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可以做成多种构件,更能组成多种结构,她可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应用于各类建筑与桥梁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得外包混凝土可防止钢构件得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结构得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结构得平面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得轻度得到充分得发挥,此外混凝土增加了结构得耐久性与耐火性。 另外为了满足建筑功能有高大空间得公用建筑向小空间得住宅建筑转换,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转变导致内部空间结构转换得需要,设计上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结构。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型钢,既可以满足高层建筑高压力高延性得前提下,减小截面,又改变其脆性破坏得性质。型钢柱与型钢梁得连接、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得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得连接、型钢梁与剪力墙之间得连接、型钢梁腹板翼缘开孔补强以及节点箍筋做法上技术要求高,各工种得协作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就是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中需解决得技术要点。 2、工法特点 2、1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型钢柱与型钢梁连接,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得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得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型钢柱腹板翼缘开孔补强及节点箍筋做法等工艺得研究,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使型钢梁柱翼缘板开孔补强、型钢梁柱与混凝土结构得连接、梁柱节点箍筋做法等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受力得传递 2、2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得每一个连接点绘制钢筋穿过型钢翼缘或腹板穿孔及补强得节点大样,预先计划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纵向钢筋弯折与锚固及穿孔补强情况。型钢柱、梁构件实行工厂化制作,保证构件尺寸、精度及开孔位置得准确,保证了梁柱纵向受力钢筋能准确、顺利得穿过型钢梁、柱。避免了现场纠偏、补开孔得工作量,保证了质量与施工进度。 3、适用范围

土石方填筑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 一般规定 1.1 应用范围 (1)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永久和临时建筑物的各类混凝土(含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包括混凝土、预制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水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以及泵送混凝土等。 (2)本章主要的施工内容包括:混凝土生产(包括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制及混凝土的取样和检验等),管路和预埋件施工,止水、伸缩缝和坝体排水施工,混凝土运输、浇筑以及温度控制和混凝土养护等。 (3)本章规定还包括混凝土工程各种类型的模板与钢筋的制作和安装,模板中包括钢筋混凝土模板、钢模板、悬臂模板和特种模板等。 1.2 承包人责任 (1)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承包人应按本工程施工图纸的要求,负责砂、石骨料的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 (2)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承包人应负责修建本工程的混凝土拌和厂,包括其生产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管理、维护和拆除,并使其生产能力满足本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 (3)承包人应负责本工程各种类型模板的制作、安装、拆除和维护,以及钢筋和锚筋的制作和安装。 (4 )承包人应负责进行混凝土的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以选定混凝土的原材料、最优配合比、施工工艺和浇筑程序。 (5)承包人应根据本合同技术条款和施工图纸所示的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负责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温度控制和养护。 (6)承包人应负责本合同技术条款和施工图纸所示预制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以及水下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的施工。 1.3 主要提交件 (1)混凝土浇筑施工措施计划:承包人应在混凝土工程开工前,编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措施计划,提交监理人批准,其内容包括:

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模板

快速混凝土施工工 法 C50 钢纤维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 广州毛勒桥梁附件有限公司 郑文凡、杨大平 1、前言 由于交通量急剧增长,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桥梁伸缩装置、桥面、路 面破损日益严重, 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行驶速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损坏,首先表现为边角开裂、压碎和表面磨损露石, 维修工作量很大。修补水泥路面和桥面,当前多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由于强度发展较慢, 修补时必须长时间封锁道路, 修补质量难以保证。以来,公司针对桥梁伸缩缝经常性维修工作,以实现快速

恢复交通为目的, 深入研究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工作性和强度发展的各种因素, 开发了C50 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外加剂材料与施工应用技术。 2、工法特点 C50 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土具有凝结硬化速度快、水化速度快、干燥收缩小、凝结时间可调、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正常的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伸缩缝、道路路面、桥面维修; 地下室、隧道工程的止水堵漏; 快速锚固工程。 4、工艺原理 利用双快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快的特点, 经过外加剂的调节, 使双快水 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微膨胀, 从而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及抗蚀 性。钢钎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强度以及耐磨、耐 冲击、耐疲劳、抗裂等性能。 5、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一)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及技术指标 设计强度等级:C50 水灰比0.31 塌落度30-50mm 初凝时间18 min 终凝时间34 min 3小时:抗压强度26.8 Mpa 抗折强度 3.88 Mpa 24小时:抗压强度41.3 Mpa 抗折强度 5.13 Mpa 1m3试配混凝土材料用量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XDQB2002-004 一、工艺流程: 木模湿润→铺设架路→混凝土搅拌→垂直运输→混凝土入模→机械捣固→人工表面抹平→养护8天(屋面抗渗砼15天)。 二、操作要求: 1、应提前做好配合比,并根据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成施工配合比。现场搅拌的砼应将材料过磅正确后搅拌。 2、首次使用的砼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商品砼应有厂内制作的试块和现场抽检制作的试块。 3、砼试块的留置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抽取试样应有监理(建设)单位人员的见证。 4、拌制砼应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应连续浇筑。 6、砼的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楼梯的施工缝应设置在第三个踏步处(即梯负弯矩筋的末端)。 7、墙体的抗震构造柱不得与框架结构同时浇筑,应待砖墙砌筑完成后方可进行浇灌;并采用柔性连接。 8、砼应在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9、对于普通水泥拌制的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有抗渗要求的屋面砼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10、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柱筋、柱模和堆放材料等活动。 11、在板面铺设水平运输架路时,架路的下方应先铺上一层彩条塑料布,以保证架路下干净。 三、允许偏差: 实测允许偏差表(mm)

砖墙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XDQB2002-005 一、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粘土砖湿润→复核中线→画皮数杆→试排底砖

→正式砌砖→门窗洞口留置→至梁底留空斜砌砖→质量检查→间歇8天→再次砌梁底斜砌砖。 二、操作要求: 1、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合格证,其品名、规格和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砌块进场要按规定送检试验,砌筑砂浆要按不同品种标号分别制作试块;留置组数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砌筑砂浆要提前做配合比,现场拌制时一律采用重量比;并要采用机械搅拌,材料经过过磅计量要准确。 4、砂浆的机械搅拌时间:对于普通砂浆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掺粉煤灰的砂浆其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 5、有构造柱的砖墙都要砌成马牙槎,并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筋,浇筑构造柱的砼应待砖墙完成后进行。 6、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拌成后3小时内用完;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4小时内用完。 7、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每台搅拌机至少制作一组试块。砖砌栏杆也要做试块。 8、砌筑砖墙时,粘土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不得随砌随浇水或干砖上墙。 9、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脚手架眼。 10、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以及门窗洞口的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不得留置脚手架眼。 11、临时施工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留槎要留阳槎并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12、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成平拱或设置过梁。多孔砖、空心砖表面不得留水平沟槽。 13、门窗过梁一定要采用预制砼过梁,伸入支座每边不少于250mm。用空心砖砌的窗台要按规程做成砼窗盘。 14、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

素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素混凝土基础技术交底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325号~425号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且无杂物。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平头和尖头)、振捣器(插入式和平板式)、刮杠、木抹子、胶皮管、串桶或溜槽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 2.2.3 在槽帮、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2.2.4 埋在垫层中的暖卫、电气等各种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方面验收。 2.2.5 校核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后台磅秤,进行技术交底。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支模的板内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 3.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3.4.7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工法审批稿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工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405-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廖文华刘涛 1 前言 工艺工法概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日本建筑学会的标准是:“结构断面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综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根本特征是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水化热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度变形引起的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桥梁基础施工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如何制定合理的裂缝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准确评价并加以合理利用,将关系到整个桥梁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全面深入地开展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全套技术研究可为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安全度、节约工程投资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防止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条件、温控措施五大方面提出控制原则和具体技术指标,用于指导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 工艺原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是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的优选,在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采取综合温控措施,在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和应力的前提下,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全过程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2 工艺工法特点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 .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作者:-----------------------日期: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 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荐刚性防水做法;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工艺。 2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 受潮、变质的水泥。 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 1.5%。 2.1.4 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2.1.5 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吊斗,计量器具磅秤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的杂物清理干净。 2.2.2 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3 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 U.E.A膨胀剂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 3.3 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4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3.4.1 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 3.4.2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 3.4.3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 3.4.4 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

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技术 【教材解读】 一、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钢筋网的绑扎: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一定要固定牢靠,位置准确,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6)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7)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 3)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 (2)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观察和维护。 (4)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体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2.混凝土浇筑 (1)单独基础浇筑。 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 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 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

C50钢纤维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 广州毛勒桥梁附件有限公司 郑文凡、杨大平 1、前言 由于交通量急剧增长,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桥梁伸缩装置、桥面、路面破损日益严重, 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行驶速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损坏,首先表现为边角开裂、压碎和表面磨损露石,维修工作量很大。修补水泥路面和桥面,目前多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由于强度发展较慢, 修补时必须长时间封锁道路,修补质量难以保证。2004年以来,公司针对桥梁伸缩缝经常性维修工作,以实现快速恢复交通为目的,深入研究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工作性和强度发展的各种因素,开发了C50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外加剂材料与施工应用技术。 2、工法特点 C50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土具有凝结硬化速度快、水化速度快、干燥收缩小、凝结时间可调、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正常的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伸缩缝、道路路面、桥面维修;地下室、隧道工程的止水堵漏;快速锚固工程。 4、工艺原理 利用双快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外加剂的调节,使双快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微膨胀,从而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及抗蚀性。钢钎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强度以及耐磨、耐冲击、耐疲劳、抗裂等性能。 5、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一)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及技术指标 设计强度等级:C50 水灰比 0.31 塌落度 30-50mm 初凝时间 18 min 终凝时间 34 min 3 小时:抗压强度 26.8 Mpa 抗折强度 3.88 Mpa 24 小时:抗压强度 41.3 Mpa 抗折强度 5.13 Mpa 1m3试配混凝土材料用量

(二)施工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①、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 查并定磅;,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校对施工配合比。 ②、计量 A、砂、石计量:搅拌前必须过磅,卸多补少,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B、水泥计量: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C、外加剂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外加剂计量允许偏差应≤±2%。 D、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③上料: A、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料顺序为先加入粗、细骨料,再投入水泥和外加剂。最后加水进行搅拌。 B、骨料必须清洁,级配良好,强度较高不得使用活性骨料或混有活性材料的骨料。 C、气温低于-5℃时,应用热水拌合混凝土。水温不超过5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宜为5~15℃。水泥不得直接加热或直接与30℃以上热水接触。拌合物坍落度比普通混凝土增加1~2cm。水和骨料可根据工地具体情况选择加热方法,但骨料不得在钢板上灼炒。水泥和外加剂应储存在暖棚内,不得直接加热。 D、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④、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箱基底板等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2施工准备 2.1原材料的要求 2.1.1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砂: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2%以内。 2.1.3石子: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 2.1.4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外加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及应用技术》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2主要工机具 2.2.1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 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 2.2.2混凝土运输设备: 混凝土搅拌罐车、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溜槽。 2.2.3混凝土振捣设备: 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 2.2.4混凝土测温设备: 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玻璃温度计、湿度仪。 2.3作业条件 2.2.3 3.1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制定施工指示图表,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等。 2.3.2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 2.3.3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2.3.4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 2.3.5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搭设好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灌脚手平台。 2.3.6检查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2.4作业人员

商砼技术要求

商砼技术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附件 2 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进行,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如下: 一、原材料要求 1)水泥技术要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 经试验确定。 2)粗骨料技术要求:采用5mm~25mm连续级配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10%,含泥量小于1%,石子吸水率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管径按Ф125考虑)之比:不宜大于1:(即最大粒径为25mm)。由厂家提供现场试验报告,粗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要求。 3)细骨料技术要求:砂采用中砂或中粗砂,不应使用海砂,细度模数为~(即平均粒径为0.414mm~0.5mm) ,含泥量小于3%,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的规定并提供现场试验报告。 4)掺合料技术要求:选用II级粉煤灰。粉煤灰应用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的规定。 5)外加剂要求:本工程混凝土的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阻 锈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其品种和掺量应由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设计要求基础底板采用SY-G型高性能膨胀抗裂剂,掺量10%。SY-G型高性能膨胀 抗裂剂是具有早期塑性膨胀功能、中期的微膨胀功能、后期的减缩和防渗功能的复合型抗裂防水剂。 6)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 O当量)不得大于 2 3kg/m3;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熟悉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熟悉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1、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单独基础、高层建筑筏型基础和箱型基础等。混凝土基础中,分项工程主要有钢筋、模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缝处理。 (1)单独基础浇筑 1. 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住的高杯口基 础的台阶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灌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砂浆充满模板。 2. 浇筑台阶式柱基时,为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现象,可采取 如下措施: 在第一级混凝土捣固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锹沿第二级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圈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混凝土浇筑后,再将第一级混凝土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捣完第一级后拍平表面,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0mm×100mm的压角混凝土并加以捣实后,再继续浇筑第二级。 3. 为保证杯型基础口杯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 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 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 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5. 锥形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 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2)条形基础浇筑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 设备基础浇筑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秀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顺序。 (4)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快速抹面施工工法

混凝土快速抹面施工工法 (JSGF07-2002) 1、适用范围 可广泛适用于建筑工程楼地面、公路、桥梁、场地等混凝土的施工。 2、施工机具 混凝土提浆拍、混凝土压光板、赶平尺、可调式标高杆、混凝土振捣器、叶片式抹光机。 3、操作要点 3.1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除应保证强度指示外,还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满足原浆抹光工艺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选择,严格控制后台讲计量和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2模板或基层清理:浇捣混凝土前应认真清除模板或基层上的浮灰、砂浆、油污、木屑等杂物,如基层光滑应将下水管、地漏口堵好,避免注入混凝土和杂物。 3.3标高控制:设置控制标高杆,标高杆选择30?0mm矩形截面的铝合金管材,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厚度,确定铝合金管材下口高度,可取代传统工艺中的冲筋、塌饼,根据混凝土面的设计标高,调节可调式标高杆上的粗调和微调螺栓,将标高杆下口调到混凝土面设计标高。即以标高杆下口标高作为混凝土浇筑层标高,有泛水要求的,应按坡度作放射状设置标高杆,一般情况下,沿混凝土浇捣方向每2m间隔设置一道,纵向套接3~4跨。另外,标高杆必须与基层模板或钢筋用铁丝连接牢固,防止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上下浮动或倒塌。完成后,还应用水平尺检查标高杆的水平情况。 3.4混凝土摊铺振捣 3.4.1在设置好的标高杆间均匀铺放混凝土,用铁锹初步铺设平整,虚铺厚度要根据现场坍落度而定,振捣后如局部混凝土仍高于或低于标高杆下口,应及时铲平或补平。 3.4.2在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把赶平尺搁置在标高杆上口前后拖动,以检测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赶平尺下口与标高杆下口标高一致),同时进行混凝土表面搓平。 3.4.3混凝土浇筑时,先用插入式振动振捣,再用平板振动器拖振。拖动振动器时每次压痕要压住上一次压痕1/3左右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应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降为止,以免出现泌水和离析。 3.5提浆拍提浆:提浆拍也相当于木抹子,兼有整平作用,混凝土经振捣密实搓平后,即可进行提浆作业,提浆时,应用力均匀,提浆拍应保持水平下落拍击混凝土表面,每一拍与前一拍应有1/5左右的重叠击拍,并配备人员随时进行标高和平整度的检查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操作时,沿标风吹草动杆方向由边向内,由前向后后退操作。左右两跨均完成拍击后可拆除该间隔的标高杆,对杆底部分进行补拍,以保证提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6压光板压光:相当于用铁板第一次压光,调节好压光板与操作杆间的角度,使之向前推和往后拉时与混凝土面均能保持一定角度,达到初次压光的效果。压光时,先由近及远匀速向前推送,再沿原线路匀速往回拖拉,推拉时,无需向下用力,应利用压光板自重完成第一遍压光,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3.7机械抹光:采用叶片式混凝土抹光机进行机械抹光,机械抹光分粗抹和精抹两道工序。第一遍压光完毕,待混凝土完全沉实、表面完全收水、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时,即可用抹光机进行粗抹。粗抹前,应将抹光枫叶上片与混凝土面角度调到慢速档,并使压光要保持平整。抹光时从一边开始,沿该边顺利施抹形成一个抹光带,逐渐向后推移,相邻抹光带间要重叠半个抹光机叶片宽度。粗抹后1-2h,待表面稍硬、手按有印时,即可进行精抹,此时应重新调节抹光枫叶上片与混凝土面角度,使角度增大,并将叶片转速调至快速档,方法与粗抹相同,每个抹光带应反复1-2次,直至混凝土面光亮为止。粗抹和精抹前,抹光机抹不到的边角部分,可先采用人工抹光,现实施机械抹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