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集气实验报告

1. 掌握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步骤。
3. 了解气体的性质,并学会通过实验验证气体纯度。
二、实验原理排水法是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气体不溶于水或溶解度很小的特性,将气体导入盛有水的集气瓶中,通过气体的压强将水排出,从而实现气体的收集。
实验中,常用的气体有氧气、氢气、氮气等。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制氧装置:包括铁架台、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高锰酸钾等。
2. 实验室常规器材:包括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装置搭建:将铁架台、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等器材组装成制氧装置。
2.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装置连接好,确保各连接处无泄漏。
3. 装入药品: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4. 固定装置: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5. 加热: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排出管内空气。
6. 收集气体:待水槽中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变得均匀时,打开集气瓶的瓶盖,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通过排水法收集气体。
7. 验证气体纯度:将集气瓶中的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若火焰呈淡蓝色,则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8. 结束实验: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
1. 加热试管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
2. 随着气泡的不断冒出,集气瓶内的水逐渐被排出,集气瓶逐渐充满气体。
3. 将集气瓶中的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收集到氧气,验证了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可行性。
2. 实验过程中,导管口气泡均匀冒出,说明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3.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排水集气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一)

排水集气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一)排水集气法制取氧气介绍排水集气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通过将水中溶解的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氧气。
在这种方法中,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从水中释放出来的。
反应方程式排水集气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适当的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氧气产生出来。
以下是常见的反应方程式:1.电解水:•反应方程式:2H2O(l) → 2H2(g) + O2(g)•解释说明: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氧气产生在正极。
2.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方程式:2H2O2(l) → 2H2O(l) + O2(g)•解释说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氧气可以通过收集和分离来得到。
3.氧化锰反应:•反应方程式:2MnO2(s) + 4HCl(aq) → 2MnCl2(aq) + 2H2O(l) + Cl2(g) + O2(g)•解释说明:氧化锰和盐酸反应产生氧气。
氧气可以从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
举例说明以下是一个使用排水集气法制取氧气的具体例子:1.电解水法制取氧气–材料:蒸馏水、电解槽、电源、电极(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步骤:1.将蒸馏水注入电解槽中,并确保液面高度适中。
2.将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电源的正负极端。
3.开启电源,通电。
4.在正极上形成氧气泡,并逐渐上升到液面。
5.使用气管或集气瓶将氧气收集起来,并将水蒸馏液排出。
–结果:通过电解水法,我们成功地将水中溶解的氧气集气而得到了纯净的氧气。
总结排水集气法是一种制取氧气的常见方法。
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从水中释放出氧气,然后将其集气并分离出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反应方程式和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
探究实验报告: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1、练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2、;
3、;
4、;
二、实验用品:集气瓶、导管、毛玻璃片、透明玻璃片、水槽、胶头滴管、石灰水、火柴
三、实验过程和步骤:
实验内容
步骤与方法
现象
结论Leabharlann 检查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用品要求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一:
练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对其中一块呼气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整理
实验器材
清洗实验仪器并将实验器材放回原位。
四、问题和建议:
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外收集两瓶空气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二: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多少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三: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另外两个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取两块干燥玻璃片。
实验四: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排空气法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与化工厂社会实践报告汇编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第1 页共21 页化工厂社会实践报告目录第一篇:暑假化工厂社会实践报告第二篇:化学系大学生暑假化工厂社会实践报告第三篇:化工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化工厂第四篇:化工厂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第五篇:社会实践报告1—化工厂实习正文第一篇:暑假化工厂社会实践报告暑假化工厂社会实践报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大学生的我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参加社会实践能让自己更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
做为一名在校生,抱着服务社会,贴近社会,深入社会的心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发现自身的不足,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不断的锻炼自己,塑造自己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实践目的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达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自己即将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背景在化学实验中,排水、集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操作。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或液体需要通过排水、集气等方式收集,以便对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排水、集气,顾名思义,即为将生成的气体或液体分别排出或收集起来,使它们不会在反应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排水时,使用的是排水瓶,一般为带有两个通气塞的瓶子。
而集气则需要用到集气瓶,它可以收集通过气体管进入的气体。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为通过排水集气法,观察和收集气体,研究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室台面清洗干净,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
(2)搭建实验装置搭建实验装置,将反应管与集气瓶和排水瓶连接好,通气塞留空。
(3)开始实验将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混合,加入反应管中,产生气体,通过管子排到集气瓶中。
(4)收集气体将气体通过排水瓶后,最终进行收集。
(5)观察气体性质观察气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具有无色、无味和轻于空气的特点。
气体中存在一定的湿气,导致试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了氢气,并通过集气瓶进行收集。
氢气在室温和常压下非常稳定,密度比空气低,可以轻易地通过排水集气法进行收集。
但是由于氢气在空气中极其易于燃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氢气泄漏和燃烧等意外事故。
实验总结排水集气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收集气体,并可用于研究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但是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和燃烧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中,需要准备好所需要的试剂和器具,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中要格外注意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掌握排水集气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深入了解了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蜡烛燃烧生成水;(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5.反思与评价:(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学习上有哪些特点?实验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1.初步学习水槽、集气瓶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收集、检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3.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实验用品: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火柴、木条、弯导管、胶头滴管、酒精灯;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1)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少;(3)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对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相关实验,比较它们成分含量的不同。
(2)实验流程:收集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检验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检验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认识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不同。
5.反思与评价(1)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方法是什么?(2)现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它们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请你将他们一一鉴别出来。
实验5 固体药品的取用实验类型: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知道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初步学会取用颗粒状、粉末状药品的操作。
排水排气法收集气体

四、排水法收集气体兼洗气 (以早读题为例)
(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 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 (填 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
废气→ 废气→ 废气→
①
②
③
如果按照我一开始认为的答案 1 来分析的话,是属于一般的排水法收集气体的 装置,气体蓄积于集气瓶上部,溶液从长导管一侧排放至烧杯中。 但是,选择1 的话,气体和溶液接触的不够充分,因为气体一通入集气瓶就蓄积 在上部,没有一个运动过程。相对于3 的长导管进气的装置而言,气体与溶液接 触的不够充分,失去了“洗气”的目的,所以,答案选 3 更合理!
一、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如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例如 O2 或 CO2), 气体从 a 端进入,空气从 b 端排出;
如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例如 H2 ), 气体从 b 端进入,空气从 a 端排出
a
b
二、排水法收集气体
集气瓶正放 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气体从 a 端进入,水从 b 端排出;
二、排水法收集气体
废气→ 废气→ 废气→
①
②
③
在五班讲的时候,我提出的答案是选 1,有同学提出正确应为3,后来 我仔细考虑后,认为正确答案应该为 3,五班同学答案是对的,但是 3 也有问题,反应出此题设计不严谨。 该题题干是将气体在排出溶液法收集 的同时,兼具洗气的目的,即令废气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达到 吸收二氧化碳的目的,溶液则排放至烧杯中。选择 3 是因为气体从长导管进气, 因密度小于水,向上运动,终蓄积于集气瓶上部,在从下至上的运动过程中, 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达到了“洗气”的目的。但是从排水法收集气体的 角度来说,3 又存在问题!问题就是,气体在左侧导管进入集气瓶向上浮动的 过程中,有可能会通过右侧导管逸散至外界,也就是:气体可能在上升过程中 从排水导管一侧逸散出去,所以,如果选3 的话,应该尽量控制通气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搜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物理实验汇报·化学实验汇报·生物实验汇报·实验汇报格式·实验汇报格式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搜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