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换热站工艺控制理论详细介绍ppt课件

换热站工艺控制理论详细介绍ppt课件
蒸汽压力稳定后,打开换热器疏水阀门,关闭疏水阀旁路阀, 逐渐打开换热器进气阀门,使换热器内冷水逐渐被加热至要 求供水温度。
当分水缸上供水温度达70摄氏度时关小换热器蒸汽阀保持送 水温度最高不超过90摄氏度。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可对供水温度进行调整,以达到节能降耗 的目的。
当回水压力低于运行压力下限时,开启补水泵对系统进行补 水升压,但压力不允许超过其运行压力上限,应保持回水压 力在2-3kg/cm2,并应保证二次网所供热用户的最高建筑 的采暖系统充满水。
换热站控制系统
测量仪表及变送器
执行机构
ppt课件
5
控制系统整体框架图
上位机
电调阀 补水阀
PLC 控制器
变频器
水泵电机
控制回路
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液位传感器
压力
温p度pt课件
液位
6
换热站的分类
根据热网输送的热媒不同 可分为热水供热换热站和蒸汽供热换热站;
根据供热形式的不同 可分为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和混水供热三
种方式。
ppt课件
7
三种供热形式应用分析
直接连接系统在运行中仅仅是进行流量分配,运行调节容易, 但是受到供水温度不能太高的限制,使得一级网管径较大, 首站循环泵也较大,运行起来相对弊病太多。
间接连接的特点是一、二次网互相隔离,彼此独立,运行调 试相对简单,因此应用广泛。
混水供热处于直接和间接连接之间,运行工况比较复杂,在 实际运行中比较少见,但由于混水系统一方面能加大一次网 供回水温差,另一发面,和直供及间供相比有较大的节能空 间,在有热网自动控制系统的配合下,其应用也得到了越来 越广泛的认可。
一次高温蒸汽管道上装有电动调节阀,由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系

换热站工程的设计方案

换热站工程的设计方案

换热站工程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换热站是指通过热交换设备,将供热管道中的高温热水或蒸汽与用户用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得用户用水的温度得以提高或降低的热媒站。

换热站的设计需要根据供热管网的管道布局、用户热负荷需求以及换热设备的选型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使用。

换热站的设计应参照《建筑供热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合理选用换热设备、管道布局及控制系统等技术措施,确保换热站的安全、经济、节能、环保和可靠性。

二、设计内容和流程1. 工程概述换热站工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热管道设计:根据供热管网的规划布局和用户用热需求,确定供热管道的走向、管径、管道材质等技术参数;(2)换热设备选择:根据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特点,合理选择换热设备,确定换热站的规模和装备;(3)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换热设备的启停控制、温度调节、压力监测等功能;(4)安全、环保设计:设计换热站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环保技术措施,确保换热站的安全、环保性能。

2. 设计流程换热站工程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供热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换热站的建设方案;(2)基础数据采集:收集供热系统的管网布局图、用户热负荷数据、换热设备技术参数等基础数据;(3)设计方案比选:根据基础数据,比选不同的设计方案,确定最合理的换热站工程方案;(4)设备选型和布置: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换热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方式,设计换热站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5)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换热站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逻辑、控制仪表等,确保换热站的自动化控制;(6)安全、环保设计:设计换热站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环保技术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换热站工程的施工图,包括设备设施布置图、管道布局图、电气布置图等;(8)技术经济分析:对换热站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工程的投资回报周期和效益。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摘要】换热站作为我国热供应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本文通过介绍换热站的基本工作过程和节能控制系统的特点,同时对换热站的节能进行较深入分析,提出了换热站节能控制的技术解决方案。

【关键词】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分析;解决方案前言本文通过对换热站的基本构成和节能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换热站节能控制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了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和节能技术措施。

有效的发挥了换热站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换热站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二、换热站的基本构成和工作过程绝大多数的换热站为用户换热站,大部分换热站设备功率较大,是重点耗能单位,但设备种类比较简单,一般由数台热交换器,几台大功率水泵组成的循环泵组和几台补水泵构成。

换热站主要是将一次网的80℃左右热水通过热交换器使二次网低温水水温达到6O℃左右,成为满足供暖送水温度的热水,通过二次网热水管道送到城市居民家中,流过各用户的散热器;通过循环泵的加压循环,流回换热站,进入换热站热交换器的二次回水温度有40℃左右。

三、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产品功能特点1.节能控制系统的用途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智能化、自动化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热力公司热网控制(多个换热站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或工厂、机关、住宅小区等商用建筑的供热、采暖、空调、生活用热水;各种需要换热的场所;各类换热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配套。

2.节能控制系统的特点换热站设计理念先进,既可节省基础建设的投资,又使安装维护简便。

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易于操作。

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显示。

也可远程通信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同时自动控制和人工操作可相互切换。

该智能控制装置具有自动控制、气候补偿、节能舒适等特点,是当今智能建筑采暖供热。

四、换热站节能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换热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在换热站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换热站额调控。

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榆林嘉园住宅小区热力站、换热站设计方案河北长城锅炉容器有限公司一、设计资料1、采暖面积126760平米高低区地暖(高区9612地暖,低区117148地暖)2、锅炉设备型号SZL10.5-1.0/115/70-AII 一台 SZL7.0-1.0/95/70-AII 一台 一用一备3、设计数据(1)供回水温度一级网供回水温度:t 1/t 2= 95/70℃; 二级网供回水温度:t g /t h =60/50℃;(2)管径及数量一级网管径及数量:DN400 30m 二级网管径及数量:a 、高区管径及数量:DN250 462mb 、低区管径及数量:DN450-250 462m DN450 224 m DN400 47 m DN350 171 m DN250 20 m(3)标高锅炉间标高:±0.000 换热站标高:-4.000 水泵间标高:-4.000 最远端用户标高:+2.5004、设计思路锅炉设备甲方已选定,二次网管径甲方已设计; 现需设计锅炉房部分附属设备及换热站内所有设备;供热站内选择两组各二台水—水换热器,单台换热能力占本区热负荷的70%,以便保证一台换热器故障情况下,另一台换热器能保障基本热负荷的要求,循环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三台,二用一备;补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二台,一用一备;全自动软水器及软水箱一套、一、二次网共用。

二、供热系统热负荷的计算1、热负荷的计算方法310-⨯⨯=F q Q f n式中 n Q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 f q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2/W m ;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2m 。

注: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90,1990年版;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从表2-1取fq =602/W m 。

可知供暖热负荷:高区: 310-⨯⨯=F q Q f n 高=60×9612×10-3=577KW 低区: 310-⨯⨯=F q Q f n 低=60×117148×10-3=7029KW即:总的供热面积为F=126760m 2,总的供暖热负荷Q n =7606KW 。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1.1 集中供暖旳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随着经济旳发展和科学技术旳进步, 在集中供暖技术旳基本上发展起来旳, 它运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 由集中旳热源向一种都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都市提供稳定、可靠旳热源, 改善人民生活, 并且与老式旳分散供热相比, 能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 具有明显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 当时在美国纽约, 建立了第一种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顾客供热。

20世纪初期, 某些工业发达旳国家, 开始运用发电厂内汽轮机旳排气, 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旳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来, 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旳城乡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旳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旳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 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旳北欧国家, 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 都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 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 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乡, 向全国1/3以上旳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 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旳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都市已有规模较大旳集中供暖系统外, 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 还建立了联结几种都市旳城际供暖系统。

在某些工业发达较早旳国家中, 如美、英、法等国家, 初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 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但是这些国家已非常注重发展热电联产旳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国内都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旳, 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 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有关加强都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旳报告》, 对国内旳集中供暖事业旳发展起到了极大旳推动作用。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is now widely used i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owever, good heating system and goo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sometimes can not be combination well. Investigate its reason, is mainly the HVAC engineers do not understand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personnel do not understand the HVAC, neither can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heating project, comparing HVAC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VAC is the leading part, and automatic control is its auxiliary. Therefore, as a heat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t the sametime,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of automation and HVACunderstanding to coordination and guidance control personnel to do the debugging work.s Central Heating Supply System; Control system of heat exchanger; PID Regulation换热站如今已广泛使用自动控制系统。

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思路

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思路

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思路张仲生【摘要】以太原市华能东山隔压换热站(简称隔压站)为例,对隔压站自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隔压站自控测点及其控制思路,指出分布式隔压换热站具有占地面积小、系统规模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等优点。

%Taking Huaneng Dongshan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 station( intervals-pressure station in brief)in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station,mainly introduces automatic control measurement points and control concept of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 station,and finally points out advantages of distribution-style intervals-pressure heat ex-change station,such as small land area,small-scale system,flexibl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and so on.【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2页(P145-146)【关键词】隔压换热站;系统;自动控制【作者】张仲生【作者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3分布式隔压换热站是指在负荷较为集中的区域,满足设计条件的位置设置小规模、小负荷的隔压换热系统,使其出口管线满足低海拔区域的供热参数,以适应供热区域内规划负荷的调整,可使该热源进一步解决供热区域两侧更低海拔区域的供热。

热力换热站能量控制与调节系统探讨

热力换热站能量控制与调节系统探讨

热力换热站能量控制与调节系统探讨热力换热站通常是城市中心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居民等客户用热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性,必须对热力换热站进行能量控制与调节。

本文将就热力换热站能量控制与调节系统进行探讨。

一、能量控制为实现对热力换热站的能量控制,首先需要了解热力换热站的能量流动规律。

热力换热站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供水管网、加热系统、用户回水管网。

其中加热系统与用户回水管网之间的热量交换是热力换热站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对该部分进行能量控制。

能量控制一般包括热量控制和水量控制。

热量控制是指对供应给用户的热量进行控制,以保证用户需要的热量得到满足;水量控制则是对供应给用户的水量进行控制,以保证加热系统的运行安全。

对于热量控制,可以采用节能调峰技术,即根据用户的用热量和时间变化规律,对供水温度进行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采用流量调节阀、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供水温度的精确控制。

二、能量调节能量调节是指根据当时的供暖需要调节加热流体温度,以达到合理的热交换效果,满足用户的需要。

能量调节要根据供暖需求实时调整加热流体温度,以及控制流量、压力、流速等参数。

能量调节的目的是保证加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热交换效果。

能量调节的实现需要依赖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控制策略一般有模糊控制策略、PID控制策略等,并且可以结合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调整。

控制算法主要有基于经验算法、基于优化算法等,其中基于优化算法的控制可以实现在控制效果指标优化的情况下,满足控制参数的调整。

三、总结热力换热站能量控制与调节是供热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保证供暖安全、稳定和优质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热力换热站的能量控制与调节,达到节能、降耗、提效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设备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并逐步实现热力换热站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 集中供暖的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

20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内汽轮机的排气,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的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镇,向全国1/3以上的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已有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暖系统外,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联结几个城市的城际供暖系统。

在一些工业发达较早的国家中,如美、英、法等国家,早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不过这些国家已非常重视发展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对我国的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这些年来集中供暖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目前采暖系统相当落后,具体体现在供暖质量差,即室温冷热不均,系统效率低下,不仅多耗成倍能量,而且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温。

在功能上,发达国家通常室内温度保持22摄氏度,我国仅为16摄氏度,而且我国的供暖质量很差,室温冷热不均,系统热效率低下,大多数地方没有采取按户计费,用户也不能自行设定和调节室温等等。

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目前存在的能源浪费主要来源与:建筑的保暖隔热和气密性能差;采暖系统相当落后。

造成结果是:低效率,我国供暖采暖系统普遍存在低负荷、低效率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40%左右。

管网输送效率低,管道泄漏和偷水现象严重;缺乏控制手段:我国供暖系统只有简单的调节手段,水力水平失调、垂直失调严重:没有恒温装置,供热不足和过度时,没有有效的调节手段;缺乏计量手段:采暖系统一般不设热表,没有计量收费造成用户不会主动去节能,没有计量也造成了管理运行人员没有具体数量上的依据来运行管理。

换热站的发展为改变了之前供热系统的众多缺陷。

1.2 换热站的简介及运行现状换热站与锅炉房是根本不同的。

锅炉房是用燃料把水(或其他介质)加热到具有一定参数的地方;而换热站是为了把锅炉房生产的高温热水(高于100C)转换成能够直接给用户供热的热水(低于100C)。

锅炉房是生产地,其主要设备有: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泵、和各种辅助设备(上煤机,除渣机)等,其中锅炉是主体。

而换热站是个中转站,现在换热站的主要换热方式有:换热板、混水等。

说白了换热站就像一个大的过水热,唯一不同的是它很大.它们都属于供热系统的一部分,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工艺流程是:锅炉房——(高温热水)——换热站——(低温热水)——用户——(低温热水)——换热站——(低温热水)——锅炉房通常换热站内部设备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采暖系统和民用生活系统,目前我国换热站大部分没有民用热水设施。

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换热站内应该普及生活热水系统,来提高集中供暖的效益。

换热站的主要设备有:离心水泵、汽-水换热器、热水储水箱、过滤器、补水泵调节阀热媒参数调节和检测仪表、防止用户热水供应装置生锈和结垢的设备等。

换热站内还安装有热量表以及调节供热量的自动调节装置。

但是目前来说大部分换热站还不能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值守,大部分缺乏控制手段,耗能严重造成资源的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1.3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暖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在传统供热模式下,为满足供热需求,换热站内设备运行参数多为人工调节,随着室外温度及热负荷的不断改变,不断的人工调节二次供水温度以保证用户室内能够维持恒定的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手动调节必然存在着较大偏差,只能够根据经验达到粗调节,不能够居民对室内温度恒定。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多年以来供热行业一直在探讨开发能充分适应热负荷不断变化的细调节运行方式,以适应热负荷变化较大、调节频率较高对系统平衡能力的需求,满足热用户的合理需求,达到经济运行目的。

目前,由微机监控换热站从技术上满足了这种需求,其原理是通过变送器远程采集系统运行数据,经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将信号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中央监控,同时将控制信号以组态模式实时反馈,控制电控执行机构进行系统调节,实现对二次供、回水温度的合理控制和处理突发事故。

无人值守换热站具有以下特点:运行人员少,人员培训时间段,界面人格化,且能只管的监控换热站的运行情况;可以科学的根据天气情况及负荷变化通过适时反馈自动进行蒸汽流量细调节,降低直接成本;既可以循环监控各换热站的运行参数,又能抽调某个换热站的运行状态,保证了系统监控实时性;可以设定系统临界参数,系统异常时在控制中心实现报警,在必要时能及时的将控制信号自动反馈到电动执行机构,处理突然事故,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从理论上,通过计算机技术、PLC、传感器数据通讯技术和测控技术,需做到换热站在整个运行期间无需人员巡视时可行的,但是相应的硬件设施投入相对过大。

因此从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应以远程监控影像安全运行参数为主,辅以人员巡查,达到无人值守的目的。

本课题来源于平安小区换热站的控制与技术,如何随时了解换热站的工作情况和有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室外温度对换热站进行及时调控,使供暖系统始终在一个最佳工况下运行,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所在。

第二章换热站控制方案2.1换热站的简介换热站和热水管网是连接热源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暖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换热站是指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机房。

它用于调整和保持热媒参数(压力,温度和流量),是供热,用热达到安全经济运行,是热量交换,热量分配一集系统监控,调节的枢纽。

换热站一般由汽水换热器组成的换热系统,循环水泵组成的循环系统,补水泵组成的补水系统来构成。

在控制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物理量,如压力,温度,流量等模拟量参数。

需要通过PLC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

换热站的自动控制,即实现整个进气和供水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2.2换热站的构成换热站控制系统由以下3部分组成:1)测量仪表及变送器。

用于对换热站的运行参数及室内外温度进行测量,主要包括一二次供水温度、室内外温度、二次侧供水流量、一二次压力等测量传感器。

2)执行机构。

对于换热站运行的个调节机构进行电动调节,主要由变频器和泵电机组成。

3)PLC和工控机。

用对于换热站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运行参数进行监测控制、记录、统计、报警、报表打印等。

换热站控制系统主要对二次侧供水温度进行自动控制,最终使室温达到要求。

系统由PLC作为底层的DDC控制器,先进的工业控制机作为上位机,并配备彩色显示器、打印机、网络通信卡等高品质的硬件设备,具有系统控制算法、组态等先进供暖的软件,可使系统实时地显示换热站运行情况,实时地反映出按需供热,以适应供暖符合的变化,同时使换热站运行达到最佳工况,并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

通常换热站内部设备可分为两大部分,即采暖系统和民用生活热水系统,目前我国换热站大部分没有民用热水设施。

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换热站内应增加生活热水系统来提高集中供暖的效益。

换热站的主要设备有:水——水(汽——水)换热器,过滤器,补水箱,补水泵,循环水泵,调节阀,热媒参数调节和检测仪表,防止用户热水供应装置生锈和结垢的设备等。

换热站内还安装有热量表及调节供热量的自动调节装置。

2.3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思路集中供热系统的控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控制系统。

由换热站控制柜和检测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柜完成循环水泵系统和补水系统的控制功能,具有手动和自动运行模式,也有工频和变频运行模式。

PLC可以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室外温度对一次供汽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对二次供水温度进行控制,以达到节省能源,提高供热质量的目的。

PLC通过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来实现对二次供水压力的控制,当一台补水泵无法通过变频补水达到所要求的压力时,控制器可使另一台备用泵以工频的方式进行补水。

最终实现更加智能化得恒定补水控制。

换热站的运行程序独立存在于其控制系统PLC内,能够脱离上位机监控管理软件而独立运行,其运行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来观察并实施调整。

各个换热站独立工作的同时,利用通讯系统将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管理系统供参考,同时接受监控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整。

2.4 该方案要实现的控制功能本方案包括以下基本控制功能:1.运行参数检测功能:该热交换站主要监测内容有一次热媒侧供回水温度、二次热水流量、二次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差、室内外温度、供热水泵工作、故障及手动/自动转换状态等。

并进行信号处理后在彩色显示器上显示,同时还显示运行模拟图、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曲线等画面。

换热站监控系统主要检测内容又一次热媒侧供回水温度、二次热水流量、二次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差、室内外温度、供热水泵工作、故障及手动、自动转换状态等。

1、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故障诊断,并在监控画面上显示各工况参数并控制设备运行状态。

2、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以及供热对象的特性,给出一条室外温度与二次供水温度之间的对应曲线。

控制器可以通过这条曲线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室外温度对一次供汽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对二次供水温度进行控制,以达到节省能源,提高供热质量的目的。

3、在系统中增加晚间节能的设置,根据需要设置晚间供热温度。

自控系统通过加入时间日程表的控制,实现一天当中不同时刻对应不同的温度。

4、PLC通过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来实现对二次供水压力的控制,当一台补水泵无法通过变频补水达到所要求的压力时,控制器可使另一台备用泵以工频的方式进行补水。

最终实现更加智能化得恒定补水控制。

5、当前可编程控制器是专业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已成为电气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核心位置,他不仅能实现法杖的逻辑控制,还能完成各种顺序或定时的闭环控制功能,并且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体积小,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