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浆细胞瘤汇总.
孤立性浆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肢骨SPB
• 右股骨上端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 坏;
• 骨皮质变薄,病变区残留骨小梁,使病 变呈皂泡样改变;
• 无骨膜反应。
MRI表现: •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可能与肿瘤的细胞密度或微血管密度较大有关
),骨内膜侵蚀呈锯齿状 • T2WI呈明显高信号,无瘤周骨髓水肿 • 边界清晰,无骨膜反应;常伴软组织侵犯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残存骨嵴不强化。
(右肩)髓内浆细胞瘤。 建议:
B:CD56(-),CD138(+),CD38(-)、Lambda(-),Kappa(+), Ki-67:(+)约10%。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 SPB
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
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同来源 的浆细胞分泌不同化学结构 和免疫特性的免疫球蛋白;
分椎体压缩; • 伴或不伴椎弓根及附件受累; • MRI信号不一:T1WI信号呈低及
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或混 杂高信号; • 软组织肿块形成,增强后明显强 化;
脊柱SPB
• 病变周围无瘤周骨髓水肿
• 椎间盘无受累,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无狭窄
• 肿块可围绕或半围绕椎管生长,呈“围管征 ”或“袖套征”
织一堆5.0*4.5*0.5cm,质软,鱼肉样。 印象:
(胸10椎体及附件)浆细胞骨髓瘤。 建议:
MUM-1、CD38、CD138、Lambda(弥漫+),Kappa(少数、灶性弱 +),CD3、CD20(-),Ki-67(15-20%+)。
病例回顾——病例2
女,51 岁,右 肩疼痛1 月余。 右肱骨 近端占 位。
• 增强瘤体及脊膜均明显强化,可显示类似脊 膜尾征
孤立性肋骨浆细胞瘤1例报告

孤立性肋骨浆细胞瘤 1例报告摘要:患者,男性,59岁,体检发现右侧肋骨占位,胸部CT示右侧第4肋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灶泡样改变。
患者无明显胸痛、胸闷等临床表现,既往无外伤史,一般状况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行单孔胸腔镜下肋骨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尚可,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右侧第4肋骨浆细胞瘤。
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扩散征象。
关键词:骨肿瘤;浆细胞瘤;肋骨;诊断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骨恶性肿瘤【1】,占浆细胞瘤发生率的6%-7%,以累及脊柱位置多见,尤其是胸椎好发,腰椎次之【2】,发生于肋骨的较为罕见,其特征表现为一个或两个的孤立性骨病变,没有疾病传播的征象。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于2020年3月9日收治了1例右侧第4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患者,接受肋骨病灶及部分壁层胸膜的切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以“发现右侧肋骨占位3天”为主诉,于2020年3月9日收入院;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有吸烟史及饮酒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见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廓皮肤未见皮疹、淤血斑及溃疡灶,呼吸规则,双肺呼吸动度及语颤均等,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胸部CT(2020-03-09 延边医院)示:右侧第4肋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内可见残留骨性间隔,骨质破坏周围无明显硬化带,局部无骨膜反应(图A、B)。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右侧第4肋骨肿瘤。
经我科医师会诊后,建议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20年3月1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下肋骨肿瘤切除术。
术中逐层暴露至第4肋骨,可见肿块位于第4肋骨并向胸腔内生长,连同肿瘤向两边扩大切除第4肋骨,冲洗创面,留置负压吸引管,逐层关胸。
术后给与充分镇痛、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
孤立性骨骼浆细胞瘤6例诊治体会

MM)的高风 险性 , 核磁 共振 成像 ( R ) 查在 至 少 M I检 2 5% 伴有 明显孤立性 损害 的患 者 中发现 身体 的其他
部 位 有 该 疾 病 的证 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住 院期 间 , 6例检测 尿本 周蛋 白均 阴性 ; 检测血清 M蛋 白也为阴性 ; 例行骨髓穿刺 , 6 未见异 常。 随访结果 : 病例随访至今 , 无失访病例 。随访 时间 2~ 0 月 , 3个 中位时间 1 个 月 , 8 6例中 4例无瘤生存 时 ・Βιβλιοθήκη 1 8・ 0 广东医学
20 09年 1 第 3 月 0卷 第 1期 Gu n d n dcl o ra Jn 0 9, o.3 ,N .1 a g o gMeia u n l a .20 V 1 0 o J
复保守治疗疗效欠佳。 3 2 手术方式的选择 . 腰 横突肥大的手术方 式有多 种 : 大横突 切除术 , 关节植 骨融 合术 及腰 骶。 肥 假 椎
总之 , 对于第 5腰椎横 突肥 大综合征 的手术 治疗
方式 , 决 于 三方 面 的 因素 : 1 术 者 自身 的技 术条 取 () 件 ;2 患者 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 患者 的经济情况。 () ()
参 考 文 献
[ ] 涂强 , 国洲.局 部频谱照射 配合神经阻滞 治疗 第 5腰椎横 1 徐 突肥大综合征[ ] J .广东 医学 , 07, 8 1 :l9—10 20 2 ( ) 1 2 . [ ] 涂强 , 国洲 ,钟润泉 ,等.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诊 断 2 徐 与治疗 [] J .临床外科杂志 , 0 6 4 6 : 0 20 ,1 ( ) 4 0—4 1 0. [ 3] 涂强 ,徐国洲 ,钟润泉,等.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封闭
胸椎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0 。U ・L _ 。 。x线 检查 : 胸 椎 骨质 疏 松 。胸 椎 MR I 平扫 + 增强诊 断 报 告 : 1 ) TI I椎 体 及 附 件 骨 质 破 坏 并 Tl l 椎 体轻 度 病 理 性 压 缩 , 考虑转移瘤可 能, 建 议 进一 步 检 查 。2 ) 胸 椎 退 行 性 变, 椎 管 略 狭 窄。 3 ) 肝囊 肿 。S P E C T检查 : 第 1 1 胸 椎 放射性 浓 聚 灶 , 性质待定 , 考 虑 为 良性 病 变 可 能 大 。P E T / C T 检
a my l o i d o s i s : C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d n a t ur a l h i s t o r y i n 9 8 p a t i e n -
t s [ J ] . Me d i c i n e ( B a l t i mo r e ) , 2 0 0 3 , 8 2 ( 5 ) : 2 9 卜2 9 8 . [ 9 ] 郝礼森 , 郭剑 。 郑力博 , 等. 肝 淀 粉 样 变 1例 [ J ] . 世 界 华 人 消 化
胸 椎 孤 立 性 浆 细胞 瘤 1例 并 文 献 复 习
刘秋 莲 , 张 井珠 , 刘海 芸 , 张水 生
( 1 . 江 西省人 民 医院血 液科 , 南昌 3 3 0 0 0 6 ; 2 . 赣 州 市 妇 幼保 健 院 检 验 科 , 江西 赣 州 3 4 1 0 0 0 )
中图分 类号 : R 7 3 0 . 2 6 0
发 病年 龄 为 5 5岁 , 临床多 以病 变部 位疼 痛 为首发 症 状, 7 0 的患者 于 2 ~4年 进展 为 MM_ 3 ] 。 目前 S P B统一 的诊 断标 准包 括 : 浆 细 胞 克 隆增 生所致 的单 发骨 质 破 坏 , 骨 髓 细 胞 形态 学 检 查 和 骨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导读: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1材料和方法本组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年龄最小35岁,最大57岁,平均47岁。
病人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和局部神经功能损害为主。
全部病例均在我院行MR平扫,其中2例行MR增强扫描。
MRI扫描使用GE公司Signa 1.5 T和Fonar公司0.3 T磁共振成像系统,SE和FSE脉冲序列,行矢、冠、轴面扫描。
T1加权像TE:16~30 ms,TR:400~600 ms;T2加权像TE:85~100 ms,TR:3500~4500 ms;质子密度像TE:30~60 ms;TR:1500~3000 ms。
扫描层厚为5 mm,层间隙2 mm。
两次采样平均,扫描矩阵256×256。
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为0.1 mmol/kg,注药后立即行T1加权像增强扫描。
2结果4例脊柱浆细胞瘤中(附表),3例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椎。
肿瘤只累及单个椎体,多沿椎板浸润生长,有2例肿瘤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
本组肿瘤以累及一侧椎体及附件为主(图1~3)。
仅1例肿瘤使椎体完全受累,出现椎体压缩骨折。
附表脊柱浆细胞瘤的MR表现病例部位T1T2增强扫描边缘CT、平片1C3椎骨仅左横突无受累稍高稍高均匀明显清楚C3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2T4锥体左后、棘突、左横突等等均匀轻度清楚胸椎平片正常3T9椎体左侧及左椎体旁低高未做清楚椎体左侧骨质破坏4T6椎管后硬膜外等稍高未做清楚无图1病例1.AT1轴位像示椎弓骨质破坏,椎管内和椎旁可见稍高信号占位,以右侧为著,颈髓受压变形移位。
B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图2病例2.AT1轴位像示肿瘤呈稍高信号,边界尚清楚,主要累及椎弓造成骨质破坏,以左侧为主并浸入椎管,椎体左后方局部受累。
九例孤立性浆细胞瘤影像学分析论文

九例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2-01【摘要】:孤立性浆细胞瘤(sp)属于单发浆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
通过总结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本文报道了我科于2005年至2010年间,经住院手术或病理活检共收治确诊的sp病例9例,其中胸椎1例、骶骨3例、髂骨3例、额顶叶1例以及脾脏1例。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孤立性浆细胞瘤;x线;磁共振成像浆细胞瘤是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浆细胞瘤是一种转移性疾病,表现为在身体多个部位同时出现病灶特征,该类浆细胞瘤一般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而少数浆细胞瘤患者(3-5%)表现为由单克隆性浆细胞瘤增殖引起孤立性浆细胞骨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spb)造成的单一性骨损伤,或者由于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olitary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sep)造成的软组织肿块[1]。
moulopoulos等人通过对以往spb病例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分析总结[2,3],发现至少25%经确诊为spb的患者在随后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浆细胞瘤病灶的扩散,这意味着spb存在较大的风险发展为mm。
spb病变常见于腰椎、肋骨或颅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浆细胞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均不同,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极易与淋巴瘤,pnet、转移瘤等混淆,有必要通过总结加深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进而提高诊断和鉴别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于2005年至2010年间收治7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以及2例髓外浆细胞瘤。
其中,女4人,男5人。
年龄23-76岁,平均52.8岁。
发生于胸椎1例,髂骨3例,骶骨3例,额顶叶1例,脾脏1例。
所有病例均行x线,ct以及mr检查。
18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18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目的:回顾分析2004年-2013年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2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疗效。
方法:2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中,18例随访完整。
10例患者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8例患者为髓外浆细胞瘤(EP)。
8例患者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其他10例为部分切除术或脊柱减压后放疗。
局部放疗中位剂量46 Gy(30~50.4 Gy),分割剂量1.8~2.0 Gy。
结果:随访期间共2例患者局部复发率,SBP和EP各1例。
全组5年和10总生存率均为77.8%,SBP组与EP组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SBP和EP的5年无转化多发性骨髓瘤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6.8%和86.7%(P=0.015)。
结论: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好。
而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特别是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签: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放射治疗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是原发于骨或软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BP)约为浆细胞肿瘤的10%,主要见于中轴骨[1]。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P)则更为罕见(3%),最常见于头颈部区域。
虽然两种浆细胞瘤均来源于同一种细胞,但它们在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的显著不同说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病理存在[3]。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局部肿瘤占位所致,孤立性骨浆细胞瘤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缺损,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吞咽困难、呼吸障碍、鼻出血。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为罕见恶性疾病,有关治疗选择的数据稀少。
但是,一些单中心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报告了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的有效性。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本院近10年来接受了放射治疗的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2004-2013年在本院放射治疗科接受治疗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排除播散性疾病患者。
浆细胞瘤

鉴别诊断:淋巴瘤
脊柱淋 巴瘤骨质破坏形式多样 ,可为溶骨性、成骨 性或混合性骨质破坏 ;部分脊椎病灶 C T 无 明显骨质 改变 ,但 M R I 可出现异常信号 。淋巴瘤易侵入椎旁及 椎管内形成软组织肿块 ,密度及信号均匀,可围绕硬膜 外向上 、下方向发展 ,呈袖套状浸润 ,明显大于椎体累 及范围,较具特征性。 单发脊柱淋 巴瘤 :脊柱淋 巴瘤骨质破坏形式多样 ,可为溶骨性、成骨
鉴别诊断:结核
脊椎结核 :常累及邻近椎体及椎间盘 ,椎间 隙变窄,并可见椎旁脓肿形成。
鉴别诊断:血管瘤
板 障膨胀 ,内外 板 破 坏 ,有 硬 化 ,有 时 可 见 由 中心向四周放 射状排列 的骨 间隔,
典型的“太阳光芒”样 新生骨;
头皮软组 织肿 块 有 时 因体 位 改 变 而 大 小 改 变 ,增 强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转移瘤
溶骨性病变 比较彻底 , 骨质破坏内很少出现残 存 的骨质 ,单发少见 。
40 —70 岁,男性
浆细胞瘤
分为多发性骨髓瘤、髓 外 浆 细 胞 瘤、骨孤 立性浆细胞瘤 。后两者合 称 为 孤 立 性 浆 细胞瘤。
多发多见,单发少见 孤立性浆细胞瘤 2-4年内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
瘤
好发部位
好发于含骨髓丰富的骨组织 ,例如椎体 、股 骨、骨盆和肋骨 ,脊椎是最常见的部位 ,约 占40% 一60% ,胸椎最多 ,其次为腰椎 , 颈椎 ;颌骨 、颅骨 、肋骨 、髋骨 、股骨等 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而且并不少见 。
颅内浆细胞瘤
侵犯颅骨 、脑膜和脑实质的浆细胞肿瘤,非 常少见 ,大多为个案报道。
颅骨浆细胞瘤可同时发生在肋骨 、椎体 、骨 盆 、胸骨、锁骨等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因
1.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 2.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 3.IL-6等细胞因子
4.遗传
流行病学
1 2
占全部恶性浆细胞病的3%
多发生于40-60岁
较多发性骨髓瘤早10年 男女发病率之比2:1
3
4
病 理
◆
分化成熟瘤细胞:肿瘤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 类似于正常的浆细胞细胞,核分裂少见 分化差瘤细胞:明显细胞异型性,伴有核分裂活跃 和病理性核分裂象等现象,血管丰富 不典型的细胞散在于分化成熟,能够被辨认为浆 细胞中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王卫卫 2014-09-16
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
◆正常情况下,人
体不同来源的浆细 胞分泌不同化学结 构和免疫特性的免 疫球蛋白;
◆异常情况下,相同
前B细胞
来源的浆细胞恶变增 生,分泌大量同源的 、结构完全均一的单 克隆免疫球蛋白。
◆
◆
病理
实验室检查
◆
可表达CD38/CD79a;不表达CD20
◆
M蛋白:大部分患者正常,仅10-20%伴有血/ 尿M蛋白异常
◆
血象:正常
◆
骨髓象:正常
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脊柱(60%);周围及四肢骨骼(25%-30%); 其他好发部位依次为盆骨、股骨、肱骨和肋骨,颅骨受侵罕见 ◆局部疼痛/肿块或压痛,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
◆
浆细胞病分类
良性
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原发性,又称意义未明的单克 隆免疫球蛋白病,即 MGUS)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继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骨髓性浆细胞瘤、髓性浆细 胞瘤) 浆细胞瘤 恶性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淀粉样变性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原发于骨骼) 髓外浆细胞瘤(原发于髓外)
贫血 正常
常见于鼻咽 部和鼻窦
正常
10-20%伴有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9%伴有血/尿M蛋白异常 M蛋白异常 异常,浆细胞>15% 正常
15%-20%伴 有血/尿M蛋 白异常
正常
感染
肾损
常见
常见
少见
少见
少见
少见
SPB与MM关系
35-50%孤立性浆细胞瘤(尤其脊柱SPB)可以 进展为MM;历时约3-5年
◆
进展为MM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均与MM相同。
鉴别诊断
2.单发血管瘤 ◆骨小梁栅栏样蜂窝样排列 ◆较少椎旁软组织肿块 ◆富含脂肪 ◆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而增高
鉴别诊断
3.单发巨细胞瘤 ◆侵袭性较强,骨皮质完全破坏 ◆显著膨胀性生长 ◆软组织周边钙化 ◆T2中等信号强度 ◆液-液平
鉴别诊断
4.椎体结核 ◆临床表现,多合并肺内结核 ◆死骨 ◆累及邻近椎体或椎间盘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椎旁寒性脓肿
前B细胞
浆细胞病
◆
浆细胞病是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 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 链异常增多的一组疾病。
这组疾病共同特征: 1、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 2、异常增生的单克隆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结 构均一的免疫球蛋白或轻链; 3、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受到抑制,正常多克隆免 疫球蛋白合成及分泌减少。
治疗及预后
◆首选局部放射治疗; ◆病变局限且易于切除者,可以手术治疗, 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 ◆原则上不采用化疗,但当病情发展为MM时, 应按照MM治疗常规进行联合化疗。 ◆预后优于MM,劣于髓外浆细胞瘤。 ◆局部复发率4.3%;中位存活期7.5-12年;五 年生存率70%
◆累及脊柱,25%造成神经损伤(脊髓或神经根)
◆无全身性疼痛、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热等全身症状。
鉴 别
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骼受 侵 全身多发骨质破坏 骨孤立性浆细胞 瘤(SPB) 除原发病灶外, 其他骨骼及骨髓 均正常 髓外浆细胞 瘤(EMP) 正常
软组织 肿块
血象 M蛋白 异常 骨髓象
发生率15%,头、胸骨、 锁骨多见,胸壁、锥体 常见 旁也可见
◆
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4条: 1、全身检查呈现为单个溶骨性病变; 2、肿瘤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3、骨髓检查阴性,浆细胞<10%;
4、患者无贫血、高血钙或肾受累证据。
影像学表现
颅骨SPB
1.影像学表现缺少特异性 2.板障为中心骨质破坏 3.软组织影充填,可突破内外板呈双凸状 4.周围骨质无增生硬化 5.肿瘤内部原始骨板轮廓仍可分辨 6.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脊柱SPB
脊柱SPB
6.病变周围无骨髓水肿
7.椎间盘无受累,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 无狭窄 8.肿块可呈局限性压迫椎管,亦有肿块 环绕脊髓四周者呈围管征 9.增强瘤体及脊膜均明显强化,可显示 类似脊膜尾征
脊柱SPB
脊柱SPB
10.微型脑征(典型征象)
鉴别诊断
1.单发转移瘤 ◆少见; ◆溶骨性破坏, 瘤内无残存骨小梁; ◆椎旁软组织肿块;
3.嗜酸性肉芽肿 ◆儿童及青年 ◆病灶很少超过 2-3 cm ◆纽扣样死骨 ◆边缘常呈斜坡状或双边状
脊柱SPB
1.胸椎最常累及; 2.单发椎体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部分 椎体压缩; 3.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椎弓根及附件受累; 4. MRI信号不一:T1WI信号呈低及等低信号为 主,T2WI呈高或混杂高信号; 5.软组织肿块形成,增强后明显强化;
颅骨SPB
颅骨SPB
7.T1均匀等信号,T2均匀稍高信号 8.增强常均匀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1.单发转移瘤 ◆原发肿瘤病史 ◆肿块内残留碎骨片 ◆边缘模糊毛糙 ◆部分硬化边 ◆颈外动脉供血
鉴别诊断
2.骨肉瘤 ◆轮廓模糊 ◆以外板为主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内可见肿瘤骨 ◆骨膜反应 ◆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