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简介

合集下载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小仓山房集》,《子不语》,《随园诗话》,《祭妹文》。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学习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袁枚十首有名的诗及译文

袁枚十首有名的诗及译文

袁枚十首有名的诗及译文摘要:1.袁枚简介2.十首有名的诗2.1.《登柳州城楼》2.2.《临安春雨初暖时》2.3.《夜泊牛渚怀古》2.4.《马嵬》2.5.《赤壁怀古》2.6.《春夜喜雨》2.7.《枫桥夜泊》2.8.《乌衣巷》2.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2.10.《早梅》3.译文3.1.《登柳州城楼》译文2.2.《临安春雨初暖时》译文2.3.《夜泊牛渚怀古》译文2.4.《马嵬》译文2.5.《赤壁怀古》译文2.6.《春夜喜雨》译文2.7.《枫桥夜泊》译文2.8.《乌衣巷》译文2.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译文2.10.《早梅》译文正文:袁枚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称。

这里我们将介绍他的十首有名的诗及其译文。

1.《登柳州城楼》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登上柳州城楼,眼前展现的是一片辽阔的荒野,海天相接,满目愁思。

狂风猛吹,摇撼着水中的荷花;密雨斜飘,淋湿了墙头的薜荔。

层层的树木遮挡着视线,蜿蜒的江流如同九曲回肠。

我们同来到这个百越民族文身的地方,却依然音信不通,令人感叹。

2.《临安春雨初暖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昨夜小楼东风吹拂,令人回忆起故国的情景,实在无法忍受这明月光照着故国。

3.《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泊船,客中亭水江天阔。

译文:夜泊牛渚,面对辽阔的江天,心中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4.《马嵬》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你可曾看到,青海那边,自古以来白骨累累无人收敛。

新死之鬼倾诉冤屈,旧鬼哭泣,天阴雨湿,哀怨之声啾啾不停。

5.《赤壁怀古》对海而唱《观沧海》。

译文:面对大海高唱《观沧海》。

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题画袁枚文档

题画袁枚文档

题画袁枚袁枚简介袁枚(1716年-1797年),字杨修,号洗兰,又号洗兰堂主人,江苏扬州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

袁枚的文学才华出众,其诗文、小说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喜爱,尤以其新体诗为佳。

袁枚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显著成就,其擅长的画题更是广为人知。

画题的意义画题是书法家或绘画家在作品上所书写的题字,用以表达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或者为作品提供更多的信息。

画题的作用在于为观者提供观察作品的导引,增加观赏作品的情趣和艺术性。

袁枚以其文才而闻名,然而他同样也是一位有着出色绘画才华的艺术家。

袁枚的画作以兰花、梅花为主题,寓意高洁和坚韧不拔。

而他在画作上所题的字也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一部分,更增添了画作的价值与魅力。

《题画袁枚》的意义《题画袁枚》是一幅由袁枚题写的字画作品。

这幅作品题写着袁枚对某一画作的感悟,传达了袁枚对于艺术之美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袁枚的书法才华。

这幅作品的题字题写简练,用笔简练而又不失流畅,展现了袁枚的独特艺术风格。

字体的大小适中,布局协调,整体形成了美感和节奏感。

袁枚所题写的字是其对画作的评价和赞美,其在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和情感。

这些字所表达的情感艺术性都是与画作的主题息息相关。

心境与情感的表达袁枚所题写的字流露出其中的心境与情感。

这些字的内容与画作的意境相呼应,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袁枚在字里行间传达出对画作所描绘的主题的理解与独特感受。

袁枚的字将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引发并引导观者产生共鸣。

这些字以婉约、明快、豪放的笔触表达袁枚对画作的理解,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的审美袁枚擅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他的作品寓意深远,展现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思考。

他的笔法流畅而有力,画面构图精致,传神准确地描绘出了花卉的神态与形态。

他以墨色为主调,运用了兰墨的技法,使得画作更具韵味和文化内涵。

袁枚在画作上题字时,选用了与画作主题相称的字体和笔法。

这些字技巧娴熟,字迹流畅,将画面的美感和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袁枚简介_袁枚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袁枚简介_袁枚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袁枚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

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袁枚亦工文章,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

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

《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

《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

《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

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

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

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

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

【名家诗词】清·袁枚的诗

【名家诗词】清·袁枚的诗

【名家诗词】清·袁枚的诗【诗人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五言律诗】春寒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七言律诗】伤心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赤壁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春晴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箴作诗者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澶渊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景泰陵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

袁枚的创作特色

袁枚的创作特色

袁枚的创作特色一、袁枚简介袁枚呢,可是清代很有名的一位文学家。

他字子才,号简斋,晚年的时候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这家伙可厉害了,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二、袁枚的创作特色1. 诗歌创作特色性灵说袁枚的诗歌强调“性灵”,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诗歌要写出诗人的真性情。

就像我们平常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心里突然有了很真实的感受,然后就把这种感受直接写出来。

他觉得诗歌不是用来卖弄学问或者堆砌辞藻的。

比如说他的诗可能写自己在花园里看到一朵花开得特别美,就把那种惊喜和对花的喜爱很直白地表达出来。

他的性灵说还体现在诗歌的语言上,语言非常自然流畅。

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不会故意搞得很晦涩难懂。

他不会为了符合某种固定的格式或者韵律,就把好好的句子搞得很别扭。

他的诗读起来就感觉很亲切,好像诗人就在你面前跟你聊天似的。

题材广泛袁枚的诗歌题材那是相当广泛的。

他既会写一些关于自然风光的诗,像描写山水景色的,什么青山绿水、奇峰怪石之类的,他能把那种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你读着诗就像在看一幅画。

他也会写一些生活琐事。

比如说他可能会写自己和朋友喝酒聊天的场景,或者是自己在家里养的小猫小狗之类的。

这种描写生活琐事的诗,让我们感觉他就是一个很贴近生活的人,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知道吟风弄月的诗人。

风格多变他的诗有时候很清新淡雅,就像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你的心田。

比如说他描写春天的一些诗,写那些嫩绿的柳枝啊,盛开的花朵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有时候又很诙谐幽默。

他可能会在诗里调侃自己或者朋友,让你读着忍不住就想笑。

就好像他是一个很有趣的朋友,总是能给你带来欢乐。

2. 散文创作特色独抒性灵在散文创作上,他同样强调“性灵”。

他写散文也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写出来。

他不会被传统的散文写作规范束缚得死死的。

他的散文可能会写自己的旅行经历,把在旅途中看到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都写进去,而且写得很生动。

他的散文语言很优美,但是又不失自然。

袁枚十首有名的诗及译文

袁枚十首有名的诗及译文

袁枚十首有名的诗及译文(原创版)目录1.袁枚诗歌概述2.袁枚十首著名诗歌及译文简介3.袁枚诗歌的艺术特点4.袁枚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袁枚诗歌概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乾嘉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袁枚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著称于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他的诗歌广涉人生百态,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袁枚十首著名诗歌及译文简介】1.《登柳州城楼》:通过描绘柳州城楼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2.《夜泊牛渚怀古》:诗人在夜晚泊船牛渚,触景生情,怀念古代英雄。

3.《遣怀》:诗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4.《赠刘景文》:诗人以荷花为题,向友人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志向。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通过描绘秋夜凉爽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6.《夏日绝句》:诗人以夏天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寒夜客来茶》:诗人通过描绘寒夜煮茶的场景,表现了友情的珍贵。

8.《夜泊牛渚怀古》:诗人夜晚泊船牛渚,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9.《赠范夜郎》:诗人通过赠送范夜郎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10.《与薛寿鱼书》:诗人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友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

【袁枚诗歌的艺术特点】袁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气魄,又有婉约派的柔美。

袁枚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品味到生活的真谛。

【袁枚诗歌对后世的影响】袁枚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清代诗歌的高峰”。

袁枚的诗歌理念,如“性灵说”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受到袁枚诗歌的启发和影响,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袁枚的诗歌精神。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实用版】目录1.袁枚简介2.《随园食单》简介3.袁枚与《随园食单》的关系4.《随园食单》的影响和价值正文1.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卒于嘉庆二年(1716),享年八十二岁。

乾隆四年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历任潥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

年甫四十,辞官居于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吟咏其中,故世亦称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

擅写诗文,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

倡性灵说”,不走仿古之路,主张抒发真情、彰显个性。

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小仓山房诗文集》等传世佳作。

2.《随园食单》简介《随园食单》,古代汉族烹饪著作。

共一卷。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 326 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3.袁枚与《随园食单》的关系袁枚作为《随园食单》的作者,以自己的美食实践为基础,详细记录了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他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融入书中,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当时南北菜肴饭点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味。

4.《随园食单》的影响和价值《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时南北菜肴饭点的流行趋势,还反映了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此书对后世的饮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

写景诗飘逸玲珑。

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湖上杂诗
【内容】: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马嵬驿[1]
【内容】:
莫唱当年长恨歌,[2]
人间亦自有银河。

[3]
石壕村里夫妻别,[4]
泪比长生殿上多![5]
【注释】:
[1]本文选自《小仓山房诗集》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

[3]银河:天河。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

《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

[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

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

表示永世不分离。

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

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

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

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

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

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三十三岁即辞官。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

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