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维护

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维护
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维护

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维护

1.HPLC的日常操作条件:温度:10—30℃;相对湿度《80%;最好是恒温、恒湿,远离高电干扰、高振动设备。

2.泵的保养:

1)使用流动相尽量要清洁;

2)进液处的沙芯过滤头要经常清洗;

3)流动相交换时要防止沉淀;

4)避免泵内堵塞或有气泡;

3.进样器的保养:

1)每次分析结束后,要反复冲洗进样口,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

4.柱的保养:

1)柱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

2)当柱子和色谱仪联结时,阀件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净;

3)要注意流动相的脱气;

4)避免使用高粘度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5)进样样品要提纯;

6)严格控制进样量;

7)每天分析工作结束后,要清洗进样阀中残留的样品;

8)每天分析测定结束后,都要用适当的溶剂来清洗柱;

9)若分析柱长期不使用,应用适当有机溶剂保存并封闭;

5. UV)的保养:

1)紫外灯的保养:在分析前、柱平衡得差不多时,打开检测器;在分析完成后,马上关闭检测器。

2)样品池要保养。

高效液相色谱日常简易保养及维护

1、流动相的抽作要求:

高效液相级色谱醇,二次蒸馏水,缓冲盐一定要过滤;

流动相脱气至关重要(可采用抽滤,超声波脱气等方法)

2、吸滤头:

特殊情况下可拆下滤头抽取以判断其中是否堵塞;亦可用注射器吸取流动相通过吸滤头打出以判断其是否堵塞。若有堵塞情况可用异丙醇超声波清洗;

清洗不成功则需要更换。

3、单向阀:

如遇到泵压不稳或流动相不能抽取,则可能是单向阀出现问题,卸下用异丙醇超声波清洗,清洗时须按其安装的方向放置在小烧杯中,切记不可与安装方向倒置超洗!

4、泵头:

泵头漏液或出现其它故障一般要申请维修(如漏液,或更换柱塞杆及其密封垫等)

5、过滤器:

当色谱峰出现异常情况时,有可能是此部件被污染,拆下用异丙醇超洗或更换过滤垫片。

6、排液阀:

此处不能完全密封或漏液时一般是其中的垫片污染或磨损,可卸下后取出其垫片用异丙醇超声波清洗或更换垫圈。

7、手动进样器:

平时应注意用二次蒸馏水和甲醇在装载状态及进样分析状态清洗;如出现漏液现象,原因极可能为转子密封垫磨损或污染,一般须申请维修或更换配件。

8、流通池:

在色谱峰不正常时会可能是此部件补污染。可拆卸后取出其中的垫片用异丙醇超洗(可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或申请维修)。

9、工作站:

出现死机可重起计算机;不正常运行时,首先可更换电脑测试其硬件故障;

或在本机上重新插拔接口、重新安装软件。

泵压不稳

1、泵头有气泡——流动相脱气/大流量冲洗泵/用注射器抽取流动动相

2、单向阀故障——清洗

若上述操作仍不能解决,可用异丙醇冲洗流动(无色谱柱冲洗,由手动进样器直接进检测器),流量为3-4ml/min,冲洗50分钟左右,然后重新安装色谱柱,更换流动相平衡,如此再不能解决泵压波动故障,可申请更换配件。色谱的保养:

漏液处理:

流路堵塞问题:

缓冲盐的使用:

流动相含有盐分时,做完实验后一定要进行流路冲洗;

首先用水冲洗,打开排液阀用PURG键转换出原有含盐的流动相,然后关闭排液阀打开泵冲洗全部流路45分钟以上,如此更换流动相为水和甲醇混合液冲洗全部流路30分钟(此步骤一般可省去,根据实验而论),最后更换纯甲醇冲洗全部流路45分钟以上。

泵头冲洗;

用备件中的针头和针管分别用蒸馏水和纯甲醇冲洗3-5ml。

如流动相不含盐,可对机器定期进行简单的冲洗维护,根据实验多少而定。

手动进样器冲洗;

同样用备件中的针管和专用冲洗针头对手动进样器的装载状态和进样状态分别进行冲洗3-4ml的蒸馏水,然后再冲洗3-4ml的纯甲醇。

确保每次做完实验,所有流路中充满纯甲醇!

色谱的保养:

C18柱绝对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上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保存,因为纯水易长霉。

流路堵塞问题

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并清洗。清洗方法:①以民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超声波清洗③用10%稀硝酸清洗

如何选择保护柱?

怎样选择保护柱,但又不影响分离分析?通常,在选择保护柱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样品是否清洁,对于大部分分析工作者来说,一只1cm长的保护柱便能提供充分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样品非常不清洁,或工作中发现经常要更换1cm 的保护柱,那么就应该选用2cm或3cm的保护柱,保护柱越长自然所装填的色谱填料就越多,则其保护性能越好,当然随着保护柱长度的增加,样品的保留时间也相应增加,一般来说,保护柱的内径与分析色谱柱的内径相同或相当即可。

保护柱的填料装填方式也很重要,目前有薄膜装填法的保护柱,使用过程简单方便,而且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干装。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不经济,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一次性使用相对费用较高。另外,薄膜装填法的保护柱所装填的色谱填料有限,只能提供很有限的保护作用;不过也因为所装填的色谱填料较少,保护柱的长度也较短,所以对分析样品的保留时间的影响也很小。

另一种保护柱结构其实质是缩短了色谱分析柱,设计方式上有直连式/手紧式或整体式。整体式设计是由色谱柱的生产厂商直接安装在色谱分析柱上的,必须与色谱分析柱一同订货,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但不能被修改。直连式结构设计可以在任何时候由色谱工作者来安装连接,可以与任何品牌的色谱柱连接使用,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合适的保护柱长度。手紧式保护柱从结构上讲是与直连式保护柱一样,只是在连接时不用借助扳手等工具,直接用手上紧即可。另外从保护柱结构的角度看,保护柱结构又分为是否可以更换保护柱柱芯,现在大多数的保护柱均可以更换柱芯,可以降低保护柱的使用成本。

大多数人是根据色谱分析柱的填料来选择保护柱的填料,正常情况下可以选择与分析色谱柱一样的色谱填料。但是,根据实际的分析工作,也可不必与分析色谱柱的填料完全匹配。

对于选择保护柱的原则是:在满足分离分析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的选择较短的保护柱,尽可能选择对分离样品小一些保留性的填料。

HPLC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 保留时间变化

1.柱温变化:柱恒温;

2.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

3.缓冲液容量不够:用>25mmol/L的缓冲液

4.柱污染:每天冲洗柱

5.柱内条件变化: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

6.柱快达到寿命:采用保护柱

(二)保留时间缩短

1.流速增加: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

2.样品超载:降低样品量

3.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

4.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5.温度增加:柱恒温

(三)保留时间延长

1.流速下降:管路泄漏,更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

2.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至钝化柱

3.键合相流失:同前(二)3

4.流动相组成变化:同前(二)4

5.温度降低:同前(二)5

(四) 出现肩峰或分叉

1.样品体积过大: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2.样品溶剂过强: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3.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5.进样器损坏:更换进样器转子

(五)鬼峰

1.进样阀残余峰: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

2.样品中未知物:处理样品

3.柱未平衡: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 (尤其是离子对色谱)

4.三氟乙酸(TFA)氧化(肽谱):每天新配,用抗氧化剂

5.水污染(反相):通过变化平衡时间检查水质量,用HPLC级的水

(六) 基线噪声

1.气泡(尖锐峰):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

2.污染(随机噪声):清洗柱,净化样品,用HPLC级试剂

3.检测器灯连续噪声:更换氘灯

4.电干扰(偶然噪声):采用稳压电源,检查干扰的来源(如水浴等)

5.检测器中有气泡: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

(七)峰拖尾

1.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

2.峰干扰:清洁样品,调整流动相

3.硅羟基作用:加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钝化样品

4.同前(四)4:同前(四)4

5.同前(四)3:同前(四)3

6.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连接点降至最低,对所有连接点作合适调整,尽可能采用细内径的连接管

7.柱效下降:用较低腐蚀条件,更换柱,采用保护柱

(八)峰展宽

1.进样体积过大:同(四)1

2.在进样阀中造成峰扩展:进样前后排出气泡以降低扩散

3.数据系统采样速率太慢:设定速率应是每峰大于10点

4.检测器时间常数过大:设定时间常数为感兴趣第一峰半宽的10%

5.流动相粘度过高:增加柱温,采用低粘度流动相

6.检测池体积过大:用小体积池,卸下热交换器

7.保留时间过长:等度洗脱时增加溶剂含量也可用梯度洗脱

8.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管径和连接管长度降至最小

9.样品过载:进小浓度小体积样品

维修经验与原则

1. 亲自重复故障(如果可以重复的话),不轻信用户或第三者的口述或转述。仔细观察,不轻信用户的口述,尤其是第三者的转述。有的操作者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会说仪器自己突然……,自己什么也没动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工程师要会妥善处理。

2. 先外部,后内部。不要动不动就打开机壳,没有初步的判断和排除就喜欢铺开摊子绝不是老手的做法。指望打开机壳看哪里有断线或明显故障之处,纯粹是在碰运气,即使好运也不可能每次都这样。约有50%故障是由外部环境或操作、清洁等造成的。如是否关机时间长了?昼夜温差是否很大?仪器放置的位置是否离电梯间很近? 仪器附近还有什么仪器在使用?计算机设置是否正确?等等。

3. 先电源,后主机;先附件,后主机。应先检查电源是否稳定、负载是否过重、地线是否良好、电极等附件是否良好和正常、各接口是否正确等。

4. 充分利用仪器面板上各种按键、显示屏幕和操作或维修程序等,作些排除,这需要极其熟悉结构。(重要步骤)

5. 了解用户的操作习惯、操作人员结构和水平,科室经济情况等也会对维修有很大帮助。如可推断清洁保养得如何,是否有欲更新的想法(否则无论怎么修都不会说好)等。如笔者碰到一台血球计数仪,前任几个工程师无数次维修,持续二年,还换过新机器,但不到半年又重复出现故障,麻烦不断。我接手后有一次接报修,赶到时屏幕暗的,问医生是这台吗?医生回答是的,且上前按电源开关,按后无反应,就又按一下,机器重启了。原来仪器有屏幕保护功能,该科室无专人保管使用,使用者用好就走,后一使用者一看屏幕暗的,就开开关。每天数百次开关电源,怎有不坏之理?修好后,我写了一个条子贴在仪器前,写明若发现屏幕暗,先随意按一下任何键,不亮再开电源开关。从此就再也没这么麻烦了。

6. 不轻易更换原来仪器上的元器件和板子、管道等,因为有些元器件与板子、软件数据相关。更不能*不停地换板子和部件来缩小故障源,否则招一民工教教即会(目前此类维修者最多,既可收费又简单)。

7. 必要时仪器或工程师要承担责任,背“黑锅”。若责任在科室或使用者,以后更难打交道了。出于各种目的,也会出现有人故意设置故障。最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否则很花时间。

高效液相色谱仪维护规程

1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保养维护操作,确保仪器能正常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保养维护操作。 3 责任者 本实验室所有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人员。 4 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仪器应定期检定并符合有关规定。 4.1.1 色谱柱 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键合硅烷和氨基键合硅烷相等)也有使用。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离子交换色谱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 分子排阻色谱系统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剂;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充剂。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炭量和键合类型等)以及色谱柱的填充,直接影响供试品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效果。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应选择孔径在15nm (1nm=10A)以下的填料,分析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选择孔径在30nm 以上的填料。除另有规定外,普通分析柱的填充剂粒径一般在3~10um之间。粒径更小(约2um)的填充剂常用于填装微径柱(内径约2mm)。 使用微径柱时,输液泵的性能、进样体积、检测池体积和系统的死体积等必须与之匹配;如有必要,色谱条件也需作适当的调整。当对其测定结果产生争议时,应以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的测定结果为准。以硅胶为载体的键合固定相的使用温度通常不超过40℃,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但不宜超过60℃。

SP-6890气相色谱仪操作维护保养

SP-6890气相色谱仪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SP-6890型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及维护保养程序。以规范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及维护和保养,保证仪器正常使用,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SP-6890型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及维护保养。 3.内容 3.1 方法简述 气相色谱仪以气体作为流动相(载气)。样品由微量注射器“注射”进入进样器,气化后被载气携带进入填充柱或毛细管色谱柱。由于样品中谱柱中的流动相(气相)和固定相(液相或固相)间分配或吸附系数的差异,各组份在两相间作反复多次分配,使各组份在柱中得到分离,然后用接在柱子后的检测器根据组份的物理化学特征,将各组份按顺序检测出来。 3.2 操作步骤 3.2.1 打开载气阀,做气密性检查。 3.2.2 调节载气阀,使载气流量符合分析条件要求。 3.2.3 打开氢气阀,调节使氢气流量符合分析条件要求,并记录下此时的氢气压力。 3.2.4 打开空气阀,调节空气流量使符合分析条件要求。 3.2.5 打开主机电源,设定色谱柱箱温度、检测器温度、进样器温度。设定信号输出为 A,范围为8,打开检测器A。 3.2.6 检测色谱柱箱温度、检测器温度、进样器温度。 3.2.7 按下键盘板上[信号],此时仪器显示FID基线电平。 3.2.8 调节氢气压D0.15~0.2Mpa(点火需要),并用点火枪在检测器顶部点火。然后将 氢气压力重新调到原来压力。 3.2.9 按下积分仪3295“PLOT”键,当基线稳定后,按下积分仪3295“STOP”键。 3.2.10 用进样针抽取1μl样品。 3.2.11 进样并按积分仪“START”键。 3.2.12 等色谱峰出完后按积分仪“STOP”键。 3.3 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 3.3.1仪器应该有良好的接地,使用稳压电源,避免外部电器的干扰。

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规范操作

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规范操作 1. 目的:明确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此负责。 4.操作规程: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1个溶剂二元输送泵(分主/A泵和副/B泵)、手动进样阀、柱温箱、检测器、化学工作站和电脑等组成。 准备 4.2.1使用前应根据待检样品的检验方法准备所需的流动相,用合适的μm滤膜过滤,超声脱气20min。 4.2.2 根据待检样品的需要更换合适的色谱柱(柱进出口位置应与流动相流向一致)和定量环。 4.2.3 配制样品和标准溶液(也可在平衡系统时配制),用合适的μm滤膜过滤。 4.2.4 检查仪器各部件的电源线、数据线和输液管道是否连接正常 将待测样品按要求前处理,准备HPLC 所需流动相,检查线路是否连接完好,废液瓶是否够用等。 开机: 4.3.1 打开计算机,进入中文Windows XP画面,并运行CAG Bootp Server程序。4.3.2 打开1200 LC 各模块电源。 4.3.3 待各模块自检完成后,双击[Instrument 1 Online]图标,化学工作站自动与1200LC 通讯,进入的工作站画面如下所示。 4.3.4 从[视图]菜单中选择[方法和运行控制]画面, 点击[视图]菜单中的[显示顶部工具栏],[ 显示状态工具栏],[系统视图],[样品视图],使其命令前有[√]标志,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4.3.5 把流动相放入溶剂瓶中。

4.3.6 打开冲洗阀。 4.3.7 点击[泵]图标,点击[设置泵…]选项,进入泵编辑画面。 4.3.8 设流速:5ml/min,点击[确定]。 4.3.9 点击[泵] 图标,点击[控制…]选项,选中[启动],点击[确定] ,则系统开始冲洗,直到管线内(由溶剂瓶到泵入口)无气泡为止,切换通道继续冲洗,直到所有要用通道无气泡为止。 4.3.10 点击[泵] 图标,点击[控制…]选项,选中[关闭],点击[确定]关泵,关闭冲洗阀。 4.3.11 点击[泵]图标,点击[设置泵…选项],设流速:min。 4.3.12 点击泵下面的瓶图标,如下图所示(以单元泵为例),输入溶剂的实际体积和瓶体积。也可输入停泵的体积,点击[确定]。 数据采集方法编辑 4.4.1开始编辑完整方法:从[方法]菜单中选择[编辑完整方法…] 项,如下图所示选中除[数据分析]外的三项,点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 4.4.2方法信息 4.4.2.1在[方法注释]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测试方法)。 4.4.2.2 点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 4.4.3 泵参数设定 4.4.3.1 在[流速]处输入流量,如1ml/min,在[溶剂B]处输入,(A=100-B) ,也可[插入]一行[时间表] ,编辑梯度。在[压力限]处输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压,以保护柱子。 4.4.3.2 点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 4.4.4 柱温箱参数设定 4.4.4.1 在[温度]下面的空白方框内输入所需温度,如:40度。并选中它,点击[更多>>] 键,如图所示,选中[与左侧相同],使柱温箱的温度左右一致。 4.4.4.2 点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 4.4.5 检测器参数设定:检测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处的波长。样品带宽:一般选择最大吸收值一半处的整个宽度。参比波长:一般选择在靠近样品信号的无吸收或低吸收区 域。参比带宽:至少要与样品信号的带宽相等,许多情况下用100nm作为缺省

Agilent 1290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Agilent 1290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制定Agilent 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规范地操作液相色谱仪。Ⅱ范围:适用于Agilent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Ⅲ规程: 1 开机 1.1 打开计算机,进入 Windows画面。 1.2 打开 1290INFINITY HPLC 各模块电源。 1.3 待各模块自检完成后,双击“Instrument 1 Online”图标,化学工作站自动与12001290INFINITY HPLC 通讯。 1.4 从“View”菜单中选择“方法和运行控制”画面,点击”视图”菜单中的“样品视图“系统视图”,使其命令前有“√”标志,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1.5 点击泵下面的瓶图标,选择‘瓶填充‘如下图所示,输入溶剂的实际体积和瓶体积。也可输入停泵的体积。点击“Ok”。 1.6 从菜单“视图”中,选中“在线信号”,选中“信号窗口1”,然后点击“改变…” 钮,将所要绘图的信号移到右边的框中,点击“确定”。(如同时检测二个信号,则重复选中“信号窗口2”) 2 排气 2.1 首先在方法编辑中,泵的参数设置部分,选好需要排空的通道(保证是开的) 2.2 点击仪器状态视图中泵的图标,选择控制,出现如下图 2.3 勾上吹扫,并且输入流速,

时间,比例就可以 purge 泵头。排空的时候阀会自动切换,无需人为介入。 2.4 当我们发现泵头里面有气泡出不来的时候,选择预备---开。然后点击确定。此时泵会用很强烈的方式朝外泵液体,并持续20 次自动停止。 3 编辑数据采集方法 3.1 开始编辑完整方法: 从“方法”菜单中选择“编辑完整方法…” 项,如下图所示选中除“数据分析”外的三项,点击“确定” ,进入下一画面。 3.2 方法信息:在“方法注释”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This is for test!)。点击“确定” ,进入下一画面。 3.3 进样方式选择根据自动进样器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 3.4 泵参数设定:在“流速”处输入流量,如 1.5ml/min,停止时间:10 min。在“溶剂B”处输入70.0,(A=100-B) ,也可“插入”一行“时间表” ,编辑梯度。在“压力限”处输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压,以保护柱子。 3.5 自动进样器参数设定: 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如图所示,进样体积1.0ul ,标准进样”----只能输入进样体积,此方式无洗针功能。“洗针进样”----可以输入进样体积和洗瓶位置,此方式针从样品瓶抽完样品后,会在针座旁边中洗针。 3.6 柱温箱参数设定: 在“温度”下面的空白方框内输入所需温度,如:40度。并选中它,点击“更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1.5/98.5)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紫外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C、改变流动相配比 D、改变流动相种类 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差示折光检测 D、电导检测器 15.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A、恒温箱 B、进样装置 C、程序升温 D、梯度淋洗装置 16.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 A、贮液器 B、输液泵 C、检测器 D、温控装置 17.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水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注意事项[1]全解

岛津液相色谱仪使用注意事项 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um或更细的膜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对于柱塞杆外部,做完样品后也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C18柱绝对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8.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并清洗。清洗方法;①以异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超声波清洗;⑧用10%稀硝酸清洗。 9.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0.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的清洗。 11.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12.更换流动相时应该先将吸滤头部分放入烧杯中边振动边靖洗,然后插入新的流动相中。更换无互溶性的流动相时要用异丙醇过渡一下。 液相色谱柱使用经验谈 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在做柱性能测试时是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1、样品的前处理: 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b、使用预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 c、使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 流动相的配制 液相色谱是样品组分在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质量交换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要求流动相具备以下的特点: a、流动相对样品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保证样品组分不会沉淀在柱中(或长时间保留在柱中)。 b、流动相具有一定惰性,与样品不产生化学反应(特殊情况除外)。

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简介 UPLC原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液相色谱用户对液相色谱技术的 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需要“更快地得到更好的结果”。因 此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C?)概念的提出也 就十分自然;简单的说:UPLC是用HPLC的极限作为自己的起 点,把分离科学推向一个新领域。 沃特世公司引入UPLC的概念是由研究著名的van Deemter 方程式及其曲线开始。 由van Deemter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颗粒度越小柱效越高;其次,不同的颗粒度有各自 最佳柱效的流速;最后,更小的颗粒度使最高柱效点向更高 流速(线速度)方向移动,而且有更宽的线速度范围。所以 降低颗粒度不但能提高柱效,同时还能提高分析速度。 使用更高的流速会受到色谱柱填料耐压及仪器耐压的 限制。反之;如果不用到最佳流速,小颗粒度填料的高柱效 就无法体现。 此外;更高的柱效需要更小的系统体积(死体积)、更快的检测速度等一系列条件的支持,否则小颗粒度填料的高柱效同样无法充分体现。 因此;要真正创建一个全新的分离科学领域- UPLC,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大幅度提高色谱柱的性能:第一要解决小颗粒填料的耐压问题,第二要解决小颗粒填 料的装填问题,包括颗粒度的分布以及色谱柱的结构。 2. 高压溶剂输送单元(超过15,000psi) 3. 完善的系统整体性设计,降低整个系统的体积,特别是死体积,并解决超高压下的耐 压及渗漏问题。 4. 快速自动进样器,降低进样的交叉污染 5. 高速检测器;优化流动池以解决高速检测及扩散问题 6. 系统控制及数据管理,解决高速数据的采集、仪器的控制问题 新型的色谱填料及装填技术 UPLC分离只有在新型的、耐压而且颗粒度分布范围很窄的1.7μm颗粒填料合成出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色谱柱技术应该涵盖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填料的合成,以得到高质量的填料颗粒,包括:耐高压、耐酸碱等等。其次是颗粒的筛选,选出颗粒度分布尽可能窄的填料。最后是装填技术,以保证既能堵住颗粒不使其外流,又不至于引起反压的大幅升高。 沃特世公司的ACQUITY UPLC?BEH色谱柱使用了更严格的筛分技术,使1.7μm填料的分布很窄,并且使用了全新筛板(专利申请中)及其它色谱柱硬件(柱管及其连接件),在超过20,000psi的压力下装填。沃特世公司为此安装了一条新的色谱柱装填生产线及新的测试设备。因此;ACQUITY UPLC色谱柱的性能及质量比目前的HPLC柱有了质的飞跃。 基于1.7 μm小颗粒技术的UPLC,与人们熟知的HPLC技术具有相同的分离原理。不同的是:UPLC不仅比传统HPLC具有更高的分离能力,而且结束了人们多年来不得不在速度和分离度之间忍痛割舍的历史。使用UPLC可以在很宽的线速度、流速和高反压下进行高效的分离工作,并获得优异的结果。(见下图)

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 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 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 以键和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优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 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 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向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内径和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的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或大于8的流动相。 (2)检测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 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器, 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几乎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在一 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通常呈指数关系,一般需经对数转换。 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溶剂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有机溶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不得使用含不挥发性盐的流动相。 (3)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仪HPCL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HPCL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 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贮液瓶、泵、进样器、柱子、柱温箱、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柱子、泵和检测器是核心部件同时也是易出问题的主要部位。 2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作为一种高精密仪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按照正确操作的话,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柱压问题、漂移问题、峰型异常问题。 2.1 柱压问题柱压问题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地方,柱压的稳定与色谱图峰形的好坏、柱效、分离效果及保留时间等密切相关。所谓柱压稳定并不是指压力值稳定于一个恒定值而是指压力波动范围在50PSI( 3.3 Bar)之间(在使用梯度洗脱时,柱压平稳缓慢的变化是允许的)。压力过高、过低都属于柱压问题。 2.1.1 压力过高这是高效液相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指的是压力突然升高,一般都是由于流路中有堵塞的原因。此时,我们应该分段进行检查。 (1).首先断开真空泵的入口处,此时PEEK管里充满液体,使PEEK管低于溶剂瓶,看液体是否自由滴下,如果液体不滴或缓慢滴下,则是溶剂过滤头堵塞。处理方法:用30%的硝酸浸泡半个小时,在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如果液体自由滴下,溶剂过滤头正常,在检查;

(2).打开Purge阀,使流动相不经过柱子,如果压力没有明显下降,则是过滤白头堵塞。处理方法:将过滤白头取出,用10%的异丙醇超声半个小时。如果压力降至100PSI (6.7 Bar)以下,过滤白头正常,在检查; (3).把色谱柱出口端取下,如果压力不下降,则是柱子堵塞。处理方法:如果是缓冲盐堵塞,则用95%的水冲至压力正常。如果是一些强保留的物质导致堵塞,则要用比现在流动相更强的流动相冲至压力正常。假如按上面的方法长时间冲洗压力都不下降,则可考虑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流动相冲洗柱子。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只有换柱子入口筛板,但一旦操作不甚,很容易造成柱效下降,所以尽量少用。 2.1.1 压力过低压力过低的现象一般是由于系统泄漏,处理方法:寻找各个接口处,特别是色谱柱两端的接口,把泄漏的地方旋紧即可。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泵里进了空气,但此时表现的往往是压力不稳,忽高忽低,更严重一点会导致泵无法吸上液体。处理方法:打开Purge阀,用3~5ml/min的流速冲洗,如果不行,则要用专用针筒在排空阀处借住外力将气泡吸出。 2.2.漂移问题主要包括基线漂移和保留时间漂移。 2.2.1基线漂移一般说来,机器刚起动时,基线容易漂移,大概要半个小时的平衡时间,如果你用了缓冲溶液或缓冲盐,还有就是在低波长下(220nm)平衡时间相对会比较长,但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基线漂移,则你要考虑下面的原因:

安捷伦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安捷伦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 7 画面。 2)打开Agilent 1290 Infinity HPLC 各模块电源。 3)待各模块自检完成后,双击“LC1290(联机)”图标,化学工作站自动 与Agilent 1290 Infinity HPLC 通讯。 4)从“视图”菜单中选择“方法和运行控制”、“系统视图”,使其命令前 有“√”标志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5)右键点击泵下面的瓶图标,选择“瓶填充”,输入溶剂的实际体积和 瓶体积。也可输入停泵的体积。点击“确定”。 6)从菜单“视图”中,选中“在线信号”,选中“信号窗口1” 二.排气 1)首先在泵模块单击右键,在方法编辑中,泵的参数设置部分,选好需 要排空的通道(保证是开的)。 2)右键点击仪器状态视图中泵的图标,选择控制。 3)勾上清洗,并且输入流量、时间、比例,开启“泵”、“清洗”功能, 点击“确定”,就可以排空管道。排空的时候阀会自动切换,无需人为介入。 4)当我们发现泵头里面有气泡出不来的时候,选择开启“注入”,然后 点击确定。此时泵会用很强烈的方式朝外泵液体,并持续20 次自动停止。 三、编辑数据采集方法 1)从“方法”菜单中选择“编辑完整方法”,在方法编辑选项仅选择“仪 器/采集”,点击“确定”,进图下一画面。 2)在“方法注释”中加入方法的信息,点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 3)选择进样方式,默认为“HipAls”。 4)设定泵参数:在“流量”处输入流量,输入溶剂比例,也可“添加” 一行“时间表”,编辑梯度。 5)设定自动进样器参数、柱温箱参数、DAD检测器参数(可以开启光学 单元温度控制、可以设定8通道信号等)。 6)保存方法 四、样品测定 1)从“运行控制”菜单中,选择“样品信息”选项,输入操作者名称、 在“数据文件”中选择“手动”或“前缀/计数器”、在“样品参数” 中填入“样品位置”、“样品名称”。 2)点击“确定”,在“仪器”菜单选择“系统开启”。 3)等仪器准备好,基线平稳,从“运行控制”菜单中选择“运行方法”, 进样。 五、数据处理 1)从“视图”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进入数据分析画面。

agilent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维护保养操作规则

优胜美特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巨泰药业有限公司 --------药物研究所-------- 变更内容及定期审核 制定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维护规程,使操作维护规范化,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维护。 三、职责 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项目主管、研发总监对本规程实施进行监督。 四、程序内容 4.1仪器配置 本仪器由梯度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VWD检测器或DAD检测器和操作软件工作站组成。 4.2操作前的准备 色谱纯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为新鲜制备的重蒸馏水。对规定pH值的流动相,应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节,配制好的流动相应通过0.45μm以下的滤膜滤过,用前脱气,应配制足量的流动相。 4.2.2 供试溶液的配制供试品用规定溶剂配成供试溶液。定量测定时,对照品溶液和样品供试溶液均应分别配制2份。供试溶液在注入色谱仪前,一般应经0.45μm以下的滤膜滤过,必要时,在配制供试溶液前,样品需经提取净化,以免对色谱系统产生污染。 4.2.3 检查上次使用记录和仪器状态,检查色谱柱是否适用于本次试验,色谱柱进出口位置是否与流动相的流向一致,原保存溶剂与现用流动相能否互溶,流动相的pH值与该色谱柱是否相适应,仪器是否完好,仪器的各开关位置是否处于关断的位置。 4.3仪器的操作 4.3.1 接通电源,打开计算机及工作站其他各部件开关,约30秒后,各部件进入待机状态,指示灯为橘黄色,启动完成。 →梯度泵→柱温箱→检测器的状态,橘黄色为未就绪状态,绿色为空闲状态,粉色为进样状态,蓝色为运行状态,红色为出错状态。 显示所有数据:即打开运行样品时所有记录运行状态的数据图谱。 平铺数据:即将所有运行状态图谱平铺。 重叠数据:即将所有运行状态图谱重叠。 4.4色谱条件的设定及数据采集操作过程 一模块图标中的控制来开或关。把泵上的Purge阀逆时针松开,调流速为3.0ml/min,启动泵,系统开始排气泡,直到管线内(由容器瓶到泵出口)无气泡为止,切换通道继续Purge,直到所用流动相通道中无气泡为止,调流速为1.0ml/min,再把Purge 阀顺时针旋紧。 “与泵和进样器一致”使柱温箱温度一致,单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 “最大压力限度”处输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压,以保护柱子,单击确定进入下一画面。VWD检测器参数的设定

常见气相色谱仪的清洗及保养

常见气相色谱仪的清洗及保养 气相色谱仪在化工企业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生产连续性的需要,通常都是24 h运行,很难有机会对仪器进行系统清洗、维护。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有必要根据仪器运行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对仪器的重点部件进行彻底的清洗和维护。 气相色谱仪经常用于有机物的定量分析,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高分子有机物污染,或造成仪器部件堵塞。气相色谱仪在我公司主要用于DNT、MNT、MTD、OTD、TD I等有机物的定量分析,仪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静电原因,仪器内部容易吸附较多的灰尘;电路板及电路板插口除吸附有积尘外,还经常和某些有机蒸气吸附在一起;因为部分有机物的凝固点较低,在进样口位置经常发现凝固的有机物,分流管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径变细,甚至被有机物堵塞;在使用过程中, TCD检测器很有可能被有机物污染; F ID检测器长时间用于有机物分析,有机物在喷嘴或收集极位置沉积或喷嘴、收集极部分积炭经常发生。 下面根据气相色谱仪在我公司的使用情况,分别对气相色谱仪的内部清洁、电器部分、电路板、进样口、TCD检测器、F ID检测器的检修和清洁情况作一下简单介绍。 1仪器内部的吹扫、清洁 气相色谱仪停机后,打开仪器的侧面和后面面板,用仪表空气或氮气对仪器内部灰尘进行吹扫,对积尘较多或不容易吹扫的地方用软毛刷配合处理。吹扫完成后,对仪器内部存在有机物污染的地方用水或有机溶剂进行擦洗,对水溶性有机物可以先用水进行擦拭,对不能彻底清洁的地方可以再用有机溶剂进行处理,对非水溶性或可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机物用不与之发生反应的有机溶剂进行清洁,如甲苯、丙酮、四氯化碳等。注意,在擦拭仪器过程中不能对仪器表面或其他部件造成腐蚀或二次污染。 2电路板的维护和清洁 气相色谱仪准备检修前,切断仪器电源,首先用仪表空气或氮气对电路板和电路板插槽进行吹扫,吹扫时用软毛刷配合对电路板和插槽中灰尘较多的部分进行仔细清理。操作过程中尽量戴手套操作,防止静电或手上的汗渍等对电路板上的部分元件造成影响。 吹扫工作完成后,应仔细观察电路板的使用情况,看印刷电路板或电子元件是否有明显被腐蚀现象。对电路板上沾染有机物的电子元件和印刷电路用脱脂棉蘸取酒精小心擦拭,电路板接口和插槽部分也要进行擦拭。 我公司每年检修时都会发现仪器的电路板被有机蒸气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MTD的污染尤为严重,被MTD污染的电路板表面颜色变成红棕色,吸附在印刷电路上和各电子元件之间以及电路板接口和插槽部分的灰尘和MTD蒸气相互吸附,极易造成电子元件之间的短路,甚至有可能烧毁仪器。 3进样口的清洗 用于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气相色谱仪一般采用分流进样,毛细管色谱柱。根据仪器的生产厂家和型号的不同,进样口的分流控制系统一般有EPC控制分流和手动控制分流两种情况。 在检修时,对气相色谱仪进样口的玻璃衬管、分流平板,进样口的分流管线, EPC等部件分别进行清洗是十分必要的。 玻璃衬管和分流平板的清洗: 从仪器中小心取出玻璃衬管,用镊子或其他小工具小心移去衬管内的玻璃毛和其它杂质,移取过程不要划伤衬管表面。 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初步清理过的玻璃衬管在有机溶剂中用超声波进行清洗,烘干后使用。也可以用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直接清洗,清洗完成后经过干燥即可使用。 分流平板最为理想的清洗方法是在溶剂中超声处理,烘干后使用。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清洗:从进样口取出分流平板后,首先采用甲苯等惰性溶剂清洗,再用甲醇等醇类溶剂进

Waters 600 Controller高效液相色谱仪维护保养规程

1 使用前 1.1 保持贮液瓶清洁,对专用贮液瓶应定期清洁;用试剂瓶作贮液瓶时,要经常更换。 1.2 定期(如半个月)在稀硝酸溶液中超声、清洁过滤器,保持过滤器畅通无阻。 1.3 使用HPLC试剂和新蒸二次蒸馏水作流动相,所使用的溶剂其截止波长一定要低于检测波长,对不是HPLC级的试剂要进行过滤(HPLC试剂出厂前已用0.02μm滤膜过滤)。对流动相一定要脱气。 1.4 每天开始使用仪器,注意放空排气,确保泵头、流动池以及其它流路系统中无气泡存在。 1.5 保持仪器使用环境20℃-30℃,湿度30%-70%。 2 使用中 2.1 珍惜保护色谱柱,避免柱头突然产生大的波动,扰动损伤柱床。如避免泵启动过速、升压过快、样品阀搬动过慢所造成的柱压力的波动。 2.2 采用保护(警戒)柱,延长柱寿命。如污染物堆积于保护柱柱头,造成柱压升高,柱效下降,峰型变差时,卸下用强溶剂反冲后再用或更换新保护柱。 2.3 避免超负荷进样,对250*4.6mm的柱子,绝对进样量应不超过100μg。在灵敏度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将试样浓度降低,减少绝对进样量(进样体积可保持不变),这是保持HPLC 柱性能持久良好的重要举措之一。 2.4 经常用强溶剂冲洗柱子,将柱内强保留组分及时洗脱出。反相柱用异丙醇-二氯甲烷(1:1)冲洗,正相(硅胶柱)用纯甲醇或异丙醇冲洗,时间均不少于1h。 2.5 以硅胶为基质的柱子,如C-18、C-8等,要控制好流动相的pH值,一般不要低于2.5,不高于7.0。 2.6 尽量用流动相溶解样品,一是避免出现拖尾峰、怪峰,二是避免试样在系统中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2.7 对于阻塞或受伤严重的柱子,必要时,可卸下不锈钢滤板,超声洗去滤板阻塞物,对塌陷污染的柱床进行清除、填充、修补工作,此举可使柱效恢复到一定程度(80%),有继续使用的价值。 2.8 色谱仪检测器输出和积分仪(处理机)要匹配,要合理设置参数如斜率、半峰宽、阈值、AUFS值、衰减等。将适宜的进样量和合适的参数结合起来,使主峰峰高达到记录仪满量程的80%左右。 2.9 如仪器突发故障,应立即停机并报告,由专业人员排除故障后经校准方可重新使用。 3 使用后 3.1 做完实验,及时用适当溶剂冲洗柱子和进样阀,尤其是对过夜的柱子和进样阀,一定要

气相色谱仪维护保养知识

气相色谱仪的维护保养知识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好骑的马,只有骑不好马的骑师。只有把GC当朋友,好好了解它的习性、掌握维护保养要领并坚持保养它才能服服帖帖听你的话。 GC主要有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共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要做好保养首先得先了解GC各部分构造以及可更换或清洁的零部件,这部分知识可参考各种GC产品使用说明书。 下面主要就GC各功能部分维护保养经验、要领一一列举: 一、载气系统: 载气系统主要包括气源(气体钢瓶或发生器)、减压阀、限流器、净化器、载气管路等部分,载气系统最主要的维护工作就是检漏,可采用厂家提供的检漏液或者自行配制肥皂水振摇起泡,涂抹在管路连接或阀等有缝隙的地方察看。卸下高压、低压表头检定过的国产减压阀大部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生泄漏。检漏工作应定期作,周期示实际情况而定。每次更换气瓶、减压阀等也需要检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载气管路长时间放空,应采用堵头堵住两端,尽量避免空气进入载气管路。在质谱应用中,如果拆卸过载气管路,可看到水峰(18)和氮气峰(28)等长时间下不来,此时可稍微拧松GC入口管路螺帽,开载气吹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净化器在载气系统中作用很大,可以帮助去除气体源中污染设备和影响分析结果的水分、烃类、氧气等等杂质。净化管有很多种选择,主要有氧气净化管、水分净化管、烃类净化管、综合净化管等等。除了部分水分及烃类净化管可以再生处理以外,一般均为一次性使用,寿命示实际情况而定。可再生类净化管一般有显色指示,根据指示确定是否需要再生处理,再生处理步骤为取出吸附剂,烘箱中加热烘烤,最后干燥冷却后重新填装连接管路。 二、进样系统(进样口): 目前各厂家GC进样口主要有填充柱进样口、分流/不分流柱进样口、PTV (温度可编程蒸发进样口) 、VI (挥发物接口) 、COC(冷柱头进样口) 、气体进样阀接 口 (气体样品)等多种进样口类型以及ALS(自动进样器) 、顶空进样、吹扫捕集进样等进样附件。其中主要以填充柱进样口、分流/不分流柱进样口应用最广,填充柱进样口主要在老的标准方法以及气体分析、大体积进样分析等应用中常用,目前主流的进样口主要为分流/不分流柱进样口,由于其分析要求一般比较高(如农残分析等),维护工作尤其重要,如维护不到位,其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Waters_2695_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

Waters 2695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 1 仪器组成及开机 1.1 仪器组成本仪器由Waters 2695 分离单元、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42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管理工作站和打印机组成。 2695 分离单元包括四元梯度洗脱的溶剂输送系统,四通道在线真空脱气机(或氦气脱气机),可容纳120 个样品瓶的自动进样系统,柱温箱,内置的柱塞杆密封垫清洗系统,溶剂瓶托盘,液晶显示器,键盘用户界面及软盘驱动器。 1.2 开机依次接通2695 分离单元、检测器、计算机和打印机的电源。接通2695 分离单元后,约20s 仪器开始自检,约1min 后,显示主屏幕,此时继续各部件的初始化,待主屏幕上方标题区出现“Idle ”时,仪器进入待命状态。 2 溶剂管理系统的准备 2.1 流动相脱气确认所有溶剂管路都充满溶剂,按【Menu/Status 】,进入“Status (1 )”屏幕,光标选“Degasser ”,按【Enter 】,显示选项屏幕,光标下移选“Continuous ”,按【Enter 】。 2.2 启动溶剂管理系统 2.2.1 干启动,当溶剂的管路是干的或是需要更换溶剂时,在“Status (1 )”屏幕下,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Dry Prime ”,按【Enter 】,显示“Dry Prime ”屏幕,按欲启动的溶剂管路的屏幕键,如【OpenA 】,光标选“Duration ”,按数字键输入5min ,按【Continue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重复操作,使实验所需的各溶剂管路均启动、排气并充满流动相。 2.2.2 湿启动在“Status (1 )”屏幕下,光标选“Compomtion ”中欲使用的流动相,输入10 0%,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Wet Prime ”,按【Enter 】,显示“Wet Prime ”屏幕,输入7.5Ml/min 和6min ,按【OK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对每种流动相重复操作。 2.2.3 平衡真空脱气机在“Status (1 )”屏幕下,光标选“Composition ”,输入流动相的组成,按【Enter 】再用光标选“Degasser ”中的“Normal ”,按【Enter 】,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Wet Prime ”,输入0.000mL/min 和10min. ,按【OK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按【Abort Prime 】。 3 样品管理系统的准备 3.1 冲洗自动进样器在“Status (1 )”屏幕下,光标选“Composition ”,输入流动相的组成。按【Direct Function 】,光标选“PurgeInjector ”,按【Enter 】,显示“Purge Injector ”屏幕,输入“Sample Loop Volumes 6.0 ”,光标下移“Compression Check ”,按任意数字键,按【OK 】。 3.2 冲洗进样针在主屏幕下,按【Diag 】,显示“Diagnositcs ”屏幕,按【Prime Ndl Wash 】,显示“Prime Needle Wash ”屏幕,按【Start 】,30s 内应见溶剂从废液排放口流出。按【Close】、【Exit 】。 3.3 冲洗柱塞杆密封垫在主屏幕下,按【Diag 】,显示“Diagnosities ”屏幕,按Prime Seal Wash ,显示“Prime Seal Wash ”屏幕,按【Start 】,待排放口有水流出,按【Halt 】、【Close】、【Exit 】。 3.4 装入样品与转盘将样品瓶插到样品盘合适的位置,打开样品仓门,显示“Door is Open ”屏幕,装入样品盘,按【Next 】,直至所有样品盘装毕,关仓门。 4 编辑分析方法及执行样品分析表 在主屏幕下,按【Develop Methods 】,显示“Methods ”屏幕。 4.1 编辑分析方法 4.1.1 建立新的分离方法在“Method ”屏幕下,按【New 】、【Separation Methods 】,输入方法名,按【Enter 】,显示分离方法屏幕,该屏幕共有6 页,通过按【Next 】或【Prev 】切换。如需设定梯度,在第( 1 )页按【Gradient 】,输入后按【Exit 】;如需设定色谱柱的温度,在第( 4 )页输入后按【Exit 】;在第(6 )页设定检测器的种类,光标选“Absorbance Detector ”,按【Enter 】,光标选“48 6﹨2487 ”,按Abs (1 )图标,设定检测波长,按【OK 】、【Exit 】、【Save 】。 4.1.2 编辑已建立的分离方法在“Methods ”屏幕下,光标选欲编辑﹨修改的分离方法的图标,按【Edit 】,编辑\ 改各种分析参数,按【Exit 】、【Save 】。 4.2 编辑执行样品分析表 4.2.1 建立新的样品组在“Methods ”屏幕下,按【New 】、【Sample Set 】,输入样品组名,按【Enter 】,显示方法组屏幕,在样品组表中输入待分析样品的信息。在“Vial ”中输入样品放置的位

岛津LC-2030型自动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维护及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岛津LC-2030型自动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维护及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1

修订记载

目的:建立岛津LC-2030型自动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维护及保养标准操作规程,供化验员标准操作。 范围:应用于岛津LC-2030型自动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 职责:由质控实验室仪器负责人编写; 质控实验室经理、质量管理QA 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 质控实验室相关化验员执行。 内容: 1 编制依据:《岛津LC-2030型自动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说明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 仪器组成:本仪器主要由溶剂瓶柜、自动进样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柱温箱、脱气机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溶剂瓶自动进脱气 柱温箱 荧光检 紫外检

3 操作方法: 3.1 开机: 3.1.1 准备好流动相并安装好色谱柱:将配制好的流动相用孔径为0.45μm的滤膜过滤,超声脱气处理15分钟后方可使用;色谱柱按箭头指示方向连接到液相色谱仪上。 3.1.2 打开液相色谱仪电源,液相色谱仪仪器开始自检。 3.1.3 电脑开机进入WINDOWS桌面后,双击LC-2030色谱工作站图标,进入工作站登陆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3.1.4 单击【确定】进入主项目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3.1.5 单击【仪器】图标,双击,进入仪器操作界面在线系统, 出现在线控制主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3.1.6 打开排放阀(逆时针旋转﹤180°),单击【自动排气】,进入排气操作界面,根据需要选择流路及排气时间,完成设

置后单击【下载】。如图5所示: 图5 3.2 数据采集方法编辑: 3.2.1 常规参数设置: 3.2.1.1 单击[常规],进入常规操作界面,运行时间、泵流速、检测器波长和柱温箱温度(5℃~85℃)等,完成设置后单击[下载],将该方法下载至液相色谱仪。如图6所示: 图6 3.2.1.2 单击【时间程序】,进入该操作界面,若进行等度洗脱,则不需要修改。如图7所示: 图7 3.2.2 高级参数设置: 3.2.2.1 单击[高级],进入该操作界面,设置相关检测参数,完成设置后单击【下载】,将该方法下载至液相色谱仪,如图8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