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角的悲剧的看法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经典的古典小说,描写了意外死亡的武夫柳亦波和他的妻子沈熙实在南京的生活,以及两人的爱情和遭遇。

整个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其悲剧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建思想的束缚
《孔雀东南飞》所描绘的年代,是清朝嘉庆年间,封建思想盛行,文人学士在政治地位上占据优势。

然而,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已经开始显现。

比如,主人公柳亦波,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打压自己的妻子沈熙,她也受到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待遇,无法进入书院读书,受到各种侮辱和贬低。

二、家庭纠纷和矛盾
小说中描写了柳家与沈家之间的家庭纠纷和矛盾,这些原因导致了主人公柳亦波的死亡。

柳亦波的父亲是柳书生,沈熙的父亲是沈家大少爷,两家在文化和家庭背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柳亦波同意与沈熙的婚约后,两家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导致柳亦波和沈熙不能平静地生活。

三、外部环境的迫害和打压
《孔雀东南飞》中描写了柳亦波和沈熙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在很多方面都会对他们造成打压和迫害。

比如,柳亦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常常受到政治和官僚阶级的打压和刁难。

另外,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对沈熙的成长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她不能像男性一样进入书院读书,受到了各种侮辱和贬低。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悲剧的原因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纠纷,以及封建思想和现实的冲突等原因。

小说通过柳亦波和沈熙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篇1题目: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孔雀东南飞》这部电视剧中,关于女主角刘兰芝悲惨命运的一些原因。

刘兰芝是一个很可怜的姑娘。

她从小就失去了双亲,一个人长大。

虽然她有一个好心的叔叔刘志坚收留了她,但是刘志坚家里穷困潦倒,生活非常艰难。

为了养活一家人,刘兰芝不得不从小就去做工,过着辛苦的日子。

刘兰芝小小年纪就穷困潦倒,这是她悲剧命运的第一个原因。

如果她有个好点的家境,或许她的人生就会走上另一条光明的道路了。

不过刘兰芝虽然出身贫穷,但她天生就是个勤劳善良的好姑娘。

她很聪明,也很有上进心。

她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够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惜的是,她和一个坏人相识了,这个坏人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何凤山。

何凤山是一个很坏的人,他骗了刘兰芝的感情。

刘兰芝被何凤山骗了之后,就怀孕生子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孩子是很可耻的事情,所以刘兰芝只能被逼无奈嫁给了何凤山。

何凤山骗了刘兰芝的感情,这就是她悲剧命运的第二个原因。

如果刘兰芝没有被何凤山骗,或许她就能考上大学,过上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了。

可是刘兰芝嫁给何凤山之后,她的人生彻底黑暗了下去。

何凤山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粗鲁的男人,他对刘兰芝百依百顺的太太很不好,动不动就打骂她。

刘兰芝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场噩梦。

一个丈夫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这就是刘兰芝悲剧命运的第三个原因了。

如果何凤山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或许刘兰芝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了。

后来,刘兰芝竟然还遭遇了更大的不幸。

她嫁给何凤山不久,何凤山就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

本来刘兰芝以为自己总算可以摆脱这场噩梦般的婚姻了,但是她的亲叔叔刘志坚却对她另有打算。

为了能继续骗取军属补助金,刘志坚逼迫心爱的外甥女嫁给了他自己。

这种乱伦、强婚的事情简直是罪大恶极,令人发指!刘兰芝哭着喊着拼命反抗,可是始终没能逃脱这个悲惨的命运。

这就是刘兰芝悲剧命运的第四个原因了。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悲情三部曲”之一。

小说以孔乙己、沉香居和孔雀东南飞三篇为主体,描绘了三个不同层次、不同阶级人物的命运。

其中,《孔雀东南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其悲剧结局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

一、情节推动小说以胡光信、刘婉如的婚姻为线索,穿插着胡光信遭受的民族屈辱、家庭变故,以及刘婉如的命运悲惨,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胡光信和刘婉如相恋,却因为信仰和国家因素被迫分手。

胡光信上了前线,战争的残酷和污浊削弱了他的意志和品性。

回到西南后,他陷入了酗酒、疯狂和自我放纵的境地,对爱情和亲情的执着渐渐消失。

而在另一方面,刘婉如也经历了人生的坎坷。

为了生存她走上了卖淫的路,终于被逼自杀。

两个人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部分真实,也彰显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残酷。

小说通过情节推动,将悲剧的因素一步步引入,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二、人物性格小说中,胡光信和刘婉如是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塑造对悲剧结局影响很大。

胡光信在前线深受屈辱和磨难,他对爱情的执着被社会现实和心理冲突所磨灭,由智者变成了疯子。

他沉迷于酒、女和赌博,失去了理智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最终走向了弃恩背亲的悲剧境地。

而刘婉如则是一个受害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走上卖淫之路。

她没有背弃爱情和道德,却被妇女榜样所谋害。

她的命运凄惨,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性别歧视和人文缺失的问题。

两个人物的不幸相遇,也是命运安排的一种不公。

三、社会背景小说时代背景是中国的民国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动荡和萎靡不振的局面,战争频繁、经济凋敝。

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难,是一段艰苦的时期。

胡光信的遭遇,正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他的经历反应了民族屈辱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命运,是整个社会风气的真实写照。

而刘婉如所处的社会环境,则是女性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反映。

她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性别歧视和女性生计问题。

解读《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

解读《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

解读《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这首诗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悲剧故事,令人扼腕叹息。

那么,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从社会制度层面来看,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是导致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当时的社会,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准则,其中“三从四德”等观念严重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权利。

刘兰芝勤劳善良、多才多艺,却因为不能满足焦母心目中“妇德”的标准而被驱遣。

焦母作为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的意志决定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命运。

这种家长制的专横使得子女的婚姻不能自主,个人的幸福被无情地践踏。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分析,婆媳矛盾是直接引发悲剧的导火索。

焦母对刘兰芝的不满,可能源于多种因素。

一方面,焦母可能存在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她希望儿子完全听从自己的安排,而刘兰芝的出现让焦仲卿对母亲的依赖减少,这引起了焦母的嫉妒和不满。

另一方面,也许是两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导致难以和谐相处。

焦母的顽固和专断,刘兰芝的刚强和自尊,使得婆媳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无法调和。

焦仲卿性格的软弱也是造成悲剧的一个因素。

他深爱着刘兰芝,却在母亲的压力面前显得犹豫不决、缺乏抗争的勇气。

当焦母决意驱逐刘兰芝时,他虽然试图为妻子辩解,但最终还是屈服于母亲的权威。

在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他也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挽回局面,而是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这种软弱的性格使得他无法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社会环境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那个时代,女子被休回娘家是一件极其耻辱的事情,刘兰芝面临着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

她的娘家虽然疼爱她,但也无法改变这种社会现实。

而且,再嫁的选择对于刘兰芝来说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因为她心中只有焦仲卿。

这种社会环境的冷酷和无情,让他们的爱情无处容身。

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命运。

焦家可能并不富裕,刘兰芝的辛勤劳作或许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孔雀东南飞》是一部著名的中国现代话剧作品,该剧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家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毁灭。

在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物的生活被不幸的命运所左右,他们在现实的挤压下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悲剧性的结局呢?本文将通过对剧情和人物的分析,探究《孔雀东南飞》悲剧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入手,探讨悲剧原因。

在《孔雀东南飞》中,主要人物有姬鹃、姬黛梨、程宗贺等,他们的性格和命运直接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姬鹃是一个充满欲望和野心的女人,她渴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她的欲望和野心却导致了她的家庭破裂和自己的悲惨结局。

姬黛梨则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的追求和无法摆脱的家庭责任让她最终走向了崩溃。

程宗贺则是一个被现实击垮的男人,他无法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最终走向了自杀的结局。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性格和命运直接导致了《孔雀东南飞》这部悲剧的发生。

我们可以从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入手,探讨悲剧原因。

在《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环境和封建的社会背景直接影响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命运往往受到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的左右,而这种利益和关系又往往导致了人们的悲惨命运。

姬鹃因为贪图权力和财富而走向了破产和绝望,姬黛梨因为封建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而最终崩溃,程宗贺则因为经济困难和无法承受压力而走向了自杀。

通过对这些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直接导致了《孔雀东南飞》这部悲剧的发生。

我们可以从剧中的主题和情节入手,探讨悲剧原因。

在《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都围绕着权力、欲望、家族和爱情等主题展开。

人物们在这些主题下追求着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却往往因为这些利益和幸福而陷入了悲惨的境地。

在这样一个主题化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也往往呈现出悲剧性。

可以看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既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有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还有剧中的主题和情节等方面的因素。

孔雀东南飞反思和启示

孔雀东南飞反思和启示

孔雀东南飞反思和启示《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讲述的故事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当你仔细琢磨它背后的深意时,简直有种想哭的冲动。

你看啊,这俩年轻人,刘兰芝和焦仲卿,简直就是典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开局,可是命运偏偏和他们开了个大玩笑。

别看这首诗的字字句句都充满了深情,它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压迫,也映射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

想想看,当年兰芝和焦仲卿虽然彼此深爱,但在封建家庭的压力下,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甚至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悲”字,简直浓得化不开,像是被心头压了块大石,怎能轻松放下?说实话,看到兰芝的悲惨命运,我真的是不禁感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说白了,这不就是“人无奈天注定”嘛。

可是话又说回来,今天的我们再去看这些古人的悲欢离合,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想,难道我们就不能突破那个“天”吗?总是有一些时候,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如意就像是“孔雀东南飞”里的无奈,我们只能无力地看着,仿佛一切都已注定,然而在心底却又不甘心接受这一切。

像兰芝一样,她真的为了爱情做出了那么多牺牲,但是最后依旧换来了无尽的痛苦。

要说遗憾,谁能比她更痛心呢?说到这里,我觉得“孔雀东南飞”其实是给了我们一种警示——面对现实,做人的选择不单单是看个人的意愿那么简单。

你看焦仲卿,他对兰芝的感情是真的深,但家庭、社会的压力却压得他喘不过气。

可是兰芝呢,哎,命运真是太不公平了,哪怕她多么坚定自己爱人的心,最终却只能选择自尽。

这种“爱不得,死不得”的局面,实在是太令人心疼了。

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如果生活中有更多的选择,或许故事就不会这样悲伤?可惜,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呀!其实这故事不只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也让我们反思了一些不堪的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虽然生活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下,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不公平、那些社会标签,时不时也会让人感到无力。

在职场上你可能会因为性别、年龄、出身而被看轻;在感情上,也许因为长辈的看法或家庭的压力,自己最真挚的情感也会受到无形的束缚。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探究
《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
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三个主要的悲剧因素导致了女主角的悲剧结局。

这三个
悲剧因素分别是道德堕落、社会压力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道德堕落是导致女主角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事中的女主角石头原本是个纯洁善良
的姑娘,但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误入了妓院。

在那个混乱的环境中,她渐渐迷失
了自己,与之前的善良相去甚远。

她开始拜金、自私,并且没有了理想和追求。

这种道德
的堕落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社会压力也是造成女主角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小说中,女主角石头是一个出身贫
寒的姑娘,生活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

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那
个时代,社会地位是根据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来决定的。

贫穷的石头无法逃脱贫困的桎梏,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迫使她做出了一些不幸的选择。

社会的不公平使得她的努力和付出毫
无价值,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是造成女主角悲剧的因素之一。

在小说的结尾,女主角石头本意是
想通过妓院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最终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她被社会的偏见和道
德压力所束缚,无法摆脱妓院的身份。

她的命运完全被外界所左右,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和
主动权。

在一个个偶然的事件和巧合中,她的悲剧命运逐渐显露出来。

她无法改变自己的
命运,也无法摆脱自己的悲惨遭遇。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冲突及现代启示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冲突及现代启示

《孔雀东南飞》中爱情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礼教和感情之间的矛盾。

封建礼教上对人们行为礼仪等的束缚,尤其针对古代的女性。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孔雀东南飞》中看出。

《孔雀东南飞》的女性代表人物-刘兰芝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在十七岁就嫁给了焦仲卿,刘兰芝在家中的表现无可挑剔,古代女子所应该具有的德、言、容、工均具备。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即使被婆婆挑剔,最终被迫离开婆家,刘兰芝出走前依然对婆婆说道:“念母劳家里②。

”并谦虚表示:“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同时,刘兰芝还将自己所有的嫁妆都给了焦仲卿。

从刘兰芝对婆婆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对比,刘兰芝温柔贤惠,但是婆婆却故意刁难,因此刘兰芝决定自请遣归。

但是,封建礼教对于女子是十分不公平的,刘兰芝在婆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丈夫如果对妻子过于维护,这就是妻子的错误,也是礼教中对女性的约束。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其中,焦仲卿母亲对刘兰芝使用的就是对自己的不孝顺,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封建礼教的规定与爱情的自由是矛盾的,这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

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无疑是自由爱情,这与传统的爱情观念相违背。

封建的爱情观是先结婚再培养感情,很多人在结婚之前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所谓“盲婚哑嫁”就是这样。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是自由爱情,焦仲卿甚至愿意为了刘兰芝而放弃仕途,只希望能够与刘兰芝长相厮守。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③。

”焦母一心让刘兰芝离开婆家时,焦仲卿也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但是这种思想更加坚定了焦母让刘兰芝离开的信念,因为这违背了封建礼教中的爱情观。

最终,因为礼教和爱情之间的冲突,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自挂东南枝”。

《孔雀东南飞》无疑是一出爱情悲剧,悲剧发生的原因是礼教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作者借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向封建礼教提出批判和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角的悲剧的看法
汉语言文学 2009101201 姚伟鸿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乏经典的爱情名篇,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其的佼佼者。

文中那凄婉迷离的爱情悲剧,主人公之间的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

在我看来,《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在文中可以看到,虽然诗中有“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之句。

但这个二三年却并不是两三年的意思,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从“小姑始扶床”到“小姑如我长”是多长时间,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

而在这七八年中,文中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提到儿子、女儿?为什么?大概是没有生育儿女吧。

在古代,结婚七八年没有子嗣,社会的流言蜚语便会如同海啸般压向家庭,特别是女方。

众所周知,古代一对夫妻要是没有子嗣,人们便会把原因全都归咎给女方。

古代皆以传承为重,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家庭中都有“母凭子贵”的现象。

假如刘兰芝生育有儿子,估计焦母便不会轻而易举地逼儿子将刘兰芝给休了。

所以我认为《孔雀东南飞》之所以造成悲剧的最主要原因是刘兰芳和焦仲卿没有生育儿女。

二,刚则易折,柔则长存。

文中焦母对刘兰芝的评价是:“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其意思是:“:(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焦母对刘兰芝是有看法的,而且看法还是相当的严重。

如果焦母没有添油加醋的话,那么按文中描述,刘兰芝便是一个自由散漫,藐视礼节的人,这在老一辈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刘兰芝嫁入焦家这几年来,婆媳之间一定是爆发过许多次矛盾。

而婆媳关系确实关乎家庭和谐的最重要的一点。

按文中意思推测,以刘兰芳的性
格,必定没有对焦母妥协,而是依旧我行我素。

而焦母也是一个顽固之人。

两个性格极端而意见不一的人相处于同一个屋檐下,在经过无数次小摩擦之后必然迎来一场大决战。

必定只有一方能幸存下来。

众所周知,焦仲卿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是一个孝顺而且性格有些懦弱,但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人。

被自己挚爱的母亲这么一说,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选择的方法是逃避,他叫刘兰芳自己先回娘家,而自己去太守府住上几天。

他劝刘兰芳走,由此可以看出在他心中,母亲还是比妻子重要,妻子还是容易说话。

而刘兰芝这么一走,便为后来的太守之子求亲埋下了祸根。

我们假如刘兰芝在焦母的意见下,改一改自己的性子,先忍气吞声。

不跟焦母吵架,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或者在早期发现自己和焦母之间合不来,借焦仲卿工作之因,分家居住。

事情便不会落到这副田地。

三、性格懦弱,忠孝难两全。

在前面我们便说到焦仲卿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是一个孝顺而且性格有些懦弱,但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人。

我们可以看到,在焦母提出让焦仲卿休了刘兰芝再去秦罗敷的时候,焦仲卿有反抗,但却是那么的无力,焦仲卿是这样说的:“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意思是:“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仲卿以不再娶妻威胁焦母,这个威胁并不严重。

在焦母看来,刘兰芝在这些年来并没有生育,要她何用?有这个儿媳跟没这个儿媳是一样的,都没能为老焦家传宗接代。

现在焦仲卿说以后不再娶妻,以她对自己儿子的了解,知道儿子这种性格孝顺懦弱的人,将来会怎么样,岂不是全在自己掌握中。

所以在焦仲卿说出不再娶妻时,焦母回了句:“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初焦仲卿在焦母一说这件事的时候,便以死相逼,以断绝关系相逼。

从后来焦仲卿为刘兰芝殉情来看,他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如果他当初真的这样,或许,焦母便不敢立刻逼迫,留给焦仲卿和刘兰芝想方设法的时间和机会便有了,或许故事的结局是另一种风景。

一个懦弱的没有主见的男人,也是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结合没有子嗣是这一爱情悲剧的导火索和最重要的原因。

刘兰芝和焦仲卿本身的性格缺陷为这爱情悲剧添油加柴,导致这悲剧之火越烧越旺,以至于最后悲剧的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