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__[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__[1]...
活性,但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所 以称这种现象为α -互补现象。
由互补产生的β -半乳糖苷酶(LacZ)能够作 用于生色底物5-溴-4-氯-3-吲哚-β -D- 半乳糖苷(X-gal)而产生蓝色的菌落,所以利用这 个特点,在载体的该基因编码序列之间人工放入 一个多克隆位点,当插入一个外源DNA片段时,会 造成LacZ(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失活,破坏α -
步骤需在超净工作台和冰上操作;
4 .吸取1.5ml培养好的菌液至1.5ml离心管
中,在冰上冷却10分钟;
5 .4℃下3000 g冷冻离心5分钟;
6 .弃去上清,加入100l预冷0.1M CaCl2
溶液,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混匀,使细
胞重新悬浮,在冰放置20分钟;
7 . 4℃下3000 g冷冻离心5分钟; 8 .弃去上清,加入100l预冷0.1M CaCl2溶液, 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混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9 .细胞悬浮液可立即用于转化实验或添加冷冻保 护剂(15% - 20%甘油)后超低温冷冻贮存 备用(-8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实验原理
• 实验仪器 • 实验试剂
• 实验步骤 •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进行基因克隆时,体外连接的重组DNA分
子导入合适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大量的进行复制、 增殖和表达。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s):受体细胞经过一 些特殊方法(如:CaCl2等化学试剂法)的处理后, 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多有外源 DNA的载体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电转化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实验步骤
1.前夜接种受体菌(DH5或DH10B), 挑取单菌落于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 养过夜; 2.取2ml过夜培养物转接于200ml LB 培养基中,在37℃摇床上剧烈振荡培养

(完整版)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JinLab)

(完整版)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JinLab)
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
(Jin Quan-Wen Lab at XMU)
一、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
第Hale Waihona Puke 天:1. 用枪头或接种环挑取单克隆菌落, 接种入盛有 5ml LB 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管中, 可以准备两管。 37 C,220rpm,培养过夜( 14-16 个小时)。
2. 高温灭菌大的离心瓶( 250-500ml)和几个 50ml 离心管,以备第二天离心收 集细菌用。
* Optimal efficiency is ca. 1X10 8 cfu/ gμDNA for general cloning. ** For library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ith ca. 1X10 9 cfu/ gμDNA is required.
感受态细胞制备简要流程: 收集细胞 冰水冲洗细胞 2 次 10% 甘油冲洗细胞 1 次 重悬细胞在 10% 甘油 分装
5.弃上清液,加少量灭菌水,重悬菌体,再加水至所有细胞悬浮约 中。 4 C,4000rpm,离心 15 分钟。
500ml 冰水
6.弃上清,往离心管中加入少量 10%甘油 (灭菌,预冷 ),重悬菌体,再加 10% 甘油至终体积约为 20ml。 4 C, 4000rpm, 离心 10min 。
7.小心弃去上清(沉淀可能会很松散 !),加入 2ml 10%甘油 (灭菌,预冷 )重悬 浮细胞。
二、电转化 [连接产物、纯化质粒或质粒 ]: 1.从 -80 C 冰箱中取出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解冻。 2.将无菌的电击杯置于冰上预冷。 3.将解冻的感受态细胞按照 40~ 100ul/管转移至预冷的 1.5ml 的离心管中,小
心混匀,冰上放置。 4.取 1-2 μl 纯化的质粒或克隆连接产物于 1.5ml 的离心管中,冰上放置 10min。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实验报告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方法。

通过对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转化子,并验证了转化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和转化感受态细胞是一种有效的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

引言: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在基因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表达和蛋白质生产等研究。

然而,大肠杆菌在自然状态下对外源DNA的吸收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将其转化为感受态细胞,以便进行基因操作。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1. 大肠杆菌菌种:选用E. coli DH5α菌株作为实验对象。

2. 培养基:LB培养基。

3. 转化子:选用pUC19质粒作为转化子。

4. 热激转化:将感受态细胞与转化子混合后,通过热激转化的方法将外源DNA转化入细胞。

5. 酒精沉淀:将转化子沉淀后,通过酒精沉淀的方法提取转化子。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制备了感受态细胞。

通过在LB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DH5α菌株,使其进入对外源DNA的吸收状态。

然后,我们将感受态细胞与转化子pUC19质粒混合,并进行热激转化。

转化子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能够在转化后表达,从而筛选出转化子。

最后,我们通过酒精沉淀的方法提取转化子。

为了验证转化效率,我们进行了转化效率测试。

将转化子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LB平板上,培养一夜后,我们观察到形成了菌落。

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我们可以得出转化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转化效率达到了10^6 CFU/μg DNA,表明我们成功转化了感受态细胞。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转化外源DNA,我们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实现基因克隆和表达。

本实验中使用的热激转化和酒精沉淀方法是常见的转化方法,其简单易行,且转化效率高。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钙转)及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钙转)及转化

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钙转)及转化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生理状态被称之为感受态,一般认为处于感受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易于接受外源的DNA。

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感受态细胞的过程通常被称之为转化。

用于一般转化的感受态细胞应该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突变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株,并且受体细胞还应与所转化的载体性质相匹配,这样能确保转入的DNA能够稳定复制,所携带的基因能顺利表达。

钙离子介导的大肠杆菌的质粒转化主要基于:在0℃下的CaCl2低渗溶液中,细菌细胞膨胀成球形,丢失部分膜蛋白,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同添加进来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形成不易被DNA 酶所降解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此复合物容易粘附于细菌细胞表面,以增加进入细胞的几率;42℃短时间热处理(热休克),可以促进细胞吸收DNA复合物。

进行转化操作的感受态细胞加入非选择性的液体培养基,在最适合生长温度(37℃)进行孵育和复苏,使得转入感受态细胞的外源DNA所携带的筛选标记等基因表达,以获得新的表型(如Amp抗性);最后将复苏后的大肠杆菌涂布在筛选培养基固体平板上进行筛选即可。

钙离子的处理的感受态细胞,其转化率一般能达到5×106~2×107转化子/μg质粒DNA,可以满足一般的基因克隆试验。

如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它的二价金属离子(如Mn2+、Co2+)、DMSO或还原剂等物质处理细菌,则可使转化率提高100~1000倍。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影响的主要因素:(1)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密度。

最好从-70℃或-2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培养物,而不要用已经多次转接,及贮存在4℃的培养菌液。

细胞生长密度以每毫升培养液中的细胞数在5×107个左右为佳,即应用对数期或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菌。

菌体密度可通过测定培养液的OD600进行粗略的评价。

对大肠杆菌TG1菌株,OD600为0.5时,细胞密度在5×107个/ml左右。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常见于土壤、水体、人和动物的肠道等地方。

由于其易于培养和操作,成为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介绍大肠杆菌的感受态制备及转化的过程。

感受态制备是指将大肠杆菌细胞从冻存状态恢复到活跃状态的过程。

为了保证感受态制备的成功,首先需要准备培养基和细菌菌种。

常用的培养基有LB培养基和SOC培养基,其中LB培养基适用于大肠杆菌的一般培养,SOC培养基则适用于感受态制备和转化实验。

培养基的配制需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注意消毒措施,避免污染。

感受态制备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将冻存的大肠杆菌菌种转移到预先加热的LB培养基中,进行孵育培养。

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通常为37摄氏度下培养12-16小时。

其次,将培养物进行稀释,使其浓度适合后续实验操作。

最后,将稀释后的细菌液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沉淀后的菌体即为感受态大肠杆菌。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过程。

转化的前提是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即细胞膜对外源DNA具有较高的通透性。

转化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和转化方法。

常用的质粒载体有pUC19、pGEM-T等,这些载体具有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特点,可以通过抗生素的选择来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菌。

质粒载体通常通过限制酶切与外源DNA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与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转化后,通过培养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即可得到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菌落。

转化的方法有热激法、电穿孔法和化学法等。

热激法是将感受态大肠杆菌与重组质粒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短暂的热冲击,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进外源DNA的摄入。

电穿孔法是利用电场作用使细菌细胞膜产生孔隙,使外源DNA通过孔隙进入细胞。

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试剂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性质,增加其对外源DNA的吸收能力。

转化后的菌落需要进行筛选,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抗生素选择。

第3章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第3章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第三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一节概述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都可通过细菌接合作用转移到新的宿主内,但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中,一般缺乏此种转移所必需的mob基因,因此不能自行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接合转移。

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

转化过程所用的受体细胞一般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变异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体(Rˉ,Mˉ),它可以容忍外源DNA分子进入体内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 ,RbCl(KCl)等化学试剂法)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暂时性的改变,成为能允许外源DNA分子进入的感受态细胞(Compenent cells)。

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将经过转化后的细胞在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子(Transformant,即带有异源DNA分子的受体细胞)。

目前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有CaCl2和RbCl(KCl)法,RbCl(KCl)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较高,但CaCl2 法简便易行,且其转化效率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的要求,制备出的感受态细胞暂时不用时,可加入占总体积15%的无菌甘油于-70℃保存(半年),因此CaCl2法为使用更广泛。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实验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 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70℃或—2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液。

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好,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

DH5α菌株的OD600 为0.5时,细胞密度在5×107个/ml左右(不同的菌株情况有所不同),这时比较合适。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原理、步骤以及重组质粒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原理、步骤以及重组质粒转化

一、目的1.了解感受态细胞生理特性及制备条件,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

2.掌握质粒DNA 转化大肠杆菌的方法,了解转化的条件和利用半乳糖苷酶基因插入失活选择重组质粒DNA 的原理。

二、原理〔一〕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的原理所谓感受态,是指细菌生长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培养物,只有某一生长阶段中的细菌才能作为转化的受体,能承受外源DNA而不将其降解的生理状态。

感受态形成后,细胞生理状态会发生改变,出现各种蛋白质和酶,负责供体DNA 的结合和加工等。

细胞外表正电荷增加,通透性增加,形成能承受外来的DNA 分子的受体位点等。

本实验为了把外源DNA〔重组质粒〕引入大肠杆菌,就必须先制备能吸收外来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在细菌中,能发生感受态细胞是占极少数。

而且,细菌的感受态是在短暂时间发生。

目前对感受态细胞能承受外来DNA 分子的本质看法不一。

主要有两种假说:1、局部原生质体化假说――细胞外表的细胞壁构造发生变化,即局部失去细胞壁或局部溶解细胞壁,使DNA 分子能通过质膜进细胞。

证据有:〔1〕发芽的芽孢杆菌容易转化;〔2〕大肠杆菌的原生质体不能被噬菌体感染,却能受噬菌体DNA 转化;〔3〕适量的溶菌酶能提高转化率。

2、酶受体假说――感受态细胞的外表形成一种能承受DNA 的酶位点,使DNA分子能进入细胞。

证据是:〔1〕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如氯霉素,可以抑制转化作用;〔2〕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直有局部原生质化,但感受态只在生长对数期的中早期出现;〔3〕别离到感受态因子,能使非感受态细胞转变为感受细胞。

目前对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理论尚未有统一结论,但是许多实验室一直进展探索,试图从实验中获得明确答复。

有人根据pBR322 质粒DNA对E・coli K――12X1776菌株的转化结果,认为:近来,在许多研究室都发现CaCl2对受体菌处理,可提高转化效率几十倍,通常把细胞悬浮在pH6.0 的100mmol/L CaCl2中,在冰浴条件下,放置过夜,转化率转高,但一过24小时,转化率测恢复为原来的水平。

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与鉴定

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与鉴定

五、重组子的筛选
1、耐药性基因
2、蓝白斑筛选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 制备、 制备、转化与鉴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目的
把体外重组的DNA 引入 受体细胞
二、原理
(一)遗传物质的传递 (二)受体菌的选择与改造
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氯化钙法: 1、划平板培养菌种 2、挑单菌落培养过夜 3、菌体的扩大培养
以下步骤均在冰浴中进行
4、.4℃离心,4000rpm×10min,弃去上 清,用冰浴的0.1M MgCl2 25ml悬浮 30min 5、.4℃离心,4000rpm×10min,弃去上清, 加入冰浴的0.1M CaCl2-甘油溶液1ml悬 浮。 以100μl/管分装入1.5ml离心管中, -70℃冻存备用。
四、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1、取100μl贮存于-70℃钙化菌, 冰浴化开; 2、加入适量连接产物,轻混匀,冰 浴20min; 3、于42℃热休克90s,迅速转移至 冰浴中,继续冰浴2-3min;
4、.加入LB液体培养基200μl,于37℃缓 摇孵育45min; 5、将培养物适量涂于1.5%琼脂LB平板 (根据质粒性质添加抗生素或/和XGal/IPTG),待胶表面没有液体流动 时,37℃温箱倒置培养12-16h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第一节概述
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都可通过细菌接合作用转移到新的宿主内,但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中,一般缺乏此种转移所必需的mob基因,因此不能自行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接合转移。

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

转化过程所用的受体细胞一般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变异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体(Rˉ,Mˉ),它可以容忍外源DNA分子进入体内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 ,RbCl(KCl)等化学试剂法)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暂时性的改变,成为能允许外源DNA分子进入的感受态细胞(Compenent cells)。

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将经过转化后的细胞在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子(Transformant,即带有异源DNA分子的受体细胞)。

目前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有CaCl2和
RbCl(KCl)法,RbCl(KCl)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较高,但CaCl2 法简便易行,且其转化效率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的要求,制备出的感受态细胞暂时不用时,可加入占总体积15%的无菌甘油于-70℃保存(半年),因此CaCl2法为使用更广泛。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 实验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 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 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70℃或-2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液。

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好,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

DH5α菌株的OD600 为0.5时,细胞密度在5×107 个/ml左右(不同的菌株情况有所不同),这时比较合适。

密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2. 质粒的质量和浓度: 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DNA(cccDNA)。

转化效率与外源DNA 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但当加入的外源DNA的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转化效率就会降低。

1ng的cccDNA即可使50μl 的感受态细胞达到饱和。

一般情况下,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

3. 试剂的质量: 所用的试剂,如CaCl2 等均需是最高纯度的(GR.或AR.),并用超纯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干燥的冷暗处。

4. 防止杂菌和杂DNA的污染: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所用器皿, 如离心管, tip头等最好是新的,并经高压灭菌处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DNA酶或杂DNA所污染, 否则均会影响转化效率或杂DNA的转入, 为以后的筛选、鉴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实验以E.coli DH5a菌株为受体细胞,并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与pBS质粒共保温,实现转化。

由于pBS质粒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可通过Amp抗性来筛选转化子。

如受体细胞没有转入pBS,则在含Amp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能在Amp培养基上生长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肯定已导入了pBS。

转化子扩增后,可将转化的质粒提取出,进行电泳、酶切等进一步鉴定。

本实验以E.coli DH5a菌株为受体细胞,并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与pBS质粒共保温,实现转化。

由于pBS质粒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可通过Amp抗性来筛选转化子。

如受体细胞没有转入pBS,则在含Amp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能在Amp培养基上生长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肯定已导入了pBS。

转化子扩增后,可将转化的质粒提取出,进行电泳、酶切等进一步鉴定。

第二节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 材料
E. coli DH5α菌株: Rˉ,Mˉ,Ampˉ;pBS质粒DNA: 购买或实验室自制,eppendorf管。

二. 设备
恒温摇床,电热恒温培养箱,台式高速离心机,无菌工作台,低温冰箱, 恒温水浴锅, 制冰机, 分光
光度计,微量移液枪。

三. 试剂
1.LB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配方见第一章。

2.Amp母液:配方见第一章。

3.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将配好的LB固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50ug/ml,摇匀后铺板。

4.麦康凯培养基(Maconkey Agar):取52g麦康凯琼脂,加蒸馏水1000ml,微火煮沸至完全溶解,高压灭菌,待冷至60℃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50ug/ml,然后摇匀后涂板。

5.0.05mol/L CaCl2溶液:称取0.28g CaCl2(无水,分析纯),溶于50ml重蒸水中,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6.含15%甘油的0.05mol/L CaCl2: 称取0.28g CaCl2(无水,分析纯),溶于50ml重蒸水中,加入15ml 甘油,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第三节操作步骤
一、受体菌的培养
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E. coli DH5α单菌落,接种于3-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直至对数生长后期。

将该菌悬液以1:100-1:50的比例接种于1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 =0.5左右。

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CaCl2 法)
1、将培养液转入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2、弃去上清,用预冷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10ml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15-30分钟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3、弃去上清,加入4ml预冷含15%甘油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几分钟,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

4、感受态细胞分装成200μl的小份,贮存于-70℃可保存半年。

三、转化
1、从-70℃冰箱中取2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室温下使其解冻,解冻后立即置冰上。

2、加入pBS质粒DNA溶液(含量不超过50ng,体积不超过10μ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分钟后。

3、42℃水浴中热击90秒或37℃水浴5分钟,热击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3-5分钟。

4、向管中加入1ml LB液体培养基(不含Amp),混匀后37℃振荡培养1小时,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mpr )。

5、将上述菌液摇匀后取100μl 涂布于含Amp的筛选平板上,正面向上放置半小时,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倒置培养皿,37℃培养16-24小时。

同时做两个对照:
对照组1: 以同体积的无菌双蒸水代替DNA溶液,其它操作与上面相同。

此组正常情况下在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应没有菌落出现。

对照组2: 以同体积的无菌双蒸水代替DNA溶液,但涂板时只取5μl 菌液涂布于不含抗生素的LB 平板上,此组正常情况下应产生大量菌落。

四、计算转化率
统计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转化后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即为转化子,根据此皿中的菌落数可计算出转化子总数和转化频率,公式如下:
转化子总数=菌落数×稀释倍数×转化反应原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
转化频率(转化子数/每mg质粒DNA)=转化子总数/质粒DNA加入量(mg)
感受态细胞总数=对照组2菌落数×稀释倍数×菌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
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转化子总数/感受态细胞总数
[注意] 本实验方法也适用于其它E.coli受体菌株的不同的质粒DNA的转化。

但它们的转化效率并不一定一样。

有的转化效率高,需将转化液进行多梯度稀释涂板才能得到单菌落平板,而有的转化效率低,涂板时必须将菌液浓缩(如离心),才能较准确的计算转化率。

思考题
1.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是什么?
2. 如果实验中对照组本不该长出菌落的平板上长出了一些菌落,你将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