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显影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术中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研究

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研究

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研究发表时间:2019-02-28T11:32:27.0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期作者:赵新春[导读] 探究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价值并分析。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乳腺外科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要】目的:探究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价值并分析。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采取ICG与亚甲蓝联合作为示踪剂,对照组采取亚甲蓝作为示踪剂。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结果:实验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G与亚甲蓝联合应用于乳腺癌SLNB活检中效果好,检出率高。

【关键词】吲哚菁绿;亚甲蓝;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101-02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2]。

前哨淋巴结为乳腺淋巴癌转移的首要部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通过在患侧腋下作一小切口,准确将前哨淋巴结切除并进行活检,该方式能有效避免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传统的示踪迹为染料及核素,但具有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易产生放射性污染等缺点,限制了SLNB的开展。

本研究将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观察其价值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

实验组平均年龄(47.53±5.45)岁;肿瘤分期(TNM):Ⅰ期60例,Ⅱ期26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4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其它14例。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篇一一、引言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作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近年来,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在SLN检测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本文将通过临床研究分析该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效果及远期安全性。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治中,前哨淋巴结作为淋巴结转移的标志性区域,其状态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

准确检测前哨淋巴结并有效避免非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

而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应用,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临床操作中,使用ICG和MB对SLN进行双重染色标记,并对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随访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检测效果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ICG和MB双重染色标记的SLN检测,发现该技术对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准确率显著提高。

相比单一使用ICG 或MB,联合使用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边界和结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较低的假阳性率,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2. 远期安全性分析在远期安全性方面,通过对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发现ICG 联合亚甲蓝检测技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为患者的长期预后提供了保障。

五、讨论与结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该技术能够提高SLN的定位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转移通常通过淋巴系统进行,因此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吲哚菁绿荧光法是一种在手术中可视化淋巴结的新技术,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至2020年间因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患者。

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另外15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无肿瘤标记物技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标,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时间为30分钟;淋巴结清扫数量也显著减少,平均减少5个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检出率较传统方法提高10%。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辨识正常淋巴组织和淋巴转移灶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研究结果表明,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术中转移灶检出率,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临床实践,发现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淋巴结检出率。

结合研究方法和临床效果分析,发现该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仍存在局限性,如需要专业训练和设备支持。

在结论部分指出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可期,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技术,以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吲哚菁绿荧光法、活检、临床效果研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优势、局限性、临床应用前景、结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乳腺癌的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操作,用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向淋巴结转移。

传统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无法直观准确地检测到淋巴结,导致漏检率较高。

有必要寻找一种准确、快速、可视化的方法来改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效果。

吲哚菁绿荧光法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通过注射吲哚菁绿染料,使淋巴结呈现绿色荧光,从而在手术中直观地显示出淋巴结位置。

这种荧光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准确找到前哨淋巴结,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吲哚菁绿荧光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表明,吲哚菁绿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准确性,有望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新的重要手段。

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淋巴结,提高手术的节约程度和成功率,同时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14]王德明,林慧艳,陈艳清,等.水面舰艇远航期间上肢骨折麻醉处理一例[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5):478-479.[15]王东,熊宜辉,李薇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6,51(4):364-366.[16]周凡林.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1):50-51.[17]瞿波,于永群,关睿聪,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5):515-517.[18]张宁,孙保民,程燕,等.地塞米松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35-939.[19]孔令鹏.地塞米松复合地佐辛和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86-87.[20]杨卫华.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12):65-66.(收稿日期:2020-09-17) (本文编辑:周亚杰)*基金项目:韶关市卫计局课题(Y20202)①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广东 韶关 512025通信作者:黄仁峰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黄仁峰① 吴万明① 欧林洋① 雷睿文①【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SLNB 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照组单独采用美蓝示踪剂。

比较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结果、转移及阳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检出49例,检出率98.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43例,检出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篇一摘要:本文对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该技术对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及对远期预后评估的贡献。

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

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转移的首要目标,其检测对于评估肿瘤的扩散程度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其远期安全性及预后进行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经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2. 检测方法:利用吲哚菁绿和亚甲蓝两种示踪剂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定位和检测。

3.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结果、随访数据等。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1. 安全性分析: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方法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淋巴水肿、皮肤感觉异常等。

2. 诊断准确性:该技术对于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3. 预后分析:通过对患者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能够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

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讨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远期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

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前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该方法还能对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的乳腺癌病例,如多中心性乳腺癌或乳腺大导管的病例,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远期安全性及预后效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对于指导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双示踪法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该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效果。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接受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患者资料。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三、结果1. 安全性分析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 预后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发现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能够准确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该方法对于评估肿瘤的转移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该方法还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讨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估肿瘤的转移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

在预后分析方面,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可以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风险,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该方法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吲哚菁绿(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美蓝染色法和吲哚菁绿荧光法检测。

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准确率;平均检测用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

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0例、阴性20例。

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准确率95.00%(57/60)高于美蓝染色法的75.0%(45/60),假阴性率5.00%(2/40)低于美蓝染色法的20.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平均检测用时(11.25±1.12)min短于美蓝染色法的(17.26±1.53)min,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3.21±0.76)枚多于美蓝染色法的(1.79±0.52)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降低假阴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吲哚菁绿荧光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ocyanine green (ICG) fluorescence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60 suspect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all detected by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s gold standard, the false negative rate,the accuracy rate, the success rate, the average detection time and the number of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40 cases were positive and 20 cases were negative. The accuracy rate and detection success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were 95.00%(57/60) and 98.33%(59/60)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75.0%(45/60) and 88.33%(53/60)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5.00%(2/40) was lower than 20.00%(8/40)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detection time (11.25±1.12) mi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was shorter than (17.26±1.53) min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number of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3.21±0.76) pieces was more than (1.79±0.52) pieces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 breast cancer can reduce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早期乳腺癌、黑色素瘤的診断、分期与治疗方式均依据淋巴结是否转移而判断[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显影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术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后使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显影在乳腺癌手术中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59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后行SLNB的观察组和常规行SLNB的对照组,术后对SLNB病理结果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定位成功率为93.1%(27/29),对照组为96.6% (28/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检出前哨淋巴结平均(5.1±2.0)枚/例,少于对照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平均(6.6±1.9)枚/例(P <0.01)。

结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显影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活检术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7)32-0007-002【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indocyanine green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s image in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 chemotherapy. Methods Fifty-nine patients of breast cancer was diagnosed by pathology were randomly divided neoadjuvanchemotherapy group which called observation group andnon-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 which called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SLNB by mapping with ICG and methylene blue after neoadjuvan chemotherap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SLNB directly by mapping with ICG and methylene blue. There wa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the SLN’s biopsy patholog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s of loc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1%(27/29),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96.6% (28/29),apparently,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0.05).The average number of SL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5.1±2.0)/case vs.(6.6±1.9)/case,P<0.01). Conclusion The indocyanine green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s image in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 chemotherapy still have a high clinical utility.【Key words】Breast cancer;Neoadjuvan chemotherapy;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乳腺癌是女性常?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已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首要位置。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已出现上升的趋势[1-2]。

手术仍然是乳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为了使得不可手术的乳腺恶性肿瘤降期以达到可手术的目的,并且改善患者预后,可以选择术前使用新辅助治疗。

其中预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可以通过检测其腋窝淋巴结(ALN)状况而得以实现。

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倡导使用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使之成为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键方式[3]。

有研究表明,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定位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吲哚菁绿淋巴结显影率和SLN 检出率高于亚甲蓝组,联合法SLN检出率优于单用亚甲蓝法[4]。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显影技术的SLN检出率和检出淋巴结个数,用以研究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显影SLN在新辅助化疗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1~68岁,中位年龄49岁。

新辅助化疗后行SLNB者共29例其中2例未检出,化疗前行空心针穿刺活检原位癌2例,低分化癌1例分期为Ⅰ期,浸润性导管癌26例:4例Ⅰ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4例Ⅲa期,1例Ⅲc期,采用AC-T方案或TAC方案化疗2~8个周期休息2周后手术。

疗效评价:CR(完全缓解)7例,PR(部分缓解)11例,SD(无进展)7例,PD(进展)4例。

化疗后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均为阴性,观察组共30例其中1例腋窝淋巴结肿大未行SLNB,实际29例行SLNB其1例未检出。

其中手术或空心针穿刺活检原位癌4例,化生性癌1例临床分期为Ⅰ期,粘液腺癌1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浸润性小叶癌1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为8例Ⅰ期、13例Ⅱa期,1例Ⅱb期。

所有病例行SLNB后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者均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1.2 前哨淋巴结检出方法两组皆常规行SLNB。

给予注射用0.5m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1mL的吲哚菁绿(25mg/支,辽宁天医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ml亚甲蓝,一般单个注射皮丘的直径大于1cm,注射3~4个点。

注射部位:手术前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的乳腺恶性肿瘤病人在乳晕区皮内注射,通过术中冰冻病检结果显示为恶性的病人在乳晕区皮内注射或者在之前乳房肿物外上象限皮内注射。

再适当按摩乳腺,迅速可观察到淋巴管的引流路径,探头在距离目标部位8~10cm处,可显示1到多条淋巴管。

在淋巴管显影消失点或多条淋巴管交汇处向上1~3cm切开皮肤,寻找并取出荧光显影和蓝染的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及石蜡病检。

SLN回示为阴性的病人不建议再行ALND;SLN回示为阳性或未检出的病人需要常规行ALND。

1.3 观察指标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行定位SLNB的成功例数及检出淋巴结个数,并计算各组的定位成功率。

1.4 数据整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27例成功定位并活检到SLN,定位成功率93.1%(27/29);对照组有28例成功定位并活检到SLN,定位成功率96.6%(28/29),两组定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3)。

对照组共检出SLN138枚,平均(5.1±2.0)枚/例;对照组共检出SLN186枚,平均(6.6±1.9)枚/例;观察组SLN检出数少于对照组(t=-3.098,P<0.01)。

观察组检出阳性SLN9例,检出转移淋巴结24枚。

对照组检出阳性SLN7例,检出转移淋巴结19枚。

(具体见下表)3 讨论乳腺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判断乳腺恶性肿瘤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

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最准确的方法是ALND,然而存在造成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可能。

在早期乳腺恶性肿瘤病人里,30%~40% 的病人存在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5]。

SLN阴性预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小,如果SLN阳性则预示腋窝中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50%[6-7]。

SLNB技术具有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以有效避免ALND发生的并发症,对存在SLNB适应证的病人进行腋窝淋巴结分期,可以首先选择SLNB[8]。

对于临床早期、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恶性肿瘤行SLNB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并且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9]。

因此,通过SLNB能够基本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以SLNB替代ALND来评价腋窝淋巴结状态已成为早期乳腺恶性肿瘤的规范性治疗方案。

染料法、核素法及二者的联合法是目前SLNB的主要方法。

亚甲蓝作为SLN的示踪剂,其优点有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简单易行,来源丰富,费用低,安全、无放射性污染等,由于不了解SLN的位置,故存在术中操作盲目,耗时长,淋巴管中染料停留时间短,深部淋巴结染色欠理想等缺点[10-11]。

而且,由于亚甲蓝的淋巴摄取较慢,在组织内易弥散,因而在淋巴管中的显示维持时间较短,影响淋巴结的检出率和准确性[12]。

核素法是通过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帮助定位SLN,术前将核素标记物注射至瘤体组织周围,使用术前SPECT淋巴闪烁显像和(或)术中使用γ计数器探测法,SLN即为探测到的“热”结节。

但是核素法存在标记大分子示踪剂生产、存储和应用过程复杂,探测仪器昂贵,手术耗时长,易被干扰,对操作者及被操作者具有放射性等缺点。

随着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SLNB,便因其相对于染料法及核素法的优势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荧光显影术对活体组织具有高渗透性,经皮肤可视;在术中具有实时显影,对病人和操作者无放射性,不会污染及破坏手术结构,较容易识别SLN。

其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合染料法等方法应用。

有学者[13]使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作为淋巴结显影剂定位乳腺恶性肿瘤SLN,结果显示联合法定位SLN有良好的可视性,其淋巴结检出率优于单用亚甲蓝法。

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通过对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乳腺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手术前的全身性、系统性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以使得肿瘤降期,达到可手术并且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现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式。

随着乳腺恶性肿瘤保乳手术的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常用于乳腺恶性肿瘤的术前降期及缩小原发肿瘤以实现保乳手术的目的[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