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深入浅出,厚积薄发——17《孤独之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深入浅出,厚积薄发——17《孤独之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孤独之旅》教学案例【教例简介】《孤独之旅》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这个教例是2012年8月18日余映潮老师在人教社举办的“‘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的。
采用长文短教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文意把握”和“专题欣赏",给我们展示了“小说阅读课”的经典处理模式,非常值得欣赏。
本课的教学创意:课文文意把握,景物描写品析,重点片段欣赏。
本篇为自读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了一个课时完成教学。
一、学习铺垫:1.介绍课文: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少年长篇小说《草房子》。
2.了解作者: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青铜葵花》等。
3.了解作品:《草房子》主要从少年儿童成长的角度,描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苏北水乡“油麻地"人们的生活。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杜小康,是油麻地小学男孩中最潇洒、最英俊、一直当班长的好学生,五年级上学期因家境突变而中止了学业,夏天跟着爸爸到远离家乡的芦荡去放鸭。
4.字词积累。
二、进入课文1.出示话题: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
2.老师提示:旅的字面意思是离家在外,居留他地,那在课文里面的含义是什么呢?3.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思考,然后交流分享。
4.老师补充小结,屏幕呈现:离家在外,居留他地。
远行、历程。
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
痛苦的历练。
成长中的苦难生活。
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一次美好的长大。
“孤独之旅”指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5.出示曹文轩语录:面对苦难,我们应抱有感恩之心。
——曹文轩三、文意概说1.出示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教师示例,学生静读、思考、概说,老师点评。
3.老师小结:这是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
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图文稿

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孤独之旅(课堂实录)执教者余映潮班级江西九江一中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一、导入(生谈师补充)1、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2、曹文轩简介3、课文内容简介(师提出)本课学习要求课文赏析、能力训练(解说、概括、赏析)二、进入课文话题: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思考,批注在标题“旅”字旁)(思考后生举手回答)生1:磨炼过程生2:杜小康被父亲带放鸭的过程。
生3:长时间离家、放鸭的生活。
(师补充小结,屏幕呈现)离家在外,居留他地。
远行、历程。
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
痛苦的历练。
成长中的苦难生活。
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一次美好的长大。
“孤独之旅”指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三、文意把握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继续阅读课文,三言两语写下感受思考—概括理解文意)(同桌交流)(交流表达)生1:家道中落,随父养鸭放鸭,在暴风雨中成长。
生2:家庭发生变故,辍学随父亲放鸭,在暴风中经历磨难,真正长大了。
师:真正长大了。
生3:艰苦的放鸭生活,经受暴风雨洗礼从而长大了的故事。
生4:家道衰落,随父亲放鸭,在暴风雨中破茧成蝶。
师:“破茧成蝶”四个字不错,准确生动!师:(思路点拨)能不能从小说技巧或小说形式上概括一下呢在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新的见解生1:环境描写,与父放鸭,在暴风雨的环境中成长。
师:(补充)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成长,阅读小说要抓住人物的命运,刚才大家都抓住了杜小康的命运—家道中落,命运陡转,失学才去放鸭。
(师小结)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
一个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
一个以芦荡为场景的父子牧鸭的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一个用生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
一个表现儿童经受苦难而坚强成长的故事。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强者。
《孤独之旅》优秀课例一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执教:余映潮整理: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语文组师:同学们,打开书,拿起笔。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曹文轩的作品《孤独之旅》。
这篇文章节选自曹文轩的少年小说《草房子》。
(PPT出示曹文轩的简介,学生一起朗读。
)师:《草房子》这部小说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描写的是苏北水乡的孩子们的生活。
作者想通过描写他们的故事来感动我们现在的孩子。
(PPT出示杜小康的介绍,学生齐读了解)师:注意,杜小康放鸭子的时候只有11岁。
如果是真实年龄,现在他有多大了?看看我吧,差不多就是老师这个样子了。
杜小康的家庭是很好的,他的爸爸就带着他去放鸭,为什么要放鸭?是为了让鸭子生蛋,卖蛋赚钱。
了解了曹文轩与他的作品草房子,也初步了解了杜小康的家庭,那么现在开始我们的《孤独之旅》吧。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三项训练:解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赏析能力的训练。
下面开始解说能力的训练:请你根据课文内容阐释课文标题《孤独之旅》的旅的含义。
(老师提示:旅的字面意思是离家在外,居留他地,那在课文里面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思考)生:这个旅是指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师:在经历了放鸭子后,心灵在成长。
生:我觉得还是指杜小康从幼稚到成熟的人生之路。
师:艰困之路,这又是一种说法,还有吗?这里的“旅“字颇费斟酌。
结合课文理解字意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请同学们做好批注。
旅啊,远行也,历程。
旅的含义还有: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痛苦的历练;成长中的苦难经历,刚刚有两位同学说到了;孤独之中的心路历程。
刚刚第一位发言同学已经点出来了。
结合全文来看,也是一次美好的长大。
终于陪伴着鸭子,看着鸭子生蛋了,挺过了暴风雨的考验。
我们看看曹文轩怎么说?(PPT出示:面对苦难,我们应抱有感恩之心。
——曹文轩)师:刚刚锻炼了以下同学们的解说能力,那么接下来我们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PPT 文意把握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小说的知识进行概括。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通用3篇)

《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之旅》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阼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同学们,这节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
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
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
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
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一)无奈。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出于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无奈。
从“只好”读出的。
因为他原本是油麻地里最厚实一户人家的孩子,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一夜之间生意衰落,他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成了一个放鸭娃,Ppt显示父亲的放鸭计划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了一个宏伟蓝图,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蓝幽幽的大“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
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这趟“放鸭之旅”。
(二)恐慌。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曹文轩《前方》、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方”流浪。
下面,请大家关注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启发、激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2、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倾听,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一些小说篇目的学习,以及本单元第一篇小说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特点、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已初步感知,只是对本文这样大量运用环境、心理描写的作用还缺少了一些认识,同时,九年级学生对这类涉及青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自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本文注重环境描写的学习,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探究题目的深刻含义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完整版)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完整版)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删除此段,因为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
孤独之旅是一篇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故事的主人公XXX因为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放鸭。
在艰苦的放鸭生活中,他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从而成长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整个故事表现了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过程,同时也描绘了水乡的美丽景色。
在赏析课文部分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写景状物的巧妙运用,如暴风雨中找鸭的场景,通过描写天气变化和小康的行动,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康的孤独和坚韧。
那天,他们遇到了最恶劣的天气。
早上,天就阴沉下来,河水和芦苇都变成了黑色。
甚至风也变成了黑色。
中午前,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久后,暴风雨就开始了。
天昏地暗,仿佛末日来临。
四周呼呼的风声和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让人感到害怕。
片断二描述雨后天空的明亮。
XXX这么大,还从未见过
如此明亮的蓝天和月亮。
这个描写突出了XXX对生活的热爱。
片断三描述鸭子的成长,它们的羽毛变得鲜亮、稠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
这个描写突出了鸭子的美丽和成长。
片断一通过黑暗和恶劣的环境,衬托出XXX的坚强和成长。
风被形容为黑色,突出了XXX的恐惧,但也为他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整个文章通过描写景物,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和衬托人物。
片断二和三烘托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片断一则突出了XXX的坚强和成长。
这些描写都采用了概写和细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声音、颜色和力量,更好地展现了景物的美丽和作用。
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执教者余映潮班级江西九江一中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暨教学观摩研讨会2012.8.17-22 江西九江一、导入(生谈师补充)1、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2、曹文轩简介3、课文内容简介(师提出)本课学习要求课文赏析、能力训练(解说、概括、赏析)二、进入课文话题: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思考,批注在标题“旅”字旁)(思考后生举手回答)生1:磨炼过程生2:杜小康被父亲带放鸭的过程。
生3:长时间离家、放鸭的生活。
(师补充小结,屏幕呈现)离家在外,居留他地。
远行、历程。
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
痛苦的历练。
成长中的苦难生活。
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一次美好的长大。
“孤独之旅”指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三、文意把握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继续阅读课文,三言两语写下感受思考—概括理解文意)(同桌交流)(交流表达)生1:家道中落,随父养鸭放鸭,在暴风雨中成长。
生2:家庭发生变故,辍学随父亲放鸭,在暴风中经历磨难,真正长大了。
师:真正长大了。
生3:艰苦的放鸭生活,经受暴风雨洗礼从而长大了的故事。
生4:家道衰落,随父亲放鸭,在暴风雨中破茧成蝶。
师:“破茧成蝶”四个字不错,准确生动!师:(思路点拨)能不能从小说技巧或小说形式上概括一下呢?在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新的见解?生1:环境描写,与父放鸭,在暴风雨的环境中成长。
师:(补充)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成长,阅读小说要抓住人物的命运,刚才大家都抓住了杜小康的命运—家道中落,命运陡转,失学才去放鸭。
(师小结)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
一个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
一个以芦荡为场景的父子牧鸭的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一个用生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
一个表现儿童经受苦难而坚强成长的故事。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强者。
---曹文轩四、片断赏析(重点赏析课文高潮部分—暴风雨中找鸭,体会写景状物的作用)片断一: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执教者余映潮
班级江西九江一中
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暨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2.8.17-22 江西九江
一、导入
(生谈师补充)
1、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2、曹文轩简介
3、课文内容简介
(师提出)
本课学习要求
课文赏析、能力训练(解说、概括、赏析)
二、进入课文
话题: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思考,批注在标题“旅”字旁)
(思考后生举手回答)
生1:磨炼过程
生2:杜小康被父亲带放鸭的过程。
生3:长时间离家、放鸭的生活。
(师补充小结,屏幕呈现)
离家在外,居留他地。
远行、历程。
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
痛苦的历练。
成长中的苦难生活。
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一次美好的长大。
“孤独之旅”指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三、文意把握
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继续阅读课文,三言两语写下感受思考—概括理解文意)
(同桌交流)
(交流表达)
生1:家道中落,随父养鸭放鸭,在暴风雨中成长。
生2:家庭发生变故,辍学随父亲放鸭,在暴风中经历磨难,真正长大了。
师:真正长大了。
生3:艰苦的放鸭生活,经受暴风雨洗礼从而长大了的故事。
生4:家道衰落,随父亲放鸭,在暴风雨中破茧成蝶。
师:“破茧成蝶”四个字不错,准确生动!
师:(思路点拨)能不能从小说技巧或小说形式上概括一下呢?在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新的见解?
生1:环境描写,与父放鸭,在暴风雨的环境中成长。
师:(补充)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成长,阅读小说要抓住人物的命运,刚才大家都抓住了杜小康的命运—家道中落,命运陡转,失学才去放鸭。
(师小结)
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
一个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
一个以芦荡为场景的父子牧鸭的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一个用生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
一个表现儿童经受苦难而坚强成长的故事。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强者。
---曹文轩
四、片断赏析
(重点赏析课文高潮部分—暴风雨中找鸭,体会写景状物的作用)
片断一: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片断二: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片断三: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话题:赏析上面某个景物描写片断,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作用?
(师提出要求:分组赏析,每组一个片断,独立思考,同桌同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自选课文片断阅读,边读边思考并写下思考结果)
全班交流
生1:我选片断一,突出四个“黑”,连风都是黑的,写出严峻环境,突出杜小康的坚强。
师:写景表现人物,为人物服务。
生2:我选片断二,天空月亮,平静明亮,写出杜小康对生活的热爱。
师:片断一需要进一步赏析。
请大家继续就片断一谈看法吧。
生1:风也是黑的,写杜小康害怕,突出他后面的坚强成长。
师:你要是点一下,从杜小康心理感觉上“风也是黑”就好了。
这就是景物为人物衬托。
生2:风不见,风是黑的,衬托杜小康的恐惧。
生3:风给小康的一个成长的“平台”。
师:你们刚才没谈好在哪里,还有谈的层次不清楚,没看不出层次来。
(师补充完善小结)
第一层概写一笔,第二层细写几笔,写声音、颜色、力量,人的心理感受。
片断三也是如此写法,我们就学到了怎样展开景物描写的方法:概写与细写要有机结合。
这段话有三个作用:
(屏幕呈现)
一是渲染氛围,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找鸭子,三是衬托人物,写出了杜小康从恐惧到坚强勇敢的成长过程,用恶劣的环境加以象征。
师:片断二,月亮蓝天的描写,进行了鲜明对比,黑暗过去了,明亮的月光出现了。
有什么作用呢?
生1: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暴风雨过去了,杜小康经受住了磨难,变得坚强了。
生2:雨过天晴,找到鸭的高兴,成长的欣慰。
师:从杜小康的心理感觉上写,用月亮、蓝天、明亮来写杜小康成长的快乐,太高兴了,于是觉得月亮是明亮的。
生3:烘托轻松愉快的心情,说明对生活的热爱。
师:(提出要求强调)应扣住月亮实实在在地谈人物心情。
生:预示成长与坚强。
师:为什么?你的话有道理,但没说透。
“雨过天晴”,表现人物心情的美好,引出生动细节,舒缓故事情节---“想起了妈妈,想起了油麻地”。
(赏析最后一个片断)
话题:写鸭有什么作用?
生1:以鸭喻人,有力地写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生2:鸭子与杜小康紧密联系,鸭子长大了,杜小康成熟了。
生3:暗示杜小康长大成人。
师:照应全文,文中处处写鸭,引出鸭子下蛋,明写鸭暗示杜小康,隐喻他的成熟。
(师总结合全课)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屏幕呈现) 增加美感,设置情景,以辽阔水乡为背景,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
展,衬托人物,表现象征主题。
下课。
《孤独之旅》教学谈
余映潮
在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发言2012.8.18.下午江西九江星子县温泉镇上汤温泉度假村
一、关于《孤独之旅》文学欣赏及教学的可切入角度及可教学点
欣赏成长的主题,欣赏文学的美感,欣赏诗意的手法。
欣赏之一:情节设计、情景设置、场景安排、氛围营造
欣赏之二:反差、蓄势、波澜、映衬、节奏
欣赏之三:悬念、伏笔、照应、线索、穿插
欣赏之四:风景画的笔法,风景描写与杜小康成长的关系
欣赏之五:关于杜小康的细节描写
欣赏之六:诗意小段的表达之美
二、关于《孤独之旅》的教学资源
1、文意概括训练
2、情节分析训练
3、人物概说训练
4、风景描写训练等。
三、《孤独之旅》的教学创意设计(一课时)
创意一:文意把握与选点精读
创意二:概说故事与风景描写赏析专题
创意三:阐释课文标题、鸭子描写赏析专题
创意四:概说情节,评说人物,精读精析片断
没有精读训练就没有有效的语文教学
创意五:情节梳理、微型话题讨论与表达,“孤独”的几种表现手法赏析
五、关于无提问式教学
1、给话题---明确任务---自主阅读思考---师生互动研讨---教师教学指导与小结
2、话题设计时应少让学生说空话、说套活、说大话,如“我与杜小康比童年”,应带领学生深入作品,在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景物、细节、语言文字中去谈话题。
课文作者谈语文教学
曹文轩
1、教师与学生:一个指挥与一个音队的关系
“我特别喜欢听咬文嚼字的课,语文教学就是咬文嚼字的教学,因为作品中每个字每个词都代表着一种状态”。
如“旅”在作品中,其背后的东西都需要结合作品的语言文字进行咬文嚼字。
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字、一个词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2、“陡转”与“摇摆”是人物命运推进的方式,是故事发展的动力,如“可是”“苦难”等关键词都提示了“陡转”与“摇摆”,因此教学必须抓住这些关键分析人物命运,可以通过“朗读”或“咬文嚼字”来体会揣摩。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把精力放在了“文”(人文性)上,而没有放在“语”上,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表达之美、表达之妙。
3、现在一搞新课改,不少公开课,由满堂灌、满堂问而变成了老师无所作为了,老师成为了递话筒的人,来往穿梭于学生间递话筒。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把自己的点拨、小结、升华镶嵌在教学中,成为完整而精彩的片断,就像余老师的课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