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一

合集下载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产业逐渐成为中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且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为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茶产业的发展现状1. 茶叶的产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茶叶的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全国茶叶总产量达到了80多万吨。

2. 茶叶的品质逐步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中国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一些名优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3. 茶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的日常消费量逐年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茶叶也成为了很多人投资的对象,茶产业链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茶产业存在的问题1. 茶叶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小作坊和不具备标准化生产条件的农户仍然存在,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产业链上游供应不稳定。

2. 茶叶加工技术落后。

茶叶加工技术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还存在一些加工技术落后的问题。

3. 茶产业的品牌建设不足。

茶叶品牌的建设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茶产业的品牌建设还相对薄弱,缺乏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

四、茶产业发展对策1. 提高茶叶质量。

加强茶叶质量监管,推动茶农采用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2. 加强茶叶加工技术研发。

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推动茶产业品牌建设。

加强茶叶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加强茶叶行业协会和组织建设。

茶叶行业协会和组织是茶叶产业链上的重要纽带,加强其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范围和能力,为茶农和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五、结语茶产业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为了了解和研究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对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调研目的1.了解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分析茶产业的优势和问题,找到促进其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针对茶农、茶企业和消费者进行,重点了解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和消费等方面情况。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茶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解茶产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等情况。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茶产业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中国茶产业已经形成了茶园种植、加工、销售、出口等完整的产业链。

茶产业在内需市场和出口市场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茶产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2.茶产业的优势和问题茶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茶文化悠久,茶具有独特的品牌和市场优势;(2)中国茶种类繁多,适应不同地域和消费者的需求;(3)茶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产业面临的问题包括:(1)茶叶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有待提高;(2)茶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和价格波动等问题;(3)茶叶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3.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为了促进茶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1)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培训,提高产品附加值;(2)加强茶产业的科技创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3)加强茶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体系;(4)加强茶产业的国际合作和出口开拓,拓宽市场渠道;(5)加强对茶农的扶持政策和培训,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茶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

五、调研结论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篇茶叶市场竞争力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定成果,茶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中国茶叶市场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市场中的背景下提出的课题。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一:一、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方向:针对淘宝、京东网络销售平台,包括高中低档多种品类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茶叶畅销品牌,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的价格区间,以及购买率较高的包装规格等。

2、调查内容:调查了淘宝、京东多家综合、人气、销量排名靠前的产品和店铺,针对品牌、价格、包装三个内容作重点调查,结果大致如下:(1)品牌:通过对多家店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平台畅销的茶叶以花草茶和乌龙茶为主,在数家店铺中,花草茶和乌龙茶在店铺里占据了极大位置;此外,十大名茶中的铁观音、碧螺春两个品牌的茶叶在网络平台销售情况较为突出。

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次之。

(2)价格:对于价格,我们分别针对礼品茶、散茶进行调查。

① 礼品茶:250g的铁观音88元与128元两种价格的包装销路较好,500g 的铁观音250元与350元较为畅销,月销量达到5000多笔;对于250g 与500g两种包装,碧螺春250g与500g两种包装规格中较为好卖的价格集中在50~90元、100~200元这两个价格区间,月销量达到2000笔左右;② 散茶:散茶的销售,在网络上销量低下,主要是购买需求问题,网上消费者大多是用来送礼。

(3)包装规格:调查结果表明,包装茶有150g、250g、500g等多种规格,但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就是其中250g与500g两种包装规格。

3、调查结果分析: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畅销的茶叶价格大致都集中在50~500之间,最为好卖的就是100左右、200左右这两个价格。

最为畅销的茶叶品牌就是铁观音,尤其以150元/斤的铁观音为主,几乎每个店铺都占据了较大位置;对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由于价格普遍偏高,所以销量不是很大,其他品牌则很少见到,只有少部分店铺有陈列。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茶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茶叶园面积已达180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00万吨。

中国茶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2. 品质和品牌不断提升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

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手段,逐渐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二、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

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将产品定位在低端市场,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了茶叶市场的混乱和价格战的频发。

2.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茶叶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茶企只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水平上,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还比较少,这导致了产品品质的提升速度较慢。

3. 品牌建设滞后中国茶叶产业的品牌建设相比于国外茶叶产业来说还比较滞后,很多茶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2. 加强科技创新茶叶企业应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进茶叶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3.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茶叶产业应该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通过协会平台分享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拓展国际市场茶叶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出口比例,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和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5.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茶叶产业可以通过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茶旅产业,打造茶园景区和茶文化体验,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2024年茶叶种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茶叶种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茶叶种植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也是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

茶叶种植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叶种植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品种、产地分布、行业竞争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中国茶叶种植市场规模庞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销国家。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超过300万公顷,茶叶年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左右。

茶叶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茶叶行业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主要品种中国茶叶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几大类。

其中,绿茶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品种,占据了茶叶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

红茶在国内外市场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品种。

产地分布中国茶叶的产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此外,中国的茶叶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产地,比如云南的普洱茶、四川的攀枝花茶等,这些茶叶产地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品种和生产工艺。

行业竞争中国茶叶种植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品质和价格两个方面。

茶叶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不同产地的茶叶在品质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品牌茶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此外,价格也是消费者考虑购买的重要因素,茶叶市场上价格不一,不同档次的茶叶价格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茶叶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

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中国茶叶行业将继续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茶叶品质,开发出更多的新品种。

同时,茶叶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将为茶叶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

总结中国茶叶种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庞大,并且拥有世界上独有的茶叶品种和产地。

茶叶产业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才能保持竞争力。

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茶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悠久的历史。

茶产业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茶产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茶叶是世界第二大饮料,仅次于水。

全球茶叶的消费量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2. 产业链结构:茶产业链可以分为茶园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和茶叶饮品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形成了庞大的茶产业链。

3. 品牌建设:茶产业中的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知名茶叶品牌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市场细分:茶叶市场细分越来越细化。

不同类型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都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群体。

同时,茶叶也逐渐走向高端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1. 健康饮品的兴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天然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各种茶叶的保健功效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茶叶的消费市场将会继续扩大。

2. 产地认证和溯源体系的建设: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促使茶叶产业加强产地认证和溯源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立可追溯的茶叶产业链,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并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3.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以更加直接地进行交流和交易,茶叶的销售渠道将更加多元化。

4. 技术创新的推动:茶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如机械化采摘、智能化生产、生物技术种植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5.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有利于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中国茶产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样的茶叶产业之一、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加工和饮用历史,拥有丰富的茶文化和品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消费结构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茶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茶叶品种丰富多样是中国茶产业的一大特点。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

根据茶叶的不同加工方式和产地环境,中国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口味,因此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茶叶产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茶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的消费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此外,在国内外游客的推动下,茶叶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茶叶具有独特的产地优势和品牌优势,可以借助茶旅结合的方式来推广和销售茶叶产品。

然而,中国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

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茶农的收入不稳定。

此外,由于天气、水质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因此,茶叶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外,消费结构变化也给茶叶产业带来了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茶叶和新型茶饮品。

相对传统的茶叶产品,这些新兴产品更注重品牌、包装、口感和个性化服务。

因此,茶叶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茶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茶叶产业具有丰富的品种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压力。

为了提高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茶叶企业应加强科技研发、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金融、政策及市场方面的支持,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对于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消费市场也变得愈发繁荣。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茶叶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产能过剩、茶叶加工技术落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收入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有必要对茶叶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不仅对茶叶产业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茶叶作为我国传统农产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产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茶叶产业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增效,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茶叶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茶叶产业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茶叶产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茶叶产业在保护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种植和加工都对环境有要求,发展茶叶产业可以促进农业生态化和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茶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了解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探讨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寻找提升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一从第一部专著《茶经》到中华茶文化,茶叶的故乡,是不是预示茶业历久不衰?茶叶从远古的蒸青饼茶发展到现今的形态各异茶制品,从药用、食用到“国饮”,从田间地头到走出国门,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将以“入世”为比照,从提升茶科技,促进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做好茶贸易等层面,把中国茶产业贯穿在技术、经济、文化、思维、观念上的碰撞展示给大家。

一只沾满茶叶的手在大锅里搅拌、烘烤,大锅里滚动着茶叶,茶叶在不温不火的炭火下散发着清香。

历史悠久的中国茶,生产方式落后,开发能力不强,这是我的印象。

可参展的茶商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的茶,科技含量高哟。

”“我家产茶的机器是现代化的嘛。

”茶公卖茶,自卖自夸。

可展板上标注着那么多厂家,字里行间、图片图画,几乎满篇的“科技”。

再看展厅一溜排开的筐子篓子里的上百种茶叶,怎么也和“科技”连接不上,但我能联想烟熏火燎的作坊。

科技?哈哈。

要不要把你的眼镜摘下来?我从来不戴眼镜!那你有没有……哦,明白了。

不戴眼镜的眼睛终于看到了主角,主角就是“茶科技”。

它在5月16日的“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表演得很充分。

像茶产业、茶制品、茶饮料,就连优质茶评比、“百万江淮青年振兴中华茶业经济世纪行”宣传签名这样的活动,也跟着主角唱。

再看“茶科技”、“茶市长”、“茶企业”、“茶经贸”4个论坛,“茶科技”绝对唱头牌。

茶产业春天远吗走马云南,路过普耳茶的故乡,在一农家歇脚,那家女人热情的不得了。

可就是不给端茶。

见我狐疑状,她笑道:“不请你们喝茶,我们也不喝。

我们的茶园子打了农药的”。

就这么赤裸裸地说了出来。

我为先前的“海”喝后怕不已。

茶叶免不了打药,问题出在农药残留是否超标。

为把农残减到最小,江西农业龙头企业德宇公司用生物技术处理茶叶农残和茶叶保鲜。

这家企业的蒋老板对此不免愤愤:“茶叶中农残存在不假,但并不像一些报纸说得那么邪乎,什么喝茶就等于喝农药啦,这不明摆着帮外国人的忙?”这样的事确也发生过,商检公布农药残留,出口的茶叶遭到退货。

老外说,不1检也罢,你们的报纸都说了。

蒋老板感慨道,“订单农业,企业连着千万家啊。

”风险,这就是风险。

风险怎么规避?农业部合作经济司的鞠副处长说得简单,“就用科技”。

农业应对入世,科技就是杀手锏。

芜湖一家企业从德国引进了大容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业咖啡因和脱农残设备;最时髦的是众多茶企业和高校、科技院所形成的合作风气。

《红楼梦》里提到的“六安瓜片”是专供才子佳人喝的贡品。

安徽六安市方西平副市长对此得意得不行,“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提高六安瓜片的技术含量。

”可前几年瓜片在市场上消失了,但六安并没有心灰,六安市联姻联到了安徽农大,一起联合开发有机茶。

两年下来,该市金寨县、霍山县2500亩有机茶生产试验基地顺利通过欧盟有机质量颁证机构 I MO论证。

2002年开春,又迎来德国、法国、美国等近百吨的有机茶订单,六安人,真是乐开怀。

长寿村秘密离黄山不远的安徽省石台县大山村,原始古朴。

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的吕选忠、王广仪教授调查发现,这个村近50年来没有发现一例癌症。

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

2001年,他俩在此取土样和茶样,检测发现,大山村是罕见的富硒地质带,大山村产的茶是天然富硒茶。

硒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硒能防癌、抗癌、抵抗多种疾病。

吕教授为此专门写了论文下月要拿到国际学术会上发表。

他说,“在富硒的大山村种茶,茶叶富含天然硒元素。

大山村民常年喝自家茶是长寿的原因”。

富硒的大山村会用科技,大山村也给厂家带来商机。

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把5000亩富硒有机绿茶的基地建在此,很快名声远播。

茶叶飘香香一家没什么,茶叶飘香香万家了不得。

怪不得茶博会主打“茶科技”,这不仅提升了“会展经济”的科技含量,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芜湖市副市长吴克明说:“做大做强茶产业,中国茶的春天不会远”。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二就是戴着记者胸卡,我依然被阻挡在芜湖会展中心的门外。

只认门票不认人!会不会遇上个抠门的阿巴贡?真是错怪人家徽商了,门票不要钱,门票发的是 I C卡。

划卡只为计数,欢迎四海五湖人,朋友多2了好处多嘛。

进了大厅,闹得不行。

万人香茗大品尝。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俗的雅的,咸的淡的,“好茶好茶,白天客来茶当酒哇”,“又是绿风吹满堂,茶人茶事正当行啊”……。

那一堆堆人边喝边聊,边品边笑。

再一抬头,见双联横幅写道,“让芜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芜湖”,“有朋自远方来,芜湖人民不亦乐乎”。

我也笑了,好一个不亦乐乎,精明的徽商咋恁会摸人心思呢。

号称全国最大的茶业博览交易会,展位2500个,不算观者,十多个国家的茶商足有百十来个,一个个高头大马,用大手把茶抓起,放在鼻子前闻了又闻。

负责茶展宣传的邢毅先生专门给我拿了份资料,“500多家国内企业,中外客商4万多人参展交易。

四天,芜湖、峨桥两个茶市的现金交易1.38亿元人民币,合作签约外资3500万美元,内资5亿元人民币”。

看到这组数字,我心里嘀咕,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米市因米得名,偏偏是片茶不产的米市却成了茶市,还因茶业赚了大钱,成了茶博会的东道主。

这心中疑窦不仅我有,外地茶商也不少。

光滑扁平的西湖龙井,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摊位摆放的透明茶杯里,倒映着色翠莹黄的“身影”,有袅袅香气袭来。

卷曲成螺的江苏碧螺春,白毫中透着银绿,茶碗里汪着甘醇的绿汁,看一眼也让人口中生津。

“不错不错,色绿、香郁、味醇、形美”。

我越是夸奖龙井和碧螺,那杭州和宜兴的茶商心里就越发添堵。

“啥么子安徽茶。

记者,侬看看,阿拉龙井、碧螺春,作啥毋能同安徽茶比哪?退一步讲,安徽有黄山,有产茶大县歙县、休宁;还有山东济南茶市、福建安溪茶城,年头老早了,办茶市,作啥也摊不到芜湖哪”。

可芜湖愣是把茶市玩的个遛转,成了全国最大的茶叶销售中心,拿到茶博会的举办权。

“米市演变到茶市”,是芜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米业不再是发展的主业,代之而起的是商贸和经济作物。

减少了米业,但米市兴盛期的“品牌”效应依然发扬光大,100多年来芜湖商埠集市的“先锋”作用依然前卫。

这叫“调控中的扬长避短”。

吴副市长把“芜湖不产茶却成茶市”的原因说成是“芜湖的地理位置”。

他说:“产茶地一般在山区,很难形成茶市气候和规模,芜湖是华东水陆交通枢纽,南茶北运、西茶东运方便得很。

再说,芜湖作为3茶叶集散地,消费水平不高,在这里做贸易,茶商和消费者都能接受。

要是把茶市移到上海,花费可就大了”。

茶叶集散地不等于茶叶原产地,在规范化的大市场买东西,可信、放心,这是常识。

一位新闻同道说得好:“除非是我亲眼所见,从龙井村那棵老茶树上摘的茶叶,并且是当场炒制直接放进包里,否则我根本不相信它是西湖龙井”。

由此可见,城里人不会直接到农村买面粉,直接到草原买羊肉成了肯定,也就不用担心茶交易市场来了。

长江边的繁昌市就是一例,这里也有一个全国性的茶叶批发市场----峨桥茶市。

此为交通要冲,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大军过江,繁昌首当其冲。

峨桥茶市发展到现在,也就是一个不到0.6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但茶的流通却直逼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芜湖市供销社杜主任怕我说他瞎吹,把俩眼珠子瞪得多大,出语也是一本正经:“范老兄,你别小瞧峨桥。

每天,到这里来做生意的平均有万把人,茶叶年交易量1600万公斤,成交额基本上都过亿元。

你信不信吧,周边近3万茶叶经销商一下子给它带起来了”。

“我相信,我怎么不相信呢”。

我对杜主任笑道,“前几天我就听人讲,逢到谷雨前后,新茶一上市,峨桥就人满为患的。

人说,峨桥的茶价就是全国茶价的晴雨表嘛。

”话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搞不清,已然是不产茶的峨桥,茶市为什么发育得那么好。

“这要追溯到明清时期”。

一个与当地官员混得烂熟,又自许通晓古今茶道的市电台的女主播,一把将话茬接了过去:“峨桥早先有钟、唐、崔、吴‘四大家族’,贩茶捞了不少银子,于是就推而广之,于是,自然就越做越大。

后来,在这个地方,茶生意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可像今天这么火,他们也不会想到。

”随着她的画外音,我的眼前似乎也氤氲出胡雪岩的红顶子。

我想,历史渊源是一方面,徽商的传统也别小看了。

精明的徽商也是高明的现代儒商。

以峨桥小茶市带动芜湖大茶市,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眼光,也是当地政府提升城市品位的战略:以茶带“市”,以“市”促旅游,以旅游推动商品流通,以商品流通再带经济发展。

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科学的商业文化圈。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三4英国红茶的背后我爱喝茶。

妹子戏称我“茶篓子”。

适逢我“调查”回来,妹子也回国休假,她依然没有忘记我的嗜好,所赠礼物是一盒精美的英国立顿红茶。

我是喝惯黄山毛峰的,一喝红的,倒觉得立顿的味道也不错。

妹子说,“你搞茶叶调查,我送你一个信息,立顿红茶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印度、斯里兰卡。

在新西兰,我们看不到中国的红茶,更谈不上老家的‘祁红’了”。

我忽然想起,在“茶科技论坛”上,有几个忧患意识特强的中国茶专家,说话带着哭腔,“中国茶叶出口,红绿茶数量比例变化大得惊人。

过去,两者出口数量大致相当。

现在,红茶大幅度下降”。

印度的茶业只有220年的历史,比中国晚得多,可它却成了世界第一大产茶国,2000年,印度产茶87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0%。

可它的茶园只有世界的18%。

相比之下,中国茶占有44%的面积,产量只有23%。

茶叶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的11.85%。

这些数据印证了妹子所言不虚!印度茶得宠,缘于很早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

我们是一家一户的茶农,分散生产加工,科技含量低,初制与精制分离。

而印度生产、加工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交易流通规范,行业管理健全。

工农一体,初制精制一条龙。

浙江省国际茶叶商会的阮浩耕说,“去年,我在印度考察才知道,为什么英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那么认印度的茶叶。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的 M odder先生谈起斯里兰卡的生态茶园,种质资源库,有机茶开发和茶叶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眉飞色舞。

那意思是说,我们比印度也不差嘛。

祁门县离黄山不到两个时辰,那儿有老字号名牌功夫茶“祁红”。

这些年一直滞销,赔本的买卖不能做,当地只能缩小“祁红”的种植面积。

“祁红”的摊位在热闹的茶市上冷清了,茶商对此也不隐晦。

但要说“祁红”不行,茶商一准较劲。

那天,我就遇到一位。

“你晓得吧,英国伦敦有一家出名的茶叶拍卖行,每年新茶上市拍卖,祁红不到,拍卖行准不开拍。

”此话不假,60年代,我在当地亲眼所见,“祁红”与“屯绿”比翼双飞,红透全国。

祁红的下场只是个案,大多中国红茶都由于自然条件、品种限制,卖价低、成本高,难于制成,加上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农残问题,此是出口下降的主因。

当然,对于红“瘦”也不能一概而论。

同是红茶的安溪乌龙,却走势坚挺。

安溪的一位副县长谈到这一点就像捡了金元5宝一样高兴,说是乌龙茶、铁观音对了南方一族的口味,加上制作工艺上的创新,一路飙升自在意料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