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交友网联合发布的《XX-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18岁-25岁女性有70%是“大叔控”,其中“气质大叔”、“事业型大叔”、“细腻体贴大叔”是“大叔控”们的最爱。所谓“大叔”,通常指30岁-50岁的中年男士,倾向于选择中年男士作为配偶的青年女性被称作“大叔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37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大叔控”多。%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变,市场力量正在推动着消费力的提高。“消费力从20xx年开始,每年提高%。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廉价劳动力供给开始小于需求,可支配收入在提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微博)补充道。

受访者中,70后占%,80后占%,90后占%。

%的人认为中年男士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

1990年出生的张兰(化名)来北京打工一年多了。前不久,她在换房时结识了房东的朋友——一个70后的“大叔”。初次见面,“大叔”就开车帮她搬来了所有行李。之后两人经

常一起吃饭聊天儿。“我经常向他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快,他不但不会不耐烦,还会给出很多实用建议。作为一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大叔’的成熟体贴让我感到很舒心。”

“女朋友常指责我自私、不考虑她的感受,夸赞‘大叔’有魅力。”山东小伙李守伟说,他女朋友是日漫迷、韩剧迷,最喜欢收集动漫和韩剧里的美型“大叔”图片,还把“大叔”定为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心态太幼稚了。”

金融危机留给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将进一步促进化妆品行业洗牌。大型集团企业通过收购其他小企业旗下品牌,一方面补充和扩展自身产品线,使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增加企业的防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打通、扩展市场渠道,有助于集团企业更好的进行市场渗透。可以看出,未来大型集团企业将更多的通过收购兼并扩大集团品牌数量规模,提高竞争优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乡镇如乡、镇、乡,在本地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当地农村妇女的较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在其他一些乡镇,由于没有本乡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当地的妇女依靠本地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机会较少,影响了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增收致富。

为什么一些年轻女性更青睐中年男士?调查中,%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人认为是中年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篇一: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国婚姻家庭观 中国婚姻传统历来就是父母做主,子女的婚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无论子女多大,如果依然单身,父母会认为自己的义务还没有完成。分析原因,我认为源于中国的父亲单系制度,就是说中国世袭以男子算的,女子出嫁后也就是出家,进入另外一个家族,娶进的媳妇要融入新的家族,处理婆媳、妯娌等众多的关系,好的儿媳妇不仅是儿子的福气,也为整个家掌脸。所以说选择子女的婚姻选择权在父母,尤其是男子,女子因加入外族选择的慎重性减弱。 这种婚姻意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无法消除,也不可能消除,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爱情不顾一切,在中国也许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隔代教育,夫妻外出挣钱务工,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教育,

明显大家庭观的表现。但是也忘记了传统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养不教父之过。西方婚姻家庭观 西方社会是重视个人的社会,家是短暂性的抚育社群,子女到能自立的时候,就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生育社群。而在西方的婚姻传统中,也是非常的自由,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干涉子女的选择。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西方则主要重视感情。在婚后,中西婚姻生活中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的婚姻家庭注重"柴、米、油、盐",而西方则更重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以及性生活的质量。在教育方面,有一部分中国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给父母来抚养,而在西方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认为教育下一代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篇二: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汉语1001蔡亮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基尔·凯丝勒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交友网联合发布的《2019-201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18岁-25岁女性有70%是大叔控,其中气质大叔、事业型大叔、细腻体贴大叔是大叔控们的最爱。所谓大叔,通常指30岁-50岁的中年男士,倾向于选择中年男士作为配偶的青年女性被称作大叔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37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大叔控多。44.3%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 受访者中,70后占41.4%,80后占24.4%,90后占4.8%。 67.2%的人认为中年男士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 1990年出生的张兰(化名)来北京打工一年多了。前不久,她在换房时结识了房东的朋友一个70后的大叔。初次见面,大叔就开车帮她搬来了所有行李。之后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儿。我经常向他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快,他不但不会不耐烦,还会给出很多实用建议。作为一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大叔的成熟体贴让我感到很舒心。 女朋友常指责我自私、不考虑她的感受,夸赞大叔有魅力。山东小伙李守伟说,他女朋友是日漫迷、韩剧迷,最喜欢收集动漫和韩剧里的美型大叔图片,还把大叔定为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心态太幼稚了。

为什么一些年轻女性更青睐中年男士?调查中,67.2%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55.5%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更稳重,有魅力;40.5%的人表示是中年男士更能体贴女性;39.3%的人觉得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更愿意被照顾,而不懂得照顾别人。 世纪佳缘婚恋专家张佳芮告诉记者,大叔控大多集中于年轻女性。初入社会的年轻女性缺少社会经验,而这正是成熟中年男性所具有的,他们能给予女性安全感。此外,现在不少家庭是421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很可能导致独生子女长大后缺乏耐性和包容力,在恋爱和婚姻中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时代不同,适婚年龄人群择偶需求也不同。张佳芮说,70年代生人崇尚与知识分子结合,80年代生人更注重对方物质基础,90年代生人择偶不但务实,而且更注重自我感受。所以不管从物质还是感情出发,不少女性都愿意选择已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士。 稳定的感情需要男女双方耐心磨合,一同成长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对年轻女性当大叔控持认同态度,17.0%的人持反对态度,30.4%的人表示不好说。 张兰认为,年轻女性与大叔结合是恋爱自由,没什么不可以。单方面要求女性理解自己伴侣,等待其成长,也是不公平的。 不少年轻女性有攀比心理,看到同龄人因为嫁得好,享受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在感情中动摇。李守伟认为,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与影响 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每个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婚姻观念也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对出身、门第、社会地位、经济等问题的看法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越到社会发展的后期,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重出身、重钱财以及婚姻中遵守父母之命的特点依旧对当代社会产生着影响。 标签:婚姻观;特点;影响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不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跟谁结婚”一直是婚姻前男女双方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婚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繁衍需要,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别和固有的性本能是婚姻存在的生理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婚姻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求偶行为”,动物求偶,而人结婚则是社会和文化的,婚姻是一种仪式,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结合。〔1〕心理学家则认为,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中包含伴侣之间情感的亲近、性行为的专一,以及短期和长期的承诺。而法律强调的则是男女双方为了共同利益而自愿互为伴侣、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儿育女的契约,认为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2〕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婚姻由父母包办,婚姻当事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婚姻在当时的主要作用除传宗接代以外,还要符合当时社会对于社会阶层,经济地位,文化因素的要求。纵观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的婚姻观念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影响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婚姻观内涵,心理学家倾向于将婚姻观作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强调其对人的行为、态度及认知的影响。美国学者Craddock将其定义为,已经进入婚姻过程中的人们的终极与工具价值观,强调婚姻观的现实作用。黄希庭提出婚姻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于婚姻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结婚,选择什么样的结婚对象以及追求怎样的婚姻生活等的观念系统。〔3〕 总体来说,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某种婚姻观念一旦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制约和规范两性关系的指导思想,约束人们的婚姻意识和行为。 2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

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二、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2.1非诚勿扰——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2.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

论中国古代儒学婚姻观的当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儒学婚姻观的当代价值 摘要 儒学向来重视婚姻,他们认为婚姻是家庭建立的基础,家庭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所以说婚姻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中儒学是主导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婚姻观的发展与儒学婚姻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前期的规范到后来的强制干涉,儒学婚姻思想操纵着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虽然后期阻碍了婚姻的健康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婚姻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婚姻伦理在当代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婚姻家庭当代价值儒学婚姻观新型家庭结构 ABSTRACT Confucianism places emphasis on marriage, they believe that marri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amily established,home is a fundamental national presence,so marriage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eudal system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onfucianism is the dominant ideology dominan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Confucian view of marriage and marit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ideas, from the early to the later compulsory specifications interference, Manipulated the Chinese Confucian thought of marria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Although the latter hind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riage, but in today's market economy, our marriage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Confucianism as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ethics of marriage still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in the contemporary. Key words:Marriage and Family Contemporary Value Evolve Ethics

婚姻与家庭关系 全部

判断题:5道,每道5分,总分25 1.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冲突意味着家庭危机开始出现(错误) 2.“父慈子孝”的境界可以用家庭交换理论解释(正确) 3.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婚前所购得的住房可以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错误) 4.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就是家庭成员的总和(错误) 5.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针对于男女两性的(错误) 2.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可能源于家庭中某些次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而影响了孩子成长(正确) 1.在婚姻市场的规范中法律的强制力最高(正确) 2.女性在味觉、嗅觉、触觉与高音的听觉方面较男性迟钝(错误) 3.登记结婚后,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但男方不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错误) 4.两性关系与两性角色已逐渐迈向平等化,而女性角色的改变比男性校(错误) 5.商品市场和婚姻市场交换的都是价值(错误) 1.由于生育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功能,因此孩子必须从父姓(错误) 2.在被动选择不为父母的人群中都是因为女性的生育障碍(错误) 3.老年人丧偶后最常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是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正确) 4.一般而言丧偶的女性较男性适应能力更强(正确) 5.沟通中的倾听即消极的毫无反应的倾听(错误) 1.孩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责任等等(正确) 3.人到中年孩子长大离家对女性而言意味着生活失去重心,即中年仅仅意味危机时刻的到来(错误) 4.家庭的建立可以断然从结婚开始(错误) 4.离婚并非处理婚姻危机的唯一最好方法(正确) 1.“同志”一词在台湾和我们大陆的含义不同,台湾指同性恋者 (正确) 2.继亲家庭中子女不会影响夫妻关系 (错误) 3.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只能因为原家庭的解体而恶化 (错误) 4.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继父—继母家庭 (正确) 5.依国外的研究单亲家庭和独亲家庭的父母都没有婚约 (错误) 1.婚内无性暴力而言(错误) 2.家庭暴力仅指对家人造成的肢体伤害(错误) 3.学校并不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唯一场所(正确) 4.老年人没有发生外遇的可能(错误) 5.无论军人是否有过错,军婚离婚必须经军人同意(错误) 5.协议离婚无须经申请。(错误) 单选 1.正向回馈是一个()的家庭系统(B 开放) 2..哪一个家庭理论将家庭视为一生命体,由生命开始、茁壮到结束的历程?(A 家庭发展理论) 3.()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A群婚) 4.直系血亲包括()(A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5.一夫一妻制由()演变而来(D对偶婚) 6.迷恋是()(C为恋爱而恋爱) 7.所谓特殊婚配是相对于()而言的(A理想型) 8.女性在语言方面稍微领先男性的合理解释是()(C大脑组织与社会化历程交互作用结果) 9.大多数社会在血缘关系上规定()(B外婚制) 10.在家庭中,男性角色被定义为()(C工具性的)

近代以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2014-6-19 12.47.19

近代以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 摘要: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婚姻由过去父母包办逐渐走向自主择偶,青年男女开始享受自由的爱情生活。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具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离婚后的妇女也被社会所接受。这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中国开明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事业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观念变迁;婚姻自主;新型离婚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还涉及到两个家族的利益,婚姻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双方家族势力、社会主流思潮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与婚姻相关的一切事物均具有浓厚的时代性。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在这种环境中,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婚姻观念也受到强烈的冲击。 一、婚姻由“父母之命”逐渐走向自主 传统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子女的婚姻必须由家长决定。本是婚姻主角的男女青年却被剥夺了选择权、决策权,只能顺从于家长。在大部分封建家长看来,婚姻巩固、增强家族势力的有效工具,通过联姻的方式可以为家族寻找靠山。因此在为子女寻找配偶时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门第、财产等,故在中国人择偶过程中常有“门当户对”一说。在这样的婚姻中,男女只是维护家族利益的工具,夫妻之间缺乏组织家庭所必要的感情基础,当然也没有幸福可言。还有一些比较开明的家长,在为子女择偶时,本意是为儿女的幸福考虑,但也大都按照自己的择偶观念、幸福标准来进行,他们的想法未必会被儿女接受。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婚姻主角的男女青年的意愿被忽视,没有感情基础的男女被“父母之命”强行捆绑在一起,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上述情况在民国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社会学家潘光旦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数青年结婚是以寻求生活伴侣为首要目的,传宗接代、侍奉父母等降至次要地位。许多青年开始反抗家庭对自己婚姻的安排,勇于寻找真爱。1919年在长沙发生的女青年赵五贞为反抗父母包办婚姻而自杀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12年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 出走,并登报声明要靠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光明人生。这些事件在当时虽然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 田 雨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交友网联合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18岁-25岁女性有70%是“大叔控”,其中“气质大叔”、“事业型大叔”、“细腻体贴大叔”是“大叔控”们的最爱。所谓“大叔”,通常指30岁-50岁的中年男士,倾向于选择中年男士作为配偶的青年女性被称作“大叔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对237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大叔控”多。44.3%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 受访者中,70后占41.4%,80后占24.4%,90后占4.8%。 67.2%的人认为中年男士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 1990年出生的张兰(化名)来北京打工一年多了。前不久,她在换房时结识了房东的朋友——一个70后的“大叔”。初次见面,“大叔”就开车帮她搬来了所有行李。之后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儿。“我经常向他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快,他不但不会不耐烦,还会给出很多实用建议。作为一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大叔’的成熟体贴让我感到很舒心。” “女朋友常指责我自私、不考虑她的感受,夸赞‘大叔’有魅力。”山东小伙李守伟说,他女朋友是日漫迷、韩剧迷,最喜欢收集动漫和韩剧里的美型“大叔”图片,还把“大叔”定为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心态太幼稚了。”

为什么一些年轻女性更青睐中年男士?调查中,67.2%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55.5%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更稳重,有魅力;40.5%的人表示是中年男士更能体贴女性;39.3%的人觉得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更愿意被照顾,而不懂得照顾别人。 世纪佳缘婚恋专家张佳芮告诉记者,“大叔控”大多集中于年轻女性。初入社会的年轻女性缺少社会经验,而这正是成熟中年男性所具有的,他们能给予女性安全感。此外,现在不少家庭是“421”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很可能导致独生子女长大后缺乏耐性和包容力,在恋爱和婚姻中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时代不同,适婚年龄人群择偶需求也不同。”张佳芮说,70年代生人崇尚与知识分子结合,80年代生人更注重对方物质基础,90年代生人择偶不但务实,而且更注重自我感受。所以不管从物质还是感情出发,不少女性都愿意选择已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士。 稳定的感情需要男女双方耐心磨合,一同成长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对年轻女性当“大叔控”持认同态度,17.0%的人持反对态度,30.4%的人表示不好说。 张兰认为,年轻女性与“大叔”结合是恋爱自由,没什么不可以。“单方面要求女性理解自己伴侣,等待其成长,也是不公平的。” “不少年轻女性有攀比心理,看到同龄人因为嫁得好,享受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在感情中动摇。”李守伟认为,认同年轻女性当“大叔控”,是认同了男女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做法,抹杀了爱情相伴相守的美好,可能导致更多女性把恋爱和婚姻当做谋取物质条件的工具。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时代、身份与婚姻 ——试论《伤逝》、《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中的婚恋观 江春艳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指导教师:傅华 摘要:中国现代婚恋文化是整个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婚恋史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现代中国距离当下不过七八十年,许多那时存在的婚姻现象在今天仍然以本色或变相的形式延续着。本课题将以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身份、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差异来探讨五四知识分子、都市市民、乡村农民三个阶层不同的婚恋观,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婚恋观的嬗变。 关键词:时代;身份;文化;婚恋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Identity and Marriag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Marriage of ,, JiangChun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e 2010 Instructor: FuHua Abstract: Chinese modern marriag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hinese modern soci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marriage history is a mirror of reflecting the society. Modern China is just 70 or 80 years from the moment, many marriage phenomenona exist in that time still continue in form of the true nature or disguised form.LuXun’s ,ZhangAilin’s ,ZhaoShuli’s are entry point to this topic, to combine era,identity,values,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marriage of intellectuals 、urban public and rural farmers, to review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marriage from May Fourth to Anti-Japanese War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Key words:age;identity; culture; concept of marriage 中国现代婚恋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婚姻史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门,对于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的研究,本课题将从不同阶级、不同时期的人物的婚姻现象来论析,改变了以往的研究对象的单一,从多个维度来理清婚姻史的走向。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登记》、《小二黑结婚》这四部作品从题材上来说都是婚恋类型,但立足文本来说,它们问世于不同时期,分别展示了五四知识分子、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婚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婚姻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一、中西方爱情观不同的表现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二、中西方婚姻观不同的表现 (一)结婚目的的差异 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一方面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另一方面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其一是坠入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由此可见,追求真爱乃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因此,我们说西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中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 (二)择偶标准的差异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择偶的标准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来看,最要紧的是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对女方要求的条件。父母替儿子选媳妇,首先调查清楚女方是否属于本分人家,因为他们认定只有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将来才可恪守妇道,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至于门当户对,则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替子女择偶特别讲究的条件。在中国古典的爱情小说中,穷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爱总会遭到最强烈的阻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当代婚姻,调查,现状,转变,研究,思考 一、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现代人的婚姻情况是对于现代年轻人是否成熟的面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作为年轻的即将到结婚的年龄,对家庭问题的处理,,几代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其中的问题都在现代人的婚姻中有所体现,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变得不同。我们组针对现代各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了随机访问,了解目前他们对婚姻的观念。 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的一百个人中有50 名男性和50 名女性,其中有37%的未婚男性,33% 的未婚女性,13%的已婚男性,17%的已婚女性。总体上在调查者中有18%处于适合结婚的年龄阶段,因为现代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结婚年龄也比以前相对的推迟。现代人的婚姻稳定也一定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前辈更高,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精神层面也不能缺少,所以有59%的人认为在婚姻中双方的精神支持和经济基础,一样都不能少。受国际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逐渐的开放开明,有10%的人就通过相亲来成就了自己的婚姻,但71%的人都支持自由恋爱,通过旁人介绍或其他一些方式找到自己的命中注定的人也有18%。介于现在这种社会,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只要真心的为对方付出,全心全意的为生活奋斗,肯定会很幸福的,所以48%的人认为结婚对象的门当户对不重要,但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性让46%的人认为这方面还是很重要的。通过调查,在周围因家庭状况不理想而找不到结婚对象的人占66%,这也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64%的人认为恋爱基础对婚姻来说很重要,剩余的23%的人认为不重要,还有23%的人认为这个要因人而定。对于现在很普遍的试婚,也就是婚前同居,有17%的人支持,有46%的人不支持,还有37%的人认为无所谓。如今,许多结婚只因为金钱,缺少的那份真挚,所以支持婚前财产公证的有38%,认为没必要的有26%,还有36%的人觉得无所谓,而裸婚更是有47%的人不赞同,认为社会的现实性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更应有责任感。对于闪婚的看法65%的人也不赞同,26%的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0岁到25岁的9%的年轻人表示赞同。在作为第三者插足的问题上,现代人的观念也是保守的,70%的人都持谴责的态度,17%额人表示同情和惋惜,而13%的人认为做第三者没关系,只要能成功就行了。婚姻观念进步的表现就在于生男孩还是女孩的问题,77%的人都认为只要是双方婚姻的结晶,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不重要,但17%的人认为这很重要,其中大多数人是50以上的人。几代人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对于婚后年轻人容易与对方家长产生矛盾,58%的人认为是思想观念不同引起的,22%认为是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了,还有9%的认为是生活条件差距引发的矛盾。 二、现代婚姻家庭现状探究 历史进人21世纪,全国掀起了建设小康的热潮,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中国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婚姻家庭逐步形成,并为大多数人所首肯。 1、家庭结构由复杂转为简单,“核心家庭”占据主流。今天,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形式,除去我们早已熟知的由几代同堂组成的“主干家庭”、由夫妻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由已经不多见的平等的两代人组成的“联合家庭”之外。还出现了由夫妇二人组

对我国婚姻与家庭现状的再认识

对我国婚姻与家庭现状的再认识 (一)当前我国婚姻家庭的主流 就总体而言,我国日前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是好的。它以平等的新型夫妻关系取代了旧式的以夫为主的婚姻格局,这已成为城乡家庭生活的主流;“独立门户”取代了“男娶女嫁”的传统婚姻模式,核心家庭逐渐增多;“少生优育”的生育观念和行为被普遍接受或认同;90%以上的家庭婚姻状况相对稳定。人们描绘为:理想很高远,生活很实在,根基很传统。在情感上,人们有浪漫化、理想化倾向,而涉及到具体的婚姻生活,人们往往比较务实。大多数婚姻处于从“温饱型”走向“精神型”的过渡阶段,是一种“感情加日子”的比较典型的夫妻恩爱式婚姻。但它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拜金主义的侵袭,在普遍稳定中潜藏着动荡和变异的可能。 (二)千奇百怪的“重婚”、“纳妾”、“拼居”之风死灰复然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个家庭,各种诱惑无孔不入,致使离婚率上升,据199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明,1994年离婚比例由1990年的5.9%上升到7.1%,增加了1.2%个百分点。这个调查结果证明了我国离婚率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离婚率比例偏高的地区在北京、辽宁、吉林、上海、青岛、新疆和西藏,其离婚比例均超过10%。尤其在外遇、拼居、重婚、纳妾现象增多。人们对“妾”、“小妻”、“偏房”、“小老婆”之类的字眼并不生疏。它曾在我国旧社会婚姻生活中长期盛行,成为富裕人家富贵的象征。新小国成立后,废除了旧社会的婚姻痼疾——一多妻制,并用法律形式规定一夫多妻为重婚犯罪行为。近几年,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规陋习日益抬头,千奇百怪的“重婚”、“纳妾”、拼居之风,又死灰复燃,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正常的婚姻关系。“重婚”、“纳妾”是拜金主义作怪和道德观念低下所致,这些现象存在着多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妻妾“和平共处”的多、隐蔽和公开的形式并存;重婚男方以有权势的厂长、经理、包工头、个体户为主;屡次犯罪,多处重婚、纳妾或饼居。“重婚”、“纳妾”这一违法行径,不仅造成家庭动荡,也影响到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治安,败坏了社会风气。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经济地位与家庭地位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在几千年封建意识支配下一直被认为是丈夫的附属品的妇女来说,更是如此。没有了经济地位,妇女便没有了自主自立的条件,在感情基础不稳固的婚姻中,丈夫便很容易对妻子产生轻视;同时退居家庭、远离社会,又使得妇女与远离的丈夫产生众多方面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为这些男子喜新厌旧造成契机,矛盾一旦爆发,暴力又成为这些男子的杀人锏。“如果确信婚姻已经死亡,就不要在死亡的婚姻之树上吊死,重要的是参与社会,自强自立,找回自我,开

2020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9月23日,中国的婚恋交友运营平台世纪佳缘发布了第五期中国 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围绕中国单身男女对同性恋现象认知与态 度展开了调研。世纪佳缘此次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同时结合与中科 院联手打造的“懂你”系统数据,对全国32个省份的单身男女数据 实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样本83250个。 80后对同性恋支持率 随着国人观点的开放,同性恋已经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一些 同性恋人群也开始勇敢的走到阳光下来,但是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 90后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包容和开放,但世纪佳缘此次调查发现,对 待同性恋问题,90后是“伪奔放”,80后才是对同性恋支持率的人群,且女性对同性恋的接受水准远远高于男性。 数据显示,在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调查中,80后对同性恋现象持 支持态度的占比近40%,而90后占比仅有31%,而女性对同性恋现象 的态度更加包容,支持同性恋的女性近三成,占到27%,男性则仅为14%,女性几乎是男性支持率的一倍。 全国各地区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北京、 河南、河北的男性对同性恋的支持率,而在广西、浙江、上海的女性 对同性恋现象支持率。 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80后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比90后高,主要是因为80后的感情观要比90后更加成熟,相对于90后敢爱敢恨 的性格来说,80后对待感情要更加沉稳和包容,也就更能接受和理解 同性恋的行为,“90后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表现的比较两级分化,整 体上没有80后态度的平稳”,张佳芮分析道,“而女性对待感情的感 性和男性对待感情的理性,使得女性更能从情感、感性层面去接受和 支持同性恋群体,所以女性总体对同性恋现象的支持高于男性”。 接受同性恋却反对同性婚姻?传统观点影响长远

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的不同

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地不同 西方人地婚姻观与中国人地婚姻观有着极大地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地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地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地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地. 中国地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地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地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地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地地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 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地态度是很认真地.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地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地新娘”地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地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地事,这样地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地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地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地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地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地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地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地话,就请带着你自己地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地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地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地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地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地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地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地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地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地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 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地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地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地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地时候,让位地都会是工作.对熟悉一点地朋友也都知道,只要球队中地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但是,在中国地情况是怎么样地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地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地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地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地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地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地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地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地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地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 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地观念却有着如此大地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地‘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地角色”,试想,做为麦迪地妻子,该是多么地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地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地不同,那么朋友们,

浅析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浅析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内容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先决和条件。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被纳入礼的范畴,婚礼是中国文化的有形部分。《礼记》中说:礼是“始诸饮食”,“本于婚”。“饮食”包括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婚”是人本身的生产,包括男女交往方式和婚姻的方式。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层论述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解除条件。首先,概述婚姻制度的形成。其次,从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多妾”制入手,依据史料,分层论述说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环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再次,引经据典,分析说明古代婚姻制度的解除的条件。本文试图诠释古老婚姻制度,寻找历史痕迹,纵观时代发展,维护婚姻道德风尚。【关键词】古代婚姻制度,封建礼法,封建制度,婚姻条件。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和买卖婚姻,婚姻是男 女双方家族的事情,婚姻的成立和解除由家长决定。在这种男子为中心的宗亲制度下,夫妻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夫权至上,“夫者倡,妇者随”,女性附属于男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婚姻和家庭是家族伦常关系的载体,所以在其中充满的伦理和道德的约束,而这造就了相对稳定

的婚姻关系,女子要从一而终的要求培养了爱情的专一和忠诚的传统,家长制的控制使两性关系归于单纯,扼制了婚姻道德的沦丧。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其实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服从和依赖其丈夫,从一而终。一个男人一般有一个正妻,却有多个妾,同时男人娶几个女人都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其基本特征,父母有很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正因为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不但没有带给中国古代男女感情生活的幸福,而成了束缚中国古代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沉重枷锁。 二、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形式 为维护封建宗法和家族统治,形式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这只是 对女子的约束,男子尤其是贵族官僚实际上是可以合法纳妾的,事实 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礼记?曲礼》中给妻妾定了名号,“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平民才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论语?宪问》载“别无媵妾, 唯有夫妇相匹而已”,即所谓匹夫匹妇。贵族内部还盛行媵嫁制度,《仪礼?士婚礼》解释道:“媵,送也,谓女从者也。”可见媵就是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媵嫁制度规定,诸侯女出嫁要由她的妹妹(娣) 、侄女(姪)随嫁,此外还有两个与女方同姓的诸侯国各送三女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