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解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76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7.7%。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X线胸片检查肺部病变多样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胸部X线检查可分为4种改变:①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浓;②支气管肺炎改变以右肺中下野多见;③间质性肺炎改变,两肺呈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阴影;④少数为大叶性实变阴影,偶见游走性浸润,炎症多波及下野。
3.3临床诊断要点: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②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③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无效;④血清凝集素(属IgM)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⑤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⑥血液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有轻度淋巴细胞增多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讨论
MP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由于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故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其发病机制与直接毒性作用及免疫损害二者相关。本病不同年龄均可发生,尤以学龄儿童常见,婴幼儿的感染率也高达25%~69%。本组资料显示7岁以下患儿占48.3%、7岁以上患儿占51.7%,其中3岁以下儿童占26.4%,说明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以往文献报道发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2]。并以男性多见,病程长,四季均可发病[3]。本组患儿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夏秋季发病率比冬春季高,与有关报道相符。
1.5疗效标准评定[1]:①显效:3d内体温下降,咳嗽好转;②有效:7d内体温下降,咳嗽好转;③无效:7d内体温仍无下降趋势,症状无好转,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特点与处理方法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特点与处理方法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本文将重点探讨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支原体肺炎的特点1. 常见症状支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嗓子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与其他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是,儿童患上支原体肺炎后,咳嗽常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达数周之久。
此外,支原体肺炎还常常伴有鼻塞、流清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 并发症风险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因此,在发现疑似支原体肺炎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3. 渗透性支原体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病原体,易在儿童的呼吸道内殖生,繁殖迅速并引起感染。
儿童因年幼抵抗力较差,所以更容易感染。
二、支原体肺炎的处理方法1. 充分休息儿童患上支原体肺炎后,家长应安排孩子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合理的休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疾病,加速康复进程。
2. 适当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儿童使用一些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同时,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因为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抵抗性较强,需谨慎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药源性损害。
3. 加强体温调节家长应帮助儿童调节体温,避免受凉或过度出汗。
穿着适宜的衣物,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疾病期间的生活。
4. 饮食调理儿童患上支原体肺炎后,应注意饮食调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5. 预防措施为减少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家长应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避免近距离接触已感染孩子等。
此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也是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的一种方法。
总之,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但只要我们正确应对,给予儿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相信孩子很快就能康复。
同时,提高儿童的个人卫生意识和免疫力,是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关键。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1. 引言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常见病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该病的流行频率较高,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给患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较长,症状多样,易被忽视或误诊,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
肺炎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给治疗带来挑战,需要及时研究和调整治疗方案。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关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寻找更有效的诊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的针对性,从而减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
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研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1. 发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数天。
发热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咳嗽:咳嗽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呈干咳或带有黏稠痰液,常伴有胸闷、胸痛等不适感。
3. 呼吸困难:部分患儿可能呼吸急促、气促,严重者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呼吸计数增快、吸气辅助肌肉参与等现象。
4. 胸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胸痛不适感,常为胸前或胸侧疼痛,一般不明显,但在深呼吸、咳嗽时加剧。
5. 其他症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还可能表现为喉痛、咽部充血、声音嘶哑、乏力、全身疼痛等症状。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繁多,及时认识并掌握其症状特点,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指南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指南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指南。
一、临床特点1. 发病特点:支原体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主要在秋冬季节流行,与其他病毒感染呈交叉感染的特点。
其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3周。
2. 症状表现: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但最常见的包括:咳嗽、喘息、鼻塞、流涕、喉痛等。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
3. 体征检查:体格检查中,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常常出现肺部罗音、流动性啰音,肺实质感觉粗糙,呼吸音粗糙或湿性啰音。
咽喉部可有充血、水肿。
4. 并发症:如果支原体肺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等。
二、治疗指南1. 一般处理: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首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患儿的不适感。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儿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持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其他呼吸道感染源。
2. 药物治疗:(1)抗生素:对于确诊的支原体感染,肺炎型支原体肺炎患儿,可选用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治疗。
药物治疗时间一般为7-14天。
(2)退热药:如果患儿发热,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退热药物。
3. 临床观察与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
如果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加重,建议及时就诊。
治愈后,还需要进行随访,以确保疾病不复发,并及时处理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总结: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发病特点、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可能的并发症。
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般处理、药物治疗以及临床观察与随访来帮助儿童患者康复。
然而,在进行治疗前,建议家长儿童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指南,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与治疗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指由一种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该菌属于支原体科,具有细胞内寄生的特性。
这种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特点明显且治疗相对复杂。
本文将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特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发病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为主,其中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较为多见。
这与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有关。
2.隐匿性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起病隐匿,症状轻微,可能表现为轻度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部分患儿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可以携带和传播该细菌。
3.传播途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婴幼儿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易受感染。
此外,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感染的手、玩具等间接传播。
4.季节性流行: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季节性流行,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冷空气、封闭的室内环境以及人们聚集在一起容易导致疫情暴发。
二、治疗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为治疗该感染的常用方法。
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常见的抗生素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在选择用药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药物用量和疗程。
2.支持疗法:除了使用抗生素,支持疗法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包括提供充足的水分、休息、适当的营养补充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3.注意家庭环境卫生:由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和被褥等,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4.提高免疫力:健康的免疫系统可以增强儿童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因此,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饮食搭配、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儿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小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
该感染具有隐匿性和高传染性的特点,治疗应及时有效。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特点与治疗进展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特点与治疗进展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其特点在于年龄偏小的患儿易感染、病程较长、治疗相对困难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手段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引入新型药物、发展疫苗等。
本文将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及其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易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容易受到支原体的感染。
尤其是6个月至2岁之间的婴幼儿,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患上支原体肺炎。
2.长期病程:相比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病程相对较长。
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流涕、低热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喘息、胸闷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3.易复发:儿童支原体肺炎容易复发,特别是在免疫力较差的情况下。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巩固疗效,加强患儿的抵抗力。
4.传染性强:支原体是一种强烈传染性的病原体,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因此,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隔离措施以减少患儿对他人的传染风险。
二、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进展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将从药物治疗和疫苗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药物治疗进展过去,主要采用的是抗生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得抗生素的疗效逐渐减弱。
近年来,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手段出现了新的进展。
首先,宏观抗炎治疗:通过应用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来缓解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支原体肺炎引起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其次,微观抗生素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减少对正常生理菌群的影响,并从根本上杜绝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目前,一些新型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
2.疫苗的发展针对支原体的疫苗研发成为预防和控制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疫苗,预防接种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特点和处理方法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特点和处理方法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中。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特点和处理方法。
一、发病特点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下面将介绍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特点。
1.1 年龄分布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2岁至6岁的儿童中,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呼吸道发育尚不健全,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感染。
1.2 症状表现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发热等。
有些儿童还可能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3 发病季节支原体肺炎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和温度较低的季节,这是因为寒冷的环境可以削弱儿童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处理方法支原体肺炎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下面将介绍具体的处理方法。
2.1 药物治疗对于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2.1.1 抗生素治疗由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依赖抗生素。
2.1.2 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部分支原体肺炎合并病毒感染的患儿,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磷酸奥司他韦等。
2.2 支持性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支持性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解热镇痛对于有发热症状的儿童,可以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体温升高引起的不适。
2.2.2 补液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明显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体内液体稳定。
2.2.3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支原体肺炎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需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定期开窗通风、勤洗手、勤晒被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并且容易被忽视。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体,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尤其在冬春季节,其感染率较高,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一、临床特点1. 发病年龄特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致病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受到感染。
2. 常见临床症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一般包括咳嗽、气促、呼吸急促、发热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有胸闷、咳痰、乏力等症状。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症状较为轻微,有时会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因此容易忽视和延误诊治。
3. 影像学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在X线片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状、细条状阴影,也可出现间质性肺炎、肺不张等表现。
4.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增高。
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高,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5. 进展和并发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病程较长,预后较好,但严重的患者也可能发展为肺不张、间质性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
二、诊疗研究1. 诊断方法:目前,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合诊断。
在临床上,必须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炎进行排除,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
也可以通过痰培养、鼻咽拭子或深喉拭子PCR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2. 治疗方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目前,临床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仍然采取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治疗期一般为7-10天。
对于合并气道痉挛、气促者,可联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
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输液、退热、镇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 0.77
t值
16.08
15.54
25.2
21.57
24.01
23.61
20.32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峰流速;FEF25:25%用力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50:50%用力肺活量时 用力呼气流量;FEF75:75%用力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MMEF75/25:呼气流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之一[1]。流行病 夹上鼻夹,保证口鼻不漏气;先平静呼吸几个周期,
学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肺 炎 支 原 体 肺 炎(mycoplasma 然后用最大力气吸气,然后用最大力气快速、完全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呼气,直至呼气完全。测量 3~5 次,选择最好的 1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still abnormal small airway indicators.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Lung function; Child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 直,双目平视,然后口含咬口器,用唇包紧咬口器,
炎的 14%~20%,尤其在 5~9 岁年龄组高发[1-2],加 次作为最终肺通气功能的结果。
重国民经济负担。MPP 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有喘
3. 检 测 参 数 :肺 功 能 指 标 包 括 用 力 肺 活 量
息、咳嗽、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MPP (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 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 MP 的直接 (PEF)、25%用力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25)、
·437·
著·
DOI:10.3760/cma.j.jssn.1673-4904.2016.05.013 作者单位: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一病房 通信作者:曲书强,Email:qsq1962@
·438·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 年 5 月 5 日第 39 卷第 5 期 Chin J Postgrad Med,May 5 2016,Vol.39,No.5
1。60 例 MPP 患儿急性期 FVC、FEV1、PEF、FEF25、 FEF50、FEF75、MMEF75/25 的 实 测 值 均 低 于 预 计
标准[4],并且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状改变,占据 1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个或以上肺段,排除难治性和重症 MPP。患儿家长
2.急性期和恢复期肺功能实测值占预计值百
肺最大通气功能,进一步探讨 MPP 患儿的肺功能特
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
点及其 MP 对气道的损伤情况,进一步提供肺功能 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比较采
检查可以应用在 MPP 患儿管理的临床数据。
用 配 对 样 本 t 检 验 ,P<0.05 认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知情同意。
分比比较:见表 2。60 例 MMP 患儿恢复期 FVC、
2. 方法:所有患儿在入院 2 d 内及恢复期(正规 治疗 2~3 周后)采用德国 JAEGER 公司生产的肺
FEV1、PEF、FEF25、FEF50、FEF75、MMEF75/25 占预 计 值 百 分 比 明 显 好 于 急 性 期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FEF25(L/s) 3.56 ± 0.89
FEF50(L/s) 2.51 ± 0.64
FEF75(L/s) MMEF75/25(L/s)
1.28 ± 0.33
2.18 ± 0.61
实测值
1.56 ± 0.53
1.37 ± 0.47
2.90 ± 0.86
2.48 ± 0.67
1.42 ± 0.41
0.65 ± 0.20
侵 犯 和 免 疫 损 伤 均 存 在 ,是 两 者 共 同 作 用 的 结 50%用力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50)、75%用力
果[3]。肺功能是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评估的 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
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我们想通过检查 MPP 患儿的 速(MMEF75/25)。并计算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功能; 儿童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Cai Jinlong, Li Hang, Qu Shuqiang, Tian Zhiliang, Zhang Chi, Zhang Jua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Qu Shuqiang, Email: qsq1962@
பைடு நூலகம்
资料与方法
意义。
1. 一般资料:选取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3 月
结果
在我科住院的 MPP 患儿 60 例,其中男 32 例,女 28
1. 急性期肺功能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见表
例,年龄 5.4~13.0(8.3 ± 2.6)岁。入选标准:MPP 的诊断符合第 7 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ethods The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60 cas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was tested in the acute stage and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by the pneumatometer made by JAEGER company in Germany. FVC, FEV1, PEF, FEF25,FEF50、FEF75 and MMEF75/25 was detected. Results In acute phase, lung function indexs (FVC, FEV1, PEF, FEF25, FEF50, FEF75, MMEF75/25) of 60 children with MPP were less than expected: (1.56 ± 0.53) L vs.(1.99 ± 0.69) L, (1.37 ± 0.47) L vs. (1.68 ± 0.57) L, (2.90 ± 0.86) L/s vs. (3.95 ± 1.08) L/s, (2.48 ± 0.67) L/s vs. (3.56 ± 0.89) L/s, (1.42 ± 0.41) L/s vs. (2.51 ± 0.64) L/s, (0.65 ± 0.20) L/s vs. (1.28 ± 0.33) L/s, (1.22 ± 0.77) L/s vs.(2.18 ± 0.61) L/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In recovery period, the level of FVC, FEV1, PEF, FEF25, FEF50, FEF75, MMEF75/25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acute phase: (98.80 ± 9.34)% vs.(79.14 ± 6.28)% , (98.67 ± 8.28)% vs. (81.63 ± 6.56)% , (86.23 ± 6.86)% vs.(73.17 ± 6.21)% , (85.17 ± 7.86)% vs. (69.79 ± 8.16)% , (79.08 ± 7.99)% vs. (56.57 ± 8.77)% , (70.85 ± 7.48)% vs. (50.66 ± 9.86)% , (77.35 ± 6.81)% vs. (56.19 ± 9.61)% , P<0.01. Conclusions In the acute stag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MPP shows hybrid ventilation dys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improves
功能仪在我院儿童肺功能室进行肺最大通气功能 (P<0.01)。
检查,具体方法:准确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让患儿站
表 1 60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指标的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x ± s)
项目 预计值
FVC(L) 1.99 ± 0.69
FEV(1 L) 1.68 ± 0.57
PEF(L/s) 3.95 ± 1.08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 年 5 月 5 日第 39 卷第 5 期 Chin J Postgrad Med,May 5 2016,Vol.39,No.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特点 及临床意义
·论
蔡金龙 李航 曲书强 田执梁 张驰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