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附答案)
《林i教头》导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语2010Q2001)编制人:段连成审核:高二语文组包科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2、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按ABC层的要求完成导学案;3、集中精力,当堂完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学习目标1、记忆文学常识和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概括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2、通过对林冲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分析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3、深刻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现实。
学习方法:先整体把握,后局部突破。
一、自主学习1、作者和作品简介(记忆)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先做后记)迤逦..( ) 赍.发 ( ) 沽.酒( ) 恁.( )馔.( ) 庇.佑()噎. ( ) 天理昭.然()【我有问题问老师】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ABC层学生做)从情节入手,试列出本文结构提纲,概括各部分大意。
(二)局部探究文中出现的与林冲关系较密切的两人是谁?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林冲有何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什么样的人?(ABC层学生做)1、3、你能从“林教头”、“豹子头”这两个称呼中体会到什么意味?林冲不到梁山为“强盗”行吗?(AB层学生做)三、当堂检测(ABC层学生做)1、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写这一段?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落难,林冲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2024版(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的文学素养。
历史文化探究
02
鼓励学生探究《水浒传》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中国古
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现实意义思考
0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对
现实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2023
PART 04
重点难点剖析及解决方案
REPORTING
重点内容把握与强化训练
重点内容
掌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结 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理解林冲 性格转变的过程及其社会意义。
分享心得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促 进交流和思考。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各组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故事内涵。
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体验感
1 2
角色分配
让学生扮演林教头、山神庙的和尚、村民等不同 角色,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经历。
情境模拟 通过布置场景、道具和音乐等手段,营造故事中 的氛围和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拓展教学资源
定期评估与反馈
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为学生 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 知识视野。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反馈意见,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3
表演展示
学生经过准备后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展示对故事 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表现力和自信心。
提问互动环节,检验掌握情况
提问回答
教师针对故事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提出问题,学生思 考后回答,检验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和交流, 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小说精巧构思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培养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
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祖籍苏州,随父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
自幼聪明好学,36岁登进士,后来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
张邀请施耐庵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
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隐居白驹,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
书成后,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
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二、作品简介《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小说。
它艺术的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清单、导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海燕孙晶杜硕知识清单——小说知识汇编一、情节结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
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1.情节的构成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一高湖一结局,有时还有序幕或尾声。
2.情节的作用分析鉴赏某个情节的作用时,应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其他情节和构思、主题等方面的作用人手。
(1)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2)对其他情节、结构的作用: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人胜、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可能有交代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3)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的技巧小说中的情节安排指的是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此外还有呼应、抑扬、突转、悬念、伏笔等叙述技巧,丰富的技巧运用可以使小说内容更丰满,更有层次性,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人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活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与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即“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等。
悬念:使读者产生疑感、猜想、思索与期待,为情节的高潮作铺垫,最终结局的出现或事件真相的揭示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教案

除了林冲之外,文本中还塑造了许多其他人物形象,如高俅、陆虞侯等。这些人物形象 的塑造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也通过他们与林冲的对比和互动,更加突出了林冲的性
格特点和英雄形象。
描写手法运用与意境营造
描写手法
作者在文本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描绘场景,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这 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场景描绘更加逼真细腻。
针对课堂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自主编写一些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创作一些与风雪、山神庙等相关的诗词或短文,以加深对课文 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水浒传》其他篇章,拓展阅读视野
选择《水浒传》中其他与林冲相关的 篇章进行阅读,如“误入白虎堂”、 “棒打洪教头”等,了解林冲在整部 小说中的形象和故事脉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林冲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爱国 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次公开课选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原著作 为教材。该版本忠实于原著,注释详尽,适合学生阅读。同时, 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和辅助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05
思考讨论与课堂互动
针对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02
01
03
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情 节最具吸引力?为什么?
故事中林教头面对困境时是如何做出选择的?这些选择 反映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有何作 用?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课堂交流互动
课程目的
通过本次公开课,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 思想内涵,掌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培养学 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林冲的形象特征,把握林冲从“忍”到“狠”的心理变化。
2.挖掘导致林冲从“忍”到“狠”变化的深层原因。
3.了解林冲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小说的思想主题。
【课前预习任务】通读全文,画出能表现林冲形象特征的语句。
【课上学习任务】1.除了“狠”,林冲还有哪些特点?请依据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冲为何如此隐忍?他真的是一个懦弱的人吗?结合你的阅读,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喝彩佑护生事馅害前街后巷B. 调和冤仇素不相识天理招然C. 妨碍搭膊浆洗缝补话不絮烦D. 救济勤谨伏侍不瑕交头接耳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林冲见差拨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导学案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3.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交代人物及身份;“风雪”描绘自然环境,暗示恶劣的社会环境;“山神庙”揭示故事高潮和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处所。
三名词连用,勾勒出人及物、情及景交融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凄美悲壮的诗的意境。
1.才气过人。
施耐庵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及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2.弃官回乡。
施耐庵曾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抱负成为张士诚的幕僚,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而愤然离开。
3.著成大作。
施耐庵及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搜集、整理关于梁山好汉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精心准备素材,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
《江湖豪客传》成书后,改名为《水浒传》。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将他刺配沧州。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迤逦..( ) 赍.发( ) 酒馔.( ) 仓廒.( )尴尬..( ) 髭.须( ) 央浼.( ) 搠.倒( )提.防( ) 剜.肉( ) 模.样( ) 彤.云(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瑕(xiá)暇(xiá)漱(shù)嗽(sòu)玷(diàn)拈(niān)掇(duō)辍(chuò)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篇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目标1、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认识林冲性格的转变及这一转变的意义。
2、认识林冲软弱性格的成因。
3、辨证地看待林冲的”忍"。
教学重、难点1、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认识林冲性格的转变及这一转变的意义。
2、认识林冲软弱性格的成因。
教法探究法合作探究一、导入1、问:俗话"少不看《水浒》"是什么意思?明确:《水浒》描绘了梁山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难免涉及他们杀人放火、胆大妄为的情节,年轻人血气方刚,情绪冲动,容易受水浒人物的影响而意气用事。
问:这句话有无道理?明确:有,但失之片面。
它只看到了其中打打杀杀的场面却忽略了英雄的行为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抗。
《水浒》所揭示的正是"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句话是在误解《水浒》主题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结论。
2、歪曲、误解《水浒》主题的还不止今人,清代的金圣叹就批判过《水浒》主题他说:"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一?序二》3、即便如此,金圣叹依然对《水浒》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他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水浒传》写—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4、按照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也有与众不同的性格。
教师读《羊和狼的故事》,引入对林冲性格的分析。
附:羊和狼的故事很久以前,羊和》良还没有结下冤仇。
一只羊走散了,离开了羊群,正在它茫茫无计的时候,碰到了一群狼,它要求狼群收下它,狼同意了。
但是,头狼提出了一个条件, 要求羊必须捕获一只动物作为献礼,否则,它耳各被驱逐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赏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分析其作用。
3、理解“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进而认识小说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学习重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写。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只有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和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4)、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施耐庵与《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0),祖籍苏州。
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擅文,才华出众。
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是元至顺进士,曾任钱塘县官两年。
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过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最后终于创作完成了巨著《水浒传》。
《水浒传》现存有明代100回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故事,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
“水浒”故事在宋末已经成形,《李逵负荆》等“水浒戏”在元代也已经十分盛行。
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各种领域,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展示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耳熟能详。
《水浒传》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叙事,跌宕起伏而又章法绝奇,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十分贴近市民生活。
书中描写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每个人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和经历,把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描写得“情状逼真,笑语欲活”,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明确指出:“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正所谓“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预习检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迤逦..( ) 酒馔.( ) 勾当..( ) 朔.风( ) 沽.酒( )彤.云( ) 忒.好( ) 嗔.怒( ) 朴.刀( ) 聒.噪( ) 髭.须( ) 道行.( )剜.肉( ) 搠.倒( ) 行.货( ) 央浼.( )尴尬..( ) 赍.发( ) 仓廒.( )拽.上( ) 2、识字形,并组词。
(1)⎩⎪⎨⎪⎧ 赍 赉 (2)⎩⎪⎨⎪⎧ 搠 溯朔3.文本理解: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请从林冲的角度用四个字分别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 (1)发展: (2—5)过渡: (6—9)高潮和结局:(10—12)二、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
思考:“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残忍”(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
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景物描写的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大风雪的?请在课文中用红笔划出来。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拓展探究作为现代青年,我们如何看待林冲这样的英雄呢?达标检测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部分(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