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附答案)
《林i教头》导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语2010Q2001)编制人:段连成审核:高二语文组包科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2、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按ABC层的要求完成导学案;3、集中精力,当堂完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学习目标1、记忆文学常识和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概括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2、通过对林冲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分析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3、深刻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现实。
学习方法:先整体把握,后局部突破。
一、自主学习1、作者和作品简介(记忆)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先做后记)迤逦..( ) 赍.发 ( ) 沽.酒( ) 恁.( )馔.( ) 庇.佑()噎. ( ) 天理昭.然()【我有问题问老师】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ABC层学生做)从情节入手,试列出本文结构提纲,概括各部分大意。
(二)局部探究文中出现的与林冲关系较密切的两人是谁?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林冲有何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什么样的人?(ABC层学生做)1、3、你能从“林教头”、“豹子头”这两个称呼中体会到什么意味?林冲不到梁山为“强盗”行吗?(AB层学生做)三、当堂检测(ABC层学生做)1、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写这一段?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落难,林冲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讲解(2)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一、前情回顾:本文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妻子张氏贞娘温柔貌美,岳父也是禁军教头。
前去东岳庙上香的贞娘遭殿帅府太尉高俅义子高衙内调戏,高衙内垂涎贞娘美色,意图霸占,就指使心腹陆虞候,即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趁机叫人骗走林娘子,幸亏侍女及时报信林冲赶回才得以幸免。
于是高俅及陆虞候又设下一条毒计:事先暗中命人将宝刀卖与林冲,再过了几日后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并引其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乘机诬陷林冲带刀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
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高衙内和陆虞候买通,仍然多次想杀害林冲,在野猪林林冲险遭毒手,幸亏被鲁智深救下才安全来到沧州,被分配看守天王堂。
本文正是从某日林冲在沧州闲走写起。
二、重要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賫.发酒馔.不省.得仓廒.朔.风庇.佑毡笠..子央浼.掇.开肐.察搠.倒2.解释加点词语迤逦..着不想来到沧州:恶.了高太尉: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老军在里面向火..:.点见..了堆数: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三、认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要求:每句概括不超过五个字;主要情节不超过六处;每句概括中含有一个动词。
四、请在文章中标出能够反应林冲心理变化的句子,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并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第7页中11段林冲听到有三人在山神庙前对话,你能根据他们说话的内容推断出哪一句话是何人所说吗?试着带感情读一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小说精巧构思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培养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
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祖籍苏州,随父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
自幼聪明好学,36岁登进士,后来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
张邀请施耐庵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
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隐居白驹,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
书成后,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
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二、作品简介《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小说。
它艺术的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导学案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3.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交代人物及身份;“风雪”描绘自然环境,暗示恶劣的社会环境;“山神庙”揭示故事高潮和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处所。
三名词连用,勾勒出人及物、情及景交融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凄美悲壮的诗的意境。
1.才气过人。
施耐庵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及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2.弃官回乡。
施耐庵曾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抱负成为张士诚的幕僚,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而愤然离开。
3.著成大作。
施耐庵及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搜集、整理关于梁山好汉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精心准备素材,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
《江湖豪客传》成书后,改名为《水浒传》。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将他刺配沧州。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迤逦..( ) 赍.发( ) 酒馔.( ) 仓廒.( )尴尬..( ) 髭.须( ) 央浼.( ) 搠.倒( )提.防( ) 剜.肉( ) 模.样( ) 彤.云(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瑕(xiá)暇(xiá)漱(shù)嗽(sòu)玷(diàn)拈(niān)掇(duō)辍(chuò)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篇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目标1、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认识林冲性格的转变及这一转变的意义。
2、认识林冲软弱性格的成因。
3、辨证地看待林冲的”忍"。
教学重、难点1、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认识林冲性格的转变及这一转变的意义。
2、认识林冲软弱性格的成因。
教法探究法合作探究一、导入1、问:俗话"少不看《水浒》"是什么意思?明确:《水浒》描绘了梁山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难免涉及他们杀人放火、胆大妄为的情节,年轻人血气方刚,情绪冲动,容易受水浒人物的影响而意气用事。
问:这句话有无道理?明确:有,但失之片面。
它只看到了其中打打杀杀的场面却忽略了英雄的行为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抗。
《水浒》所揭示的正是"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句话是在误解《水浒》主题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结论。
2、歪曲、误解《水浒》主题的还不止今人,清代的金圣叹就批判过《水浒》主题他说:"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一?序二》3、即便如此,金圣叹依然对《水浒》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他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水浒传》写—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4、按照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也有与众不同的性格。
教师读《羊和狼的故事》,引入对林冲性格的分析。
附:羊和狼的故事很久以前,羊和》良还没有结下冤仇。
一只羊走散了,离开了羊群,正在它茫茫无计的时候,碰到了一群狼,它要求狼群收下它,狼同意了。
但是,头狼提出了一个条件, 要求羊必须捕获一只动物作为献礼,否则,它耳各被驱逐出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一、背景简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讲述了林教头为了拯救自己的亲人和掌握武林秘籍,在充满危险的风雪山神庙中历经磨难和考验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惊险刺激的情节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二、阅读目标本导学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和情节发展脉络;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3.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三、课堂活动设计活动一:主题探讨1.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阅读的重点和要点;2.阅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说中最明显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证据支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典型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什么文化内涵?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组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活动二:人物刻画分析1.教师根据小说的情节,设计相关的人物形象分析表格;2.学生阅读小说过程中,根据教师设计的表格,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包括人物性格、相关事件分析、行为模式等;3.学生将分析结果进行小组汇报,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反馈。
活动三:阅读测试1.课前教师设计一些小说相关的测试题目;2.学生在阅读完小说后,进行测试题目的答题;3.学生提交答案,教师对答案进行统计和评估,以此检测学生阅读的综合理解能力。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小组汇报结果,撰写相关的小说读后感,评论和分析自己的阅读体验;2.学生将小说中的经典语句抄录下来,并分析其含义;3.学生自选与小说相关的主题,进行写作创作,提高对文学的感悟和熟悉度。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和情节,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测试和作业要求,可以促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文预习教案第二课时篇一第二步:微观阅读对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品鉴,同样是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师提出要求,师生朗读课文时请大家把相关描写勾画出来。
一、景物描写首先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第一处: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这是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为全文情节发展定了环境景物基调。
第二处: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这是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第三处: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是林冲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还有正越两个词的修饰,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其次分析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第一,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第二,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以上分析、归纳必须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自然归纳,切不可生硬灌输、简单举证。
还要恰当地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雪大天寒,迫使林冲外出沽酒以抵御严寒,因此躲过一劫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又迫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因此又躲过一劫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又迫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因此又意外得知真相于是报仇雪恨。
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核心素养目标思维与审美:1.欣赏精彩的情节艺术。
2.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手法与作用。
3.把握林冲的性格特征,认识其转变原因及其意义。
激趣导入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这样评价《水浒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一百单八将,我们不可能在此一一研读、分析,那就让我们从林冲性格的塑造上,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感知中国古典小说的巨大艺术魅力吧!1.背景铺垫小说第1段中林冲对店小二说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林冲刺配沧州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高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遭拒,于是高俅设计陷害林冲,让林冲手执利刃进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然后让开封府将林冲刺配沧州。
林冲在鲁智深的保护下来到沧州。
2.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形式,明线是林冲被逼上梁山,暗线是陆虞候设计陷害林冲。
请采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在横线处概括出相应的情节。
答案①陆虞候密谋害林冲②林教头接管草料场③林教头杀敌奔梁山④陆虞候观火说真相微任务活动一欣赏精彩的情节艺术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在于其精彩的情节。
请根据提示的角度,体会本文的情节艺术。
(1)小说的情节,精彩在曲折:林冲买刀寻陆谦等人,“寻”而“不见”,再由“寻不见”而冥冥中“撞见”,情节安排错落有致,波澜起伏。
(2)小说的情节,精彩在线索: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形式,较好地展现了“好人在明处,坏人在暗处”的合理性,使读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林冲的命运;集中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3)小说的情节,精彩在悬念:小二妻的偷听未听尽固然是悬念,但从林冲的反应来看,小二妻的偷听至少是部分解了“疑”,只不过这个悬念的“核心疑问”——陆谦等人到底会采取何种手段、方式谋害林冲——并没有解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了解林冲思想性格发展历程,把握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赏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理解“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3、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学习重点】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现实;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写。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只有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和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4)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施耐庵与《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0),祖籍苏州。
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擅文,才华出众。
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是元至顺进士,曾任钱塘县官两年。
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过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最后终于创作完成了巨著《水浒传》。
《水浒传》现存有明代100回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故事,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
“水浒”故事在宋末已经成形,《李逵负荆》等“水浒戏”在元代也已经十分盛行。
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各种领域,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展示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耳熟能详。
《水浒传》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叙事,跌宕起伏而又章法绝奇,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十分贴近市民生活。
书中描写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每个人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和经历,把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描写得“情状逼真,笑语欲活”,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明确指出:“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正所谓“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迤逦..( ) 酒馔.( ) 勾当..( ) 朔.风( ) 沽.酒( )彤.云( ) 忒.好( ) 嗔.怒( ) 朴.刀( ) 聒.噪( ) 髭.须( ) 道行.( )剜.肉( ) 搠.倒( ) 行.货( ) 央浼.( )尴尬..( ) 赍.发( ) 仓廒.( )拽.上( ) 2、识字形,并组词。
(1)⎩⎪⎨⎪⎧ 赍 赉 (2)⎩⎪⎨⎪⎧ 搠 溯朔3、文本理解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请从林冲的角度用几个字分别概括故事情节。
(五或七字)序幕:(1)开端:(2—5)发展:(6—9)高潮和结局:(10—12)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1、概括课文开头一段“闲话”的内容?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它对这部分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从他被换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时的态度和到达草料场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残忍”(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林冲性格转变在作品中的意义(1)分析林冲性格中的“忍”A、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林冲就不能象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忍”是林冲人生哲学的核心,他上梁山之前有几次“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林冲是中国人的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
自古中国就有不少劝人忍耐的话: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和为贵,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
讨论:忍是否就等于窝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林冲性格中的“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总结小说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大风雪的?请在课文中用红笔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