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泵站设计计算

一、泵房形式的选择及泵站平面布置泵房主体工程由机器间、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等组成。
机器间采用矩形半地下形式,以便于布置吸压水管路与室外管网平接,减少弯头水力损失,并紧靠吸水井西侧布置,直接从吸水井取水压送至管网。
值班室、控制室及配电室在机器间北侧,与泵房合并布置,与机器间用玻璃隔断分隔。
最北侧设有配电室,双回路电源用电缆引入。
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二、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 1.设计流量该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3/m d由于分级供水可减小管网中水塔的调节容积,故本设计采用分级供水的形式。
二级泵站一般按最大日逐时用水变化曲线来确定各时段中泵的分级供水线。
参照相似城市的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本设计分两级供水,并确定分级供水的流量。
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341833.12 4.64%1941.06/539.18/I Q m h L s =⨯==泵站二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341833.12 2.76%1154.59/320.72/II Q m h L s =⨯==2.设计扬程根据设计要求假设吸水井水面标高为318.83m 。
则370.41314.8312260.58ST d cs H H h h H m=+++=-+++=∑∑Ⅰ 其中I H ——设计扬程ST H ——静扬程(m );sh ∑ ——吸水管路水头损失(m ),粗估为1m ; dh∑——压水管路水头损失(m ),粗估为2m ;c H ——安全水头2m三、选择水泵1.水泵原则的基本原则选泵要点 :(1)大小兼顾,调配灵活再用水量和所需的水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选用性能不同的泵的台数越多,越能适应用水量变化的要求,浪费的能量越少。
(2)型号齐全,互为备用希望能选择同型号的泵并联工作,这样无论是电机、电气设备的配套与设备管道配件的安装与制作均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3)合理的用尽各泵的高效段单级双吸是离心泵是给水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离心泵(如SH 型、SA 型)。
泵站设计计算

计算与说明一、泵房形式的选择及泵站平面部署泵房东体工程由机器间、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等构成。
机器间采纳矩形半地下形式,以便于部署吸压水管路与室外管网平接,减少弯头水力损失,并紧靠吸水井西侧部署,直接从吸水井取水压送至管网。
值班室、控制室及配电室在机器间北侧,与泵房归并部署,与机器间用玻璃间隔分开。
最北侧设有配电室,双回路电源用电缆引入。
平面部署表示图见图1。
控制室配电室泵房机器间值班室图1二、泵站设计参数确实定1.设计流量该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m3 / d因为分级供水可减小管网中水塔的调理容积,故本设计采纳分级供水的形式。
二级泵站一般按最大日逐时用水变化曲线来确立各时段中泵的分级供水线。
参照相像城市的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确立本设计分两级供水,并确立分级供水的流量。
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Q I3 / h539.18 L / s泵站二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Q II3 / h320.72 L / s2.设计扬程依据设计要求假定吸水井水面标高为。
则HⅠHSThshdHc 370.41 314.83 1 2 2此中 H I——设计扬程H ST——静扬程(m);h s——吸水管路水头损失(m),粗估为 1m;h d——压水管路水头损失(m),粗估为 2m;H c——安全水头2m三、选择水泵1.水泵原则的基来源则选泵重点:(1)大小兼备,分配灵巧再用水量和所需的水压变化较大的状况下,采纳性能不一样的泵的台数越多,越能适应用水量变化的要求,浪费的能量越少。
(2)型号齐备,互为备用希望能选择同型号的泵并联工作,这样不论是电机、电气设施的配套与设施管道配件的安装与制作均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3)合理的用尽各泵的高效段单级双吸是离心泵是给水工程中常有的一种离心泵(如 SH型、SA型)。
他们的经济工作范围(即高效段),一般在 0.85Q p ~ 1.05Q p之间( Q p为泵铭牌上的额流量值)。
(4)近远相联合的看法在选泵的过程中应赐予相当的重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域和年月,以及扩建比较困难的取水泵站中,可考虑近期用小泵大基础的方法,近期发展采纳还大泵轮以增大水量,远期采纳换大泵得方法。
泵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节综述……………………………………………第二节水泵机组的选择第三节水泵机组的自出选择第四节水泵吸水管和压水管的选择第五节泵房形式的选择第六节吸水井的设计第七节管道配件的选取列表第八节泵房尺寸的确定第九节辅助设备的选择第一节综述1.1根据城镇发展规划,该泵站拟建于城镇南端,设计为中型送水泵站。
1.2泵站的设计水量为5.255万m³/h1.3消防用水量70L/s。
1.4经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后,有:1.4.1根据用水曲线确定二泵站工作制度,分两级工作。
第一级,从7:00到20:00,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
第二级,从20:00到7:00,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3.1%。
1.4.2最大用水时水泵站所需扬程为61.4m,其中几何压水高32.9m;1.4.3最大转输时水泵站所需扬程为75.4m,其中几何压水高42.2m;1.4.4最大用水加消防时泵站所需扬程为69.7m,其中几何压水高26.0m。
1.5清水池至泵站址的水平距离为120m。
1.6泵站处地面标高为78m。
1.7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76m。
1.8地下水位标高68m。
1.9冰冻深度1.5m。
第二节水泵机组的选择2.1 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泵站最大用水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Ⅰ=52550×5%=2627.5 m³/h泵站最大用水时的设计扬程为:HⅠ=Ha+∑h站内+∑h安全=61.4+2+2=65.4 其中Ha—最大用水时的几何压水高(m);∑h站内——水泵站内水头损失(m)(出估为2m);∑h安全—安全水头(m)(初估为2m);泵站最大传输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Ⅱ=QⅠ=2627.5 m³/h泵站最大传输时的设计扬程为:HⅡ=Hb+∑h站内+∑h安全=75.4+2+2=79.4m其中Hb—最大传输时的几何压水高();—水泵站内水头损失(m)(出估为2m);∑h站内∑h安全——安全水头(m)(初估为2m);泵站最大用水加消防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Ⅲ=QⅠ+70L/s=2879.5 m³/h泵站最大用水加消防时的设计扬程为:HⅢ=HⅠ+4=73.4 m泵站一级用水及一级传输时的设计工作流量为:Q Ⅳ=52550×3.18%=1671.1 m³/h 2.2选择水泵绘制水泵Q —H ,Q —∑h 曲线经过反复比较水泵特性曲线,选择方案如下:在一级用水及一级传输是使用两台300S58水泵并联使用,在最大用水及最大传输时使用3台300S90A 水泵并联使用。
泵站设计

水泵设计计算书一、水泵选型计算:设计条件说明:特征水位(黄海高程):最低枯水位4、51m,常水位5、82m,最高水位7、2m,河岸标高7、8m,水厂水池标高30m。
1、设计流量:Q=1、05×1400=1470m3/h2、设计扬程:水泵站的设计扬程与用户的位置与高度,管路布置及给水系统的工作方式等有关。
Σhd=2、5m则H=Hst+Σhs+Σhd+H安全Σhs=1、0m(粗略假设)。
粗略设计总管路水头损失Σh=Σhs +Σhd= 3、5mH安全为保证水泵长期良好稳定工作而取的安全水头(mH2O)一般取2~3m以内,故取H安全=2、5m。
由此,Σhs+Σhd+H安全=3、5+2、5=7m洪水位时: H=30-7、2+7=29、8m枯水位时:H=30-4、51+7=32、49m常水位时:H=30-5、82+7=31、18m由下图可选水泵型号:300S32 Q=790m3/h H=32m。
电机为110kw,n=1450r/min,型号为Y280S-4,水泵为两用一备。
300S32型双吸离心泵规格与性能:(查资料得)二、水泵机组基础尺寸确定:查水泵说明书的配套电机型号,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查得: 300S32型泵就是不带底座的,所以选定其基础为混凝土块式基础,其基础计算如下:300S32型双吸离心泵外形尺寸表:1、基础长度L=水泵机组地脚螺孔长度方向间距+(400~500)=1062、5+1200(电动机安装尺寸)+500=2762、5mm 2、基础宽度:B=水泵底角螺孔长度方向间距+(400~500)=450+500=1000mm3、基础高度:H=(2、5~4、0)×(W泵+W电机)/(L×B×γ)=3、5×(709+490)/(1、513×1、380×2400)=0、84m。
设计取1、0m。
所以,混凝土块式基础尺寸为L×B×H=2、8×1、0×1、0。
泵站设计

设计资料1.1设计题目:送水泵站(二泵站)设计。
1.2原始资料:1.2.1泵站的设计水量为 3 万m3/d。
,1.2.2管网设计的部分成果:1)根据用水曲线确定的二泵站工作制度,分 2 及工作。
第一级,从 7 时到 16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 65 % 。
第二级,从 16 时到 7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 35 % 。
2)城市的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15 m ,建筑层数 6 层,自由水压2 m 。
3)管网平差得出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 30 m 。
4)消防流量为 200 m3/h ,消防扬程为 50 m 。
转输流量为 50 m3/h ,转输扬程为 60 m 。
5)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为 20 m ,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下 -4 m 。
1.2.3城市的冰冻线为 1.5 m ,最高温度为 35°,最低温度为 -24°.1.2.4泵站所在地土壤土质良好,地下水位为 -6 m 。
1.2.5泵站为双电源。
1.3设计任务:城市送水泵站的技术设计的工艺部分。
1.4课程设计工作量:1.4.1设计说明书一份(A4纸打印)。
1)设计概述、设计范围、设计资料。
2)选泵方案。
3)布置机组和管道、机组基础的设计、吸水管和压水管的设计。
4)泵房中各标高的确定。
5)复合水泵和电机。
6)泵站平面图布置,包括配电室、机器间、值班室、修理间等。
1.4.2完成设计图纸泵站总平面及平面图(机器间两方面)一张,应绘出主要设备、管路、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列出主要设备表和材料表(比例尺:1:50:100)。
1.5设计要求:1.5.1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
1.5.2要求图面正确、整洁、字迹工整。
(二)、泵站工艺设计第一节、水泵的初步选择1.1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泵站一级工作时的流量Q1=9% 65 **Q Khd=9%65 *3.1*30000=2816.7m3/h=782.4L/S 泵站二级工作时的流量Q2=15% 35 **Q Khd=15%35 *3.1*30000=910 m3/h=252.8L/S 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扬程H=⊿Z+h安全+∑h泵站损失+∑h管网损失+h服务水头=(15-16)+2+2+30+35=68m其中,⊿Z——为地形高差h安全——自由水压∑h泵站损失——泵站内的损失(初步估计为2m)∑h管网损失——为管网的总损失h服务水头——为管网最不利点的服务水头1.2水泵选择可用管路特性曲线进行选泵,先求出管道的特性曲线方程因为,HST =⊿Z+ h服务水头+ h自由=(15-16)+35+2=36m且,S=(∑h泵站损失+∑h管网损失)/Q12=32/2816.7=4.03×106-h2/m5或,S=(∑h泵站损失+∑h管网损失)/Q12=32/(782.4×106-)=52.33s52/m 则,管道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 H+SQ2=36+4.03×106 Q2(Q取m3/h)ST+SQ2=36+52.33 Q2(Q取L/s)或H= HST根据特性曲线方程得到流量和扬程的关系:(表1)(表2)为了方便以后水泵的维修和管理,选择4台水泵,一级工作时3台泵工作,1台备用,二级工作时1台泵单独工作,其余泵备用。
轴流泵站初步设计

轴流泵站初步设计第一部分 基本资料本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
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气温全年最低,平均为3.5℃,极端最低气温为-9.6℃,7~8月份气温全年最高,平均为28.7℃ ,极端最高温为 39.7 ℃ 。
多年平均降雨量 1400mm 。
全年降雨量有三个高峰期:3、4 月春雨期,雨日多,降水强度不大;5、6 月梅雨期,降雨量大,雨日长;夏秋季节的台风雨期,多狂风暴雨。
工程地质:根据场地地层情况和附近波速试验资料,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基岩埋深一般大于 50m ,沿线场地类别为Ш类。
下沙排涝闸站:2007年底建成,6台轴流泵(约抽排40m3/S),自排四孔闸门(约290m3/S),排涝能力为20年一遇标准;四格排涝闸站3台(约20 m3/S),建于上世纪70年代, 排涝能力为10年一遇标准; 850排涝闸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排水流量为4 m3/S ,排涝能力为10年一遇标准。
由于上述两排涝闸站从建成到运行有30多年,机组设备老化,泵房破损,泵站运行效率低,下沙经济开发区决定对两排涝闸站在原址进行拆除重建,使850排涝闸站排涝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泵站运行期外江(出水池)平均潮位5.97m ;内河(进水池)平均运行水位4.52。
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水位控制在 5.20m 以下,使城区最高水位不上地面。
第二部分 泵站设计 一、排涝流量、扬程计算1.排涝流量s m Q /43=2.排涝扬程损h H H ST +=m H ST 45.152.497.5=-=管道水头损失损h 按15%ST H 计算,则m H 67.115.045.145.1=⨯+=二、水泵选型根据选水泵原则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 确定泵型方案根据泵站设计扬程1.67m,查资料中水泵性能表得:600ZLB-160型水泵,转速为730r/min,叶角为0°;600ZLB-160型泵,转速为730r/min,叶角为+2°;700ZLB-125D型泵,转速为730r/min,叶角为-2°;700ZLB-125D型泵,转速为730r/min,叶角为-4°等四个泵型方案。
泵站设计

泵站设计1、泵站等级划分:根据泵站的特点和已建泵站的实际状况,参考历史习惯的分等情况,将泵站及其建筑物划分为五等5 级。
由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其整个系统的分等指标指系统合计值。
特别重要、且供水规模比较大,如城市或工矿供水泵站,可定为Ⅰ等泵站;重要的乡镇供水泵站,一般可定为Ⅲ等泵站。
建筑物的级别主要是为了确定防洪标准、安全加高和各种安全系数等(对由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工程,规定由单站的装机流量、装机功率等分等指标分别确定其建筑物级别,以体现联合体中不同泵站的作用和重要性,对其中影响整个系统效益发挥的泵站,按系统中单站的高等别确定建筑物级别)。
2、泵站主要设计参数:①防洪标准②设计流量工矿区工业供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用户(供水对象)提出的供水量要求和用水主管部门的水量分配计划等确定,生活供水泵站的设计流量一般可由用水主管部门确定。
设计流量的计算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
3、特征水位:1 防洪水位:按防洪标准分析确定。
2 设计水位:(供水站进水池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沿海取水时,按供水期多年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的平均值确定。
3 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沿海取水时,取重现期10 年~20 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4 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沿海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97%~99%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其最低运行水位取水源保证率为97%~99%的日最低潮水位。
5 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沿海或水库取水时,取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6 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泵站设计内容

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班级:给水排水工程1002班组别: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总体规划及枢纽布局 (3)一.设计任务 (3)二.设计资料 (3)三.设计要求 (3)第二章水泵/机组选型 (5)第一节泵站设计流量及扬程的确定 (5)一流量设计 (5)二扬程设计 (5)第二节水泵机组选择 (5)第三章工况点确定及校核 (7)第一节工况点确定 (7)一单泵工况点的确定 (7)第二节工况点的校核 (8)一、工况点A(QA1HA)校核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8)二、工况点的校核 (9)第四章管道设计 (11)第一节管道选择 (11)一.管道材料选择 (11)二.管道线路选择 (11)第二节管道设计 (11)一.长度估算 (11)二.压水管选取 (11)三、铺设方式 (12)第四章厂房设计 (13)第一节泵房内部布置 (13)引水设备: (13)第二节泵房尺寸的确定 (14)一、泵房长度的计算 (14)二、泵房宽度各组成如图 (14)三、泵房高度计算见图: (14)第三节泵房稳定性分析 (15)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算 (18)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 (18)施工组织总设计应提出下列成果: (18)第二节工程概预算 (18)一、编制原则和依据 (18)二、基本单价 (18)三、永久工程概预算编制 (19)四、临时工程概算编制 (19)五、其他费用的计算 (19)参考文献 (19)设计心得 (21)第一章总体规划及枢纽布局一.设计任务某地区污水泵站工艺设计。
二.设计资料(一)基本情况(1)此地区为满足城市污水及生产污水排除需要,拟建此地区污水泵站。
(2)此地区污水排放量属于中小型,为此特设计以下排污泵站。
(二)地质及水文资料在拟建此泵站的河流断面的空地布置有钻孔。
有地质柱状图可看出,0~2m 深为砂粘土,以下是页岩。
(三)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8.6℃,最大冻土深度0.44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3.1防洪标准
3.1.1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应按表3.1.1确定。
表3.1.1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注:修建在河流、湖泊或平原水库边的堤身式泵站,其建筑物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坝现有防洪标准。
3.1.2对于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其挡潮水位的重现期应根据工程等级,结合历史最高潮水位,按表3.1.1规定的设计标准确定。
3.2设计流量
3.2.1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渠系水利用系数及灌区内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3.2.2排水泵站排涝设计流量及其过程线,可根据排涝标准、排涝方式、排涝面积及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排水泵站排渍设计流量可根据地下水排水模数与排水面积计算确定。
3.2.3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供水对象的用水量标准确定。
3.3特征水位
3.3.1灌溉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3.1.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3.1.1的规定确定。
3.3.1.2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85%~95%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3.3.1.3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5~10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3.3.1.4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其最低运行水位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日最低潮水位。
3.3.1.5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3.3.1.6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从河床不稳定的河道取水时,尚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方可作为进水池相应特征水位。
3.3.2灌溉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3.2.1最高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河道时,取输水河道的校核洪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渠道时,取与泵站最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3.3.2.2设计水位:取按灌溉设计流量和灌区控制高程的要求推算到出水池的水位。
3.3.2.3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3.3.2.4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有通航要求的输水河
道,取最低通航水位。
3.3.2.5平均水位: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
3.3.3排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3.3.1最高水位:取排水区建站后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内涝水位。
3.3.3.2设计水位:取由排水区设计排涝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设计水位或内排出站出水池设计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3.3.3最高运行水位:取按排水区允许最高涝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最高调蓄水位或内排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3.3.4最低运行水位:取按降低地下水埋深或调蓄区允许最低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3.3.5平均水位:取与设计水位相同的水位。
3.3.4排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3.
4.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表3.1.1的规定确定。
3.3.
4.2设计水痊:取承泄区重现期5~10年一遇洪水的3~5日平均水位。
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5~10年一遇的3~5日平均潮水位。
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准。
3.3.
4.3最高运行水位:当承泄区水位变化幅度较小,水泵在设计洪水位能正常运行时,取设计洪水位。
当承泄区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洪水的3~5日平均水位。
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3~5日平均潮水位。
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准。
3.3.
4.4最低运行水位:取承泄区历年排水期最低水位或最低潮水位的平均值。
3.3.
4.5平均水位:取承泄区排水期多年日平均水位或多年日平均潮水位。
3.3.5供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3.5.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表3.1.1的规定确定。
3.3.5.2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3.3.5.3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3.3.5.4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97%~99%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3.3.5.5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3.3.5.6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从河床不稳定的河道取水时,尚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方可作为进水池相应特征水位。
3.3.6供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3.6.1最高水位:取输水渠道的校核水位。
3.3.6.2设计水位:取与泵站设计流量相应的水位。
3.3.6.3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3.3.6.4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
3.3.6.5平均水位:取输水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3.3.7灌排结合泵站的特征水位,可根据本规范3.3.1~3.3.4的规定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3.4特征扬程
3.4.1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要求。
3.4.2平均扬程:可按(3.4.2)式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或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H=ΣH i Q i t i/ΣQ i t i i(3.4.2)
式中H——加权平均净扬程(m);
H i——第i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m);
Q i——第i时段泵站提水流量(m3/s);
t i——第i时段历时(d)。
在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3.4.3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3.4.4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