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诗歌

合集下载

中国40年代诗歌共55页

中国40年代诗歌共55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0年代诗歌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 延安在《讲话》的指引下,向民间吸取艺 术营养,李季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 阮章竞写出了《漳河水》等。
❖ 解放战争时期,现代派诗歌继续发展,上 海形成了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
❖ “七月派”的诗歌创作也有长足的发展。
❖ 朱自清:“抗战以前的新诗的发展可以说 是从散文化逐渐走向纯诗化的道路”, “抗战以来的诗又走到散文化的路上”。
❖ 《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诗”。诗人从 日常生活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哲理,加以吟诵, 把现代哲理诗推向高峰。诗人在村童农妇、 飞虫小草、树木小狗等被忽视的日常事物中 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达观的宇宙和 人生观。
❖ 十四行诗歌形式早已进入中国,冯至加 以改造,使其“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 “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朱自清语)。
《给战斗者》
❖ !! ❖ !!














要要会战在或胜在斗劳被被被我高人人
明温比士诗者利斗争动鞭暴火们高民民
亮暖奴底篇死 。,隶坟上
底场,
!
争吧者子风烤 里 的抽雨的 , 双打淋
地 举 起
人 民
人 民
国,
手的的

(二) 七月诗人群的诗歌创作
❖ 七月诗人群:鲁藜、绿原、翼汸、阿垅、曾卓、卢 甸、孙钿、方然等。
❖ 绿原是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作品有诗集《童 话》、《给天真的乐观者们》。《终点,又是起 点》、《伽利略在真理面前》、《你是谁?》是传 诵一时的名篇。
①七月派属现实主义诗派,强 调“突入现实”的底蕴,包括 对深广的历史内容的理解与个 人体验的融入;
②追求作品的大气和“力”的 风格,提倡散文美,将自由诗 重新推向一个高峰。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第一篇:40年代现代诗歌40年代现代诗歌冯至和穆旦等一、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 入北大预科,1927 本科毕业,去哈尔滨教中学,1930 留学德国,1935 回国,1938 到昆明,进西南联大任教授。

他的早期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代表作《我是一条小河》《蛇》《迟迟》等。

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41 写27首,集为《十四行集》,为中国最优秀的哲理诗。

• 《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诗”。

诗人从日常生活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哲理,加以吟诵,把现代哲理诗推向高峰。

诗人在村童农妇、飞虫小草、树木小狗等被忽视的日常事物中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达观的宇宙和人生观。

• 十四行诗歌形式早已进入中国,冯至加以改造,使其“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朱自清语)。

二、穆旦40年代初在昆明活跃着一群现代派诗人,穆旦(查良铮1918-1977)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成为中国新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后因出国而辍笔。

1976 又写出最优秀的抒情诗。

他也是最好的诗歌翻译家• 中国新诗派“综合” 是这一诗派的核心观念,指的是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

• 其中“现实”既是时代社会的,也是个人的,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玄学”是指追求思想的感性显现,象征则表现于暗示含蓄。

此一诗派惯常将意象与思想凝合,传统的主观抒情让位于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

• 穆旦诗用冷酷的笔调深入心灵做严峻的自我拷问,揭露出现代人“丰富的痛苦”,显得异常深刻。

《出发》是这方面的代表。

《诗八首》从恋爱中也看出“火灾”。

他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描写令人读之发颤!• 穆旦又是能够在最困苦的时刻看到了曙光的人,《赞美》通过对老农的劳作的描写欢呼:“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穆旦诗难于理解,理解了则意味无穷。

曹禺及其话剧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

专题九-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专题九-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乞丐
在北方 乞丐徘徊在黄河的两岸 徘徊在铁道的两旁 在北方 乞丐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 呐喊着痛苦 说他们来自灾区 来自战地 饥饿是可怕的 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 年幼的学会憎恨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 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 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而寂寥的“雨巷”, 那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抒 情主人公,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就是在 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把“雨巷”
理解为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把“丁 香姑娘”理解为理想,联系《雨巷》 创作的时间,对诗的这种理解应该说 是有依据的。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新 月派”、现代派,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不同的 人生态度。
②描写了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 开拓了新的天地。
创作主张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
夜》、《六月流火》; 王亚平:《农村的夏 天》、《十二月的风》; ②写反帝抗日 。(穆木天:《守堤者》、《流 亡者之歌》等)
《雨巷》的艺术特色:

1、运用象征主义的方法,创造象征性的意象。诗中那

中国现当代文学18:四十年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18:四十年代诗歌

26
Free Template from
16
穆旦《诗八首》之一

• • • • • • •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21
• 我给您骑,理所应当; 我给您踢,理所应当; 我给您打,理所应当; 不声不响,驴子之相! 我亲爱的骑师大人! 请骑吧!请不必作势装腔, 贱驴的脑筋简单异常, 您的缰绳,我的方向! 但愿您不要打得我太伤, 好让我的服务岁月久长, 标语口号,概请节省, 驴主,驴主,何必再唱!
Free Template from
Free Template from 8
《泥土》
•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Free Template from
9
绿原
Free Template from
Free Template from
25
• 艺术特点:
1、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人火一样的热情 熔化在诗中,既是政治讽刺诗,也是政治抒情诗 。 2、运用通俗的群众语言对国民党的假民主真 独裁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朴素自然 。
Free Template from
四十年代诗歌
主讲:李海燕
40年代新诗概述
• 特点
– 抗战初期大多是抗战诗,爱国主义主题,表现 出昂奋的民族情绪和时代气氛。
• 内容浅露,空泛;形式简短粗陋。 • 短诗、街头诗、朗诵诗
– 中期:沉思诗歌、讽刺诗歌
• 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语言通俗易懂,可诵可唱。

40年代新诗概述

40年代新诗概述

“联大三星”: 联大三星”
穆旦、杜运燮、 穆旦、杜运燮、郑敏
西南联大诗群
引导者: 引导者:冯至 代表作: 十四行集》 代表作:《十四行集》 以客观体验的方式去领悟个体生命的存在, 思想 : 以客观体验的方式去领悟个体生命的存在,对抽象个体生命深刻
沉思。他一双有穿透力的眼光去透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习见现象, 沉思。他一双有穿透力的眼光去透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习见现象,接受生 命存在之宇宙律的启迪。 命存在之宇宙律的启迪。 的诗有对生命蜕变的发现 对万汇同一的发现、 对生命蜕变的发现、 这种启迪化的诗有对生命蜕变的发现、对万汇同一的发现、对生 命尊严的发现、对众生相融的发现、对存在孤独的发现。 命尊严的发现、对众生相融的发现、对存在孤独的发现。
田间 (1916—1985) 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在民族 解放战争时期很有影响。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 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 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 擂鼓诗人” 擂鼓诗人 手”。 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给战斗者》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 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 诗跌宕有致。 绿原( ),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著名作 绿原(1922— 2009), ), 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 七月诗派的绿原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代表性的诗人,他出 版首部诗集《童话》在1942年12月被胡风编进了“七月诗丛” 中的第一集出版,《七月诗丛》第二辑,又收入了绿原的两 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集合》。 1944年写成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宣告他转入政治抒 情为主的创作,他的诗以凄厉的声调嘶喊出满腔悲情,以神 异的意象拟喻政治理念,显示着战斗的浪漫主义特色。

近现代文学 40年代的诗歌

近现代文学 40年代的诗歌
1、抗战诗歌:抗战使民族耻辱中觉醒。战争是 灾难,抗战是民族振拔之表现,所以阚展初期诗歌 主要是热情投入抗战中去,为抗战服务,表现昂奋 的民族情绪,强烈的时代气氛,爱国主义是其灵魂
。 艺术上,直抒胸臆,直接呼喊。如街头诗运动,朗诵
诗运动。欠缺诗歌应有的审美效果。但影响很大。
田间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抗战抒情诗人。
绿原(1922年生于湖北黄陂县)的《给天真的乐观 主义者们》、《伽利略在真理面前》、《终点,又是 一个起点》;
曾卓(1922年生于武汉)的《铁栏与火》; 鲁黎(1914年生于福建同安)的《泥土》:
七月派代表诗人:艾 青
第一节 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在现代 诗歌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第三节 艾青的诗美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禽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机遇的大地 朗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这首诗歌的特别之处:
第一,抒情视角作了转换。诗的第一节是
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像,去表 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 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 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 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 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 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 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
我们 必须 拔出敌人的刀刃, 从自己的 血管。
《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 诗篇在民

中国40年代诗歌PPT课件

中国40年代诗歌PPT课件
脸是土地的颜色身上发出土地的气息手像木桩一样粗拙两脚踏在土地里像树根一样难于移动啊你们阴郁如土地不说话也像土地你们的愚蠢固执与不驯服更像土地啊你们活着开垦土地耕犁土地死了带着痛苦埋在土地里也只有你们才能真正地爱着土地1940年4月在北方乞丐徘徊在黄河的两岸徘徊在铁道的两旁在北方乞丐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呐喊着痛苦说他们来自灾区来自战地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在北方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向任何人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1938年春陇海道上返回艾青好象曾经听到人家说过吹号者的命运是悲苦的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他最先醒来他醒来显得如此突兀每天都好像被惊醒似的是的他是被惊醒的惊醒他的是黎明所乘的车辆的轮子滚在天边的声音
森林: 这不过是我,设法朝你走近, 我要把你领过黑暗的门径; 美丽的一切,由我无形的掌握, 全在这一边,等你枯萎后来临。 美丽的将是你无目的眼, 一个梦去了,另一个梦来代替, 无言的牙齿,它有更好听的声音。 从此我们一起,在空幻的世界游走, 空幻的是所有你血液里的纷争, 你的花你的叶你的幼虫。
祭歌: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1945年9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年代新诗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多元的发展态势。抗战初期,诗歌成为了表达民族情绪和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朗诵诗和街头诗运动的兴起,更是让诗歌的力量深入人心。随着抗战的深入,国统区诗歌逐渐显现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深度与力度,“七月派”诗人以其坚实的创作实力赢得了广泛声誉,而西南联大诗人则把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新的高峰。在抗战后期,国统区的诗歌创作继续繁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朗诵诗交互发展,同时讽刺诗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创作潮流。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现代派诗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上海更是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新诗派”。在这个时期,艾青以其独特的诗歌意象和感情基调,成为了自由诗的高峰,冯至的《十四行集》则把现代哲理诗推向了巅峰,而穆旦以其深入心灵的自我拷问和揭露现代人痛苦的诗歌,成为了现代派诗歌的杰出代表。这些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40年代பைடு நூலகம்诗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