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人工砂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工砂(机制砂)----可发展的新型建设用砂一、前言国家标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7月13日发布,2002年2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的实施对保证在“十五”期间满足我国建设所需用砂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及规范建筑砂石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
GB/T14684——2001《建筑用砂》是在GB/T14684—1993基础上修订的,修订首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人工砂为建设用砂之一,确定了人工砂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
今后,人工砂将作为建设用砂的重要来源剂身于建材市场。
在我国,除了少数地区和部门对人工砂有所了解外,大多数地区和行业对人工砂还很陌生。
为了使大家对人工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生产,使用好人工砂,根据笔者对人工砂的研究和在修订、宣贯新标准时对大家所提有关人工砂问题的理解和体会,特定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使这一新型材料在全国正式推出一开始就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人工砂出台的背景1、建筑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砂石业同其它建材行业一样发展很快。
我国砂石年产量由改革前6亿多吨增加到15亿吨。
其中,砂约6亿吨。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应用的砂是天然砂,天然砂资源是一种地方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在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甚至无天然砂的情况,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而砂的技术要求则起来越高,特别是高强度等级和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很严,能满足其要求的天然砂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没有。
2、环境保护的需要由于砂资源短缺,价格上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乱砍滥挖天然砂的情况,特别在前几年,毁田挖砂、破坏河道挖砂的情况比目皆是,不但破坏了有限的耕地、防洪堤坝,并由此引发了不少工程事故,另外,由于天然砂的无序生产,对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还造成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国务院和各地人民政府不得不相继出台了禁采或限采天然砂的规定,例如,从2002年开始,整个长江采砂量控制在每年5000万吨。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2024/7/30
30
堆积密度容量筒
2024/7/30
31
摇筛机
322024/7/30
32
三、砂的质量
3.1.3天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3.1.3的规定 表3.1.3砂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C55~C30 ≤C25 含泥量(按质量计)≤2.0 ≤3.0 ≤5.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
24
➢ 3、再向容器注清水,重复上述多次操作 ,直至容器内的水 目测清澈为止。
➢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75u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稍高出筛中砂粒的 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的 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 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起倒入搪瓷盘,放在烘 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0.1g。
泵送混凝土,宜选择中砂。
17
三、砂的质量
细度模数与颗粒级配是两个概念,在标准中是 两个指标,细度模数是计算出来的,颗粒级配 是查表出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颗粒级配为Ⅰ 区必定是粗砂,粒级配为Ⅱ区必定是中砂,粒 级配为Ⅲ区必定是细沙,当出现颗粒级配Ⅰ区, 细度模数为中砂时,则认为是不合格砂。
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砂子的细度模数为2.4~3.0, 并有15-30%的颗粒通过315μm的筛,有5-10% 通过160μm的筛。
➢ 含泥量: ➢ 1、按规定选取试样缩分至稍大于试样两
倍的数量(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重,待冷却至室温后 ,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 ➢ 2、称取砂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 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水面高出试 样约 150mm充分拌匀后,水泡2h用手在水中 淘洗试样,使赃物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 水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筛上(1.18mm筛 放在75um筛上面),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 过程防止砂粒流失。
砂石行业标准

1总则1.0.1为合理使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质量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4.7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2.1.2机制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在4.75 mm以下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由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砂、石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石中粒径大于4.75 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36 mm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砂中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2.1.16 压碎指标值---机制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人工砂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小于0.16mm的颗粒的含量,人工砂石粉中小于0.08mm的颗粒可以视为一种惰性掺合料看待,适当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对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
在国内,绝大多数水电站混凝土用砂技术参数要求中,石粉含量要求在6-18%,对碾压混凝土用砂的石粉含量要求12-22%。
国内大型人工砂石系统大多碾压砂石粉含量不足,也有工程用砂石粉含量超标现象发生。
干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高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也有发现存在石粉含量大于标准的情况,这时应考虑部分湿式生产,洗去部分石粉或选用风机吸尘器设备吸出部分石粉,以满足标准要求。
目前一种三分离选粉机成功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项目,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阿海新源沟砂石系统也安装了四台三分离选粉机去掉成品砂多余的石粉。
湿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低大多数工程均要求回收部分石粉以满足工程需要。
水电工程人工砂中的石粉回收主要有机械回收方式和人工回收方式两种。
在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狭窄的工程,工艺上需设计石粉回收车间(或称细砂回收车间)。
即将筛分车间和制砂车间螺旋分级机溢流水中带走的石粉通过集流池,再回收利用。
目前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旋流真空脱水设备较多。
在小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宽敞的工程,也采用人工回收方式,来控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
即对生产过程中洗砂机排放溢流水进行自然存放脱水,自然存放脱水后的细砂可以用装载机配合直卸汽车运输进行添加。
为了有效地控制石粉含量,常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不断实验,有效控制石粉的添加量。
(2)在石粉添加斗的斗壁附有震动器,斗下安装一台螺旋分级机,通过螺旋分级机均匀地添加到成品砂入仓胶带机上,使石粉得到均匀混合。
(3)废水处理车间尽量靠近成品砂胶带机,能用胶带机顺利转运,经压滤机干化后的石粉干饼经双辊破碎机加工松散粉末状,防止石粉成团。
(4)在施工总布置中要考虑一个石粉堆存场,堆存场既可以调节添加量,又可以通过自然脱水降低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砂的含水率。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建筑材料行业规定的关于普通混凝土砂石质量和检验方法的标准。
该标准的实施是为了确保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
本文将就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该标准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其中砂石按照颗粒级配、含泥率、粗集料的稳定性和粉砂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要求。
如颗粒级配要求石粉含量不得超过10%,石粉质量百分比不大于22%等。
另外,该标准对砂石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十分详细。
该标准还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其中包括粒度分析方法、含泥率测定方法、稳定性测定方法和粉砂比测定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检验方法是为了对砂石的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检验,从而便于对砂石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控制。
该标准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方法和化学性能检验方法也进行了规定。
通过正确的取样和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方法,可以保证砂石材料满足普通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对采购的砂石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按照标准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使用。
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建筑材料行业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和检验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砂石材料进行选择、检验和使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人工砂石粉含量计算方法

人工砂石粉含量计算方法
哎呀,说起这个人工砂石粉的含量计算法儿,咱们得先从源头捋清楚。
在四川这儿,搞建筑、修桥铺路,砂石料子是少不了的。
要想晓得砂石里头粉子(粉末)有好多,得用点儿巧法子。
首先,你得取个样儿,就像咱们平时做饭前尝个味儿一样,得随机、均匀地从那堆砂石里头舀点儿出来。
然后,找个筛子,筛子眼儿大小得按规矩来,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然粉子漏不掉或者砂石过不去,那就不准了。
接下来,就是筛筛子的活了。
手要稳,心要细,轻轻摇,慢慢筛。
筛完一看,嘿,留在筛子上头的大颗粒砂石和穿过筛子眼儿掉下来的细粉子就分家了。
最后一步,就是称重。
把筛出来的粉子单独称一称,再晓得你原来取的砂石总重量是多少,两下一除,粉子的含量不就出来了吗?简单得很,但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不然算出来的就不准,影响工程质量可就大了。
所以说,这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计算,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按部就班来,就跟咱们四川人做菜一样,调料放对,火候掌握好,味道自然巴适得很!。
001-表2-8 砂料质量评定表

砂料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
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检验日期
年月日
—
年月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1
泥块含量
不允许
2
云母含量(%)
主
控
项 3 目 有机质含量
天然砂
人工砂
4
人工砂石粉含量 (指小于0.16mm的颗粒)
有抗冻要求或≥
1
天然砂含泥
C30
量(%)
<C30
≤2 浅于标准色
不允许 6~8 ≤3 ≤5
2
表观密度(kg/m3)
≥2500
3一 般 项 目
细度 模数
天然砂 人工砂
2.2~3.0,且波动不 大于0.4
2.4~2.8
有抗冻要求
≤8
4
坚固性(%)
无抗冻要求
≤10
5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 SO3,按重量计)(%)
≤1
6
天然砂轻物质含量(%)
≤1
评定日期 检验记录
年月日
合格数
合格率 (%)
施工 单位 自评 意见
监理 单位 复核 意见
主控项目检验组数全部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组数合格率不小于
质量等级:
。
%。
终检人:
年月日
经复核,主控项目检验组数全部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组数合格率不小于
质量等级:
。
监理工程师:
%。 年月日
建筑用砂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3、结果计算与评定
含泥量:
Qa: 含泥量 % G0:试验前试样烘干质量 g G1: 清洗后试样烘干质量 g 试验结果取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三、石粉含量
1、设备 鼓风烘箱:105±5℃ 天平:1000 g 感量 0.1 g;100g,感量0.01g 方孔筛:75um、1.18mm筛各一个 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600r/min,直径75mm 瓷盘、毛刷等
试验结果取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四、泥块含量
1、设备
鼓风烘箱:105±5℃ 天平:1000 g 感量 0.1 g; 方孔筛:600um、1.18mm筛各一个 瓷盘、毛刷等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2、试验步骤:
105±5℃将砂烘至恒重,筛除小于1.18mm颗粒 称样200 g,精确至0.1 g,2个样 将试样倒进瓷盘,加水浸泡,水面高于试样150mm,浸泡24h;用手碾
三、试样处理:混合均匀,缩分。
建筑用砂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室温度:(20±5)℃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一、颗粒级配
1、设备
鼓风烘箱:105±5℃ 天平:1000 g 感量 1 g 方孔筛:砂子套筛 摇筛机、瓷盘、毛刷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2、试验步骤
筛去砂中大于9.5 mm颗粒 105±5℃将砂烘至恒重 称样500 g,精确至1 g,2个样 筛10分钟,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 称出各号筛上砂的筛余量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2)亚甲蓝快速试验
105±5℃将砂烘至恒重,筛除大于2.36mm颗粒 称样200 g,精确至0.1 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机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总结这几年各地的工程实践,感到按含泥量的思路定石粉含量有待改进。
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
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
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一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都起好的作用。
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更多些。
那么超出标准限制的问题如何解决?
关于人工砂的标准,正在送审的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已增加了人工砂的种类和技术要求,而且,其将C30以下的混凝土石粉含量放宽到10% , C10混凝土石粉含量还可以放宽到20% ,不承认人工砂或洗走石粉的现象将随着该标准的实施而改变。
但随着人工砂的逐步应用,目前生产实践对标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国标上。
即按标准规定,I 类人工砂(宜用大于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 ,Ⅱ类人工砂(易用大于c30-c50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5%。
Ⅲ类人工砂(宜用小于C30 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7%。
定这样的指标,当初的考虑点是出于我国地域广阔、矿产复杂、各地生产和使用人工砂的水平相差很大,对全国来讲人工砂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地应用人工砂石粉的工程经验还不多。
因此,标准中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还是按传统限制含泥量的思路来对待石粉含量,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和较严的指标。
其实,在标准编制时也从贵州的经验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当时,贵州地方标准就规定,配制强度等级大于C3O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0%,配制强度等级为C20-C3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5%,配制强度等级小于C2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20%。
为此,在国标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指标上特别加上了注,即允许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限制。
现在,使用石粉有经验的单位,完全可以用这条来找到依据,用供货合同来确定石粉含量限制指标也是有法可依并受法律保护的。
当然,在时机成熟时,标准也会改变,编标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相反。
从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人工砂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人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人工砂的优点,克服缺点,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成本。
例如: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用人工砂比天然砂水灰比放大0.05 后,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但不降,反有提高。
再如,我们探索用少量比例的石粉代替粉煤灰配混凝土,发现其28 天强度比对照组高10% 一15% ;有的生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试验,且替代的比例很高,结果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和易性改善,流动性提高并减少泌水。
还有人做过人工砂与天然砂的电镜分析,观察发现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间结合紧密,界面处无裂缝,几乎分不出两者的界限,而天然砂与水泥水化界面多有裂缝,有的宽度达1 一2 微米。
因此,系统地研究人工砂对混凝土的作用与影响,特别进行其机理研究很重要。
比如,像石粉中特细级配的组成研究及其对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石粉在骨料与水泥界面中的作用等。